种绳制造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645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种绳制造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造种绳的机械设备,制造出的种绳中种子呈特定姿态。



背景技术:

由于部分农作物在播种时,种子在土壤中的行距、株距,会极大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为了保证播种后种子之间的间距适中,出现了种绳直播技术,即将种子以固定的间距,固定在可降解的包装带中,制成种绳,然后将种绳播种到土壤中。

但目前种绳制造设备,仅是将种子塑封在包装袋内,只能适用在种子较为细小的情况下。若种绳的种子体积较大或需要以特定的姿态固定在种绳内时,现有的种绳制造设备则不能实现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的种绳制造设备不能实现大体积种子、特定姿态种子的种绳制作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将大体积种子制作成种绳,能够使种子在种绳中呈特定姿态的种绳制造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种绳制造机,用于将种子制作成种绳,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下包装膜的第一输送辊,下表面能够将下包装膜变形形成种槽的倒模板,用于输送上包装膜的第二输送辊,将上包装膜送到下包装膜上的导向辊,将上包装膜与下包装膜压合密封成种绳的塑封装置,以及收集种绳的收集辊。

所述的第一输送辊、倒模板、导向辊、塑封装置和收集辊依次设置。

所述倒模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平面的支撑面和凸起的凸脊,所述支撑面位于凸脊的左右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倒模板的下表面设置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为自后向前逐渐向上倾斜的楔面,并位于支撑面的后侧,所述支撑面与引导面相连并呈钝角,所述凸脊的后端延伸到引导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凸脊后端的高度位置不低于引导面的高度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倒模板上设置有用于将种子送到下包装膜的种槽中的落种孔,所述落种孔位于凸脊前端的前侧。

作为优选,所述倒模板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排列种子的排种槽,所述落种孔位于排种槽中。

作为优选,进一步包括能够将种槽左右两侧的侧壁啮合连接的压合装置,所述压合装置位于凸脊前端的前侧,包括一对设置有推拉杆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相对设置,电磁铁之间设置能够使种槽通过的间隔。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辊底端的高度位置不高于支撑面前端的高度位置。

作为优选,进一步包括位于引导面下方并能够将下包装膜压在引导面上的导辊。

作为优选,进一步包括位于支撑面下方并能够将下包装膜压在支撑面上的驱动辊,驱动辊驱动下包装膜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辊设置多个,位于同一支撑面下方的驱动辊之间安装有皮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能够在下包装膜上形成种槽,增加下包装膜空间,容纳大块的种子,实现大块种子的种绳制作。

2、加工时种槽的深度是逐渐增大的,避免凸脊将下包装膜抻拉变形或者撑破,保证下包装膜的完整。引导面与凸脊的连接为平滑过渡,避免凸脊端部凸起,将下包装膜扯破。

3、种子能够通过落种孔逐个放入,并且能够在排种槽中排列成需要的姿态,使加工出的种绳中,种子逐个间隔设置,并能够实现保持特定的姿态。

4、种槽能够通过啮合间隔地分成多段,能够控制空间,避免放入的种子倒伏,保持特定的姿态。

附图说明

图1为种绳制造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种绳制造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倒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经过倒模板引导变形后下包装膜的截面图。

以上各图中:1、第一输送辊;1.1、种槽;1.2、侧翼;2、倒模板;2.1、支撑面;2.2凸脊;2.3引导面;2.4、落种孔;2.5、排种槽;3、第二输送辊;4、导向辊;5、塑封装置;6、收集辊;7、电磁铁;8、导辊;9、驱动辊;10、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图一中的右侧为前侧,左侧为后侧,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4所示,种绳制造机,用于将种子制作成种绳,包括用于输送下包装膜的第一输送辊1,下表面能够将下包装膜变形形成种槽的倒模板2,用于输送上包装膜的第二输送辊3,将上包装膜送到下包装膜上的导向辊4,将上包装膜与下包装膜压合密封成种绳的塑封装置5,以及收集种绳的收集辊6。

第一输送辊1、倒模板2、导向辊4、塑封装置5和收集辊6依次设置。

倒模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平面的支撑面2.1和凸起的凸脊2.2,支撑面2.1位于凸脊2.2的左右两侧。

下包装膜缠绕在第一输送辊1上,上包装膜缠绕在第二输送辊3上,使第一输送辊1和第二输送辊3形成卷轴。

将下包装膜从第一输送辊1上抽出,向前送到倒模板2的下表面。下包装膜与倒模板2下表面的支撑面2.1和凸脊2.2接触,凸脊2.2使下包装膜中部形成种槽1.1,支撑面2.1使下包装膜的其余部分扔保持平整,形成位于种槽1.1左右两侧的侧翼1.2。

向下包装膜的种槽1.1内放入种子,下包装膜继续向前移动,同时从第二输送辊3上抽出的上包装膜送到导向辊4上,导向辊4将上包装膜压在下包装膜上,将种槽1.1的开口。

压合在一起的上包装膜和下包装膜向前通过塑封装置5,塑封装置5通过静电、加热等方式,将下包装膜的侧翼1.2粘合连接到上包装膜上,使上包装膜将下包装膜的种槽1.1密封,种子被固定在种槽1.1中,形成种绳。

形成了种绳的上包装膜和下包装膜最后缠绕到收集辊6上。收集辊6由电机等驱动装置的驱动而主动旋转,持续收集种绳,同时能够拉扯上包装膜和下包装膜,使两者持续地从第一输送辊1和第二输送辊3上抽出,进行种绳的不间断制作。

下包装膜上形成的种槽1.1空间较大,能够容纳较大体积的种子,实现较大体积种子的种绳制作。

为了防止凸脊将下包装膜撑破或者拉薄,倒模板2的下表面设置引导面2.3。引导面2.3为自后向前逐渐向上倾斜的楔面,并位于支撑面2.3的后侧。支撑面2.1与引导面2.3相连并呈钝角,凸脊2.2的后端延伸到引导面2.3上。

下包装膜进到倒模板2的下表面时,先与引导面2.3接触。下包装膜随着引导面2.3逐渐向上爬升,同时与凸脊2.2接触,在下包装膜上形成种槽1.1。随着下包装膜逐渐向前移动,凸脊2.2底面与引导面2.3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使下包装膜上形成的种槽1.1也逐渐加深,同时下包装膜两侧的边缘也逐渐内收。种槽1.1逐渐加深能够避免下包装膜被凸脊2.2突然撑起,防止凸脊2.2将下包装膜撑破,也避免下包装膜被凸脊2.2抻拉变薄,保证种绳质量,避免种绳部分结构较为脆弱,防止运输和播种的过程中种绳发生破损。

为了防止倒模板端部将下包装膜划破,倒模板后端与引导面2.3平滑过渡,下包装膜进入倒模板时,先与倒模板的平滑表面接触,再移动到引导面2.3上。

为了保证下包装膜与倒模板2下表面接触的紧密性,倒模板后侧设置有张紧辊11,张紧辊至少设置两个,从第一输送辊1上抽出的下包装膜依次绕过各个张紧辊11,张紧辊11使下包装膜行走的径迹呈蛇形,将倒模板2与第一输送辊1之间的下包装膜张紧,避免下包装膜自由垂落,防止缠绕在第一输送辊1上的下包装膜散开,并保证下包装膜的匀速输送,避免下包装膜在前后方向发生拉扯。位于最前侧的一个张紧辊11为末端张紧辊,末端张紧辊的高度位置高于倒模板2下表面的后端,下包装膜通过末端张紧辊的上侧后,向下移动到倒模板2下表面下端,使末端张紧辊将位于倒模板2后侧的下包装膜向上提拉,从而保证下包装膜都能够向上与倒模板2的下表面紧密接触。

为了进一步防止凸脊损坏下包装膜,凸脊2.2后端的高度位置不低于引导面2.3的高度位置,使凸脊底面的后端位于引导面2.3上,并与引导面2.3平滑过渡。凸脊2.2与引导面2.3之间没有凸起,使引导面2.3上的下包装膜能够平滑地移动到凸脊2.2上,避免下包装膜被突然凸起的凸脊2.3划破或拉扯变形。

为了便于向种槽1.1内放入种子,倒模板2上设置有用于将种子送到下包装膜的种槽中的落种孔2.4,落种孔2.4位于凸脊2.2前端的前侧。

下包装膜通过凸脊2.2将形成种槽1.1后,离开凸脊2.2,并移动到落种孔2.4下方。将种子投入到落种孔2.4中,使其通过落种孔2.4,下落到种槽1.1内,完成装填。

在倒模板2上直接设置落种孔2.4进行装填,种绳制造机不需要单独设置装填种子的空间或装置,节省了设备空间。

为了使种子逐个有序送入下包装膜的种槽1.1,种子倒模板2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排列种子的排种槽2.5,落种孔2.4位于排种槽2.5中。

排种槽2.5的槽宽略大于种子的宽度,使种子在排种槽2.5中能够逐个排列成排,并沿着排种槽2.5将种子推向落种孔2.4,并且落种孔2.4的呢经也略大于种子的宽度,一次只能有一个种子通过落种孔。种子通过落种孔2.4逐个送到种槽1.1中,下包装膜移动使种子在种槽1.1中间隔排列,避免种子在种绳中堆积,保证种绳中种子分布的均匀性。

由于大蒜等植物需要直立种植,落种孔2.4的内径小于种子的长度,使种子通过落种孔2.4时,能够保持直立,竖直下落到下包装膜的种槽1.1中。

为了使种子能够在种绳内保持特定姿态,种绳制造机进一步包括能够将种槽左右两侧的侧壁啮合连接的压合装置,压合装置位于凸脊2.2前端的前侧,包括一对设置有推拉杆的电磁铁7,电磁铁7相对设置,电磁铁7之间设置能够使种槽通过的间隔。

工作时,压合装置两个电磁铁7的推拉杆都向内伸出,将下包装膜的种槽1.1捏住,使种槽1.1左右两侧的侧壁被推挤到一起。通过静电或热熔,种槽1.1两侧的侧壁被粘合连接。

种槽1.1一处的侧壁粘合连接后,压合装置两个电磁铁7的推拉杆都向内收回,松开下包装薄膜。下包装膜继续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压合装置两个电磁铁7的推拉杆再次向内伸出,将对应种槽1.1的侧壁粘合连接。

种槽1.1上侧壁粘合连接处呈间隔排列,将种槽1.1沿移动方形分割成了多个容纳袋。每个容纳袋内容纳一枚种子,使种绳中的种子间隔排列,并分布均匀,保证种植效果。

通过控制压合装置每次工作的时间间隔以及下包装膜的行走速度,使容纳袋的宽度和长度均小于种子的长度,种子直立送入容纳袋后,能够保持直立状态,不会发生倒伏,实现大蒜等作物直立种植的要求。

为了保证上包装膜能够紧密贴覆到下包装膜上,导向辊4底端的高度位置不高于支撑面2.1前端的高度位置。

下包装膜从支撑面2.1的前端离开倒模板,上包装膜通过导向辊4从第二输送辊3上送到下包装膜上。由于导向辊4底端的位置低于支撑面2.1前端,从而使导向辊4底端将上包装膜下压到下包装膜上,并将两个包装膜同时下压,保证种槽1.1的开口能够被良好的封盖,避免种子由于设备运转产生的振动等原因从种槽1.1中脱出。

为了使下包装膜顺畅的通过倒模板2,种绳制造机进一步包括位于引导面2.3下方并能够将下包装膜压在引导面2.3上的导辊8,以及位于支撑面2.1下方并能够将下包装膜压在支撑面2.1上的驱动辊9,驱动辊9驱动下包装膜移动。

驱动辊9由电机等动力装置驱动,下包装膜通过倒模板2时,先通过导辊8与引导面2.3之间,再通过驱动辊9与支撑面2.1之间。

导辊8将下包装膜压在引导面2.3上,使下包装膜与引导面2.3紧密接触,下包装膜的两侧能够受到良好的支撑,保证凸脊2.2的成型质量。

驱动辊9将下包装膜的侧翼1.2压在支撑面2.1上,使下包装膜被凸脊2.2引导成型后,保持原有形状。驱动辊9同时提供驱动力,通过侧翼1.2驱动下包装膜向前移动,使下包装膜整体的移动更加顺畅。

为了提高驱动效果,驱动辊9设置多个,位于同一支撑面2.1下方的驱动辊9之间安装有皮带10。

皮带10与下包装膜的侧翼1.2接触,并将其压在支撑面2.1上,增大了接触面积,提高了摩擦力,使侧翼1.2能够更加稳固的支撑和驱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