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蝙蝠保育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4051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蝙蝠保育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蝙蝠科学研究和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蝙蝠保育箱。



背景技术:

蝙蝠是翼手目(Chiroptera)动物的统称,是哺乳动物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之一。

目前,生态系统的保护已经是全球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在生态系统的保护中尤其要关注物种的保护,一旦物种的数量发生大的变化,就很容易导致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蝙蝠作为唯一会飞且分布广泛的哺乳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十分特殊的作用。食果蝙蝠是植物种子传播的重要媒介,食蜜蝙蝠在取食的同时可以为植物传播花粉,食虫蝙蝠是夜行昆虫的重要控制者,对农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被捕食对象,蝙蝠可以为猴子、浣熊、猛禽等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蝙蝠也为人类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人们通过模仿蝙蝠回声定位系统实用新型了雷达,医学生从吸血蝙蝠唾液中提取抗凝血蛋白,甚至食虫蝙蝠的粪便在中药中也有清热明目的功能,因此蝙蝠的保护十分重要。

蝙蝠一年怀孕一次,每次生产一到两只,生育率非常低,因此蝙蝠幼蝠的成活率就十分关键。蝙蝠出生就会牢牢依附在母蝠身上,然而自然界中幼蝠从母体身上脱离掉落的事情时有发生,离开母体的幼蝠生存机会十分渺茫。对于生活于人类生活区附近的蝙蝠,大量来往的行人、车辆对其生存更具威胁。近年来国内外对蝙蝠的重视逐渐的加强,而蝙蝠人工保育技术的缺乏又制约着保护的进行,因此提高幼蝠的成活率是十分迫切的问题。

目前,世界范围内有很多人和机构从事蝙蝠幼蝠的人工喂养救治工作,他们多在纸箱、木箱、普通的动物保温箱中进行幼蝠的喂养,设备简单粗糙,与自然蝙蝠生活的模式相差较大,因此成活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蝙蝠保育箱,通过设置隔离件将箱体分为控制区和养育区,并在养育区内设置布料,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安全性,顺应了蝙蝠悬挂、避光的生活习性,有利于提高幼蝠的成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蝙蝠保育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固定有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将所述箱体分为控制区和养育区,所述隔离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控制区的箱体上开有通风口,所述控制区内设置有加热器和加湿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加湿器与设置在所述箱体外壁的控制器相连,所述养育区内设置有水槽,所述养育区的内壁固定有布料和温湿度探测头,所述温湿度探测头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孔处设置有风扇。

进一步的,所述养育区的箱体上设置有深色观察窗,所述布料固定在所述深色观察窗以外的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深色观察窗设置在所述箱体侧壁上,所述深色观察窗为推拉玻璃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养育区底部铺设有柔性垫。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件为第一金属网,所述第一金属网上固定有布料。

进一步的,所述养育区的箱体顶部固定有第二金属网,所述第二金属网上固定有布料。

进一步的,所述温湿度探测头固定于所述养育区顶角处。

进一步的,所述水槽固定于养育区侧壁上靠近底部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为陶瓷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隔离件将箱体分为控制区和养育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控制区和养育区不分离的情况下直接改变养育区空气温度、湿度对蝙蝠的刺激,也避免了温度、湿度不均匀的情况,更能提高安全性和空间利用率;在养育区内设置布料和深色观察窗,顺应了蝙蝠悬挂避光的生活习性,有利于提高幼蝠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蝙蝠保育箱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蝙蝠保育箱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蝙蝠保育箱隐藏左侧箱体侧壁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蝙蝠保育箱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蝙蝠保育箱隐藏箱体上盖后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控制区;3、控制器;4、风扇;5、加热器;6、加湿器;7、第一铁丝网;8、养育区;9、水槽;10、第二铁丝网;11、深色观察窗;12、温湿度探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幼蝠的成活率的蝙蝠保育箱。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蝙蝠保育箱,包括箱体1,箱体1选用木制环保材料制作,在高温时不会释放任何有害气体。箱体1内固定有第一铁丝网7,第一铁丝网7将箱体分为控制区2和养育区8两部分,控制区2和养育区8的比例为1:5,第一铁丝网7通过三角铁固定在箱体1底部。箱体1顶部开设有用于通风和锚固的开口,该开口处固定有第二铁丝网10。第一铁丝网7和第二铁丝网10上均固定有布料(图中未画出),布料透气性良好,易于固定和拆卸,便于蝙蝠的悬挂,也便于清洗。养育区8处箱体1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观察养育区内蝙蝠活动的深色观察窗11,以适应蝙蝠避光的生活习性。该深色观察窗11安装在推拉玻璃门上,可在箱体1侧壁上推拉移动。在对箱体内的材料进行补充、更换时,只需推拉玻璃门即可,避免了箱体1整体打开对蝙蝠造成干扰,同时也提高了箱体的密闭性,防止幼蝠爬出。

控制区2的箱体1上开有通风口,通风口处设置有风扇4,控制区2内设置有加热器5和加湿器6,加热器5和加湿器6与设置在箱体1外壁的控制器3相连。加热器5采用陶瓷加热灯,加热器5耐高温高湿,在提供热量的同时不会发光,不会影响幼蝠的生物钟,对幼蝠的生长更有利;加湿器6采用纯净性加湿装置;控制器3设置在箱体1外壁,便于温度、湿度的监测和调整。使用时先将控制区2的空气保持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区间,然后开动风扇4,风扇4的风向是由外向内,确保箱体1内有充分新鲜空气的同时可以将加热的空气、加湿的水汽更加均匀的输向养育区8,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控制区2和养育区8不分离的情况下直接改变养育区8空气温度、湿度对蝙蝠的刺激,也避免了温度、湿度不均匀的情况,更能提高安全性和空间利用率。

养育区8的箱体1侧壁底部安放有三个狭长的水槽9,分别设置在养育区8除深色观察窗11所在侧壁外的三个侧壁与箱体1底部的夹边处,由于蝙蝠是悬挂生活的,这样设置能确保蝙蝠取水时不会跌落水中。养育区8设置有温湿度探测头12,温湿度探测头12与控制器3相连,便于控制器3进行实时的监控、反馈。温湿度探测头12设置在顶角处,防止蝙蝠撞伤,减小对蝙蝠活动范围的影响。养育区8底部设置有软垫,保证幼蝠意外跌落时不会摔伤,也便于收集和清洗蝙蝠粪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公开了将铁丝网作为隔离件的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也可采用其它金属网或多孔板等结构,只要能实现布料的固定和空气的流通即可。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