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灌溉节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8726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农业灌溉节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特别涉及一种农业灌溉节水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在我国农田中普遍采用粗放的地面灌溉方式,效率很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目前使用的节水灌溉方式包括:喷灌、微喷灌、滴灌、渗灌或地下滴灌等。在干旱或者半干旱的林业区,基本上都需要灌溉来保障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由于林业一般存在种植面积大,地表情况复杂以及土壤干硬等特殊情况,林木的节水灌溉存在地表水易流失,深层根系无法有效吸收地表水分,现有的滴灌、喷灌等节水措施易造成地表径流,造成地表水分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公告号为CN2030725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园林绿化节水灌溉系统。该园林绿化节水灌溉系统包括水源、供水装置、主输水管、支路输水管及渗水器,其中,每株林木的根系至少分布一个渗水器,且渗水器的位置低于林木的根系的高度。渗水器与支路输水管连接。该实用新型具有设备简单、易搭建、成本较低且易于维护的优点。

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该实用新型并没有提到渗水器的具体结构,鉴于此,本发明人提供一种渗水器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农业灌溉节水系统,其具有高效利用水分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农业灌溉节水系统,包括主输水管,所述主输水管的一端连接有水箱,所述主输水管连接有多根等距离分布的分输水管,所述分输水管远离主输水管的一端一体连接有L形管,所述L形管设置有阀门,所述L形管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一体连接有渗透管,所述渗透管设置有多个贯穿渗透管的透水槽,当水分从所述透水槽出来后,水分落在植物的根部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箱中的水分通过主输水管流出进而进入分输水管内,而分输水管与渗水器连接。水分便从分输水管中流入渗水器内。渗水器内的水分便通过透水槽溢出渗水器进而滴落在植物的根部,实现对植物的水分供给。这个过程中透水槽的槽口较小,因而水分漫出的过程偏慢,进而起到充分利用水分的作用。另外阀门的设置让人们可以自主控制L形管的出水与否,可以在暴雨天关闭阀门从而起到节约水分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透管设置为圆锥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箱内的水分用少了进而从L形管内流出的水分变少了。此时水分便不是从渗透器中喷出而是顺着渗透管流出,渗透管的圆锥状对水分有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柱体的侧面一体连接有多个增大摩擦力的凸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渗透管内出现堵塞的情况后,人们可以利用凸纹很方便地转动圆柱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远离圆柱体的一端设置有贯穿L形管的加水槽,所述加水槽的开口处一体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螺纹连接有封闭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箱内没有水后,人们旋转封闭板进而让封闭板和环形板分离,此时水箱便与外界连通。接着将水从加水槽中注入水箱内便能实现对水箱内水分的补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板设置为倒梯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梯状的形状让环形板远离水箱的一端起到导向的作用,让人们能够更方便地将水顺着环形板倒入水箱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L形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L形管启闭的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控制L形管的启闭,节省水资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箱中的水分通过主输水管流出进而进入分输水管内,而分输水管与渗水器连接。水分便从分输水管中流入渗水器内。渗水器内的水分便通过透水槽溢出渗水器进而滴落在植物的根部,实现对植物的水分供给。这个过程中透水槽的槽口较小,因而水分漫出的过程偏慢,进而起到充分利用水分的作用。另外阀门的设置让人们可以自主控制L形管的出水与否,可以在暴雨天关闭阀门从而起到节约水分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圆柱体、凸纹、渗透管和透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水箱的透视图。

附图标记:1、主输水管;2、水箱;3、分输水管;4、L形管;5、圆柱体;6、渗透管;7、透水槽;8、凸纹;9、加水槽;10、环形板;11、封闭板;12、水泵;13、渗水器;14、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农业灌溉节水系统,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主输水管1。主输水管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水分输送至主输水管1的水箱2。水箱2的高度高于主输水管1的高度。因此水箱2内的水分能够利用自身的重力作用而流入主输水管1中。另外水箱2设置有用于将水箱2中的水分泵入主输水管1内的水泵12。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水箱2的顶部设置有贯穿水箱2的加水槽9。加水槽9的开口处一体连接有环形板10。环形板10设置为倒梯状。环形板10远离水箱2的一端的开口面积大于环形板10与水箱2连接处的面积。当人们需要将水分倒入水箱2内时,环形板10具有导向作用。为了防止下雨天时,外界的雨水对水箱2产生污染,因此环形板10螺纹连接有用于封闭水箱2的封闭板1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主输水管1设置有多个与主输水管1连通的分输水管3。分输水管3沿着主输水管1的长度等距离分布。每个分输水管3远离主输水管1的一端一体连接有L形管4。L形管4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将分输水管3内水分排出的渗水器13。渗水器13的出水口设置在植物根部的上端。当水分从渗水器13出来后,水分就能直接滴在植物的根部,提高水分的利用率。为了节省水分,L形管4上设置有用于控制L形管4启闭的阀门14。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渗水器13包括与L形管4一端螺纹连接的中空的圆柱体5。圆柱体5的侧面一体连接有多个用于增大与手部之间摩擦力的凸纹8。圆柱体5一体连接有渗透管6。渗透管6设置为圆锥体状。渗透管6设置有多个贯穿渗透管6的透水槽7。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