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秧机动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871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育秧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育秧机动力机构。



背景技术:

使用机器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农业机械化的深入发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目前的水稻育秧机通过机械化对水稻进行育秧,节省了人力,但目前的育秧机的动力源来自于拖拉机,依靠拖拉机的拖拽实现地轮的行走,进而驱动各个仓体的排土和播种,这种结构使用的灵活性差,还必须配备拖拉机才能进行育秧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缺陷提供一种水稻育秧机动力机构,结构紧凑,传输合理。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水稻育秧机动力机构,包括育秧机底盘上的发动机、齿轮泵、以及动力轴,所述发动机通过皮带驱动齿轮泵的主动轴转动,齿轮泵的从动轴与所述动力轴连接,所述动力轴上设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通过链条与育秧机主输出轴上的第二链轮传动连接,所述主输出轴上设有驱动底盘下方行走轮的轮轴转动的第三链轮,所述动力轴上设有将动力轴的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链轮的离合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离合器为牙嵌式离合器,所述牙嵌式离合器的左半离合器通过导向平键连接在动力轴上、右半离合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动力轴上,第一链轮套接固定在右半离合器的外周面上,所述左、右半离合器的相邻端面上设有相互嵌合的虎牙,所述左半离合器的外周面与拨叉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拨叉的叉杆铰接在育秧机底盘上,所述叉杆的后端设有手柄,所述底盘上设有档位块,所述档位块上设有档位通孔,所述手柄的中部位于档位通孔内,所述档位通孔包括相互连通的分位通孔和合位通孔,分位通孔和合位通孔之间设有限位凸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发动机为小型柴油机。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柴油发动机带动齿轮泵和主输出轴转动,提供液压动力和机械传动两种动力,能够满足育秧机的动力要求,结构紧凑,机械传动的动力输出能够实现整机的自行走,牙嵌式离合器能够实现机械传动的启动和停止,从而切断或传递自行走动力以及后续的动力,实现自行走或停机,拨叉换挡使用方便、灵活,节能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水稻育秧机动力机构,包括育秧机底盘上的发动机1、齿轮泵2、以及动力轴3,所述发动机1通过皮带驱动齿轮泵2的主动轴转动,齿轮泵2的从动轴与所述动力轴3连接,所述动力轴3上设有第一链轮4,第一链轮4通过链条与育秧机主输出轴5上的第二链轮6传动连接,主输出轴5上设有驱动底盘下方行走轮的轮轴15转动的第三链轮16,动力轴3上设有将动力轴的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链轮4的离合器7。发动机将动力传输给齿轮泵和链轮,育秧机具备液压动力和机械动力,切换离合器能够实现行走轮的启停。

本实施例中,离合器7为牙嵌式离合器,牙嵌式离合器的左半离合器8通过导向平键9连接在动力轴3上、右半离合器10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动力轴3上,第一链轮4套接固定在右半离合器10的外周面上,所述左、右半离合器8、10的相邻端面上设有相互嵌合的虎牙,动力轴转动从而带动左半离合器转动,而右半离合器内圈轴承转动,第一链轮是不转动的,只有当两个端面上的虎牙嵌合,第一链轮才会转动,从而传输动力。左半离合器8的外周面与拨叉11配合连接。拨叉11的叉杆铰接在育秧机底盘上,叉杆的后端设有手柄12,所述底盘上设有档位块13,所述档位块13上设有档位通孔14,所述手柄12的中部位于档位通孔14内,所述档位通孔14包括相互连通的分位通孔和合位通孔,分位通孔和合位通孔之间设有限位凸起,拨叉绕着交接点转动实现离合器的分合。发动机1为小型柴油机,体积小巧,满足整机的使用要求,发动机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带甩盘的离合器17,甩盘离合器的作用是只有当柴油机转速提升时才传输动力,也就是说需要柴油机传输动力时加油门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