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针菇液体菌种用三角瓶瓶口的包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6203阅读:20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针菇液体菌种用三角瓶瓶口的包扎结构。



背景技术:

在食用菌产业中,菌种生产作为第一道工序,对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液体菌种是采用液体培养基经深层培养制得,它的一般工艺流程是:组织分离制得母种,用母种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上进行摇瓶培养,再经扩大培养制得一级液体种子,最后进行液体培养制得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相比,液体菌种具有发菌快、菌龄整齐和接种方便的优点,越来越受到食用菌生产企业的青睐。

相对于固体菌种,液体菌种所需要条件较高,所需的主要设备包括:液体培养基配制设备,摇瓶菌种培养设备,液体菌种培养设备和接种培养设备。当液体菌种进入袋料接种生产环节时,需要有严格的无菌操作环境,以保证栽培袋不受污染。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的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飞速发展,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产生了各种新的栽培技术和生产工艺。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工艺比较成熟,其相应的液体菌种生产技术的研究也在广泛地开展。

金针菇液体菌种大多放置于三角瓶内。目前,大多数食用菌厂家,都采用硅胶塞对三角瓶瓶口进行包裹,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可重复使用。缺点是:重复使用后硅胶塞透气性差,容易产生供氧不足,菌种生长缓慢,菌含量低,成球率低。且瓶口周围没有遮挡物,培养后期容易产生污染。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三角瓶瓶口的包扎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针菇液体菌种用三角瓶瓶口的包扎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针菇液体菌种用三角瓶瓶口的包扎结构,所述包扎结构包括一包扎材料,该包扎材料包括至少两层纱布,在所述两层纱布之间设有一层棉花层,所述包扎材料的一侧设有硫酸纸。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包扎材料包括八层纱布,在第四层纱布和第五层纱布之间设有一层棉花层。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纱布为医用纱布。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纱布的尺寸为16cm×16c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解决了现有硅胶塞包裹时造成菌种培养后期缺氧、养分吸收不均匀及菌含量低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材料简单、制作简便、通气性好、无阻碍物。菌种在生长过程中氧气充足、营养养分吸收更彻底、菌种成球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材料的剖视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纱布;2、棉花层;3、硫酸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一种金针菇液体菌种用三角瓶瓶口的包扎结构,所述包扎结构包括一包扎材料,该包扎材料包括八层纱布1,在第四层纱布和第五层纱布之间设有一层棉花层2,所述包扎材料的一侧设有硫酸纸3。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纱布为医用纱布。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纱布的尺寸为16cm×16cm。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医用纱布剪成16×16厘米的正方形。

(2)平摊整齐叠八层。

(3))在第四与第五层中间平铺少量棉花(薄薄一层即可),形成棉花层。

(4)在最上面一层铺上同样规格大小的硫酸纸。

(5)按照金针菇液体菌种生产工艺要求配制液体培养基,将配制好的液体培养基定量倒入三角瓶中,然后将上述包扎材料包裹于三角瓶瓶口处,用棉绳沿着三角瓶瓶口处绕几圈扎紧即可。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