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的循环养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408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的循环养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猪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体化的循环养殖结构。



背景技术:

生猪的养殖过程中,需要及时清理粪便,否则容易产生异味,特别是在高温的夏季。猪产生的粪便只能用作肥料,粪便发酵产生的微生物菌体蛋白只能白白的浪费。由于普通的粪便发酵产生的微生物菌体蛋白含量较低,利用起来价值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循环养殖。循环养殖是指猪圈中铺设促进微生物菌体发酵的菌体材料,猪排出的粪便与菌体材料混合发酵,可以除去粪便的异味,同时可以微生物菌体可以分解菌体材料,分解的菌体材料再加上增殖的微生物菌体蛋白的可以再作为猪的补充饲料,一部分可以作为菜地的肥料。菜地生长的蔬菜反过来也是可以作为猪的饲料,实现循环养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的循环养殖结构,具体如下:

一体化的循环养殖结构,包括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所述地下部分包括设于底面水平面以下的凹槽和铺设于所述凹槽内的菌体材料层,所述菌体材料层包括上层的第一材料层和下层的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为未发酵垫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为发酵垫料层;所述地上部分包括猪圈围栏,所述猪圈围栏围成的空间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菌体材料层;所述地上部分还包括罩设住所述猪圈围栏和地下部分的大棚,所述大棚为由前侧面、后墙、顶棚以及两个边侧面建成的封闭空间;所述前侧面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前侧面包括自地面向上的直立面和沿直立部顶端向顶棚方向弧形弯曲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的末端部低于与其衔接的顶棚端部,且此末端部和端部之间形成通气空间;所述弧形面的末端部和顶棚的衔接处设有至少一个立柱。

优选的,所述立柱包括低位支撑点和高位支撑点;所述前侧面的弧形面末端固 定在所述低位支撑点上;所述顶棚与前侧面的衔接端固定在所述高位支撑点上。

优选的,所述前侧面包括前侧面钢骨架和覆盖的塑料布,两个所述边侧面为砖墙,所述顶棚包括顶棚钢骨架和覆盖的彩钢。

优选的,所述地下部分还包括设于所述凹槽内用于支撑所述立柱的基础墙,所述基础墙至少接触所述菌体材料层的一面进行砌砖抹面处理。

优选的,所述前侧面的直立面外侧设有卷帘器,所述卷帘器固定在前侧面钢骨架上。

优选的,所述立柱至少为两个,所述猪圈围栏沿立柱走向隔离成多个养殖空间,所述养殖空间内靠近前侧面的一端设有饲喂台,所述养殖空间外在所述前侧面和饲喂台之间设有走道。

优选的,所述所述前侧面和走道之间还设有菜地,所述菜地设有喷淋装置。

优选的,所述两个砖墙上开设有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一体化的循环养殖结构的外部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1一体化的循环养殖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2一体化的循环养殖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3一体化的循环养殖结构的棚内俯视图;

以上附图中各图的比例尺并不统一,为了观看清楚,各图是在已有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缩放。

图中,第一材料层11、第二材料层12、基础墙14、猪圈围栏21、前侧面22、边侧面23、顶棚25、通气空间26、立柱27、低位支撑点271、高位支撑点272、后墙28、卷帘器29、前侧面骨架221、顶棚钢骨架251、彩钢252、养殖空间211、饲喂台212、走道213、菜地2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实施例1

一体化的循环养殖结构,包括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如图1、图2所示,所述地下部分包括设于底面水平面以下的凹槽和铺设于所述凹槽内的菌体材料层,所述菌体材料层包括上层的第一材料层11和下层的第二材料层12;所述第一材料层11为未发酵垫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12为发酵垫料层;所述地上部分包括猪圈围栏21,所述猪圈围栏21围成的空间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菌体材料层;所述地上部分还包括罩设住所述猪圈围栏21和地下部分的大棚,所述大棚为由前侧面22、后墙28、顶棚25以及两个边侧面23建成的封闭空间;所述前侧面22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前侧面22包括自地面向上的直立面和沿直立部顶端向顶棚25方向弧形弯曲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的末端部低于与其衔接的顶棚25端部,且此末端部和端部之间形成通气空间26;所述弧形面的末端部和顶棚的衔接处设有至少一个立柱27。所述立柱27包括低位支撑点271和高位支撑点272;所述前侧面22的弧形面末端固定在所述低位支撑点271上;所述顶棚25与前侧面22的衔接端固定在所述高位支撑点272上。所述前侧面22包括前侧面钢骨架221和覆盖的塑料布,两个所述边侧面23为砖墙,所述顶棚25包括顶棚钢骨架251和覆盖的彩钢252。

本实施例的一体化的循环养殖结构,设置时前侧面22面向太阳,覆盖塑料不的前侧面22利于阳光照射进而收集温度,后墙28可以抵御从后面吹来的寒风。具体的,前侧面22在北半球时前侧面22为南向,在南半球时为北向。

本实施例中,未发酵垫料层为锯末、玉米等植物类的秸秆和树叶等。优选的,垫料为1:1体积比的锯末和稻壳,或1:1体积比的锯末和玉米秸秆。优选的,未发酵垫料层厚度为5-10cm。发酵垫料层为未发酵垫料与市售固体发酵菌种混合均匀后打堆发酵3天的产物。发酵接种量20%,垫料含水量40%,控制发酵温度40-60摄氏度之间。优选的,发酵垫料层厚度为90-130cm。

本实施例中,猪圈围栏21围成的空间限制养殖的猪的活动空间,菌体材料层 为猪产生的粪便提供发酵培养基,立柱27和后墙28提供大棚的支撑,前侧面22、两个边侧面23、顶部的弧形顶棚25和后墙28组成一个除通气空间26外的封闭空间,包围保护猪圈围栏21围成的空间以及地下部分。可以通风,可以照射进阳光,还可以挡风雨。特别是弧形设置可以避免下雨积水。猪在猪圈围栏21围成的空间内活动,排出的粪便与菌体材料混合、发酵,降低甚至消除粪便的异味,因此可以延长清除粪便的周期,减少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增殖的微生物菌体和分解的菌体材料可以作为猪的补充饲料。大棚为此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特别对微生物发酵影响大的温度和湿度。

本实施例的一体化的循环养殖结构,利用垫料发酵,提供了饲料蛋白,降解了粪便,消除了异味。大棚可以避风遮雨,调节棚内温度。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地下部分还包括设于所述凹槽内用于支撑所述立柱27的基础墙14,所述基础墙14至少接触所述菌体材料层的一面进行砌砖抹面处理。所述前侧面22的直立面外侧设有卷帘器29,所述固定在前侧面钢骨架221上。

本实施例中,基础墙14砌砖抹面处理可以防止粪便潮湿和菌体繁殖影响砖墙强度。基础墙14设于凹槽内,可以不用再次挖坑,减少劳动强度。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高位支撑点272可以升降带动顶棚25前端升降,从而调节通气空间26的大小,影响空气的流通情况。前侧面22外侧设有卷帘器29,可以在阳光照射强烈时,比如午后,展开草帘,阻挡阳光照射进入大棚,防止温度升高过快。在冬季晚上,展开草帘,防止热量过度流失。调节空气流通和温度可以影响菌体材料与猪粪便混合物的微生物发酵情况,进而影响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同时还可以为围栏内的猪提供舒适的外界环境。

本实施例的一体化的循环养殖结构,增设了支撑结构,更为坚固。空气流通和温度控制方式更为多样。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立柱27至少为两个,如图4所示,所述猪圈围栏21沿立柱27走向隔离成多个养殖空间211,所述养殖空间内靠近前侧面22的一端设有饲喂台212,所述养殖空间211外在所述前侧面22和饲喂台212之间设有走道213。所述所述前侧面22和走道213之间还设有菜地214,所述菜地214设有喷淋装置。所述两个砖墙上开设有门。

本实施例中,养殖空间211内圈养生猪,饲喂/管理人员从门进入,沿着走道213来回走动,补充饲料放在饲喂台212。猪圈围栏21附近有菜地214,猪粪便可以为取出来为菜地施肥,菜地长出的菜可以就近作为猪的饲料。菜地214设置在前侧面22和走道213之间,不会造成猪圈围栏21遮挡阳光,影响蔬菜的生长。喷淋装置可以浇菜地,同时可以调节整个大棚内的湿度,进而影响菌体材料的湿度,从而调节菌体材料与猪粪便混合物的微生物发酵情况,为其提供合适的湿度,同时可以小幅度降低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为围栏内的猪提供舒适的外界环境。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