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园滴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0487阅读:1158来源:国知局
柑橘园滴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水果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柑橘园滴灌装置。



背景技术:

柑橘的果实营养丰富,色香味兼优,又可以加工以果汁为主的各种加工制品。柑橘的产量居百果之首,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柑橘长寿、丰产稳定、经济效益高,是中国果树的最主要树种,对果农脱贫致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柑橘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常灌溉水分,目前使用的果树灌水装置,主要是将直的水管铺设在果树根部附近,通过大量灌水,对根部进行灌溉,水利用率不高,而且灌溉不均匀。此外在边远地区、缺电地区,目前普遍使用柴油机作为动力进行抽水,利用柴油或汽油作为抽水灌溉系统的动力,都避免不了增加废气的排放,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柑橘园滴灌装置,解决现有灌水装置水利用率低,灌溉不均匀和能耗高的问题,满足柑橘灌溉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柑橘园滴灌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光伏阵列、与光伏阵列连接的直流汇流箱、光伏逆变器和置于深井中的潜水泵,所述潜水泵通过过滤器、主管道和分管道连通有设置在柑橘树中央下方的环套管,所述环套管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滴灌头,环套管串联在分管道上,所述分管道并联在主管道上。

所述滴灌头包括具有空腔的滴头本体、出水帽和弹簧,所述滴头本体的空腔底部设有一进水口,出水帽上设有顶针和多个出水孔,所述顶针插入弹簧一端,所述出水帽与滴头本体螺纹连接。

所述滴灌头还包括设置在滴头本体底部的插杆。

所述光伏逆变器上连接有检测水位的水位开关。

所述光伏阵列由若干太阳电池组件串联而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柑橘园滴灌装置,解决现有灌水装置水利用率低,灌溉不均匀和能耗高的问题,满足柑橘灌溉的需求。通过将若干太阳电池组件串联而成光伏阵列,将吸收日照辐射能量转换为电能,经过直流汇流箱汇流后,通过光伏逆变器转变成交流电。并驱动潜水泵工作,潜水泵从深井中提水,经过滤器、主管道及分管道,最后从环套管进入多个滴灌头,同时对柑橘树根部均匀滴灌,提高水利用率,通过使用太阳能,节省了能耗和降低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滴灌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伏阵列,2-直流汇流箱,3-光伏逆变器,4-水位开关,5-潜水泵,6-深井,7-过滤器,8-主管道,9-滴灌头,10-分管道,11-环套管,91-滴头本体,92-进水口,93-插杆,94-出水帽,95-出水孔,96-顶针,9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柑橘园滴灌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光伏阵列1、与光伏阵列1连接的直流汇流箱2、光伏逆变器3和置于深井6中的潜水泵5,潜水泵5通过过滤器7、主管道8和分管道10连通有设置在柑橘树中央下方的环套管11,环套管1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滴灌头9,环套管11串联在分管道10上,各分管道10并联在主管道8上。滴灌头9包括具有空腔的滴头本体91、出水帽94和弹簧97,滴头本体91的空腔底部设有一进水口92,出水帽94上设有顶针96和多个出水孔95,顶针96插入弹簧97一端,出水帽94与滴头本体91螺纹连接。滴灌头9还包括设置在滴头本体91底部的插杆93。光伏逆变器3上连接有检测水位的水位开关4。光伏阵列1由若干太阳电池组件串联而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过程是:将环套管11放置在柑橘树根部中央,每个环套管11安装至少三个滴灌头9,插杆93插入到果树根部土壤内,将滴灌头9固定牢固,然后连接各分管道10和主管道8。通过将若干太阳电池组件串联而成光伏阵列1,将吸收日照辐射能量转换为电能,经过直流汇流箱2汇流后,通过光伏逆变器3转变成交流电。光伏逆变器3能根据日照强度的变化实时调节输出功率,并驱动潜水泵5工作,潜水泵5从深井6等水源中提水,经过滤器7、主管道8及分管道10,最后从环套管11进入多个滴灌头9,同时对柑橘树根部均匀滴灌,提高水利用率,使用太阳能,节省了能耗和降低了环境污染。当水中的杂质堵塞出水孔95,液体产生的压力推动活动出水板,克服不锈钢弹簧97向上来回运动,顶针96来回插入被堵塞的活动板中间孔,使液体流出,增长了农业灌溉系统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