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飞行器的放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1665发布日期:2018-07-31 17:3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人飞行器的放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畜牧工作中,传统方式是通过有经验的放牧人进行放牧,这种放牧方式不仅提高了人工成本,而且难以大规模复制。随着无人机飞行技术的成熟,已经有人提出利用无人机的飞行巡视功能来帮助畜牧工作更好的实现,但是现有技术的无人机无法精确识别牧区内是否有其他牲畜闯入,不能有效防止其他牲畜闯入本牧区。

因此,亟待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无人飞行器的放牧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无人飞行器的放牧系统,旨在及时判断是否有外来动物闯入牧区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无人飞行器的放牧系统,包括无人飞行器,还包括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无人飞行器,用于探测牲畜的红外能量;射频识别器,设置于无人飞行器,用于识别牲畜的标签信息;主控制器连接于红外传感器和射频识别器,用于确定红外能量与标签信息是否匹配;报警器,设置于无人飞行器,连接于主控制器,用于发出报警信号;主控制器还用于当红外能量与标签信息不匹配时向报警器发送报警指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主控器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红外能量和标签信息;比较单元,用于比较红外能量和标签信息;控制指令生成单元,用于在红外能量和标签信息不匹配时,与报警器通信连接,并向报警器发送报警指令;存储单元、比较单元和控制指令生成单元依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摄像头,设置于无人飞行器,用于获取牧区图像;显示器,与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连接,用于显示牧区图像和红外能量的成像;主控器能够与显示器通信连接,用于确定红外能量的成像中与标签信息不匹配的异常红外图像,并控制显示器标识出异常红外图像,以使用户根据显示器的显示图像确定异常红外图像是否来源于闯入牧区的动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麻醉投射部件,设置于无人飞行器底部,用于发射麻醉剂;主控器能够与麻醉投射部件通信连接,还能够用于控制麻醉投射部件发射麻醉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可伸缩地设置于无人飞行器底部,连接柱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无人飞行器底部,第二连接端连接于麻醉投射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麻醉投射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柱的第二连接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麻醉投射部件包括:麻醉枪,呈半球形,所述麻醉枪具有底部和围合底部的圆弧表面,底部连接于连接柱的第二连接端,圆弧面设置有一个或两个以上腔室;一个或两个以上麻醉针,分别设置于每个腔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麻醉投射部件还包括瞄准件,设置于麻醉枪,以预测麻醉针的投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红外传感器为多个,分别设置于无人飞行器的不同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射频识别器为多个,分别设置于无人飞行器的不同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首先可以利用红外传感器获取牧区内牲畜的红外能量,然后利用射频识别器获取设置于牲畜的标签信息,主控器根据红外能量与标签信息是否匹配确定是否报警,当标签信息与红外能量不匹配时,可能存在没有标签的误闯入牧区的动物,主控制器向报警器发送报警指令,有利于用户根据报警情况及时了解牧区内是否有外来动物闯入。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基于无人飞行器的放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基于无人飞行器的放牧系统的主控制器的组成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无人飞行器;11、连接柱;20、红外传感器;30、视频识别器;40、报警器;50、主控制器;51、存储单元;52、比较单元;53、控制指令生成单元;60、摄像头;70、麻醉投射部件;71、麻醉枪;72、腔室;73、麻醉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组件及电池模组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至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无人飞行器的放牧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无人飞行器的放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主控制器50的组成图。基于无人飞行器的放牧系统包括无人飞行器10,还包括红外传感器20,设置于无人飞行器10,用于探测牲畜的红外能量;射频识别器30,设置于无人飞行器10,用于识别牲畜的标签信息;主控制器50,连接于红外传感器20和射频识别器30,用于确定红外能量与标签信息是否匹配;报警器40,设置于无人飞行器10,连接于主控制器50,用于发出报警信号;主控制器50还用于当红外能量与标签信息不匹配时向报警器40发送报警指令。

其中,主控制器50可以直接设置于无人飞行器,或者主控制器50可以设置于其他的计算机内,该计算机能够与无人飞行器通信连接,以使主控制器50能够与红外传感器和射频识别器通信连接。

目前为了方便牧区动物的管理,牧区的动物身上一般都会设置有标签,且该标签能够被合适的射频识别器30所识别。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可以利用红外传感器20获取牧区内牲畜的红外能量,然后利用射频识别器30获取设置于牲畜的标签信息,主控器根据红外能量与标签信息是否匹配确定是否报警,当标签信息与红外能量不匹配时,可能存在没有设置标签的误闯入牧区的动物,主控制器50向报警器40发送报警指令,有利于用户根据报警情况及时了解牧区内是否有外来动物闯入。

可以理解的是,主控制器50确定红外能量与标签信息是否匹配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例如主控制器50利用红外能量确定牧区的牲畜个数,然后利用标签信息确定牧区的牲畜个数,当主控制器50利用红外能量确定的牲畜个数与标签信息确定的牲畜的个数不匹配时,尤其是当利用红外能量确定的牲畜个数大于标签信息确定的牲畜个数时,证明牧区内有不带标签的动物,牧区内闯入了外来动物;或者主控制器50根据红外能量确定红外图像,并根据标签信息确定这些标签在红外图像内的位置,当存在不含标签的红外图像时,证明牧区内有不带标签的动物,牧区内闯入了外来动物等,只要主控制器50能够根据红外能量和标签信息确定出牧区内是否有动物闯入即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主控器包括:存储单元51,用于存储红外能量和标签信息;比较单元52,用于比较红外能量和标签信息;控制指令生成单元53,用于在红外能量和标签信息不匹配时,与报警器40通信连接,并向报警器40发送报警指令;存储单元51、比较单元52和控制指令生成单元53依次连接。主控制器50通过存储单元51、比较单元52、控制指令生成单元53等,能够确定出牧区内是否有闯入的动物,并且当闯入动物时,能够启动报警器40。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基于无人飞行器的放牧系统还包括:摄像头60,设置于无人飞行器10,用于获取牧区图像;显示器(图中未示出),与摄像头60和红外传感器20连接,用于显示牧区图像和红外能量的成像;主控制器50能够与显示器通信连接,用于确定红外能量的成像中与标签信息不匹配的异常红外图像,并控制显示器标识出异常红外图像,以使用户根据显示器的显示图像确定异常红外图像是否来源于闯入牧区的动物。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用户能够根据摄像头60和显示器实时观测到牧区内的图像,且当红外能量和标签信息不匹配时,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显示器观看与标签信息不匹配的异常红外能量,方便用户及时确定该异常能量是否是闯入的外来其他牲畜。

可以理解的是,摄像头60的个数和摄像头60的设置位置在此不做限定,摄像头6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摄像头60为多个时,多个摄像头60设置于无人飞行器10的不同位置,便于对无人飞行器10不同方向的环境进行检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只要摄像头60设置于无人飞行器10,能够获取牧区图像即可。显示器可以设置于无人飞行器,或者显示器可以设置于远端,当显示器设置于远端时,方便用户查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基于无人飞行器的放牧系统还包括:麻醉投射部件70,设置于无人飞行器10底部,用于发射麻醉剂;主控制器50能够与麻醉投射部件70通信连接,还能够用于控制麻醉投射部件70发射麻醉剂。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用户发现牧区内出现闯入的其他牲畜,并认为该外来牲畜存在威胁时,可以控制麻醉投射部件70发射麻醉剂,及时对存在危险的外来牲畜进行麻醉,令牧区更加安全。

可以理解的是,麻醉投射部件70设置于无人飞行器10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基于无人飞行器的放牧系统还包括连接柱11,连接柱11可伸缩地设置于无人飞行器10底部,连接柱11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无人飞行器10底部,第二连接端连接于麻醉投射部件70。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麻醉投射部件70通过连接柱11连接于无人飞行器10,因此可控制麻醉投射部件70的高度,便于瞄准射击目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麻醉投射部件70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柱11的第二连接端。在这些实施例中,麻醉投射部件70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柱11的第二连接端,因此可控制麻醉投射部件70相对无人飞行器10进行转动,便于瞄准射击目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麻醉投射部件70包括:麻醉枪71,呈半球形,具有底部和围合底部的圆弧表面,底部连接于连接柱11的第二连接端,圆弧面设置有一个或两个以上腔室72;一个或两个以上麻醉针73,分别设置于每个腔室72内。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半球形的麻醉枪71便于设置多个腔室72,便于设置多个麻醉针73,方便使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麻醉投射部件70还包括瞄准件,设置于麻醉枪71,以预测麻醉针73的投射位置。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瞄准件,便于将麻醉针73瞄准射击目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红外传感器20为多个,分别设置于无人飞行器10的不同位置。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无人飞行器10上设置有多个红外传感器20,且多个红外传感器20位于无人飞行器10的不同位置,方便基于无人飞行器的放牧系统通过多个位于不同位置的红外传感器20获取其无人飞行器10各处的红外能量,对基于无人飞行器的放牧系统周围的环境检测的更加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射频识别器30为多个,分别设置于无人飞行器10的不同位置。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无人飞行器10上设置有多个射频识别器30,且多个射频识别器30位于无人飞行器10的不同位置,方便基于无人飞行器的放牧系统通过多个位于不同位置的射频识别器30获取其无人飞行器10各处的标签信息,对基于无人飞行器的放牧系统周围的环境检测的更加全面。

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精神和本质特征。例如,特定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算法可以被修改,而系统体系结构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精神。因此,当前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上述描述定义,并且,落入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全部改变从而都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