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孢菇培养料的隧道发酵堆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3402发布日期:2018-06-08 19:24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的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孢菇培养料的隧道发酵堆肥工艺。



背景技术:

双孢菇为银白色食用菌,生长速度中偏快,不易结菌被,子实体多单生,圆正、白色、无鳞片,菌盖厚、不易开伞,菌柄中粗较直短,菌肉白色,组织结实,菌柄上有半膜状菌环,孢子银褐色,是最常见的食用菌种之一,肉质肥厚。原生于欧洲及北美洲,人类至少自古希腊时代起便开始食用,人工栽培则约始于17世纪的法国等地,现在则已经广泛在世界各地栽培,目前我国栽培的双孢菇都是白色变种,主要适用于卖鲜品,或加工成罐头。

双孢菇的蛋白质含量为35%-38%,含有人体必须的6种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核苷酸、烟酸、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等,其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称,深受国内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青睐。双孢菇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所含的胰蛋白酶、麦牙糖酶等均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中医认为双孢菇味甘性平有提神消化、降血压的作用,经常食用双孢菇,可以防止坏血病,预防肿癌,促进伤口愈合和解除铅、砷、汞等的中毒,兼有补脾、润肺、理气、化痰之功效,能防止恶性贫血,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脂。

双孢菇的菌丝爬土能力中等偏强,扭结能力强,成菇率高,菇体不易脱柄,子实体生长期间需较弱的散射光及和缓的通风,生物转化率为7-10kg/平方。属较高温型,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10-32℃,适宜温度24-28℃,子实体生长温度10-24℃,适宜温度14-20℃,菇房空气相对温度90%左右。

在我国,由于市场需求和技术的进步,我国蘑菇生产“南菇北移”较为成功,已成功突破了传统生产区域的限制,产区从长江以南扩展到华北、东北和西北各省,蘑菇生产成为富民强县的好产业。尽管我国发展蘑菇生产的成就很辉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危机。例如,我国农户的产菇率仅为6-8kg/m2,而且生产周期仅为每年一种一收,这些数值与某些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究其原因,关键还是在于我国现行的堆肥效率底下,而且灭菌效果差,导致病虫污染严重,产菇率低而不稳,所以针对我国双孢菇培育的现状,亟待对其堆肥发酵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孢菇培养料的隧道发酵堆肥工艺,该工艺堆肥效率高,营养转化完全,而且灭菌彻底,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在双孢菇种植中的病虫害污染,产菇率高。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双孢菇培养料的隧道发酵堆肥工艺,具体步骤为:

A.混料,将秸秆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之后捞起,按质量比为,秸秆:鸡粪:豆粕=20:10:1,将鸡粪和豆粕均匀混入秸秆中,并放置24小时,得到原料;

B.一次发酵,将原料放入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0-43℃,发酵3天;后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0-43℃,发酵3天;又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3-46℃,发酵3天;再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3-46℃,发酵3天,一次发酵结束;

C.二次发酵,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50-58℃,发酵7.5-8.5小时;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58-60℃,发酵7-9小时;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50-58℃,发酵7.5-8.5小时;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49-50℃,发酵1天;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48-49℃,发酵1天;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47-48℃,发酵1天;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46-47℃,发酵1天,二次发酵结束;

D.出料,二次发酵后让其在发酵隧道中自然静置,当原料达到含水率为68-70%、pH为7.2-7.3时出料,即完成隧道发酵的堆肥。

优选地,在步骤B中,一次发酵,将原料放入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2℃,发酵3天;后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2℃,发酵3天;又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5℃,发酵3天;再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5℃,发酵3天,一次发酵结束。

优选地,在步骤C中,二次发酵,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54℃,发酵8小时;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59℃,发酵8小时;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54℃,发酵8小时;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49-50℃,发酵1天;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48-49℃,发酵1天;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47-48℃,发酵1天;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46-47℃,发酵1天,二次发酵结束。

(3)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工艺通过科学准确的原料配比,再结合两次分阶段的发酵堆肥,并精确适时地进行出料,从而实现了营养物质的完全转化,极大地提升了堆肥效率,提高产菇率,并且实现了彻底的灭菌,这极大地减少了在双孢菇种植中的病虫害污染。首先,该原料的配比科学合理,具有极佳的实用性;其次,一次发酵中突破性地在精确的温度下连续进行四次,对原料内部成分实现了完全的初步转化,为其后续彻底发酵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再次,二次发酵中,先在50-58℃内使其初步升温一定时间,并在58-60℃下实现巴氏消毒一定时间,后在50-58℃内逐步降温,且在49-50℃、48-49℃、47-48℃、46-47℃下连续发酵4天,从而完成了彻底的发酵;最后,选择了最合适的条件下出料,从而实现了最适宜的输出,在该条件下的废料最适宜双孢菇至直接利用,从而可以直接用于生产,提高本技术方案的实用性。总体而言,该工艺堆肥效率高,营养转化完全,而且灭菌彻底,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在双孢菇种植中的病虫害污染,产菇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批次双孢菇培养料的隧道发酵堆肥工艺具体步骤为:

(1)混料,将秸秆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之后捞起,按质量比为,秸秆:鸡粪:豆粕=20:10:1,将鸡粪和豆粕均匀混入秸秆中,并放置24小时,得到原料。

(2)一次发酵,将原料放入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0℃,发酵3天;后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0℃,发酵3天;又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3℃,发酵3天;再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3℃,发酵3天,一次发酵结束。

(3)二次发酵,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50℃,发酵8.5小时;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58℃,发酵9小时;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50℃,发酵8.5小时;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49℃,发酵1天;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48℃,发酵1天;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47℃,发酵1天;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46℃,发酵1天,二次发酵结束。

(4)出料,二次发酵后让其在发酵隧道中自然静置,当原料达到含水率为68-70%、pH为7.2-7.3时出料,即完成隧道发酵的堆肥,得到双孢菇的培养料样品1。

实施例2

本批次双孢菇培养料的隧道发酵堆肥工艺具体步骤为:

(1)混料,将秸秆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之后捞起,按质量比为,秸秆:鸡粪:豆粕=20:10:1,将鸡粪和豆粕均匀混入秸秆中,并放置24小时,得到原料。

(2)一次发酵,将原料放入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2℃,发酵3天;后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2℃,发酵3天;又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5℃,发酵3天;再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5℃,发酵3天,一次发酵结束。

(3)二次发酵,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54℃,发酵8小时;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59℃,发酵8小时;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54℃,发酵8小时;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49-50℃,发酵1天;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48-49℃,发酵1天;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47-48℃,发酵1天;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46-47℃,发酵1天,二次发酵结束。

(4)出料,二次发酵后让其在发酵隧道中自然静置,当原料达到含水率为68-70%、pH为7.2-7.3时出料,即完成隧道发酵的堆肥,得到双孢菇的培养料样品2。

实施例3

本批次双孢菇培养料的隧道发酵堆肥工艺具体步骤为:

(1)混料,将秸秆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之后捞起,按质量比为,秸秆:鸡粪:豆粕=20:10:1,将鸡粪和豆粕均匀混入秸秆中,并放置24小时,得到原料。

(2)一次发酵,将原料放入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3℃,发酵3天;后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3℃,发酵3天;又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6℃,发酵3天;再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初始温度为46℃,发酵3天,一次发酵结束。

(3)二次发酵,将原料转入另一间发酵隧道中,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58℃,发酵7.5小时;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60℃,发酵7小时;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58℃,发酵7.5小时;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50℃,发酵1天;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49℃,发酵1天;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48℃,发酵1天;之后,调整温度,控制发酵隧道内的温度为47℃,发酵1天,二次发酵结束。

(4)出料,二次发酵后让其在发酵隧道中自然静置,当原料达到含水率为68-70%、pH为7.2-7.3时出料,即完成隧道发酵的堆肥,得到双孢菇的培养料样品3。

试验对比及结果:

分别各通过四块双孢菇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在这四块培养基上分别培养同一批的双孢菇,其他处理方式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点为:一块施加样品1的双孢菇培养料,一块施加样品2的双孢菇培养料,一块施加样品3的双孢菇培养料,一块施加相应现有普通肥料。

通过四块培养基一次收成的情况可以看出,施加样品1、样品2和样品3的双孢菇培养料的收成明显高于施加相应现有普通肥料的收成,施加样品1的双孢菇培养料的收成是施加相应现有普通肥料的收成的1.5倍,而且周期缩短了近五分之一,并且发生病虫害的情况明显减少;施加样品2的双孢菇培养料的收成是施加相应现有普通肥料的收成的1.7倍,而且周期缩短了近五分之一,并且发生病虫害的情况明显减少;加样品3的双孢菇培养料的收成是施加相应现有普通肥料的收成的1.6倍,而且周期缩短了近五分之一,并且发生病虫害的情况明显减少。并通过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样品1、样品2和样品3的双孢菇的培养料其中各种游离的营养成分明显高于现有的普通肥料,而且其中有害菌的含量明显更低。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和基本原理及相关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构思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