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性沙土地进行草木樨、大豆和玉米轮作套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49591发布日期:2018-06-22 11:00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沙土地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改性沙土地进行草木樨、大豆和玉米轮作套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现阶段的沙化土地已经达到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影响着近4亿人口的生产和生活。现阶段沙化土地治理措施主要有工程治沙措施、化学治沙措施和植物治沙措施三大类,但近几年的最新研究中,对沙土地进行改性处理成为一种前端、科学的改良方法。但是,在改性沙土地上一直进行同种作物的单作或者连作,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改良效果;因此,如何在科学的改良方法中再采用科学的农作物种植技术,使沙土地改良效果最优化,成为现在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改性沙土地进行草木樨、大豆和玉米轮作套种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草木樨在改性沙土地上进行草粮轮作,既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又提高了利用改性材料改良沙土地的作用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改性沙土地进行草木樨、大豆和玉米轮作套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制作改性沙土地:

a对选择好的沙土地进行深耕;

b取能溶于水的固态有机物质并将其溶解于水中,形成具有粘结性及粘附性的溶液;

c将所述溶液与所述沙土地上的沙土混合后拌匀,即得改性沙土;所述沙土地为改性沙土地;

d在所述改性沙土地上施农家肥和氮磷钾复合肥;最后整平、镇压;

二、种植草木樨:

第一年5月中旬;对草木樨进行条播;相邻两行所述草木樨的行间距为:20~30cm,播深为:2~3cm,每亩播种量为:0.8~1kg;播后镇压;

三、草木樨压青处理:

次年5月中旬,对所述草木樨进行压青处理;压青完后,再施农家肥和氮磷钾复合肥;最后将经过压青和施肥后的改性沙土地整平;

四、种植玉米和大豆:

将玉米和大豆进行套种,相邻的每两行所述玉米之间错株播种一行所述大豆;

相邻两行所述玉米的行间距为:45~50cm,每一行中相邻两株所述玉米的株间距为:44~48cm,播深为:3~5cm,每亩播种量为:2300~2700株;

相邻两行所述大豆的行间距为:45~50cm,每一行中相邻两株所述大豆的株间距为:22~24cm,播深为:4~6cm,每亩播种量为:7~7.5kg;播后镇压。

根据本发明一种在改性沙土地进行草木樨、大豆和玉米轮作套种的方法,所述固态有机物质为聚氧化乙烯或聚乙二醇。

根据本发明一种在改性沙土地进行草木樨、大豆和玉米轮作套种的方法,所述固态有机物质与所述改性沙土之间的重量比为1:150~6500。

根据本发明一种在改性沙土地进行草木樨、大豆和玉米轮作套种的方法,所述农家肥的施用量为2500~3300kg/亩;所述氮磷钾复合肥的施用量为100~120kg/亩。

根据本发明一种在改性沙土地进行草木樨、大豆和玉米轮作套种的方法,所述草木樨的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方式为:用10%稀硫酸溶液浸泡所述种子0.5~1h;然后洗净,晾干。

根据本发明一种在改性沙土地进行草木樨、大豆和玉米轮作套种的方法,所述草木樨的种子经过所述预处理方式之后,要进行拌种,所述拌种方式为:按重量比1:4~5将所述种子与沙土混合,加水后搅拌均匀。

根据本发明一种在改性沙土地进行草木樨、大豆和玉米轮作套种的方法,所述压青处理的时间为所述草木樨的花期。

根据本发明一种在改性沙土地进行草木樨、大豆和玉米轮作套种的方法,所述大豆的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方式为:按重量百分比1000:1~1.5将所述种子和辛硫磷进行拌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改性沙土地进行草木樨、大豆和玉米轮作套种的方法,通过在改性沙土地上种植草木樨,次年压青处理后再套种大豆和玉米;草木樨的根瘤菌能够进行生物固氮,且其植株内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经过压青后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土力;利用草木樨在改性沙土地上进行草粮轮作后既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又提高了利用改性材料改良沙土地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改性沙土地进行草木樨、大豆和玉米轮作套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制作改性沙土地

a对选择好的沙土地进行深耕;

b取能溶于水的固态有机物质并将其溶解于水中,形成具有粘结性及粘附性的溶液;

c将所述溶液与所述沙土地上的沙土混合后拌匀,即得改性沙土;所述沙土地为改性沙土地;

d在所述改性沙土地上施农家肥和氮磷钾复合肥;最后整平、镇压;

所述固态有机物质溶于水后具有粘结性及粘附性,能够粘连所述无机活性粉末、所述表面活性剂及所述表土三种物质的颗粒,使得到的改性沙土具有土壤一样的稳定性、保水性和透气性,并具有存储养分的功能;

二、种植草木樨:

第一年5月中旬;对草木樨进行条播;相邻两行所述草木樨的行间距为:20~30cm,播深为:2~3cm,每亩播种量为:0.8~1kg;播后镇压;

三、草木樨压青处理:

次年5月中旬,对所述草木樨进行压青处理;草木樨是豆科植物,根瘤菌多,且根、茎、叶等富含氮、磷、钾、钙和多种微量元素,对其进行压青处理后,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土力,对于沙土地草粮轮作以改善土壤肥力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压青完后,再施农家肥和氮磷钾复合肥;最后将经过压青和施肥后的改性沙土地整平;

四、种植玉米和大豆

将玉米和大豆进行套种,相邻的每两行所述玉米之间错株播种一行所述大豆;错株播种能够使作物分布均匀,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

相邻两行所述玉米的行间距为:45~50cm,每一行中相邻两株所述玉米的株间距为:44~48cm,播深为:3~5cm,每亩播种量为:2300~2700株;

相邻两行所述大豆的行间距为:45~50cm,每一行中相邻两株所述大豆的株间距为:22~24cm,播深为:4~6cm,每亩播种量为:7~7.5kg;播后镇压。

所述固态有机物质为聚氧化乙烯或聚乙二醇。

所述固态有机物质与所述改性沙土之间的重量比为1:100~6000。

所述农家肥的施用量为2600~3100kg/亩;所述氮磷钾复合肥的施用量为90~100kg/亩。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草木樨的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方式为:用10%稀硫酸溶液浸泡所述种子0.5~1h;然后洗净,晾干。由于草木樨种子硬实率高,播种后不易发芽,对其进行预处理后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避免为了保证苗密度而加大种子的播量所造成的浪费;同时也避免后期轮作中草木樨作为杂草的出现。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草木樨的种子经过所述预处理方式之后,要进行拌种,所述拌种方式为:按重量比1:4~5将所述种子与沙土混合,加水后搅拌均匀。由于草木樨种子非常细小,播种时容易不均匀,采用沙土与草木樨种子拌匀,可以增大草木樨种子的体积,从而播种均匀。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压青处理的时间为所述草木樨的花期;所述草木樨的花期,其植株内营养物质含量高,草量多,压青后的绿肥效果最好。

所述压青处理的过程中,要深翻、细耕,将所述草木樨的根犁断,使所述草木樨充分腐烂分解,以免根系腐烂或根颈来年不死再萌生枝条,对下茬作物有影响。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大豆的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方式为:按重量百分比1000:1~1.5将所述种子和辛硫磷进行拌种;以防治苗期病虫害。

为获取最佳实施方式,以上述一种在改性沙土地进行草木樨、大豆和玉米轮作套种的方法,设置如下若干实施例;

不进行草木樨的轮作,直接在连作的改性沙土地上以上述种植方法套种大豆和玉米,设置对比例;再计算各实施例比对比例产量的提高率。

对比例

一、制作改性沙土地

a对选择好的沙土地进行深耕;

b取能溶于水的固态有机物质并将其溶解于水中,形成具有粘结性及粘附性的溶液;

c将所述溶液与所述沙土地上的沙土混合后拌匀,即得改性沙土;所述沙土地为改性沙土地;

d在所述改性沙土地上施农家肥和氮磷钾复合肥;最后整平、镇压;

四、种植大豆和玉米

将大豆和玉米进行套种,相邻的每两行所述玉米之间错株播种一行所述大豆;

相邻两行所述玉米的行间距为:45~50cm,每一行中相邻两株所述玉米的株间距为:44~48cm,播深为:3~5cm,每亩播种量为:2300~2700株;

相邻两行所述大豆的行间距为:45~50cm,每一行中相邻两株所述大豆的株间距为:22~24cm,播深为:4~6cm,每亩播种量为:7~7.5kg;播后镇压。

以上述种植方法套种大豆和玉米后,得到所述大豆产量是107kg/亩;得到所述玉米产量是1012kg/亩。

以下实施例仅列出与上述步骤中不同的部分,相同内容不再列出。

实施例1

相邻两行所述草木樨的行间距为:25cm,播深为:2.5cm,每亩播种量为:1kg;播后镇压;

相邻两行所述玉米的行间距为:45cm,每一行中相邻两株所述玉米的株间距为:46cm,播深为:3cm,每亩播种量为:2500株;

相邻两行所述大豆的行间距为:47cm,每一行中相邻两株所述大豆的株间距为:22cm,播深为:5cm,每亩播种量为:7.5kg;播后镇压。

以上述种植方法,在经过轮作后的改性沙土地上种植大豆和玉米后,得到所述大豆产量比连作改性沙土地上的大豆产量提高14.95%;得到所述玉米产量比连作改性沙土地上的玉米产量提高19.46%。

实施例2

相邻两行所述草木樨的行间距为:27cm,播深为:2.6cm,每亩播种量为:0.9kg;播后镇压;

相邻两行所述玉米的行间距为:48cm,每一行中相邻两株所述玉米的株间距为:46cm,播深为:4cm,每亩播种量为:2600株;

相邻两行所述大豆的行间距为:47cm,每一行中相邻两株所述大豆的株间距为:24cm,播深为:6cm,每亩播种量为:7.3kg;播后镇压。

以上述种植方法,在经过轮作后的改性沙土地上种植大豆和玉米后,得到所述大豆产量比连作改性沙土地上的大豆产量提高18.69%;得到所述玉米产量比连作改性沙土地上的玉米产量提高18.87%。

实施例3

相邻两行所述草木樨的行间距为:26cm,播深为:2.7cm,每亩播种量为:0.9kg;播后镇压;

相邻两行所述玉米的行间距为:47cm,每一行中相邻两株所述玉米的株间距为:45cm,播深为:4cm,每亩播种量为:2500株;

相邻两行所述大豆的行间距为:47cm,每一行中相邻两株所述大豆的株间距为:23cm,播深为:5cm,每亩播种量为:7.2kg;播后镇压。

以上述种植方法,在经过轮作后的改性沙土地上种植大豆和玉米后,得到所述大豆产量比连作改性沙土地上的大豆产量提高16.82%;得到所述玉米产量比连作改性沙土地上的玉米产量提高18.58%。

其它实施例的执行过程不再赘述;各实施例比对比例的提高率见表一。

表一 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数据

由上述表中数据看出,以上述种植方法,在经过轮作后的改性沙土地上种植大豆和玉米后,得到所述大豆产量比连作改性沙土地上的大豆产量提高14.95~18.69%;得到所述玉米产量比连作改性沙土地上的玉米产量提高18.58~19.46%。表明在改性沙土地上先轮作草木樨,再套种大豆和玉米,得到的效果比较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改性沙土地上种植草木樨,次年压青处理后再套种大豆和玉米;草木樨的根瘤菌能够进行生物固氮,且其植株内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经过压青后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土力;利用草木樨在改性沙土地上进行草粮轮作后既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又提高了利用改性材料改良沙土地的效果。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