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生玉米带状轮作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69830发布日期:2018-07-06 20:42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中的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生玉米带状轮作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是重要的食用植物油和食用蛋白源,肩负着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和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的重大使命。花生也是吉林省主要农作物,近年来发展速度快,种植面积从“七五”期间的782万亩增至“十二五”的3888万亩,平均增加4.97倍;同期平均单产每亩由112公斤增至203公斤,平均增加1.81倍。玉米是吉林省省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500万亩左右。花生常年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

目前,花生主要的垄作方式有:等行距垄作,大垄双行,大垄三行;玉米主要的垄作方式有:等行距垄作。目前花生每亩产量为266.67kg~333.33kg,玉米每亩产量为490kg~533kg,土地利用率和花生玉米的产量均有待于提高,因此,需要开发出新的栽培方法提高土地利用率、稳粮增油、增产增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培肥地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稳粮增油、增产增效,提供一种花生玉米带状轮作的栽培方法。本发明方法,花生和玉米以适当行数比按带状相间方式种植,充分利用玉米显著的边行优势及花生根瘤固氮作用,形成的新作物复合群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光、热、水、肥、土、气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是一种适合机械操作的种植模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花生玉米带状轮作的栽培方法,包括选地、整地、施肥、播种和田间管理的步骤,其中,播种步骤采用6行花生6行玉米或4行花生6行玉米的种植方式。

进一步地,播种步骤中,花生行距与玉米行距均为60cm,花生种植密度为16.5万穴/hm2,玉米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9.0万株/hm2,每穴播种1粒。根据种植规格调好行穴距及除草剂用量,将播种、覆土、镇压、喷施除草剂、覆膜、膜上覆土一次完成。

进一步地,上述花生玉米带状轮作的栽培方法,其中,选地的步骤为:选择交通方便、土质为轻壤或砂壤土、土层深厚、耕作层肥沃、地势平坦的地块。

进一步地,上述花生玉米带状轮作的栽培方法,其中,整地的步骤为:耕深25cm~30cm,随耕地随用旋耕犁耙耢,达到深、松、细、碎、平,无杂草,无前作根茬并及时起垄。

进一步地,在整地的步骤中,每2年深耕一次,并打破犁底层,以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进一步地,上述花生玉米带状轮作的栽培方法,其中,施肥的步骤为:

花生施肥:

结合整地起垄每666.7m2一次性施优质农家肥2000kg~3000kg,施氮(n)6.5kg~9.5kg,磷(p2o5)4.7kg~6.2kg,钾(k2o)6.0kg~7.5kg;

玉米施肥:

结合整地起垄每666.7m2一次性施优质农家肥2000kg~3000kg,磷(p2o5)6.5kg~7.4kg,钾(k2o)6.0kg~7.4kg;每666.7m2施氮(n)12.5kg~13.3kg,氮2/3做底肥、1/3做追肥。

进一步地,上述花生玉米带状轮作的栽培方法,其中,播种的步骤为:

(1)品种选择

花生选择耐荫性好、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并通过省或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或认定的中早熟直立型品种;

玉米选择茎杆高度较矮、株型紧凑、耐瘠薄、抗旱能力强、抗病性强并通过省或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认定的高产中晚熟品种;

(2)种子处理

花生剥壳前晒种2d~3d,播种前7d~10d剥壳,剥壳时剔除虫、芽、烂果;剥壳后选用一级或二级种子播种,用花生专用种衣剂包衣后播种;

玉米用玉米专用种衣剂包衣后播种,或直接选用包衣种子;

(3)播种

花生日平均5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播种,其中,大花生稳定在15℃以上,小花生稳定在12℃以上可以播种,播种深度3cm~4cm,花生每666.7m2用种量10kg~15kg;

玉米日平均5cm地温稳定在8℃以上播种,播种深度3cm~5cm,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60%~70%,玉米每666.7m2用种量2kg~3kg。

进一步地,上述花生玉米带状轮作的栽培方法,其中,田间管理的步骤为:

花生基本齐苗时,及时将膜上的土堆撤到垄沟内,缺穴的地方要及时补种,四叶期至开花前及时抠出地膜下面的侧枝;

在花生结荚初期、主茎高度达到35cm时,喷施生长调节剂化控一次,施药后10d~15d、主茎高度超过40cm可再化控一次;

在玉米8~9展叶期,喷施生长调节剂进行一次化控处理。

进一步地,上述花生玉米带状轮作的栽培方法,还包括收获与晾晒的步骤,具体为:

花生65%以上荚果果壳硬化、网纹清晰、果壳内壁呈青褐色斑块时,用花生分段收获机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去杂和晾晒,将荚果水分含量降至9%以下;玉米生理成熟后7d~10d后,收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花生玉米带状轮作的栽培方法,花生与玉米行数比模式采用6:6或4:6,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即间作产量收益高于单一种植玉米,其中4:6模式土地当量比最高,为1.17,可以做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花生,可以有效提高花生、玉米种植的效益和总产,对保证粮油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均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提供的花生玉米带状轮作的栽培方法,充分利用玉米显著的边行优势及花生根瘤固氮作用,形成的新作物复合群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光、热、水、肥、土、气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此外,玉米和花生从土壤中吸收各种养分的数量和比例也各不相同,玉米对氮和硅的吸收量较多,而对钙的吸收量较少;花生吸收大量的钙,而吸收硅的数量极少,因此两类作物轮换种植,可保证土壤养分的均衡利用,避免其片面消耗,有效解决了花生连作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花生病虫害加重、粮油争地的矛盾,达到培肥地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稳粮增油、增产增效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花生玉米带状轮作的栽培方法,在秋收时,花生产量为1068.38kg/hm2~1286.00kg/hm2,玉米产量为5440.60kg/hm2~9314.00kg/hm2,总收入为14280.28元~26632.40元,经济收益以2014~2015年市场收购价(花生荚果4.2元/kg~5.5元/kg、玉米粒1.8元/kg~2.1元/kg)计算,较花生单作增加收入1076.64元~1222.40元,较玉米单作增加收入1417.21元~4714.70元,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和2的种植方式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种植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包括权利要求的全部内容,但不限于此。本发明所述的氮、磷、钾为施加量是施肥的元素纯量。

实施例1

种植试验基地在吉林省扶余市,选择交通方便、土质为轻壤或砂壤土、土层深厚、耕作层肥沃、地势平坦的地块。

具体播种方法:

(1)整地:耕深25cm,随耕地随用旋耕犁耙耢,达到深、松、细、碎、平,无杂草,无前作根茬并及时起垄。

(2)花生施肥:结合整地起垄每666.7m2一次性施优质农家肥2500kg,施氮(n)7.5kg,磷(p2o5)5.2kg,钾(k2o)6.5kg;玉米施肥:结合整地起垄每666.7m2一次性施优质农家肥2500kg,磷(p2o5)5.2kg,钾(k2o)6.5kg;每666.7m2施氮(n)13.0kg,氮2/3做底肥、1/3做追肥。

(3)品种选择

花生选择吉花19。

玉米选择先育335。

(4)种子处理

花生剥壳前晒种3d,播种前8d剥壳,剥壳时剔除虫、芽、烂果,剥壳后选用一级种子播种,用花生专用种衣剂(购自河南健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包衣后播种;

玉米直接选用包衣种子。

(5)播种量

花生每666.7m2用种量(籽仁)10kg;

玉米每666.7m2用种量2kg。

(6)播种

花生日平均5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播种深度3cm;玉米日平均5cm地温稳定在8℃以上可以播种,播种深度4cm,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65%。

(7)种植方式

如图1所示,采用4行花生6行玉米种植方式,花生行距与玉米行距a均为60cm,花生种植密度为16.5万穴/hm2,玉米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每穴播种1粒。

(8)田间管理

花生基本齐苗时,及时将膜上的土堆撤到垄沟内。缺穴的地方要及时补种。四叶期至开花前及时抠出地膜下面的侧枝。

在花生结荚初期、主茎高度达到35cm时,喷施生长调节剂(购自景县德沃多肥料有限公司)化控一次,施药后10d~15d、主茎高度超过40cm可再化控一次。在玉米8~9展叶期,喷施生长调节剂(购自景县德沃多肥料有限公司)进行一次化控处理。

(9)收获与晾晒

花生65%以上荚果果壳硬化、网纹清晰、果壳内壁呈青褐色斑块时,用花生分段收获机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去杂和晾晒,将荚果水分含量降至9%以下;玉米生理成熟后8d后,采用机械收获。

秋收时,花生产量为1286.00kg/hm2,玉米产量为9314.00kg/hm2,总收入为26632.40元,经济收益以2014年市场收购价(花生荚果5.5元/kg、玉米粒2.1元/kg)计算,较花生单作增加收入1222.40元,较玉米单作增加收入4714.70元。

实施例2

种植试验基地在吉林省扶余市,选择交通方便、土质为轻壤或砂壤土、土层深厚、耕作层肥沃、地势平坦的地块。

具体播种方法:

(1)整地:耕深30cm,随耕地随用旋耕犁耙耢,达到深、松、细、碎、平,无杂草,无前作根茬并及时起垄。

(2)花生施肥:

花生施肥:结合整地起垄每666.7m2一次性施优质农家肥2000kg,施氮(n)6.5kg,磷(p2o5)4.7kg,钾(k2o)6.0kg;玉米施肥:结合整地起垄每666.7m2一次性施优质农家肥2000kg,磷(p2o5)6.5kg,钾(k2o)6.0kg;每666.7m2施氮(n)12.5kg,氮2/3做底肥、1/3做追肥。

(3)品种选择

花生选择花育22号。

玉米选择先育335。

(4)种子处理

花生剥壳前晒种2d,播种前7d剥壳,剥壳时剔除虫、芽、烂果,剥壳后选用二级种子播种,用花生专用种衣剂(购自河南健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包衣后播种;

玉米直接选用包衣种子。

(5)播种量

花生每666.7m2用种量(籽仁)10kg。

玉米每666.7m2用种量2kg。

(6)播种

花生日平均5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播种深度3cm;玉米日平均5cm地温稳定在8℃以上可以播种,播种深度4cm,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70%。

(7)种植方式

如图1所示,采用4行花生6行玉米种植方式,花生行距与玉米行距a均为60cm,花生种植密度为16.5万穴/hm2,玉米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每穴播种1粒。

(8)田间管理

花生基本齐苗时,及时将膜上的土堆撤到垄沟内。缺穴的地方要及时补种。四叶期至开花前及时抠出地膜下面的侧枝。

在花生结荚初期、主茎高度达到35cm时,喷施生长调节剂(购自景县德沃多肥料有限公司)化控一次,施药后10d~15d、主茎高度超过40cm可再化控一次。在玉米8~9展叶期,喷施生长调节剂(购自景县德沃多肥料有限公司)进行一次化控处理。

(9)收获与晾晒

花生65%以上荚果果壳硬化、网纹清晰、果壳内壁呈青褐色斑块时,用花生分段收获机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去杂和晾晒,将荚果水分含量降至9%以下;玉米生理成熟后8d后,采用机械收获。

秋收时,花生产量为1205.20kg/hm2,玉米产量为8849.30kg/hm2,总收入为25212.13元,经济收益以2014年市场收购价(花生荚果5.5元/kg、玉米粒2.1元/kg)计算,较花生单作增加收入1158.35元,较玉米单作增加收入4324.56元。

实施例3

种植试验基地在吉林省公主岭市,选择交通方便、土质为轻壤或砂壤土、土层深厚、耕作层肥沃、地势平坦的地块。

具体播种方法:

(1)整地:耕深30cm,随耕地随用旋耕犁耙耢,达到深、松、细、碎、平,无杂草,无前作根茬并及时起垄。

(2)花生施肥:结合整地起垄每666.7m2一次性施优质农家肥3000kg,施氮(n)8.5kg,磷(p2o5)6.0kg,钾(k2o)7.0kg;玉米施肥:结合整地起垄每666.7m2一次性施优质农家肥3000kg,磷(p2o5)7.0kg,钾(k2o)7.0kg;每666.7m2施氮(n)13.0kg,氮2/3做底肥、1/3做追肥。

(3)品种选择

花生选择吉花19。

玉米选择先育335。

(4)种子处理

花生剥壳前晒种3d,播种前10d剥壳,剥壳时剔除虫、芽、烂果,剥壳后选用一级种子播种,用花生专用种衣剂(购自河南健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包衣后播种;

玉米直接选用包衣种子。

(5)播种量

花生每666.7m2用种量(籽仁)15kg;

玉米每666.7m2用种量3kg。

(6)播种

花生日平均5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播种深度4cm;玉米日平均5cm地温稳定在8℃以上可以播种,播种深度5cm,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60%。

(7)种植方式

如图2所示,采用6行花生6行玉米种植方式,花生行距与玉米行距b均为60cm,花生种植密度为16.5万穴/hm2,玉米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每穴播种1粒。

(8)田间管理

花生基本齐苗时,及时将膜上的土堆撤到垄沟内。缺穴的地方要及时补种。四叶期至开花前及时抠出地膜下面的侧枝。

在花生结荚初期、主茎高度达到35cm时,喷施生长调节剂(购自景县德沃多肥料有限公司)化控一次,施药后10d~15d、主茎高度超过40cm可再化控一次;在玉米8~9展叶期,喷施生长调节剂(购自景县德沃多肥料有限公司)进行一次化控处理。

(9)收获与晾晒

花生65%以上荚果果壳硬化、网纹清晰、果壳内壁呈青褐色斑块时,用花生分段收获机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去杂和晾晒,将荚果水分含量降至9%以下;玉米生理成熟后7d后,采用机械收获。

秋收时,花生产量为1068.38kg/hm2,玉米产量为5440.60kg/hm2,总收入为14280.28元,经济收益以2015年市场收购价(花生荚果4.2元/kg、玉米粒1.8元/kg)计算,较花生单作增加收入1076.64元,较玉米单作增加收入1417.21元。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