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木喷雾机仿形机臂及其仿形喷雾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70283发布日期:2018-07-06 22:2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喷雾机智能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林木喷雾机仿形机臂及其仿形喷雾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农林业迅速发展,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和生产量逐年增长,比如葡萄、苹果、茶叶等作物。这些经济作物生长过程中,都需要喷洒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增加产量。果园作物需要全面均匀精确的农药喷雾,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目前,喷雾机有三种主流的喷雾方式,喷杆式喷雾机主要用于大田作物防治病虫害;倒u形喷雾机主要用于篱架型植物喷洒农药;仿形喷雾机主要用于果园植物的仿形喷雾。

大田作物的田幅宽度不尽相同,此时“一”形喷杆喷雾机的机臂应该根据田块宽度的不同,进行机臂伸缩调整,提升作业效率;不同篱架型植物的高度不同,篱架型植物的不同生长周期过程中,其宽度会发生变化;果园中不同类型的果树冠层形状大多不一样,同一种果树年限不同其冠幅和高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喷雾机机臂应该能够调整长度,其喷头距离也应该随之改变,使其均匀分布,减少人工调整。目前,喷雾机向多功能,自动化方向发展,适合在多种作业环境,提高喷雾机械的使用率。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132553.4,公开日2010年9月1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喷雾机喷杆的变换方法,通过调节设置在固定喷杆两侧侧喷杆的位置变化,以及调节连接在侧喷杆和竖置喷杆之间的调节支撑杆的长度或安装位置,喷管由具有喷头的横喷管和具有喷头的竖喷管经柔性管连接相通,且横喷管和竖喷管分别连接在固定喷杆和竖置喷杆的内侧,通过固定喷杆、侧喷杆和竖置喷杆的位置变化使喷管形成随动的变化隧道式喷管,以适应果树和篱架作物的行距变化及不同形状果树以及篱架作物的喷雾要求。该发明喷管位置调节方便、提高施药效率,适用强的特点。但该专利公开的技术需要人工手动调节,因而操作难度大,效率低。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132576.5,公开日2010年9月1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喷杆式喷雾机,包括悬挂总成、两个以上的喷杆风幕总成及药液输送总成和送风总成,悬挂总成的悬挂架上具有两个固定架,两个螺纹孔旋向相反伸缩杆安装在两个固定架上,调节杆旋接在各伸缩杆上;喷杆风幕总成的固定喷杆通过喷杆变换机构与两活动喷杆连接,固定支架通过连杆与伸缩杆连接,柔性喷管和柔性风幕管连接在固定喷杆和活动喷杆,且柔性风幕管位于柔性喷管的外侧,柔性风幕管沿喷头布置方向设置一排以上的出风孔;药液输送总成和送风总成分别与各自的柔性喷管和柔性风幕管连接相通,以形成多种形状的喷雾区域及行距变化,实现农药的对靶性喷雾,减少雾滴飘移,能同时满足大田植物、果树、苗木以及篱架型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该专利申请公开的技术中采用多边形t形销实现活动喷杆与固定喷杆之间夹角的调节,调节精度差,人工操作效率很低。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594752.6,公开日2013年4月3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三位一体多功能喷雾机及三工位变换方法,包括喷杆变换装置、喷雾装置、气流辅助装置和药液回收装置;喷杆变换装置由液压系统分别控制各功能机架,实现喷杆的升、降、折叠及不同高度、不同喷洒方式的变换;喷雾装置将药液由药液箱输送到隔膜泵,再经输送管道连接至各喷头,实现药液的喷洒;气流辅助装置形成均匀风幕,提高喷洒雾滴的穿透性和沉积均匀性;药液回收装置将从作物枝叶上滴落的残余药液经回收布过滤孔过滤后汇流至收集管,再通过隔膜泵将残余药液回收至药液箱,提高药液利用率。该发明实现了集喷杆式、隧道式、仿形式三种喷雾方式于一体,具备大田作物喷杆式喷雾、园艺作物隧道式喷雾和果园仿形式喷雾的结构转换功能。该专利公开的技术针对不同作物,喷头间距需要手动调整,由于臂长固定,对不同作物的仿形能力受到限制。

上述专利公开的技术中均存在调节精度差、效率低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喷雾效率,必须对现有喷雾机作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喷雾机仿形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喷雾机的仿形机臂喷雾仿形能力受限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林木喷雾机仿形机臂能适应不同篱架型植物的高度与宽度、果树的形状和田块的宽度的喷雾需求。同时还提供一种仿形喷雾的方法,采用上述一种林木喷雾机仿形机臂,实现合理、智能化喷雾,提高效率,节省资源,适用范围广。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林木喷雾机仿形机臂,包括第一侧伸缩臂、第二侧伸缩臂和主臂,所述的第一侧伸缩臂和所述的第二侧伸缩臂结构相同,均为单向可伸缩结构,所述的主臂为双向可伸缩结构,所述的第一侧伸缩臂、第二侧伸缩臂和主臂上均设置有喷雾机构,所述的主臂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侧伸缩臂、所述的第二侧伸缩臂铰接。

优选地,所述的单向可伸缩结构包括主侧臂和从侧臂,所述的主侧臂和从侧臂均为中空管结构,两者嵌套连接;

所述的主侧臂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挂耳,该端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挂耳;

所述的主侧臂内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的伺服电机固定在所述的主侧臂内;所述的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经联轴器与设置在轴承座上的丝杠连接;所述的轴承座固定在所述的主侧臂内;所述的丝杠穿设在梯形丝杠螺母内;所述的梯形丝杠螺母与所述的从侧臂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双向可伸缩结构包括固定臂和设置在固定臂两端的第一移动臂、第二移动臂;所述的第一移动臂、第二移动臂和所述的固定臂均为中空管结构,所述的第一移动臂、第二移动臂分别与所述的固定臂嵌套连接;

所述的固定臂上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滑动导轨和第二滑动导轨,中部垂直设置有导向滑杆;导向滑杆上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导向滑块;

所述的导向滑块上铰接设置有第三连杆和第三直角连杆;

所述的第一滑动导轨上可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板,所述的第二滑动导轨上可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板;

第一滑块板一端向所述的第一移动臂方向延伸,该端与所述的第一移动臂固定连接,且该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三挂耳,其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三连杆铰接;

所述的第二滑块板一端向所述的第二移动臂方向延伸,该端与所述的第二移动臂固定连接,且该端的端部设置有第四挂耳,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三直角连杆的直角顶点处铰接;

所述的第三挂耳与所述的第一侧伸缩臂上第一挂耳铰接;

所述的第四挂耳与所述的第二侧伸缩臂上第一挂耳铰接;

所述的第二滑块板上设置有伸缩液压缸;所述的伸缩液压缸的缸体端与所述的第二滑块板铰接,其活塞杆端与所述的直角连杆的端部铰接;

所述的第一滑块板上设置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的第一液压缸的缸体端与所述的第一滑块板铰接,其活塞杆端铰接设置有第一直角连杆,所述的第一直角连杆的直角顶点处与所述的第一滑块板铰接,另一端的端部铰接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的第一连杆与所述的第一侧伸缩臂上第二挂耳铰接;

所述的第二滑块板上还设置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的第二液压缸的缸体端与所述的第二滑块板铰接,其活塞杆端铰接设置有第二直角连杆,所述的第二直角连杆的直角顶点处与所述的第二滑块板铰接,另一端的端部铰接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的第二连杆与所述的第二侧伸缩臂上第二挂耳铰接。

优选地,所述的喷雾机构包括若干伸缩滑块、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若干菱形连杆;若干所述的菱形连杆中每四根首尾铰接组成一个菱形单元,各所述的菱形单元首尾铰接组成一个菱形串;所述的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分别铰接设置在所述的菱形串的两端;所述的伸缩滑块铰接设置在各菱形单元铰接处,该铰接处的铰接轴的端部还设置有快换喷头。

优选地,所述的快换喷头包括风送嘴、喷头嘴、药液软管接头和风送软管接头;所述的风送嘴为喇叭状,所述的喷头嘴设置在风送嘴下方;所述的药液软管接头设置在喷头嘴上;所述的风送软管接头设置在所述的风送嘴上。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侧伸缩臂、第二侧伸缩臂和主臂一个侧面均设置有凹槽;

所述的第一侧伸缩臂和第二侧伸缩臂上的喷雾机构中的第一固定块固定设置在主侧臂上,第二固定块固定设置在从侧臂上,伸缩滑块可滑动设置在凹槽内;

所述的主臂上的喷雾机构中的第一固定块固定设置在第一移动臂上,第二固定块固定设置在第二移动臂上,伸缩滑块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的主臂的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的喷雾机构包括雾滴回收器;所述的雾滴回收器固定设置在各所述的菱形单元两侧的铰接轴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的雾滴回收器上层是过滤网,下层是残液吸收布。

优选地,所述的伸缩滑块包括上盖、下盖、侧边轮、螺栓和滑动轮;

所述的滑动轮设置在上盖和下盖之间,所述的滑动轮的轮缘凸出至所述的上盖和下盖的外表面;所述的上盖和下盖的连接处相对的两个侧面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避让孔,所述的侧边轮与侧向轮支撑架连接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的侧向轮支撑架上与设置侧边轮相对的一端设置弹簧;所述的弹簧伸入设置在避让孔内。

优选地,包括软管主管道;所述的软管主管道覆盖设置在第一侧伸缩臂、第二侧伸缩臂和主臂上,其内设置软管;所述的软管与所述的喷雾机构连接。

一种采用上述任意优选地一种林木喷雾机仿形机臂进行仿形喷雾的方法,包括对喷雾机构的控制步骤,具体为根据作物形状与大小,仿形臂对作物仿形,其第一侧伸缩臂、第二侧伸缩臂和主臂按需伸长至固定距离,此时喷雾机构中菱形串在各伸缩臂作用下伸缩至固定距离,快换喷头也随之均匀分布,间距为a,并根据该间距通过电磁阀控制喷头开启数量,选择喷头开启模式为全部开启、间隔1个喷头开启和间隔2个喷头开启。

优选地,设快换喷头的喷雾角均为α,快换喷头离作物的高度为h,快换喷头的喷雾范围为d,d满足如下关系:

喷雾重叠区域分别为λ012;λ012符合以下关系:

当式(一)成立时,喷头开启模式分为全部开启;

当式(二)成立时,喷头开启模式分为间隔1个喷头开启;

当式(三)成立时,喷头开启模式分为间隔2个喷头开启。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喷雾机仿形机臂的伸缩变化机构是一种新型的一机多用仿形喷雾机构。通过第一旋转机构调节第一侧伸缩臂机构的角度与第二旋转机构调节第二侧伸缩臂机构的角度,当θ=0°与β=0°时,为“一”字形喷杆式喷雾结构,能对大田作物进行施药,此时,第一、二侧伸缩臂机构和主臂滑动机构的伸缩变化,以适应田块的宽度。当θ=90°与β=90°时,为“门”字形喷雾结构,能对篱架型植物施药,此时,第一、二侧伸缩臂机构伸缩变化,以适应篱架型植物的不同高度;主臂滑动机构的伸缩变化,以适应篱架型植物的不同宽度。当0°<θ<90°与0°<β<90°时,为仿形喷雾结构,能对果树进行施药,此时,第一、二侧伸缩臂机构和主臂滑动机构的伸缩变化,可以对多种形态树木进行仿形喷雾。

由于采用第一、二、三菱形伸缩机构,第一、二侧伸缩臂机构和主臂滑块机构伸缩调整长度时,喷头能始终保持均匀分布,无需人工反复调节。根据喷头间距,通过电磁阀控制决定开启喷头的数量,无需根据作物的不同手动增减喷头数量,减少喷雾准备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单向可伸缩结构的结构图;

图5为图4中a-a方向剖面图;

图6为图4中b-b方向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装置中喷雾机构的结构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喷雾机构中快换喷头的结构图;

图10为喷雾机构中雾滴回收器的结构图;

图11为喷雾机构中伸缩滑块的结构图;

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

图13为图11的俯视图;

图14为伸缩滑块的立体图;

图15为伸缩滑块内部结构图;

图16为图15的仰视图;

图17为图16的侧视图;

图18为图16的立体视图;

图19为伸缩滑块与伸缩臂连接原理图;

图20为本发明装置各伸缩臂展开结构图;

图21为图20俯视图;

图22为本发明装置安装软管主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3-图28为本发明装置针对不同植物仿形示意图;

图29为喷头全部开启模式;

图30为间隔1个喷头开启模式;

图31为间隔2个喷头开启模式。

图中:1、第一侧伸缩臂;2、第二侧伸缩臂;3、主臂;4、喷雾机构;

5、主侧臂;6、从侧臂;7、第一挂耳;8、第二挂耳;9、伺服电机;10、电机固定板;11、联轴器;12、轴承座;13、梯形丝杠螺母;14、丝杠;15、凹槽;

16、第一移动臂;17、固定臂;18、第二移动臂;19、第二连杆;20、第二直角连杆;21、第二液压缸;22、第二滑块板;221、第二连接件;23、伸缩液压缸;24、第二滑动导轨;25、第三直角连杆;26、导向滑杆;27、第三连杆;28、第一滑动导轨;29、第一滑块板;291、第一连接件;30、第一液压缸;31、第一直角连杆;32、第一连杆;

33、第一固定块;34、第二固定块;35、快换喷头;351、风送嘴;352、喷头嘴;353、药液软管接头;354、风送软管接头;

36、伸缩滑块;37、雾滴回收器;371、回收器软管接头;372、过滤网;373、残液吸收布;38、菱形连杆;

39、下盖;40、上盖;41、侧边轮;42、侧向轮支撑架;43、螺栓;44、弹簧;45、滑动轮;

46、软管主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林木喷雾机仿形机臂,包括第一侧伸缩臂1、第二侧伸缩臂2和主臂3,所述的第一侧伸缩臂1和所述的第二侧伸缩臂2结构相同,均为单向可伸缩结构,所述的主臂3为双向可伸缩结构,所述的第一侧伸缩臂1、第二侧伸缩臂2和主臂3上均设置有喷雾机构4,所述的主臂3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侧伸缩臂1、所述的第二侧伸缩臂2铰接;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的单向可伸缩结构包括主侧臂5和从侧臂6,所述的主侧臂5和从侧臂6均为中空管结构,两者嵌套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的主侧臂5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挂耳7,该端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挂耳8;

所述的主侧臂5内设置有伺服电机9,所述的伺服电机9通过电机固定板10固定在所述的主侧臂5内;所述的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经联轴器11与设置在轴承座12上的丝杠14连接;所述的轴承座12固定在所述的主侧臂5内;所述的丝杠14穿设在梯形丝杠螺母13内;所述的梯形丝杠螺母13与所述的从侧臂6固定连接;如此通过伺服电机9的控制,可以实现从侧臂6在主侧臂5上的伸缩;

如图2所示,所述的双向可伸缩结构包括固定臂17和设置在固定臂17两端的第一移动臂16、第二移动臂18;所述的第一移动臂16、第二移动臂18和所述的固定臂17均为中空管结构,所述的第一移动臂16、第二移动臂18分别与所述的固定臂17嵌套连接;

所述的固定臂17上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滑动导轨28和第二滑动导轨24,中部垂直设置有导向滑杆26;导向滑杆26上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导向滑块;

所述的导向滑块上铰接设置有第三连杆27和第三直角连杆25;

所述的第一滑动导轨28上可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板29,所述的第二滑动导轨24上可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板22;

第一滑块板29一端向所述的第一移动臂16方向延伸,该端与所述的第一移动臂16固定连接,具体地,通过第一连接件291固定连接,且该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三挂耳,其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三连杆27铰接;

所述的第二滑块板22一端向所述的第二移动臂18方向延伸,该端与所述的第二移动臂18固定连接,具体地,通过第二连接件221固定连接,且该端的端部设置有第四挂耳,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三直角连杆25的直角顶点处铰接;

所述的第三挂耳与所述的第一侧伸缩臂1上第一挂耳7铰接;

所述的第四挂耳与所述的第二侧伸缩臂2上第一挂耳7铰接;

所述的第二滑块板22上设置有伸缩液压缸23;所述的伸缩液压缸23的缸体端与所述的第二滑块板22铰接,其活塞杆端与所述的直角连杆25的端部铰接;

所述的第一滑块板29上设置有第一液压缸30;所述的第一液压缸30的缸体端与所述的第一滑块板29铰接,其活塞杆端铰接设置有第一直角连杆31,所述的第一直角连杆31的直角顶点处与所述的第一滑块板29铰接,另一端的端部铰接设置有第一连杆32;所述的第一连杆32与所述的第一侧伸缩臂1上第二挂耳8铰接;

所述的第二滑块板22上还设置有第二液压缸21;所述的第二液压缸21的缸体端与所述的第二滑块板22铰接,其活塞杆端铰接设置有第二直角连杆20,所述的第二直角连杆20的直角顶点处与所述的第二滑块板22铰接,另一端的端部铰接设置有第二连杆19;所述的第二连杆19与所述的第二侧伸缩臂2上第二挂耳8铰接;该结构中,伸缩液压缸23的动作使直角连杆25绕其与第二滑块板22的铰接点旋转,迫使导向滑块在滑槽内上下移动,从而实现第一滑块板29和第二滑块板22同步移动,主臂3得以伸长和缩短;该结构中,第一液压缸30和第二液压缸21的动作拉扯第一侧伸缩臂1和第二侧伸缩臂2实现展开和收缩动作;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的喷雾机构4包括若干伸缩滑块36、第一固定块33、第二固定块34和若干菱形连杆38;若干所述的菱形连杆38中每四根首尾铰接组成一个菱形单元,各所述的菱形单元首尾铰接组成一个菱形串;所述的第一固定块33、第二固定块34分别铰接设置在所述的菱形串的两端;所述的伸缩滑块36铰接设置在各菱形单元铰接处,该铰接处的铰接轴的端部还设置有快换喷头35;

如图9所示,所述的快换喷头35包括风送嘴351、喷头嘴352、药液软管接头353和风送软管接头354;所述的风送嘴351为喇叭状,所述的喷头嘴352设置在风送嘴351下方;所述的药液软管接头353设置在喷头嘴352上;所述的风送软管接头354设置在所述的风送嘴351上;

如图6所示,所述的第一侧伸缩臂1、第二侧伸缩臂2和主臂3一个侧面均设置有凹槽15;由此,

所述的第一侧伸缩臂1和第二侧伸缩臂2上的喷雾机构4中的第一固定块33固定设置在主侧臂5上,第二固定块34固定设置在从侧臂6上,伸缩滑块36可滑动设置在凹槽15内;

所述的主臂3上的喷雾机构4中的第一固定块33固定设置在第一移动臂16上,第二固定块34固定设置在第二移动臂18上,伸缩滑块36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的主臂3的凹槽15内。

为了节省资源,减少浪费,所述的喷雾机构4包括雾滴回收器37;所述的雾滴回收器37固定设置在各所述的菱形单元两侧的铰接轴的端部;

如图10所示,所述的雾滴回收器37上层是金属过滤网372,防止植物叶片、茎秆、砂石等堵塞管道,下层是残液吸收布373,具体可以是尼龙过滤布,再次对雾滴进行过滤筛分,吸收残留药液,然后流入回收管,经药液回收泵,吸回药箱;

为了使喷雾机构上喷头能够随各侧伸缩臂的伸缩而均匀变化距离,如图11-18所示,

所述的伸缩滑块36包括上盖40、下盖39、侧边轮41、螺栓43和滑动轮45;

所述的滑动轮45设置在上盖40和下盖39之间,所述的滑动轮45的轮缘凸出至所述的上盖40和下盖39的外表面;所述的上盖40和下盖39的连接处相对的两个侧面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避让孔,所述的侧边轮41与侧向轮支撑架42连接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的侧向轮支撑架4上与设置侧边轮41相对的一端设置弹簧44;所述的弹簧44伸入设置在避让孔内;

如图19所示,伸缩滑块从主侧臂滑到从侧臂时,由于主侧臂的壁厚δ的存在,侧向轮在弹簧作用下往外移动,弥补壁厚差2δ,通常δ=1-2mm;滑动轮用于减少伸缩滑块与主侧臂和从侧臂接触面的摩擦;

本发明的装置中,为实现喷雾药液软管密封管理,其还包括软管主管道46;所述的软管主管道46覆盖设置在第一侧伸缩臂1、第二侧伸缩臂2和主臂3上,其内设置软管;所述的软管与所述的喷雾机构4连接,具体地,与药液软管接头353连接;同时软管主管道内也可以设置回收软管,其连接回收器软管接头371,实现药液回收功能;药液通过药液主管道输送到第一侧伸缩臂1、第二侧伸缩臂2和主臂3处,再经过独立软管连接到各个快换喷头。各个雾滴回收器连接对应软管分别汇聚第一侧伸缩臂1、第二侧伸缩臂2和主臂3的药液主管道,回收雾滴到药箱;离心风机产生的风经风送主管道输送到第一侧伸缩臂1、第二侧伸缩臂2和主臂3处,再经过独立软管连接到各个风送嘴351。

本发明的装置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喷雾作业范围增大,适用范围更广,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效果;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其主臂长度调节范围1.5m~2.1m;第一,二侧伸缩臂长度调节范围1.5m~2.7m,喷雾机构适用于树木对象高度范围:如图23所示,尖塔形树木如雪松高度范围1.5-7m;如图24所示,圆柱形树木如龙柏高度范围1.5-6m;如图25所示,球形树木如国槐高度范围1.5m-3.2m;如图26所示,卵形树木如香樟高度范围1.5-4.5m;如图27所示,伞形树木如龙爪槐高度范围1.5m-3.2m;如图28所示,平顶树木如平顶松高度范围1.5m-3.2m等。

采用本发明的一种林木喷雾机仿形机臂,能够实现多形态树木喷雾,其伸缩臂伸缩调整时,在菱形串作用下,喷头自动均匀分布,为避免过喷和漏喷,根据喷头间距的不同,选择喷头不同的开启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一种仿形喷雾的方法,包括对喷雾机构4的控制步骤,具体为根据作物形状与大小,仿形臂对作物仿形,其第一侧伸缩臂1、第二侧伸缩臂2和主臂3按需伸长至固定距离,此时喷雾机构4中菱形串在各伸缩臂作用下伸缩至固定距离,快换喷头35也随之均匀分布,间距为a,并根据该间距通过电磁阀控制喷头开启数量,选择喷头开启模式为全部开启、间隔1个喷头开启和间隔2个喷头开启;具体地,设快换喷头35的喷雾角均为α,快换喷头35离作物的高度为h,快换喷头35的喷雾范围为d,d满足如下关系:

喷雾重叠区域分别为λ012;λ012符合以下关系:

当(一)式成立时,如图29所示,喷头开启模式分为全部开启;

当(二)式成立时,如图30所示,喷头开启模式分为间隔1个喷头开启;

当(三)式成立时,如图31所示,喷头开启模式分为间隔2个喷头开启。

本发明能够实现自动化伸缩调整、喷头间距均匀调节,无需人工调整喷头间距和增减喷头数量,功能丰富,使用效率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