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蘑菇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46243发布日期:2019-02-12 22:20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蘑菇的种植方法,所属领域为农业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温蘑菇又称大肥菇、高温洋菇、双环蘑菇,这在分类上有别于双孢蘑。高温蘑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比双孢蘑菇有更强的适应性,更为耐热,菌丝生长的温度要比双孢蘑菇高出5℃;二是高温蘑菇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它适用于粗放种植,较耐热、耐旱、耐水、耐二氧化碳,对防御线虫、蘑菇病害,甚至对双孢蘑菇致病性病害庞孢霉、胡桃肉状菌等有较强的抵抗力:三是该菇开伞迟、受伤不易变色、耐挤压、易贮运。长江以北部分区域6-9月份的月平均气温达到24℃以上,适合高温蘑菇的种植,但目前极少种植,主要是缺乏高温蘑菇种植方法。因此,选用优良的高温菌种,确定适宜的原种、种植菌种扩繁时间、培养料配比,掌控堆料发酵的技巧,及种植过程中温度、湿度的控制等系列关键技术和配套环节对于种植高温蘑菇至关重要。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蘑菇(agaricusbitorquis)的种植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高温蘑菇菌种(为菌块形式)接种到麦粒培养基中,每500g培养基接种0.8-1.2g所述菌种,置24-27℃的无菌暗室中培养38-40天,得到原种(为菌块形式);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原种接种到麦粒培养基中,每500g培养基接种8-12g所述原种,置25-28℃的无菌暗室中培养38-40天,培养至菌丝长满全瓶,得到种植菌种(为菌块形式);3)取步骤2)得到的所述种植菌种,揉开,每平方米栽培面积播种600-800g所述种植菌种,其中将按重量计60-70%菌种量均匀播入培养料中,其余30-40%菌种量均匀播在培养料表面,每平方米培养料重约23-25kg,菇棚温度为26-31℃,空气相对湿度为83-87%;优选地,每平方米种植面积播种750g所述种植菌种;4)播种23-25天后覆土,覆土深度4-5cm,覆土后密闭4-6天,棚内温度为26-28℃,湿度保持在90%以上;其中,每立方土预先加入4-5%砻糠和2-3%石灰,喷洒4-5%甲醛8kg,充分揉拌均匀至颗粒直径1.3-1.7cm后起堆,用薄膜覆盖闷闭消毒32-40小时,除去薄膜,散热1-2天;本发明在覆土前,先对土进行预处理,这样可以更好地杀死土壤中携带的有害病、虫,保证高温蘑菇正常生长;由于土块颗粒大小适中并加入砻糠和石灰,更有利于菌丝在培养料和土层中迅速生长,菌丝更健壮;而用未处理的土进行覆盖,则不具有上述效果;5)当菌丝纽结成米粒大小时,喷结菇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水),连喷2-3天,每天2-3次,每次0.5-0.6kg/m2;当菇蕾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喷出菇水,时间1-2天,分2-3次喷洒,每次0.3-0.4kg/m2,保持棚内湿度在85-90%;在出菇期将菇棚内温度控制在26-34℃,优选地,在出菇期将菇棚内温度控制在27-32℃。其中,步骤1)所述麦粒培养基按重量百分比计组成为:小麦95-98%、碳酸钙1.8-2.2%、石膏1.3-1.4%、硫酸镁0.05-0.07%和磷酸二氢钾0.08-0.1%。所述麦粒培养基制备方法为:将小麦麦粒用1-3%浓度的石灰清水浸泡11-13小时,水面高出麦粒面18-22cm,浸泡后取出麦粒,以重量计将小麦95-98%、碳酸钙1.8-2.2%、石膏1.3-1.4%、硫酸镁0.05-0.07%和磷酸二氢钾0.08-0.1%混合均匀,,装入玻璃瓶中,上盖棉籽壳0.8-1.5cm,加塞,常压下100℃蒸10-13小时灭菌,冷却至28-30℃;其中,所述棉籽壳预先在常压下100℃蒸煮9-10小时发酵;本发明采用麦粒培养基培育原种和种植菌种,制作菌种拌料更简单,装挖瓶更方便,且菌种用量少,经济实惠;生产周期短,播种后发菌点多,菌丝恢复快,菌龄一致,不易老化。菌种抗逆性强,蘑菇菌种一旦穿透麦粒深层后就不易感染杂菌。步骤3)中,按种植面积1111m2计,所述培养料的组成为:干稻草20000-22000kg、石灰500-600kg、石膏400-500kg、菜籽饼900-1100kg、45%的npk复合肥200-300kg、尿素150-250kg、碳铵150-250kg和过磷酸钙500-600kg。所述培养料使用前按如下步骤处理:a)将干稻草用含量为0.8-1.2%的石灰水浸泡2-3天;b)前发酵:用浸泡好的全部的稻草、全部的菜籽饼、氮肥量的73-77%、过磷酸钙量的48-52%和石灰量的23-27%进行建堆,用水浇透;第4天第1次翻堆,加入余下的氮肥、石膏量的48-52%、余下的过磷酸钙、石灰量的23-27%;第6天第2次翻堆,加入余下的石膏量、石灰量的23-27%;第9天第3次翻堆,补水至含水量为65-70%,以稻草不易拉断为准,然后加入余下的石灰,露天发酵2天后得到发酵料;其中,所述氮肥为45%的npk复合肥、尿素和碳铵;c)后发酵:早上6-8点钟迅速将前发酵的发酵料搬入菇棚;密闭菇棚,发酵料内产生自热,温度为25-27℃,自热20-22小时后,发酵料温度和菇棚空间温度达到50℃;次日中午12-14点钟,加温,使发酵料温度升至59~64℃,保持8-10小时;通风换气,将中层发酵料温度降到50℃,保持4-5天;通风换气,将菇棚内温度降到30℃以下,将集中堆放的发酵料平铺在每个层架上,使含水量为60-65%,得到培养料。本发明的培养料按上述方法进行发酵后,可提高高温蘑菇的产量和质量,一般可使产量增加20-30%,通过发酵还能增加培养料的有效成份,形成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供高温蘑菇菌丝吸收利用,能更彻底地杀死培养料中害虫的卵、幼虫、蛹,也可以杀死许多有害的微生物,有利于高温蘑菇在高温环境下正常生长。培养料不发酵或只经简单发酵则不具有上述效果。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本领域中各种高温蘑菇的种植。本发明优选高温蘑菇夏秀2000作为种植品种;该品种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的高温型双环蘑菇杂交新品种,菌丝长势强,耐高温能力强,适宜出菇温度为26~34℃,成长中的子实体能耐日间36~38℃高温;该菌种可市购获得。本发明利用长江以北部分区域6-9月份月平均气温达到24℃以上的自然资源,采用竹架草顶七层棚架进行种植,选用优良的高温菌种,确定种植菌种最适的扩繁时间和扩繁方法,采用不同培养料的配比和制备步骤、及种植过程中合理控制温度、湿度等技术手段种植高温蘑菇,各步骤有机地紧密结合,从整体上能实现集约化高效种植。本发明的方法有利于高温蘑菇的生长,能提高出菇率和成活率,使高温蘑菇的上市时间比常规种植提前40-45天左右,填补了常规种植上市前的市场空缺,可使广大消费者提前享受高温蘑菇的美味,销售价格适当提高,经济效益极为显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1、建立高温蘑菇菇棚:选择交通便利、座北朝南的地点建立高温蘑菇菇棚,菇棚占地面积与周边的空地面积比为1∶2,以保证有足够的堆料场地和取土用地,建棚地附近要有充足卫生的水源和电力供应,并且在上游和上风向没有化工企业、废气、废水污染。2、搭建高温蘑菇种植棚架:高温蘑菇的种植棚架为竹架草顶七层架,其棚长17.2米,宽11米,棚室肩高4.1米、顶高6.5米,此结构具有较强抗风力和承重能力;棚室内上下分七层,层间距60cm,东西内部分七排,每排架宽1.8米,中间通道0.6米,两边通道0.8米,每棚可种植1万平方尺,床架搭好后再建屋顶,屋顶应有必要的倾斜,便于排除雨水,并在前后屋脊面上各开2个共4个40cm见方的通风筒,便于棚内空气流通;距棚南侧面的两边各5米处各开1个宽0.7米高1.5米的小门,前后对应共4扇,整个棚架外盖0.8毫米厚度的黑色塑料薄膜,便于保湿和遮光,薄膜外披草帘,保护薄膜和保温,外用遮阳网固定屋脊,达到集约化高效种植的目的。每棚需竹材14吨左右,铅丝170kg左右,外披稻草4000kg左右,薄膜55kg左右,遮阳网260平方米左右,8人作为一个工作小组,3天即可搭建一个蘑菇棚,4月底前完成棚架搭建任务。3、原种扩繁:3月中旬,将高温蘑菇(agaricusbitorquis)菌种夏秀2000(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接种到麦粒培养基中,每500g培养基接种1g所述菌种,置26℃的无菌暗室中培养38天,得到原种;其中,麦粒培养基按如下方法制备:将233.8kg小麦麦粒用2%的石灰清水浸泡12小时,水面高出麦粒面20cm左右,每2小时搅拌一次并捞出浮麦粒,以麦粒完全浸透无白心、外皮不破为止。捞出后沥干,将小麦96.5%、碳酸钙2%、石膏1.35%、硫酸镁0.06%、磷酸二氢钾0.09%混合,拌和均匀,用500毫升2.8cm口径的玻璃瓶装料,上盖发酵过(在常压下100℃蒸煮10小时)的棉籽壳1cm,再塞入棉塞松紧适度。在常压下100℃蒸12小时灭菌,待自然冷却至28-30℃时,备用。4、种植菌种扩繁:4月底,将上述原种接种到麦粒培养基中,每500g培养基接种10g所述原种,置28℃的无菌暗室中培养38天,以菌丝长满全瓶为准,得到种植菌种;6月中旬接种至菇棚内。5、播种:取所述种植菌种,揉开,每平方米种植面积播种750g种植菌种,将65%的菌种量均匀播入培养料中,其余35%菌种量均匀播在培养料的表面,轻轻拍一下。播种后菇棚温度控制在2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16-19天菌丝长满料床,播种后4-6天不开门窗,以保温、保湿、发菌为主,当棚内气温达31℃以上时,要注意通风换气,棚内温度超过33℃时,加大通风换气,若棚内温度达35℃以上时,要进行强通风;播种后19-21天,对培养料面和空气进行补湿至空气相对湿度85%,密闭2天后可覆土。其中,所述培养料的配方为:每个上述菇棚需干稻草21000kg,石灰550kg、石膏450kg、菜籽饼1000kg、45%的npk复合肥(1∶1∶1)250kg、尿素(含氮46%)200kg、碳铵200kg,过磷酸钙540kg。所述培养料的制备方法为:采用两次发酵技术制备,分别为前发酵和后发酵。a)将干稻草用含量为1%的石灰水浸泡三天;b)前发酵:时间12天;5月底堆料,建堆时加入浸泡好的全部稻草、全部的菜籽饼、氮肥量的75%、过磷酸钙量的50%、石灰量的25%、加水(每层料加一次水,以浇透为准);第4天第1次翻堆,加入氮肥量的25%、石膏量的50%、过磷酸钙量的50%、石灰量的25%;第6天第2次翻堆,加入石膏量的50%、石灰量的25%;第9天第3次翻堆,补水,以稻草不易拉断为准,含水量为68%左右,加余下的石灰,2天后即第12天得到发酵料,用于后发酵进料;其中,所述氮肥为45%的npk复合肥、尿素和碳铵。后发酵:早上6-8点钟迅速将前发酵的发酵料搬入菇棚,集中堆入由下向上的4、5、6层中上部的3个层架上。腐熟(稻草轻拉易断为腐熟)程度相对较高的放在第4层,腐熟程度相对较低的补足水(以手握发酵料有水滴滴出为准)后堆放在第5、6层。进料堆放后,密闭菇棚,发酵料内产生自热,温度在25-27℃左右,自热22小时后,料温和菇棚空间温度会达到50℃左右。次日中午12-14点钟左右,迅速烧蒸汽加温,使料温升至59~64℃,保持8小时。然后打开菇棚门和顶上排气筒进行换气,使新鲜的空气进入房内,当中层料温降到50℃,保持4天。然后菇棚进行通风换气,棚内温度降到30℃以下,再把集中堆放的发酵料,整理在每个层架上,对局部偏干的料,洒少许石灰水,使含水量在60-65%左右,得到培养料。6、覆土:对于土壤偏粘的土地,其覆土材料配方为每立方土加入5%砻糠、3%石灰,喷洒5%的甲醛8kg,充分揉拌均匀至颗粒直径1.5cm后起堆,用薄膜覆盖闷闭消毒36小时,扒开薄膜,散热后去除气味,时间2天,然后用此土覆盖菌丝,覆土深度5cm,覆土后密闭5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6-28℃,湿度保持在90%以上,此时菌丝已经纽结。7、出菇期管理:当菌丝纽结成米粒大小时,喷结菇水,连喷2天,每平方米喷水1.5kg,在早上6点、下午2点、晚上10点三个时点进行,每次每平方米约为0.5kg。当菇蕾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喷出菇水,时间1天,每平方米喷水1.2kg,在早上6点、下午2点、晚上10点三个时点进行,每次每平方米约为0.4kg,同时保持棚内湿度在85-88%左右。出菇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7-32℃,以利出菇。以上对出菇期的管理能正确处理好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三者之间的关系,造就一个能满足蘑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的人工小气候。8、病虫害防治和采后管理:高温高湿易发生细菌性斑点病,用0.1%漂白粉液喷洒于菇床上,提高菇床ph值。菇棚应保持干净,经常往地上或四壁喷灭菌、灭虫农药。8月底9月初开始采菇,10月中旬采收结束,共5潮菇。实施例21、建立高温蘑菇菇棚:选择交通便利、座北朝南的地点建立高温蘑菇菇棚,菇棚占地面积与周边的空地面积比为1∶1.8,以保证有足够的堆料场地和取土用地,建棚地附近要有充足卫生的水源和电力供应,并且在上游和上风向没有化工企业、废气、废水污染。2、搭建高温蘑菇种植棚架:高温蘑菇的种植棚架为竹架草顶七层架,其棚长15米,宽8米,棚室肩高3.5米、顶高6米,此结构具有较强抗风力和承重能力;棚室内上下分七层,层间距55cm,东西内部分七排,每排架宽1.5米,中间通道0.5米,两边通道0.6米,床架搭好后再建屋顶,屋顶应有必要的倾斜,便于排除雨水,并在前后屋脊面上各开2个共4个40cm见方的通风筒,便于棚内空气流通;距棚南侧面的两边各5米处各开1个宽0.7米高1.5米的小门,前后对应共4扇,整个棚架外盖0.8毫米厚度的黑色塑料薄膜,便于保湿和遮光,薄膜外披草帘,保护薄膜和保温,外用遮阳网固定屋脊,达到集约化高效种植的目的。每棚需竹材14吨左右,铅丝170kg左右,外披稻草4000kg左右,薄膜55kg左右,遮阳网260平方米左右,8人作为一个工作小组,3天即可搭建一个蘑菇棚,4月底前完成棚架搭建任务。3、原种扩繁:3月中旬,将高温蘑菇(agaricusbitorquis)菌种夏秀2000(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接种到麦粒培养基中,每500g培养基接种0.8g所述菌种,置26℃的无菌暗室中培养38天,得到原种;其中,麦粒培养基按如下方法制备:将230.46kg小麦麦粒用1%的石灰清水浸泡13小时,水面高出麦粒面18cm左右,每2小时搅拌一次并捞出浮麦粒,以麦粒完全浸透无白心、外皮不破为止。捞出后沥干,将小麦95.8%、碳酸钙2.2%、石膏1.4%、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1%混合,拌和均匀,用500毫升2.8cm口径的玻璃瓶装料,上盖发酵过(在常压下100℃蒸煮10小时)的棉籽壳0.8cm,再塞入棉塞松紧适度。在常压下100℃蒸10小时灭菌,待自然冷却至28-30℃时,备用。4、种植菌种扩繁:4月底,将上述原种接种到上述麦粒培养基中,每500g培养基接种8g所述原种,置25℃的无菌暗室中培养38天,以菌丝长满全瓶为准,得到种植菌种;6月中旬接种至菇棚内。5、播种:取所述种植菌种,揉开,每平方米种植面积播种600g种植菌种,将60%的菌种量均匀播入培养料中,其余40%菌种量均匀播在培养料的表面,轻轻拍一下。播种后菇棚温度控制在3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7%;16-19天菌丝长满料床,播种后4-6天不开门窗,以保温、保湿、发菌为主,当棚内气温达31℃以上时,要注意通风换气,棚内温度超过33℃时,加大通风换气,若棚内温度达35℃以上时,要进行强通风;播种后19-21天,对培养料面和空气进行补湿至空气相对湿度87%,密闭2天后可覆土。其中,所述培养料的配方为:每个上述菇棚需干稻草20000kg,石灰500kg、石膏400kg、菜籽饼900kg、45%的npk复合肥(1∶1∶1)200kg、尿素(含氮46%)150kg、碳铵150kg,过磷酸钙500kg。培养料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6、覆土:对于土壤偏粘的土地,其覆土材料配方为每立方土加入5%砻糠、3%石灰,喷洒5%的甲醛8kg,充分揉拌均匀至颗粒直径1.5cm后起堆,用薄膜覆盖闷闭消毒36小时,扒开薄膜,散热后去除气味,时间1天,然后用此土覆盖菌丝,覆土深度4cm,覆土后密闭4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6-28℃,湿度保持在90%以上,此时菌丝已经纽结。7、出菇期管理:同实施例1。8、病虫害防治和采后管理:高温高湿易发生细菌性斑点病,用石灰粉直接洒在菇床上,提高菇床ph值。菇棚应保持干净,经常往地上或四壁喷灭菌、灭虫农药。8月底9月初开始采菇,10月中旬采收结束,共5潮菇。实施例31、建立高温蘑菇菇棚:选择交通便利、座北朝南的地点建立高温蘑菇菇棚,菇棚占地面积与周边的空地面积比为1∶2.5,以保证有足够的堆料场地和取土用地,建棚地附近要有充足卫生的水源和电力供应,并且在上游和上风向没有化工企业、废气、废水污染。2、搭建高温蘑菇种植棚架:高温蘑菇的种植棚架为竹架草顶七层架,其棚长20米,宽13米,棚室肩高4.5米、顶高7米,此结构具有较强抗风力和承重能力;棚室内上下分七层,层间距55cm,东西内部分七排,每排架宽1.5米,中间通道0.5米,两边通道0.6米,床架搭好后再建屋顶,屋顶应有必要的倾斜,便于排除雨水,并在前后屋脊面上各开2个共4个40cm见方的通风筒,便于棚内空气流通;距棚南侧面的两边各5米处各开1个宽0.7米高1.5米的小门,前后对应共4扇,整个棚架外盖0.8毫米厚度的黑色塑料薄膜,便于保湿和遮光,薄膜外披草帘,保护薄膜和保温,外用遮阳网固定屋脊,达到集约化高效种植的目的。每棚需竹材14吨左右,铅丝170kg左右,外披稻草4000kg左右,薄膜55kg左右,遮阳网260平方米左右,8人作为一个工作小组,3天即可搭建一个蘑菇棚,4月底前完成棚架搭建任务。3、原种扩繁:3月中旬,将高温蘑菇(agaricusbitorquis)菌种夏秀2000(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接种到麦粒培养基中,每500g培养基接种1.2g所述菌种,置27℃的无菌暗室中培养40天,得到原种;其中,麦粒培养基按如下方法制备:将237.14kg小麦麦粒用3%的石灰清水浸泡11小时,水面高出麦粒面22cm左右,每2小时搅拌一次并捞出浮麦粒,以麦粒完全浸透无白心、外皮不破为止。捞出后沥干,将小麦96.75%、碳酸钙1.8%、石膏1.3%、硫酸镁0.07%、磷酸二氢钾0.08%混合,拌和均匀,用500毫升2.8cm口径的玻璃瓶装料,上盖发酵过(在常压下100℃蒸煮10小时)的棉籽壳1.5cm,再塞入棉塞松紧适度。在常压下100℃蒸13小时灭菌,待自然冷却至28-30℃时,备用。4、种植菌种扩繁:4月底,将上述原种接种到麦粒培养基中,接每500g培养基接种12g所述原种,置28℃的无菌暗室中培养38天,以菌丝长满全瓶为准,得到种植菌种;6月中旬接种至菇棚内。5、播种:取所述种植菌种,揉开,每平方米种植面积播种800g种植菌种,将70%的菌种量均匀播入培养料中,其余30%菌种量均匀播在培养料的表面,轻轻拍一下。播种后菇棚温度控制在31℃,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3%;16-19天菌丝长满料床,播种后4-6天不开门窗,以保温、保湿、发菌为主,当棚内气温达31℃以上时,要注意通风换气,棚内温度超过33℃时,加大通风换气,若棚内温度达35℃以上时,要进行强通风;播种后19-21天,对培养料面和空气进行补湿至空气相对湿度85%,密闭2天后可覆土。其中,所述培养料的配方为:每个上述菇棚需干稻草22000kg,石灰600kg、石膏500kg、菜籽饼1100kg、45%的npk复合肥(1∶1∶1)300kg、尿素(含氮46%)250kg、碳铵250kg,过磷酸钙600kg。培养料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6、覆土:同实施例1。7、出菇期管理:同实施例1。8、病虫害防治和采后管理:同实施例2。对比例1、菇棚:竹木结构,长15米,宽7.6米,边沿高2.2米,中间高度2.8米,两头南北开门,大棚外覆薄膜,加盖两层草帘,外用防风网加固,种植床架为3层,每层4条纵向种植床面,两边种植床宽各80cm,中间两个种植床宽各1.8米,人行道宽80cm,纵向3条(各床之间),横向2条(靠棚边各有1条人行道)。最下层床架距地面40cm,上下床架面55cm,顶层距棚膜垂直距离60cm。2、原种扩繁:3月中旬将双孢蘑菇杂交菌株as2796接种到棉籽壳培养基中,每500g培养基接种0.6g所述菌种,置22℃的无菌暗室中培养35天,得到原种;其中,棉籽壳培养基按重量百分比计组成为:棉籽壳(干)97%,石膏粉1%,碳酸钙2%;使用时,加水使含水量为55土1%,ph7.5。3、种植菌种扩繁:将上述原种接种到上述棉籽壳培养基中,每500g培养基接种8g所述菌种,置22℃的无菌暗室中培养35天,以菌丝长满全瓶为准,得到种植菌种。4、播种:整平床面,每平方米种植面积用500g种植菌种。将菌种撒播于培养料内,尽量混匀,整平培养料面;播种后2-3天,紧闭门窗保湿促发菌,2-3天后适当通风,7-10天菌丝封面后开始加大通风量(有风时只开背风窗)。其中,培养料配方为:按111平方米计,干稻草1500kg,麦草750kg,菜饼200kg,尿素20kg,磷肥30kg,石膏40kg,熟石灰50kg。培养料的发酵方法:将干稻草及麦草堆制前3天用5%石灰水预湿碱化,使含水量饱和;建堆时,每一层草(厚度30cm)撒一层硫酸铵,硫酸铵用量为草料重量的1%,料堆高1米5,宽度1米8;堆料后翻倒3次,每隔5天一次;将草料移入棚内,随即密封大棚通入蒸汽,待料温达55℃保持一天,然后打开通风降温备用。5、覆土:播种后15-20天,菌丝将近长满培养料时覆土。先覆粗土(直径1.5-2cm),后覆细土(直径0.5-1cm)。6、出菇期管理:正常情况下,蘑菇覆土后20天左右出菇。控制菇房温度14-18℃,空气湿度80-82%,培养料含水量65-68%,土层含水量18-22%。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与对比例的种植方法的出菇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表1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与对比例种植方法的出菇情况出菇情况出菇时间转化率实施例18月31日48%实施例28月30日45%实施例39月2日46%对比例10月14日38%注:转化率%=(高温蘑菇产量/培养料用量)×100%结果,由表1可见,本发明的方法种植的高温蘑菇出菇时间在8月底至9月初,相较于对比例,出菇时间早40-45天,转化率提高4-10个百分点。填补了常规种植上市前的市场空缺,可使广大消费者提前享受高温蘑菇的美味,销售价格适当提高,菇农获得的经济效益极为显著。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