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青皮在金针虫防治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1795发布日期:2018-12-14 21:37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山核桃青皮在金针虫防治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山核桃青皮在金针虫防治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金针虫(elateridae)是叩头虫的幼虫,主要危害植物根部、茎基、取食有机质。金针虫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粟、花生、甘薯、马铃薯、豆类、棉、麻类、甜菜和蔬菜等多种作物,为害时,可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外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里取食为害,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剂;还能钻蛀较大的种子及块茎、块根取食,蛀成孔洞,被害株则干枯而死亡;也可为害林木幼苗,在南方还为害甘蔗。

金针虫的生活史较长,需3~6年完成1代,以幼虫期最长。幼虫老熟后在土内化蛹,羽化成虫,有些种类即在原处越冬。次春3、4月成虫出土活动,交尾后产卵于土中。幼虫孵化后一直在土内活动取食。以春季为害最烈,秋季较轻。

传统的金针虫防治方法主要有:(1)与水稻轮作;或者在金针虫活动盛期常灌水,可抑制危害。(2)定植前土壤处理:可用48%地蛆灵乳油200毫升/亩,拌细土10千克撒在种植沟内,也可将农药与农家肥拌匀施入。(3)在作物生长期发生沟金针虫危害,可在苗间挖小穴,将颗粒剂或毒土点入穴中立即覆盖,土壤干时也可将48%地蛆灵乳油2000倍开沟或挖穴点浇。(4)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48%乐斯本或48%天达毒死蜱、48%地蛆灵拌种,比例为药剂:水:种子=1:30-40:400-500。(5)施用毒土:用48%地蛆灵乳油每亩200-250克,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公斤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用5%甲基毒死蜱颗粒剂每亩2-3公斤拌细土25-30公斤成毒土,或用5%甲基毒死蜱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3公斤处理土壤。(6)种植前要深耕多耙,收获后及时深翻;夏季翻耕暴晒。

目前的防治方法基本上都要用到化学农药,但化学农药容易形成药物残留,影响作物的卫生安全性和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是提供山核桃青皮在金针虫防治中的应用,为金针虫防治提供一种新思路。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山核桃青皮在金针虫防治中的应用,所述的应用包括:

(1)将山核桃青皮用水浸提,分别获取浸提液和底渣,采用所述的浸提液制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

(2)将所述的底渣自然腐熟后,均匀铺撒在土壤表面。

申请人发现山核桃青皮的浸提液和腐熟底渣对金针虫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杀虫率可达91.7%。山核桃青皮是山核桃果实最外层的果皮,在山核桃未成熟时这层果皮呈绿色,随山核桃逐渐成熟会渐渐变黑。本发明中使用的山核桃青皮是在山核桃收获加工过程中被褪下的果皮废料。

本申请先用浸提液制成毒土后顺垄条施,毒土中含有的山核桃青皮的杀虫活性成分能够防止作物定植区域内的土壤中的金针虫对作物幼苗产生危害,如此能够提高浸提液的使用效率。

经过毒土施用后,作物周边土壤中的金针虫危害得到减轻,但为了提高杀虫效率,本申请进一步将底渣自然腐熟,并覆盖在土壤表面,不仅提高了山核桃青皮的利用效率,而且能够从整体(不仅仅是作物周边土壤)上对金针虫进行防治。

在上述的应用中,步骤(1)中,将阴干后的山核桃青皮粉碎后,加入8~10倍量水,浸提24小时后过滤,分别获取浸提液和底渣。

在上述的应用中,步骤(1)中,将所述的浸提液喷洒于细土中,搅拌获得土壤湿度为80~90%的毒土,将毒土打散后,于作物定植前施于田地中。将毒土于作物定植前施用,如此在作物定植前,土壤中就形成了防御,在最大程度上减轻金针虫对作物的危害。

在上述的应用中,步骤(2)中,将所述的底渣晾干后,与水以(10~15):1的质量比混匀,堆成山核桃青皮堆并压实,在山核桃青皮堆的表面和四周均匀撒上草木灰并覆盖农膜,自然腐熟2~3个月。

浸提对山核桃青皮活性成分的释放效果有限,自然腐熟能够促进山核桃青皮中杀虫活性物质释放,而在农膜的覆盖下,草木灰不仅能够吸湿,使山核桃青皮释放的杀虫活性物质被吸附,而不会散逸出去;并且腐熟过程中,山核桃青皮中一些对幼嫩作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物质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同时草木灰本身对土壤和作物生长也较为有利。

在上述的应用中,自然腐熟的前一个月,每隔4~5天揭膜、洒水并翻料,翻料后重新成堆、压实、并在山核桃青皮堆的表面和四周均匀撒上草木灰后重新覆盖农膜。腐熟前期的腐熟进程较快,因此适当添水翻料有助于使杀虫活性物质最大程度地释放杀虫活性物质。添水量以添水后山核桃青皮堆不会流出液体为宜。

在上述的应用中,自然腐熟后期,每隔7~8天揭膜、翻料一次,翻料后重新成堆、压实、覆盖农膜。腐熟后期腐熟进程减慢,因此只需适时翻料以使得山核桃青皮堆中的物料均匀腐熟即可。

在上述的应用中,将自然腐熟后的山核桃青皮自然冷却至常温后,于11月至次年3月间铺撒在土壤表面。

金针虫的成虫在土中越冬,3~4月出土活动,根据金针虫的习性,在11月至次年3月间铺撒山核桃青皮不仅能够在金针虫出土前期在土壤表层形成含活性成分的毒土层,而且随雨水渗透,活性成分能够逐渐渗透至较深的土层,在金针虫活性较弱期间形成较大效率的防治,最大程度减少金针虫出土率。

在上述的应用中,山核桃青皮的铺撒量为40~50kg/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创造性地发现山核桃青皮对金针虫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不仅为金针虫防治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新思路,而且实现了山核桃青皮的废物利用。本申请先用浸提液制成毒土后顺垄条施,毒土中含有的山核桃青皮的杀虫活性成分能够防止作物定植区域内的土壤中的金针虫对作物幼苗产生危害,如此能够提高浸提液的使用效率;经过毒土施用后,作物周边土壤中的金针虫危害得到减轻,但为了提高杀虫效率,本申请进一步将底渣自然腐熟,并覆盖在土壤表面,不仅提高了山核桃青皮的利用效率,而且能够从整体(不仅仅是作物周边土壤)上对金针虫进行防治。

附图说明

图1为山核桃青皮对金针虫的杀虫效率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选取六处地理位置、土壤状态相似、面积相当的田地,深耕翻土统计田地中金针虫的数量,然后分别采用以下实施例1~6的方法进行处理。

实施例1

将山核桃青皮用于防治金针虫的方法,包括:取山核桃收获后被脱下的山核桃青皮,阴干,经适当粉碎后,加入8倍量水,浸提24小时后过滤,分别获取浸提液和底渣;将浸提液喷洒于细土中,搅拌获得土壤湿度为80~90%的毒土,将毒土打散后,于9月小麦播种前,顺垄条施,随即浅锄;将底渣晾干后,与水以15:1的质量比混匀,堆成山核桃青皮堆并压实,在山核桃青皮堆的表面和四周均匀撒上草木灰并覆盖农膜,自然腐熟2个月;其中,在自然腐熟前一个月,每隔4天揭膜、洒水并翻料,翻料后重新成堆、压实、并在山核桃青皮堆的表面和四周均匀撒上草木灰后重新覆盖农膜;在自然腐熟后一个月,每隔7天揭膜、翻料一次,翻料后重新成堆、压实、覆盖农膜;将自然腐熟后的山核桃青皮自然冷却至常温后,于11月铺撒在土壤表面,铺撒量为40kg/亩。

实施例2

将山核桃青皮用于防治金针虫的方法,包括:取山核桃收获后被脱下的山核桃青皮,阴干,经适当粉碎后,加入10倍量水,浸提24小时后过滤,分别获取浸提液和底渣;将浸提液喷洒于细土中,搅拌获得土壤湿度为80~90%的毒土,将毒土打散后,于9月小麦播种前,顺垄条施,随即浅锄;将底渣晾干后,与水以10:1的质量比混匀,堆成山核桃青皮堆并压实,在山核桃青皮堆的表面和四周均匀撒上草木灰并覆盖农膜,自然腐熟3个月;其中,在自然腐熟前一个月,每隔5天揭膜、洒水并翻料,翻料后重新成堆、压实、并在山核桃青皮堆的表面和四周均匀撒上草木灰后重新覆盖农膜;在自然腐熟后期,每隔8天揭膜、翻料一次,翻料后重新成堆、压实、覆盖农膜;将自然腐熟后的山核桃青皮自然冷却至常温后,于次年1月铺撒在土壤表面,铺撒量为50kg/亩。

实施例3

将山核桃青皮用于防治金针虫的方法,包括:取山核桃收获后被脱下的山核桃青皮,阴干,经适当粉碎后,加入9倍量水,浸提24小时后过滤,分别获取浸提液和底渣;将浸提液喷洒于细土中,搅拌获得土壤湿度为80~90%的毒土,将毒土打散后,于9月小麦播种前,顺垄条施,随即浅锄;将底渣晾干后,与水以12:1的质量比混匀,堆成山核桃青皮堆并压实,在山核桃青皮堆的表面和四周均匀撒上草木灰并覆盖农膜,自然腐熟2.5个月;其中,在自然腐熟前一个月,每隔5天揭膜、洒水并翻料,翻料后重新成堆、压实、并在山核桃青皮堆的表面和四周均匀撒上草木灰后重新覆盖农膜;在自然腐熟后期,每隔7天揭膜、翻料一次,翻料后重新成堆、压实、覆盖农膜;将自然腐熟后的山核桃青皮自然冷却至常温后,于次年2月铺撒在土壤表面,铺撒量为45kg/亩。

实施例4

将山核桃青皮用于防治金针虫的方法,包括:取山核桃收获后被脱下的山核桃青皮,阴干,经适当粉碎后,加入9倍量水,浸提24小时后过滤,分别获取浸提液和底渣;将浸提液喷洒于细土中,搅拌获得土壤湿度为80~90%的毒土,将毒土打散后,于9月小麦播种前,顺垄条施,随即浅锄;并于次年2月将草木灰铺撒在土壤表面,铺撒量为45kg/亩。

实施例5

将山核桃青皮用于防治金针虫的方法,包括:取山核桃收获后被脱下的山核桃青皮,阴干,经适当粉碎后,加入9倍量水,浸提24小时后过滤,分别获取浸提液和底渣;仅将水喷洒于细土中,搅拌获得土壤湿度为80~90%的毒土,将毒土打散后,于9月小麦播种前,顺垄条施,随即浅锄;将底渣晾干后,与水以12:1的质量比混匀,堆成山核桃青皮堆并压实,在山核桃青皮堆的表面和四周均匀撒上草木灰并覆盖农膜,自然腐熟2.5个月;其中,在自然腐熟前一个月,每隔5天揭膜、洒水并翻料,翻料后重新成堆、压实、并在山核桃青皮堆的表面和四周均匀撒上草木灰后重新覆盖农膜;在自然腐熟后期,每隔7天揭膜、翻料一次,翻料后重新成堆、压实、覆盖农膜;将自然腐熟后的山核桃青皮自然冷却至常温后,于次年2月铺撒在土壤表面,铺撒量为45kg/亩。

实施例6

采用水取代浸提液喷洒于细土中,搅拌获得土壤湿度为80~90%的对照土,将对照土打散后,于9月小麦播种前,顺垄条施,随即浅锄;并于次年1月将草木灰铺撒在土壤表面,铺撒量为45kg/亩。

处理完成后,分别于小麦收获后再次深耕,翻土查看田地中金针虫的数量,并与处理前进行比对,对各个实施例的金针虫杀灭效率进行统计和分析。

如图1所示,实施例1~3的处理方法对金针虫杀灭效率均较高,其中实施例3的杀虫率最高达91.7%;实施例4仅采用浸提液除虫、实施例5仅采用腐熟的底渣除虫,均不能达到两者同时使用所达到的杀虫效果;而实施例6的杀虫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