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耳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0853发布日期:2019-01-29 16:50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木耳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木耳,别名黑木耳、光木耳。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黑木耳被营养学家誉为“素中之荤”和“素中之王”,每100克干木耳中含铁97.4毫克,它比绿叶蔬菜中含铁量最高的菠菜高出34倍,是动物性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猪肝的22倍,是各种荤素食品中含铁量最多的。中医认为,黑木耳味甘性平,有凉血、止血作用,主治咯血、吐血、衄血、血痢、崩漏、痔疮出血、便秘带血等,是因其含铁量高,可以及时为人体补充足够的铁质,所以它是一种天然补血食品。黑木耳传统的栽培是用椴木、阔叶树木屑和棉籽皮作为主要的栽培基质。目前木材资源日益减少,棉籽壳的价格不断上涨。而市场对于木耳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大,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对影响木耳营养、品质以及产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的种植配方原料以及栽培方法对木耳营养、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很大。

因此,对本领域人员而言,亟需开发一种适合木耳生长的配方原料以及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木耳栽培的方法,生产出来的木耳产量大,口感好,营养价值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桑树枝30%~50%、火麻秆28%~35%、玉米芯0%~20%、火麻籽8%~12%、米糠3%~7%、玉米粉3%~7%、石灰粉1%~3%、糖1%~2%;

(2)配料,先将桑树枝、火麻秆、玉米芯和火麻籽粉碎,再把桑树枝、火麻秆和玉米芯置于烈日下暴晒1~3天,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线杀死由于存放过程中感染的霉菌,将糖溶于水中留备用,将糖水倒入原料中,加水将原料置于水泥地板上混合均匀,原料中水分含量为60%~65%,用手掌用力握料,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成滴,但开手指料在掌中能成团为宜,将配好的原料放置20~30分钟;

(3)装袋,争取在2个小时内将步骤(2)制得的原料进行装袋,拖延时间过长,原料会发酵而增加酸性,容易导致杂菌孳生,当原料装到袋的2/3时,将料面压平,擦去袋口和外部的残余物,然后套上硬质套环并塞上棉花塞;

(4)灭菌,将装好的料袋放进灭菌锅内,加大火力,使锅内温度达到100℃时,保持10~12个小时;

(5)接种,待料袋温度降至30℃以下时,可接种菌种,首先用镊子将菌种弄碎,在点燃的酒精灯灭菌区内使菌种瓶口对着袋口,用接种匙往菌种袋内提取1~2勺菌种,然后迅速地通过酒精灯火焰接入料袋内;

(6)菌丝体培养是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培养的,菌丝体培养包括以下阶段:

a:萌发期,接种15天内为萌发期,接种后头3天室温保持26℃~28℃,从第4天到第15保持室温25℃~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

b:成长期,第16天至第35天,是菌丝分解吸收营养能力最强阶段,袋温升高,保持室温23℃~24℃,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

c:成熟期,35天后,菌丝进入成熟阶段,即将由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室温保持18℃~20℃,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75%;

(7)采收。

优选的是,所述的接种是在接种室内进行的,接种前2天要对接种室进行严格消毒,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10毫升和高锰酸钾7克的比例混合消毒,或按每15平方米的房间用0.75~1千克的福尔马林进行杀菌消毒。

优选的是,所述接种室消毒方法中,用福尔马林进行消毒,按每立方米空间还需用浓度为25%~30%,体积为50毫升氨水熏蒸,以消除福尔马林臭气。

优选的是,所述的接种,接种人员需换上工作服,并戴上经过75%的酒精擦洗消毒的乳胶手套,才能进行接种工作。

优选的是,所述菌丝培养,当菌丝长到距离袋底85%~90%时,可提前进行曝光,诱引木耳芽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菌丝培养,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要求空气新鲜,必须每天通风换气1~2次,每次30分钟,促进菌丝生长。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木耳栽培方法,在配料中引入桑树枝、火麻秆和火麻籽,桑树枝割除后经常放置于桑地,任其腐烂,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本发明用其作为栽培木耳的主要原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还加入火麻籽和火麻秆,经过本发明人将产出的木耳反复试验,发现木耳口味鲜嫩,味美可口;通过本发明的栽培方法,使得木耳的品质以及产量都有所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本发明保护范围并不受制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桑树枝50%、火麻秆28%、火麻籽8%、米糠5%、玉米粉6%、石灰粉2%、糖1%;

(2)配料,先将桑树枝、火麻秆、玉米芯和火麻籽粉碎,再把桑树枝、火麻秆和玉米芯置于烈日下暴晒2天,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线杀死由于存放过程中感染的霉菌,将糖溶于水中留备用,将糖水倒入原料中,加水将原料置于水泥地板上混合均匀,原料中水分含量为60%,用手掌用力握料,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成滴,但开手指料在掌中能成团为宜,将配好的原料放置20分钟;

(3)装袋,争取在2个小时内将步骤(2)制得的原料进行装袋,拖延时间过长,原料会发酵而增加酸性,容易导致杂菌孳生,当原料装到袋的2/3时,将料面压平,擦去袋口和外部的残余物,然后套上硬质套环并塞上棉花塞;

(4)灭菌,将装好的料袋放进灭菌锅内,加大火力,使锅内温度达到100℃时,保持10小时;

(5)接种,待料袋温度降至30℃以下时,可接种菌种,接种前2天要对接种室进行严格消毒,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10毫升和高锰酸钾7克的比例混合消毒,或按每15平方米的房间用1千克的福尔马林进行杀菌消毒,用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后,按每立方米空间还需用浓度为25%,体积为50毫升氨水熏蒸,以消除福尔马林臭气;接种人员需换上工作服,并戴上经过75%的酒精擦洗消毒的乳胶手套,才能进行接种工作;首先用镊子将菌种弄碎,在点燃的酒精灯灭菌区内使菌种瓶口对着袋口,用接种匙往菌种袋内提取1勺菌种,然后迅速地通过酒精灯火焰接入料袋内;

(6)菌丝体培养是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培养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要求空气新鲜,必须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30分钟,促进菌丝生长,菌丝体培养包括以下阶段:

a:萌发期,接种15天内为萌发期,接种后头3天室温保持26℃,从第4天到第15保持室温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

b:成长期,第16天至第35天,是菌丝分解吸收营养能力最强阶段,袋温升高,保持室温23℃,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

c:成熟期,35天后,菌丝进入成熟阶段,即将由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室温保持18℃,空气相对湿度60%;当菌丝长到距离袋底85%时,可提前进行曝光,诱引木耳芽形成;

(7)采收。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桑树枝30%、火麻秆30%、玉米芯20%、火麻籽10%、米糠4%、玉米粉3%、石灰粉2%、糖1%;

(2)配料,先将桑树枝、火麻秆、玉米芯和火麻籽粉碎,再把桑树枝、火麻秆和玉米芯置于烈日下暴晒3天,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线杀死由于存放过程中感染的霉菌,将糖溶于水中留备用,将糖水倒入原料中,加水将原料置于水泥地板上混合均匀,原料中水分含量为65%,用手掌用力握料,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成滴,但开手指料在掌中能成团为宜,将配好的原料放置30分钟;

(3)装袋,争取在2个小时内将步骤(2)制得的原料进行装袋,拖延时间过长,原料会发酵而增加酸性,容易导致杂菌孳生,当原料装到袋的2/3时,将料面压平,擦去袋口和外部的残余物,然后套上硬质套环并塞上棉花塞;

(4))灭菌,将装好的料袋放进灭菌锅内,加大火力,使锅内温度达到100℃时,保持12小时;

(5)接种,待料袋温度降至30℃以下时,可接种菌种,接种前2天要对接种室进行严格消毒,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10毫升和高锰酸钾7克的比例混合消毒,或按每15平方米的房间用0.75千克的福尔马林进行杀菌消毒,用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后,按每立方米空间还需用浓度为30%,体积为50毫升氨水熏蒸,以消除福尔马林臭气;接种人员需换上工作服,并戴上经过75%的酒精擦洗消毒的乳胶手套,才能进行接种工作;首先用镊子将菌种弄碎,在点燃的酒精灯灭菌区内使菌种瓶口对着袋口,用接种匙往菌种袋内提取2勺菌种,然后迅速地通过酒精灯火焰接入料袋内;

(6)菌丝体培养是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培养的,必须每天通风换气1次,每次30分钟,促进菌丝生长,菌丝体培养包括以下阶段:

a:萌发期,接种15天内为萌发期,接种后头3天室温保持28℃,从第4天到第15保持室温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

b:成长期,第16天至第35天,是菌丝分解吸收营养能力最强阶段,袋温升高,保持室温24℃,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

c:成熟期,35天后,菌丝进入成熟阶段,即将由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室温保持20℃,空气相对湿度55%,当菌丝长到距离袋底90%时,可提前进行曝光,诱引耳芽形成;

(7)采收。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这只是为了便于理解而举的实例,不应被视为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同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做出各种可能的等同改变或替换,但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