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苓仿生态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2729发布日期:2018-11-07 07:3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猪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猪苓仿生态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猪苓,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子实体大或很大,肉质、有柄、多分枝、末端生圆形白色至浅褐色菌盖,一丛直径可达35cm。菌盖圆形,中部下凹近漏斗形,边缘内卷,被深色细鳞片,宽1-4cm。菌肉白色,孔面白色,干后草黄色。孔口圆形或破裂呈不规则齿状,延生,平均每毫米2-4个。孢子无色,光滑,圆筒形,一端圆形,一端有歪尖,7-10μm×3-4.2μm。经济价值:子实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道十分鲜美。其地下菌核黑色、形状多样,是著名中药,有利尿治水肿之功效。含猪苓多糖(glucan),试验抗癌。

猪苓具喜冷凉、阴郁、湿润,怕干旱的特性。在地温5-25℃条件下均生长。西北产区地温在17-19℃时生长良好,10℃时萌发,22℃时子实体开放;华北产区平均地温达9.5℃时萌发,12℃左右时新苓生长膨大,14℃左右时新苓萌发多,个体增长快。土壤含水量在30-50%,ph值5-7腐殖质土、砂壤土为宜。

猪苓的生活史分担孢子、菌丝体、菌核、子实体四个阶段。担孢子是子实体产生的有性孢子(长卵状椭圆形,一端有尖,无色,平滑,7-10×3-4毫米),萌发后形成初生菌丝体,初生菌丝体质配后产生双核的次生菌丝,诸多次生菌丝紧密缠结成菌核。菌核主要是储存养分,耐高、低温和干旱。在不适宜的条件下,能够长时间保持休眠状态,遇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即可在菌丝体的任何部分萌发产生新的菌丝。一般在3月下旬,表土层5厘米处温度达到8-9℃时,菌核开始生长,菌核体上萌发出许多白色毛点,随着气温的升高,毛点不断长大变厚,形成肥嫩有光泽的白色菌核,逐渐向地表生长。8、9月地温达12-20℃时,菌核生长进入旺盛期,体积、重量迅速增加。菌核色泽从基部到中间由白变黄。此时如遇连阴雨天,空气湿度增高,部分菌核生长出子实体,开放散出孢子。随着地温下降,子实体很快枯烂。10月以后,当地温降至8-9℃时,猪苓停止生长,进入冬眠。翌年春又萌发分生新的菌核。如此年得继生,群体合聚形成一窝。土壤肥沃,营养丰富,菌核大而多,分叉少,俗称“猪屎苓”;土质瘠薄,养料不足,结苓小,分叉多,俗称“鸡屎苓”。在外界环境条件极端不利时,猪苓将停止生长,菌核老化,色泽变为深黑色,核体出现大小孔眼,直至腐烂。

猪苓为担子菌纲多孔菌科,菌丝特化形成菌核。菌核呈长形块状或不规则球形,稍扁,有分枝干姜状,表面灰黑或白色至淡褐色,凹凸不平,有皱纹或瘤状突丰收,干燥后坚而不实,断面呈白色至淡褐色,半木质化。子实体从理于地下的菌核内生出。菌柄往往于基都相连或大量分枝,形成一丛菌盖,总直径达15厘米以上。菌盖肉质,干燥后坚硬而脆,圆形,中央为脐状,表面近白至淡褐色,边缘薄而锐,常常内卷。菌肉薄,白色。菌管与菌肉同色,与菌柄呈延生;管口圆形至多角形,每毫米3~4个。

猪苓喜肥沃湿润、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萌坡熟地。猪苓在地面下5厘米温度8~9℃时开始生长,15~20℃时生长最适,25~30℃菌丝停止生长,进入短期休眠,或者长出子实体,度过不良环境,以孢子繁衍生息。秋末冬初,地面下5厘米,温度低于8℃又进入冬季休眠期。一年中4~6月和9~10月为猪苓菌丝的活跃生长期。

现有技术专利公告号cn103120096a公开了一种猪苓的人工种植方法,涉及猪苓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培养蜜环菌菌枝;栽培苓种;栽后管理;采收。

但是,现有的猪苓种植方法存在着种植方法复杂,产量较低和不方便管理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猪苓仿生态种植方法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猪苓仿生态种植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猪苓种植方法存在着种植方法复杂,产量较低和不方便管理的问题,一种猪苓仿生态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合适的菌材并进行培育:选择合适的树种作菌材,在树种生新叶前采集树枝或者木段,将采集的树枝或者木段在合理范围内砍成鱼鳞口;然后准备密环菌种,再将备好的树枝或者木段与采集的菌材于3月份至4月份期间按3∶1的比例相间摆放整齐,然后将切成碎块的密环菌种撒在上面,用腐殖土填空隙覆盖,完全覆盖树枝或者木段,上面再盖一层树叶;按此要求堆积,并在四周盖土,上边再盖上透气枝即可;天气干旱时应洒水保持湿度;培育好菌材,备用即可;

步骤二:选择适宜的场地准备苓种种植:选择的场地为次生林半阳半阴的山地,坡度设置在30度至40度,合理范围内的腐植含量、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的蔽阴地;

步骤三:精选菌柴确定覆盖面积:菌柴要选用麻栎类的青冈树段,选择椴木树种、桦树木树种或者枫相木树种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覆盖面积在100平方厘米至150平方厘米之间;

步骤四:挖窖确定种植深度以及种植位置:高山浅坑,窖深应在合理范围之间;低山深坑,窖深应设置为50厘米至55厘米;种植区阴蔽的地方要浅,种植区阳光常照的地方要深;

步骤五:相间隔放铺设菌段种植苓种:将砍过鱼鳞口的树枝或者木段和密环菌种在窖内相间隔放,用腐植质土壤填充砍过鱼鳞口的树枝或者木段和密环菌种之间形成的空隙中直至形成蜜环菌棒,苓种放在蜜环菌棒与菌柴之间的鱼鳞口处;每窖用合理范围内的苓种,种植后形成菌核;放好后覆盖腐植质土于菌核之上,然后再放一层菌柴和新柴;如此相间隔放,即菌核2层至3层,菌柴3层至4层;坑窖上面覆土成弓背形;

步骤六:管理种植后的苓种干旱时洒水:管理刚下种后的窖坑不宜脚踏畜踩,蜜环菌棒也不宜扒土翻动;夏秋季节要进行一次检查,从窖坑中小心取出上中层新菌柴,看蜜环菌棒是否生长健旺;如干旱应当洒水保湿,若渍水要及时开沟排除。

优选地,在步骤一中,所述的树种采用红青冈树、水青冈树、椴树或臭椿树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

优选地,在步骤一中,所述的树枝或者木段的采集直径设置为8厘米至10厘米;所述的树枝或者木段采集多枝或者多段。

优选地,在步骤一中,所述的鱼鳞口之间的间距设置为3厘米至5厘米。

优选地,在步骤一中,所述的密环菌种主要从次生林中采集着生棕红色的菌索作菌种。

优选地,在步骤一中,所述的堆积高度设置为1米至1.5米。

优选地,在步骤一中,所述的盖土厚度设置为10厘米至15厘米。

优选地,在步骤一中,所述的透气枝采用树枝、蒿草或树叶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

优选地,在步骤二中,所述的腐植含量设置为60%至80%。

优选地,在步骤四中,所述的高山浅坑中的窖深设置为30厘米至40厘米。

优选地,在步骤五中,所述的苓种数量设置为10个至15个,重量设置为250克至300克。

优选地,在步骤六中,所述的中层新菌柴取出数量设置为1层至2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发明的一种猪苓仿生态种植方法广泛应用于中草药猪苓技术领域。本发明工艺成熟,种植方法简单,产量较高和方便管理,并且取土使用方便,可以根据不同猪苓的种植花期随时调整猪苓之间的间距,保证猪苓的成活率,本发明使用方法适合于各个地区种植,控制好地温,即可保证种植成活率,种植方法不影响种植后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猪苓仿生态种植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图中:

如附图1所示

一种猪苓仿生态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选择合适的菌材并进行培育:选择合适的树种作菌材,在树种生新叶前采集树枝或者木段,将采集的树枝或者木段在合理范围内砍成鱼鳞口;然后准备密环菌种,再将备好的树枝或者木段与采集的菌材于3月份至4月份期间按3∶1的比例相间摆放整齐,然后将切成碎块的密环菌种撒在上面,用腐殖土填空隙覆盖,完全覆盖树枝或者木段,上面再盖一层树叶;按此要求堆积,并在四周盖土,上边再盖上透气枝即可;天气干旱时应洒水保持湿度;培育好菌材,备用即可;

s102:选择适宜的场地准备苓种种植:选择的场地为次生林半阳半阴的山地,坡度设置在30度至40度,合理范围内的腐植含量、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的蔽阴地;

s103:精选菌柴确定覆盖面积:菌柴要选用麻栎类的青冈树段,选择椴木树种、桦树木树种或者枫相木树种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覆盖面积在100平方厘米至150平方厘米之间;

s104:挖窖确定种植深度以及种植位置:高山浅坑,窖深应在合理范围之间;低山深坑,窖深应设置为50厘米至55厘米;种植区阴蔽的地方要浅,种植区阳光常照的地方要深;

s105:相间隔放铺设菌段种植苓种:将砍过鱼鳞口的树枝或者木段和密环菌种在窖内相间隔放,用腐植质土壤填充砍过鱼鳞口的树枝或者木段和密环菌种之间形成的空隙中直至形成蜜环菌棒,苓种放在蜜环菌棒与菌柴之间的鱼鳞口处;每窖用合理范围内的苓种,种植后形成菌核;放好后覆盖腐植质土于菌核之上,然后再放一层菌柴和新柴;如此相间隔放,即菌核2层至3层,菌柴3层至4层;坑窖上面覆土成弓背形;

s106:管理种植后的苓种干旱时洒水:管理刚下种后的窖坑不宜脚踏畜踩,蜜环菌棒也不宜扒土翻动;夏秋季节要进行一次检查,从窖坑中小心取出上中层新菌柴,看蜜环菌棒是否生长健旺;如干旱应当洒水保湿,若渍水要及时开沟排除。

优选地,在s101中,所述的树种采用红青冈树、水青冈树、椴树或臭椿树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

优选地,在s101中,所述的树枝或者木段的采集直径设置为8厘米至10厘米;所述的树枝或者木段采集多枝或者多段。

优选地,在s101中,所述的鱼鳞口之间的间距设置为3厘米至5厘米。

优选地,在s101中,所述的密环菌种主要从次生林中采集着生棕红色的菌索作菌种。

优选地,在s101中,所述的堆积高度设置为1米至1.5米。

优选地,在s101中,所述的盖土厚度设置为10厘米至15厘米。

优选地,在s101中,所述的透气枝采用树枝、蒿草或树叶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

优选地,在s102中,所述的腐植含量设置为60%至80%。

优选地,在s104中,所述的高山浅坑中的窖深设置为30厘米至40厘米。

优选地,在s105中,所述的苓种数量设置为10个至15个,重量设置为250克至300克。

优选地,在s106中,所述的中层新菌柴取出数量设置为1层至2层。

具体实施实例1

普通栽培方法:

(1)选择合适的菌材并进行培育:

选择合适的树种作菌材,在树种生新叶前采集树枝或者木段,将采集的树枝或者木段在合理范围内砍成鱼鳞口;然后准备密环菌种,再将备好的树枝或者木段与采集的菌材于3月份至4月份期间按3∶1的比例相间摆放整齐,然后将切成碎块的密环菌种撒在上面,用腐殖土填空隙覆盖,完全覆盖树枝或者木段,上面再盖一层树叶;按此要求堆积,并在四周盖土,上边再盖上透气枝即可;天气干旱时应洒水保持湿度;培育好菌材,备用即可;

(2)选择适宜的场地准备苓种种植:

选择的场地为次生林半阳半阴的山地,坡度设置在30度至40度,合理范围内的腐植含量、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的蔽阴地;

(3)精选菌柴确定覆盖面积:

菌柴要选用麻栎类的青冈树段,选择椴木树种、桦树木树种或者枫相木树种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覆盖面积在100平方厘米至150平方厘米之间;

(3)挖窖确定种植深度以及种植位置:

高山浅坑,窖深应在合理范围之间;低山深坑,窖深应设置为50厘米至55厘米;种植区阴蔽的地方要浅,种植区阳光常照的地方要深;

(5)相间隔放铺设菌段种植苓种:

将砍过鱼鳞口的树枝或者木段和密环菌种在窖内相间隔放,用腐植质土壤填充砍过鱼鳞口的树枝或者木段和密环菌种之间形成的空隙中直至形成蜜环菌棒,苓种放在蜜环菌棒与菌柴之间的鱼鳞口处;每窖用合理范围内的苓种,种植后形成菌核;放好后覆盖腐植质土于菌核之上,然后再放一层菌柴和新柴;如此相间隔放,即菌核2层至3层,菌柴3层至4层;坑窖上面覆土成弓背形;

(6)管理种植后的苓种干旱时洒水:

管理刚下种后的窖坑不宜脚踏畜踩,蜜环菌棒也不宜扒土翻动;夏秋季节要进行一次检查,从窖坑中小心取出上中层新菌柴,看蜜环菌棒是否生长健旺;如干旱应当洒水保湿,若渍水要及时开沟排除。

具体实施实例2

林下栽培方法:

栽培林地地选择,可选择海拔、坡向或者林种),再进行菌材准备,可选取树棒或者树枝),随后进行猪苓种准备以及蜜环菌准备工作,再进行栽培,覆盖,管理以及采收,具体方法为从下往上栽,林下呈梯田状栽培,剔除小树,留大树,不毁林,挖坑深20公分至25公分,宽70公分至75公分;长度根据林下地势而定,栽好第一行,开挖第二行覆盖第一行,刚好把第二行开挖的林下腐殖土盖到第一行,第三行覆盖第二行以此类推,省工省时;利用林下遮荫,省去搭建荫棚;林下有树根保湿调节水分,栽培猪苓生长好;品质好,稳产,旱涝保收;不破坏生态,不割草,不施肥林下经济好方法。

具体实施实例3

露地栽培方法:

栽培地选择,菌材准备,可选择树棒或者树枝),再进行腐殖土准备和猪苓种准备工作,蜜环菌准备,随后进行栽培,覆盖,并进行搭建荫棚,每年割草2次至3次,即可进行管理和采收工作,每穴用树棒5根至6根(直径8cm至15cm,长50cm至55cm),树枝5斤至8斤(直径1cm至3厘米、长5cm至8厘米),菌种2瓶至3瓶,猪苓种1斤至1.5斤,具体方法为:

(1)挖坑深10公分至20公分,宽60公分至65公分,长度根据地形而定,也可开挖长沟漕栽培,坑底挖松整平,穴下就地取材填腐殖土3公分至5公分;

(2)放树棒5根至6根,树棒与树棒之间各留5公分至8公分空隙;

(3)在棒间空隙处回填半沟砂土或腐质土,也可在棒沟两面放入树枝后再回填半沟砂土,但树枝一定要压平土要填实;

(4)然后在5根至6根树棒两头及两边均匀放入1斤至1.5斤猪苓种,大约每根菌棒两边放猪苓种6个至8个;

(5)在每个棒沟空隙处放入树枝,树枝摆放不能重叠;再将2瓶至3瓶密环菌菌种均匀放入猪苓种两边;

(6)用土或腐质土把树棒盖严,厚度8公分至12公分,盖成平顶,顶部可用枯枝落叶覆盖,保湿、保温。

栽后管理:

1、林地栽培管理:猪苓栽后管理十分简单,不除草不施肥;主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防止人畜践踏;二是根据猪苓生长情况进行对露出土面猪苓进行覆土。

2、露地猪苓栽后管理:不除草不施肥;主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遮荫防旱;二是保湿、保温、越冬管理;三是防止人畜践踏;四是注意观察猪苓营养需求,加棒覆土;六是根据猪苓生长情况进行割草遮阴。

收获与加工:

猪苓收获时间在每年2月至3月和11月至12月;尽量在休眠期收获的猪苓品质好,收获之后,将大的猪苓作为商品,黑苓和灰苓可做种栽培,商品猪苓可凉晒或烘干,最后分级出售。

为了更好的使得苓苗可以成长,需要定期进行灌排水,不宜过多或过少,干旱时,每株苓苗的灌水量为2毫升至4毫升,花期中要及时喷洒药物,防止虫害,及时对疾病树苗去除以及定期检查有伤口的树苗,更换药物,保证猪苓树的成长。

本发明工艺成熟,种植方法简单,产量较高和方便管理,并且取土使用方便,可以根据不同猪苓的种植花期随时调整猪苓之间的间距,保证猪苓的成活率,本发明使用方法适合于各个地区种植,控制好地温,即可保证种植成活率,种植方法不影响种植后产量。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