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物炭和沸石的长效缓释生根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72632发布日期:2018-10-16 19:37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生物炭和沸石的长效缓释生根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利用生物炭和沸石吸附生根剂,然后利用交联淀粉和pva17-88包裹达到缓慢释的技术。



背景技术:

植物根一般指植物在地下的部位。主要功能为固持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矿物质,将水与矿物质输导到茎,以及储藏养分。根仅自末端增长,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最活跃部位,是根端的根毛区。根系的吸收方式是对土壤养分的主动“截获”和植物生长与代谢活动的影响下土壤中的养分向根系表皮的迁移,成为“质流和扩散”。“截获”养分是依靠根系不断生长时,生长出的新根系所接触的土壤中直接吸收养分。“质流”由于植物蒸腾的作用,是根际水势下降,溶解在土壤里的养分随土壤水分迁移到植物的根表部位的过程叫“质流”;“扩散”是指养分通过扩散而迁移到根表的过程,这种养分流动速度慢、距离短。由此可知植物吸收营养与水分的能力与根端、根毛区面积成正比,根系持续不断生长方能使植物具有吸收水分与营养的能力。

当前由于种植方式不当及种种问题导致了植物根系不良,通过激素刺激根系生长是促进植物生长,保持良好生长势惯用的方法。但由于植物对激素较敏感,浓度使用不当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且单次使用有效时间短。因此,安全且长效的生根激素或调解剂在农林生产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利用生物炭和沸石吸附生根剂,然后利用交联淀粉和pva17-88包裹,此种生根剂使用到土壤中,通过水分的移动、微生物对薄膜材料的、吸附剂的解吸等作用缓慢释放到土壤中达到持续刺激根系生长,从而达到长期持续促进吸收水分和营养的目的。

一种基于生物炭和沸石的长效缓释生根剂的制备方法如下:以生物炭和沸石为吸附材料,吸附生根物质,并使用成膜剂包裹。生根物质、相转移剂、水按质量比1:0.05:5-20混合搅拌得均一液体;均一液体与吸附材料按质量比5-50:1混合,在转速为1500r/min下搅拌15min,得到浑浊液体;将浑浊液体与淀粉、交联剂、pva17-78按质量比10-50:1:0.01:0.2-0.5混合,搅拌20-50分钟,50-95℃糊化10-30分钟,干燥成膜。其中上述生根物质为萘乙酸和吲哚丁酸,萘乙酸和吲哚丁酸质量比为4-10:1,相转移剂为鼠李糖脂;附材料为生物炭和沸石,生物炭和沸石质量比为1:1-5,粒径为3-20微米;干燥方式是喷雾干燥,喷雾塔进风温度为120~140℃。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案例1:以生物炭和沸石为吸附材料,吸附生根物质,并使用成膜剂包裹。生根物质、相转移剂、水按质量比1:0.05:20混合搅拌得均一液体;均一液体与吸附材料按质量比5:1混合,在转速为1500r/min下搅拌15min,得到浑浊液体;将浑浊液体与淀粉、交联剂、pva17-78按质量比20:1:0.01:0.25混合,搅拌20分钟,90℃糊化30分钟,干燥成膜。其中上述生根物质为萘乙酸和吲哚丁酸,萘乙酸和吲哚丁酸质量比为4:1,相转移剂为鼠李糖脂;附材料为生物炭和沸石,生物炭和沸石质量比为1:2,粒径为3-20微米;干燥方式是喷雾干燥,喷雾塔进风温度为140℃。

具体实施案例2:室内玉米肥效试验;方法:取25g复合肥(25-8-17)与15kg泥土混合均匀装入塑料桶中,其中试验组肥料添加0.2%长效缓释生根剂,对照组复合肥不添加;种上用椰糠为培养基长势一致的玉米杯苗,视土壤干燥情况浇水,试验组与对照组浇水情况相同,本次试验不设重复,每处理20盆,20株玉米。每隔15天调查一次干重,共调查3次,每次调查6株。不同时期植株干重平均值比较:

具体实施案例3:洗脱试验;取1g长效缓释生根剂与200g石英砂混合均匀,置于层析柱中,加入200毫升蒸馏水,浸泡30分钟后减压抽滤排干净液体,hplc测定萘乙酸及吲哚丁酸钾含量。重复浸泡洗脱三次,收集洗脱液。对照组为:吲哚丁酸0.0293g,萘乙酸0.1166g、鼠李糖脂0.0075g与200g石英砂混合均匀,其他操作与试验组一致(添加量根据实验组理论测算所确定)。

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只是说明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知道,本发明并不只是受上述实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有多种的变化和改进的,因此这些变化和改进都应该要求落到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生物炭和沸石的长效缓释生根剂的制备方法,应用于农林生产领域。利用生物炭和沸石的吸附效果将生根剂吸附于其空腔内,通过缓慢的解吸释放达到长效促进根系生长的效果,从而提高作物对有机无机营养的吸收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陈成;梁承;邹仕刚;罗培繁;梁丽;吴芳;闭革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宁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06
技术公布日:2018.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