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中生菌素和枯草芽孢杆菌的颗粒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0998发布日期:2018-11-16 23:28阅读:15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防治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含中生菌素和枯草芽孢杆菌的颗粒剂,主要用于防治农作物的青枯病。
背景技术
青枯病(ralstoniasolanacearum)是农业生产中一类重要的细菌性病害,从作物幼苗至开花结果期均可发生,是茄科、豆科作物的主要病害。青枯病是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该病容易发生。青枯病的病原菌在作物种植前就已经存在于土壤中,并且能在土壤中长时间存活,一般2-3年仍保持致病力。在农业生产中,农户通常没有采用兑水喷雾法预防农作物青枯病的习惯,而在病害高峰期兑水喷雾用药的效果比较差,导致病害不能得到及时的防治而造成幼苗或植株死亡的巨大损失。因此急需一种能有效防治农作物青枯病的杀菌剂,能在作物播种期、移栽期、培土期及病害发生初期及时施用,并能有效的控制青枯病害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主要途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含中生菌素和枯草芽孢杆菌的颗粒剂,应用于防治农作物青枯病。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中生菌素和枯草芽孢杆菌的颗粒剂,有效成分由中生菌素和枯草芽孢杆菌组成。(1)中生菌素,英文名称:zhongshengmycin,为n-糖苷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病原细菌蛋白质的肽键生成,最终导致细菌死亡。它不仅可以抑制真菌菌丝的生长、抑制孢子的萌发,起到防治真菌性病害的作用,还可以刺激植物体内植保素及木质素的前体物质的生成,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中生菌素能够抗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分枝杆菌,酵母菌及丝状真菌,特别对农作物致病菌如菜软腐病菌、黄瓜角斑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苹果轮纹病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等。(2)枯草芽孢杆菌,英文名称:bacillussubtilis,是一种微生物杀菌剂,通过有效成分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和位点竞争、诱导抗性的作用方式,杀灭和控制病原菌,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所述的颗粒剂,设定含量为10000亿芽孢/克的枯草芽孢杆菌原药为100%原药,中生菌素和枯草芽孢杆菌的重量比为5:1~1:5,优选的,中生菌素和枯草芽孢杆菌的重量比为2:1或1:2。所述的颗粒剂,中生菌素的重量百分比为0.05%-0.5%,枯草芽孢杆菌的重量百分比为0.05-0.5%,即枯草芽孢杆菌在杀菌剂中的含量为5亿孢子/克~50亿孢子/克。所述的颗粒剂,依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加入相应的辅助剂,制备成农业上可接受的颗粒剂。所述的颗粒剂,辅助剂包括填料、分散剂、润湿剂、粘结剂、稳定剂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显著的技术效果:(1)本发明的两个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不同,相互混配协同增效明显,能够大幅提高药效,能有效控制青枯病危害,降低农药使用量和用药成本;有利于延缓现有病菌对单一药剂潜在的抗性风险,延长药剂的使用周期。(2)本发明制备成颗粒剂,可以在作物播种期、移栽期、培土期、病害发生初期及时施用,无需兑水,省时省工。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一、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实施例1:中生菌素、枯草芽孢杆菌及其混剂对番茄青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参照《农药生物活性评价sop》、生测标准方法ny/t1156.16-2008及ny/t1156.6-2006。采用浑浊度法:将预先培养的生长在na培养基斜面上的番茄青枯病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菌种用无菌水稀释为1×107个孢子/ml浓度的悬浮液,向各含药的nb培养基处理中分别接种100μl菌液,置于28℃下振荡(120r/min)培养,每处理设4次重复。开始培养前分别测定各处理的浑浊度,待对照处理达到对数生长期时,测定并记录各处理的浑浊度。根据调查数据,按公式(1)计算细菌的生长抑制率,以百分数(%)表示,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式中:p----生长抑制率;a0----空白对照浑浊度增加值;a1----药剂处理浑浊度增加值。将细菌的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增效作用评价方法参照生测标准方法ny/t1156.6-2006,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见表1。表1中生菌素、枯草芽孢杆菌及其混剂对番茄青枯病菌的毒力测定统计表供试药剂配比ec50(μg/ml)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共毒系数(ctc)中生菌素(a)/1.54211.61//枯草芽孢杆菌(b)/3.27100.00//a:b10:12.08157.36201.4778.1a:b5:11.35242.27193.01125.5a:b4:11.31249.33189.29131.7a:b3:11.17280.13183.71152.5a:b2:11.07305.15174.41175.0a:b1:11.43227.62155.81146.1a:b1:21.28255.91137.20186.5a:b1:31.64199.68127.90156.1a:b1:52.04160.22118.60135.1a:b1:82.51129.90112.40115.6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当中生菌素和枯草芽孢杆菌的重量比为5:1~1:5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当中生菌素和枯草芽孢杆菌的重量比为2:1和1:2时,共毒系数(ctc)系数分别为175.0、186.5,增效较为显著,在田间试验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二、制备实施例实施例1:0.2%中生菌素·1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颗粒剂配方:依据中生菌素与枯草芽孢杆菌的重量比为2:1,按量称取中生菌素0.2%,枯草芽孢杆菌0.1%,木质素磺酸钠3.2%(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3.5%(润湿剂),聚乙烯醇3.2%(粘结剂),白炭黑10%(填料),硅藻土(填料)补足至100%。实施例2:0.1%中生菌素·2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颗粒剂配方:依据中生菌素与枯草芽孢杆菌的重量比为1:2,按量称取中生菌素0.1%,枯草芽孢杆菌0.2%,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5%(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2.5%(润湿剂),聚乙烯醇5.0%(粘结剂),白炭黑5%(填料),膨润土(填料)补足至100%。实施例3:0.05%中生菌素·5.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颗粒剂配方:依据中生菌素与枯草芽孢杆菌的重量比为1:1,按量称取中生菌素0.05%,枯草芽孢杆菌0.05%,羧甲基纤维素3.5%(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2.0%(润湿剂),聚乙烯醇3.5%(粘结剂),高岭土(填料)补足至100%。实施例4:0.2%中生菌素·5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颗粒剂配方:依据中生菌素与枯草芽孢杆菌的重量比为1:2.5,按量称取中生菌素0.2%,枯草芽孢杆菌0.5%,羧甲基纤维素4.5%(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5%(润湿剂),聚乙烯醇4.2%(粘结剂),白炭黑(填料)10%,高岭土(填料)补足至100%。实施例5:0.5%中生菌素·1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颗粒剂配方:依据中生菌素与枯草芽孢杆菌的重量比为5:1,按量称取中生菌素0.5%,枯草芽孢杆菌0.1%,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5%(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4.5%(润湿剂),聚乙烯醇5.0%(粘结剂),白炭黑5%(填料),膨润土(填料)补足至100%。制备实施例1-5的制备方法:按配方比例将各组分充分混合,粉碎,加水润湿后再充分搅拌均匀,再用螺杆挤压造粒机造粒,干燥后过筛,即得含有中生菌素·枯草芽孢杆菌的杀菌剂产品,剂型为颗粒剂。三、田间试验实施例实施例1:制备实施例1所得的制剂(0.2%中生菌素·1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颗粒剂)应用于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大田药效试验(1)试验设计:将制备实施例1所得的制剂作为试验组1#,施用量为3.5kg/亩;分别以0.3%中生菌素颗粒剂作为对照组1#,施用量为5.0kg/亩;5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颗粒剂作为对照组2#,施用量为5.0kg/亩;设置1个空白对照组(ck)。(2)施药方法:选择上茬番茄青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将试验组1#、对照组1#、对照组2#对应药剂均匀施于播种穴,随后在播种穴中移栽育好长势一致的番茄健康种苗,每穴2株苗,每个处理各为100穴,共200株。试验过程中保持土壤湿度一致,其他农事操作正常进行,并且保持一致。(3)调查方法:移栽后7d,确定成活株数,之后统计移栽成活后至果实成熟后期的番茄青枯病的病发率,计算公式为:(4)试验结果见表2。表2:0.2%中生菌素·1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颗粒剂(制备实施例1所得制剂)防治番茄青枯病数据统计表。试验处理调查总株数病株数病株率(%)防效(%)试验组1#19863.0392.93对照组1#1922311.9872.05对照组2#1943819.5954.30空白对照(ck)1968442.860.00从大田药效试验中,可以看出中生菌素与枯草芽孢杆菌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病株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可见中生菌素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合理混配既减少了有效成分的使用量,又表现出了优于单剂的田间效果,在农业生产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