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野生黑灵芝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89104发布日期:2018-12-08 05:30阅读:10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菌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野生黑灵芝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又称灵芝草、林中灵、琼珍、神灵芝、芝草、仙草、瑞草、是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灵芝原产于亚洲东部,中国分布最广地在江西,灵芝作为拥有数千年药用历史的中国传统珍贵药材,具备很高的药用价值。灵芝中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真菌溶菌酶、糖类、麦角甾醇、三萜类、香豆精苷、挥发油、硬脂酸、苯甲酸、生物碱、维生素b2及维生素c等。灵芝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血糖,控制血压,辅助肿瘤放化疗,保肝护肝,促进睡眠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此外,灵芝对眩晕不眠、心悸气短、神经衰弱、虚劳咳嗽等等症状能够起到有效地缓解作用,并且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随着现代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对灵芝类的保健药用品需求也越来越大。

灵芝以林中生长的为最佳,现如今为满足人们对灵芝的大量需求,大量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培养灵芝。通常灵芝种植方法为配置灵芝生长的培养基,将培养基装袋,接种,发菌管理,最终出芝。培养灵芝培养基的原料主要有椴木、木屑、棉籽壳、麦麸、黄豆粉和石膏粉等等。

但是,现有的人工种植的灵芝,药用价值均有大量的下降,甚至可以说,很多人工培植的灵芝仅具有观赏性,而失去了药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野生黑灵芝的种植方法,目的在于提高人工种植的灵芝的药用价值。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半野生黑灵芝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建棚:选择海拔高度≥1500m,深林覆盖率≥60%的深山作种植园,在林间构架灵芝培养棚,培养棚选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并设有遮阳网,清除棚中灌木丛、杂草、枯叶,浅翻棚内地面10~15cm后施放生石灰,每平米0.5kg,密闭培养棚3~5d,撤膜通风10~12h后在棚内地面上平铺1~2层地膜,搭设床架,床架宽1~1.2m、长≥1m、共2~3层,层与层之间相距55~60cm;

b、接种:对培养棚进行彻底消毒后,密闭培养棚3~5h,通风透气30~35min;

同时取野生黑灵芝根部或菌盖的菌丝,于接种箱内接种于培养基料袋的基质上方,转移至消毒结束的培养棚的床架上,相邻接种后的培养基料袋间相距15~20cm;

c、发菌期管理:接种后的培养基袋转移至床架的1个月内,控制培养棚内温度22~26℃,空气湿度60~65%,室内仅通过480~630lx的散射光,基料含水量为55~60%;

d、出芝期管理:待菌丝长满料袋后,划破菌袋,阴雨天完全去除遮阳网,早晚各通风1h,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五点拉上遮阳网,其余时间均打开,早中晚各通风2h;控制棚内温度26~29℃,空气湿度87~93%,基料含水量50~60%;

待灵芝子实体开始分化时,控制棚内空气湿度为93~97%,增大棚内氧气含量≥35%;

待开始长出菌盖时,控制棚内空气湿度为95~97%,增大棚内氧气含量≥40%;3~5d后撤离培养上的塑料薄膜,并在培养棚上部和周围搭设隔虫网,每日早晚浇水一次,浇水至菌盖上附有水珠,待灵芝7分熟时,停止浇水;

e、采收:待灵芝成熟时,采摘成熟灵芝和下脚料,阴干、烘干或晾晒至含水量≤10%,即为成品灵芝,真空干燥贮存。

优秀的,所述培养基料袋分为上下两层,形状为圆筒状,直径12~15cm,上层为厚度1~2cm的基质,即步骤b中提到的基质;下层为15~20cm的基料,即步骤c中提到的基料。

优选的,所述基质为小麦和蔗糖按99:1的比例混合加工制成。

优选的,所述基质加工方法如下:

按比例取新鲜小麦去杂、去壳后洗净,置于40~45℃的温水中浸泡8~10h,捞出沥干水分,倒入铁锅中,加去离子水至淹没小麦1~1.5cm,熬煮至小麦完全熟透,制得小麦粥,无菌冷却至75~80℃时,加入所需比例的蔗糖,恒温搅拌熬煮10~15min,无菌冷却至室温,调节稠度为0.7~0.8,即得成品基质。

优选的,所述基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枫树粉75~80份、腐殖质10~12份、腐熟干牛粪5~7份、黑色深山表层土15~20份、腐熟干鸡粪5~7份、核桃壳碎末4~6份;

其中,所述枫树粉≤1mm;

所述核桃壳碎末≤2mm;

所述基料含水量为20~25%,即在基料与基质混合袋装之前,控制基料的含水量为20~25%。

优选的,所述棚内氧气含量增大方法如下:

在棚内,每隔5m2的地方安置一塑料盆,盆内装有250g~500g过氧化钙,并加入1~2l的清水,水遇过氧化镁即产生大量氧气,进而增大棚内氧气含量;待盆内反应完全后,每盆加入浓度11%的柠檬酸10~20ml,不停搅拌,溶解掉盆中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转变为柠檬酸镁盐,并再次过滤后用作棚内增湿用水,实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对于深山地区增氧来说是最完美的选择。

优选的,所述防虫网搭设方法如下:

将培养棚上的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完全撤离,并在培养棚外沿和顶部捆绑孔径≤1cm的铁丝网或塑料袋网,防止大型动物进入棚内侵害灵芝;铁网上每5m2的地方系有至少一个可随风飘荡但不会脱落铁网的塑料袋,下走飞行昆虫和鸟兽;最后在防虫网的外沿,距离防虫网10~12cm的地方撒一圈生石灰,隔离地下虫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四个突出性进步:

1、本发明选择深山地区作用灵芝种植场,为其提供一种适宜其生长的舒适环境,做到灵芝野生的高度模拟;

2、本发明通过枫树粉末作基料,用于培植黑灵芝,并配合小麦蒸熟后加糖制成的基质,可实现栽培出的黑灵芝品质接近野生黑灵芝;

3、本发明在灵芝菌盖基本出齐后,撤离棚上薄膜和遮阳网,让灵芝在深山地区自由生长,向野生方向转型,增加其药用价值;并在防虫网和生石灰圈的保护作用下,让灵芝能健康茁壮成长,不受其他生物的侵害;

4、本发明通过过氧化镁遇水施放氧气的原理,为出菇期的灵芝提供充足的氧气,对于深远山区来说,是最好的增氧办法;并将过氧化镁遇水后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在柠檬酸的作用下形成沿,再用于棚内增湿,提高灵芝对镁离子的摄取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一举多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作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包括实施例中展现的内容。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野生黑灵芝的种植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a、建棚:选择海拔高度1500m,深林覆盖率60%的深山作种植园,在林间构架灵芝培养棚,培养棚选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并设有遮阳网,清除棚中灌木丛、杂草、枯叶,浅翻棚内地面15cm后施放生石灰,每平米0.5kg,密闭培养棚5d,撤膜通风12h后在棚内地面上平铺2层地膜,搭设床架,床架宽1.2m、长度视盆面积而定、共2,层与层之间相距60cm;

b、接种:培养棚内喷洒克霉先锋,进行彻底消毒,密闭培养棚5h,通风透气35min;

同时取野生黑灵芝根部的菌丝,于接种箱内接种于培养基料袋的基质上方,转移至消毒结束的培养棚的床架上,相邻接种后的培养基料袋间相距20cm;

c、发菌期管理:接种后的培养基袋转移至床架的1个月内,控制培养棚内温度34℃左右,空气湿度65%,室内仅通过630lx的散射光,基料含水量为60%;

d、出芝期管理:待菌丝长满料袋后,划破菌袋,阴雨天完全去除遮阳网,早晚各通风1h,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五点拉上遮阳网,其余时间均打开,早中晚各通风2h;控制棚内温度27℃左右,空气湿度87%,基料含水量60%;

待灵芝子实体开始分化时,控制棚内空气湿度为93%,增大棚内氧气含量为35%,即在棚内每隔5m2的地方安置一塑料盆,盆内装有250g过氧化钙,并加入1l的清水,水遇过氧化镁即产生大量氧气,进而增大棚内氧气含量;待盆内反应完全后,每盆加入浓度11%的柠檬酸10ml,不停搅拌,溶解掉盆中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转变为柠檬酸镁盐,并再次过滤后用作棚内增湿用水,实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对于深山地区增氧来说是最完美的选择;

待开始长出菌盖时,控制棚内空气湿度为95%,按相同的增氧方法增大棚内氧气含量为40%;5d后撤离培养上的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并在培养棚外沿和顶部捆绑孔径0.5cm的铁丝网或塑料袋网,防止大型动物进入棚内侵害灵芝;铁网上每5m2的地方系有至少一个可随风飘荡但不会脱落铁网的塑料袋,下走飞行昆虫和鸟兽;最后在防虫网的外沿,距离防虫网10cm的地方撒一圈生石灰,隔离地下虫蚁;每日早晚浇水一次,浇水至菌盖上附有水珠,待灵芝7分熟时,停止浇水;

e、采收:待灵芝成熟时,采摘成熟灵芝和下脚料,阴干至含水量为10%,即为成品灵芝,真空干燥贮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培养基料袋分为上下两层,形状为圆筒状,直径15cm,上层为厚度2cm的基质,即步骤b中提到的基质;下层为厚20cm的基料,即步骤c中提到的基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质为小麦和蔗糖按99:1的比例混合加工制成;加工方法如下:

按比例取新鲜小麦去杂、去壳后洗净,置于40℃的温水中浸泡10h,捞出沥干水分,倒入铁锅中,加去离子水至淹没小麦1cm,熬煮至小麦完全熟透,制得小麦粥,无菌冷却至75℃时,加入所需比例的蔗糖,恒温搅拌熬煮15min,无菌冷却至室温,调节稠度为0.7,即得成品基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枫树粉80份、腐殖质10份、腐熟干牛粪7份、黑色深山表层土15份、腐熟干鸡粪7份、核桃壳碎末4份;

其中,所述枫树粉为1mm;

所述核桃壳碎末为2mm;

所述基料含水量为20%,即在基料与基质混合袋装之前,控制基料的含水量为2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野生黑灵芝的种植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a、建棚:选择海拔高度2000m,深林覆盖率≥65%的深山作种植园,在林间构架灵芝培养棚,培养棚选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并设有遮阳网,清除棚中灌木丛、杂草、枯叶,浅翻棚内地面10cm后施放生石灰,每平米0.5kg,密闭培养棚3d,撤膜通风10h后在棚内地面上平铺1层地膜,搭设床架,床架宽1m、长视培养棚面积而定、共3层,层与层之间相距55cm;

b、接种:培养棚喷洒克霉先锋,进行彻底消毒,密闭培养棚3h,通风透气30min;

同时取野生黑灵芝菌盖上的菌丝,于接种箱内接种于培养基料袋的基质上方,转移至消毒结束的培养棚的床架上,相邻接种后的培养基料袋间相距15cm;

c、发菌期管理:接种后的培养基袋转移至床架的1个月内,控制培养棚内温度26℃,空气湿度60%,室内仅通过480lx的散射光,基料含水量为55%;

d、出芝期管理:待菌丝长满料袋后,划破菌袋,阴雨天完全去除遮阳网,早晚各通风1h,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五点拉上遮阳网,其余时间均打开,早中晚各通风2h;控制棚内温度26℃,空气湿度93%,基料含水量50%;

待灵芝子实体开始分化时,控制棚内空气湿度为97%,增大棚内氧气含量40%,及在棚内每隔5m2的地方安置一塑料盆,盆内装有500g过氧化钙,并加入2l的清水,水遇过氧化镁即产生大量氧气,进而增大棚内氧气含量;待盆内反应完全后,每盆加入浓度11%的柠檬酸20ml,不停搅拌,溶解掉盆中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转变为柠檬酸镁盐,并再次过滤后用作棚内增湿用水,实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对于深山地区增氧来说是最完美的选择;

待开始长出菌盖时,控制棚内空气湿度为97%,增大棚内氧气含量45%;3d后撤离培养上的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并在培养棚外沿和顶部捆绑孔径1cm的铁丝网或塑料袋网,防止大型动物进入棚内侵害灵芝;铁网上每5m2的地方系有至少一个可随风飘荡但不会脱落铁网的塑料袋,下走飞行昆虫和鸟兽;最后在防虫网的外沿,距离防虫网12cm的地方撒一圈生石灰,隔离地下虫蚁;每日早晚浇水一次,浇水至菌盖上附有水珠,待灵芝7分熟时,停止浇水;

e、采收:待灵芝成熟时,采摘成熟灵芝和下脚料,晾晒至含水量为8%,即为成品灵芝,真空干燥贮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培养基料袋分为上下两层,形状为圆筒状,直径12cm,上层为厚度1cm的基质,即步骤b中提到的基质;下层为15cm厚的基料,即步骤c中提到的基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质为小麦和蔗糖按99:1的比例混合加工制成;加工方法如下:

按比例取新鲜小麦去杂、去壳后洗净,置于45℃的温水中浸泡8h,捞出沥干水分,倒入铁锅中,加去离子水至淹没小麦1.5cm,熬煮至小麦完全熟透,制得小麦粥,无菌冷却至80℃时,加入所需比例的蔗糖,恒温搅拌熬煮15min,无菌冷却至室温,调节稠度为0.8,即得成品基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枫树粉75份、腐殖质12份、腐熟干牛粪5份、黑色深山表层土20份、腐熟干鸡粪5份、核桃壳碎末6份;

其中,所述枫树粉0.8mm;

所述核桃壳碎末1mm;

所述基料含水量为25%,即在基料与基质混合袋装之前,控制基料的含水量为2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