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的综合改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77738发布日期:2019-01-14 17:4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d:在处理前连接水管至水源对盐碱地的表面先进行表面漫灌。

e:在漫灌后在土地表面向地面下设置多个垂直的注水管,同时在土地表面横向和纵向设置多条排水沟,在漫灌后向注水管内进行注水,通过排水沟将土地内的水排出。

f:盐碱地改良剂的制造,并将改良剂装于料筒中。

g:通过检测土地的板结程度来确定土地是否需要翻耕,若板结程度过大,则对土壤进行翻耕,若板结程度不大,则用压力枪将改良剂打入土地中。

h:若需要翻耕,则用机器对土壤的表层和深层土壤分别进行翻耕后与改良剂混合后填平。

i:肥料的制造,将制造好的肥料放置于料箱中并施肥于填平的土地上。

g:若不需要翻耕,则将肥料通过注水管施入土地中。

k:在盐碱地周围种植绿色植物。

进一步地,对土地表面进行处理时,用带筛网运输带的清理车在地面上来回工作,将地面上的垃圾、石块、植物的根叉进行捡拾运输后落入收集装置。

进一步地,对土地的面积进行测量,得出具体的面积,操作人员根据所测得的面积来确定具体将盐碱地分隔的数量,确定数量后在地面上喷涂带颜色的线条将盐碱地分为一个个面积相等的区域。

进一步地,在每个区域内均设置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与盐碱地外部的数据分析收集装置连接,检测土地ph值、金属含量、含水量、板结程度的检测装置均布在每个区域内,每隔三天查看数据分析收集装置上的数据,持续21天,观察七组数据,取其平均值得到该盐碱地中的含水量、ph值、金属含量、板结程度的数据。

进一步地,在漫灌前将多个出水管路以纵横交错的方式遍布设置在整个盐碱地上,出水管为皮质管,多个出水管路由一个总管路分出,总管路的一端设置在蓄水装置上,蓄水装置可以是可移动的蓄水箱,也可以是蓄水池,蓄水池中储蓄多天所下的雨水通过总管路对盐碱地进行漫灌,在灌水前通过数据分析收集装置得到盐碱地准确的含水量,通过该含水量的数值来确定每一次漫灌的出水量,每隔三天对整个地面进行一次漫灌,持续十五天。

进一步地,注水管垂直设置的深度为盐碱地表层土壤的深度,即注水管的高度为垂直于地面以下25cm,每个注水管相隔的距离为50cm,多排和多列注水管呈横纵式的设置在盐碱地内,注水管的设置方式为在大水漫灌后通过探测盐碱地内各个设置注水管的位置并将其标注,通过圆柱形挖土装置在地面上打开向下垂直的注水管孔,再将多个注水管一一放入,注水管的材料为pvc,每排和每列注水管旁边均开设有与其平行的排水沟,排水沟的深度与注水管相同,在整地漫灌后对地表以下土壤进行注水,每个注水管均与通水管道连接,通水管道与总管道连接,总管道连接在蓄水装置上。

进一步地,盐碱地改良剂的成分为:重量比为20:15:10:10:12:7:7:2:2:8:7的腐植酸、黄腐酸、聚丙烯酸钠、膨润土、马来酸酐、氧化钙、氧化铝、珍珠岩、海泡石、有机肥、微生物菌类;有机肥包括重量比为15:15:20:10:10:8:12:10的牛粪、鸡粪、秸秆、蓖麻饼、蚕豆、黑麦草、草炭、腐叶组成,有机肥的制备过程为收集牛粪、鸡粪和秸秆,将粪便通风至风干,将秸秆放入秸秆切碎装置进行切碎,将切碎后的秸秆与风干的粪便进行混合,将混合物在发酵池中进行发酵,在发酵期间对发酵池内的温度进行检测,根据温度情况来判断发酵的腐熟程度,在发酵期间进行多次翻滚混合,在发酵初期加入蓖麻饼和蚕豆,在发酵15天后加入黑麦草、草炭和腐叶,在加入后再次进行翻滚使新加入的原料与早期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加入后保持温度在30摄氏度以上在发酵20-30天即制成有机肥;微生物菌类包括胶冻祥芽胞杆菌、丛枝菌根菌、枯草芽爆杆菌、溶磷菌、溶钾菌、弗式链霉菌、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组成,制备时,将上述成分的各个细菌以比例为1:1:1:1:2:2:2混合均匀后制成悬液后烘干制成微生物粉剂,并将粉剂加入发酵好的有机肥当中,将混合好后的有机肥与微生物粉剂与腐植酸、黄腐酸、聚丙烯酸钠、膨润土、马来酸酐、氧化钙、氧化铝、珍珠岩、海泡石相混合均匀,装入改良剂液灌。

进一步地,当土壤的板结程度不需要翻耕时,通过充气装置向改良剂液灌中冲入空气,改良剂液灌设置为封闭式,上端留有可开闭的窗口,改良剂液灌上设置有垂直穿向土地的喷射枪,改良剂通过喷射枪打破土地的隔水层进入土地中。

进一步地,当土壤的板结程度需要翻耕时,将注水管收起,先用旋耕设备对土地的表层土壤进行旋耕,在旋耕后将土地晾晒10-15天,在用深耕装置对旋耕翻起的土地进行深耕,深耕后,在地面上铺设多条注液管,打开改良剂液灌的窗口,将改良剂液灌中的改良剂通过翻耕起的土壤缝隙注入土壤,注入后对土壤的ph值和板结程度进行测试,反复的注入和测试直到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在达到标准后,用土壤压平装置将翻耕后的土壤压平。

进一步地,肥料包括硫酸钾复合肥腐植酸、氯化铵、过磷酸钙、硝酸铵、硝酸钙等。

进一步地,选择合适的绿化植物进行种植,在种植前对植物的根部进行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耐盐抗旱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水灌溉洗盐、地面表面清理、浅层旋耕深层翻耕、土壤改良剂的注入、肥料的施入以及绿色植物的栽植各个盐碱地改良手段的集合来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避免了单一改良手段改良效果不佳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在盐碱地上设置ph值、金属含量、含水量、板结程度的检测装置来实时监测土地的状况,通过对土地中各个成分的实时检测来确定对盐碱地改良的具体手段。

(3)本发明通过对土地翻耕后的晾晒增加了土地的透气性和活性,减少了土地中有害菌种的数量,通过将改良剂与翻耕后的土地混合有效增加了改良剂在土地中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步骤为:

(1)土地选择和地面清理;选择重度盐碱地作为治理对象,在进行治理前对土地表面进行清理,对土地表面进行处理时,用带筛网运输带的清理车在地面上来回工作,将地面上的垃圾、石块、植物的根叉进行捡拾运输后落入收集装置。

(2)将待处理土地分隔成一个个的处理单元,对土地的面积进行测量,得出具体的面积,操作人员根据所测得的面积来确定具体将盐碱地分隔的数量,确定数量后在地面上喷涂带颜色的线条将盐碱地分为一个个面积相等的区域。

(3)土地的各个参数的检测装置的设置:在每个区域内均设置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与盐碱地外部的数据分析收集装置连接,检测土地ph值、金属含量、含水量、板结程度的检测装置均布在每个区域内,每隔三天查看数据分析收集装置上的数据,持续21天,观察七组数据,取其平均值得到该盐碱地中的含水量、ph值、金属含量、板结程度的数据。

(4)在处理前连接水管至水源对盐碱地的表面先进行表面漫灌,在漫灌前将多个出水管路以纵横交错的方式遍布设置在整个盐碱地上,出水管为皮质管,多个出水管路由一个总管路分出,总管路的一端设置在蓄水装置上,蓄水装置可以是可移动的蓄水箱,也可以是蓄水池,蓄水池中储蓄多天所下的雨水通过总管路对盐碱地进行漫灌,在灌水前通过数据分析收集装置得到盐碱地准确的含水量,通过该含水量的数值来确定每一次漫灌的出水量,每隔三天对整个地面进行一次漫灌,持续十五天。

(5)在漫灌后在土地表面向地面下设置多个垂直的注水管,同时在土地表面横向和纵向设置多条排水沟,在漫灌后向注水管内进行注水,通过排水沟将土地内的水排出,注水管垂直设置的深度为盐碱地表层土壤的深度,即注水管的高度为垂直于地面以下25cm,每个注水管相隔的距离为50cm,多排和多列注水管呈横纵式的设置在盐碱地内,注水管的设置方式为在大水漫灌后通过探测盐碱地内各个设置注水管的位置并将其标注,通过圆柱形挖土装置在地面上打开向下垂直的注水管孔,再将多个注水管一一放入,注水管的材料为pvc,每排和每列注水管旁边均开设有与其平行的排水沟,排水沟的深度与注水管相同,在整地漫灌后对地表以下土壤进行注水,每个注水管均与通水管道连接,通水管道与总管道连接,总管道连接在蓄水装置上。

(6)盐碱地改良剂的制造,盐碱地改良剂的成分为:重量比为20:15:10:10:12:7:7:2:2:8:7的腐植酸、黄腐酸、聚丙烯酸钠、膨润土、马来酸酐、氧化钙、氧化铝、珍珠岩、海泡石、有机肥、微生物菌类;有机肥包括重量比为15:15:20:10:10:8:12:10的牛粪、鸡粪、秸秆、蓖麻饼、蚕豆、黑麦草、草炭、腐叶组成,有机肥的制备过程为收集牛粪、鸡粪和秸秆,将粪便通风至风干,将秸秆放入秸秆切碎装置进行切碎,将切碎后的秸秆与风干的粪便进行混合,将混合物在发酵池中进行发酵,在发酵期间对发酵池内的温度进行检测,根据温度情况来判断发酵的腐熟程度,在发酵期间进行多次翻滚混合,在发酵初期加入蓖麻饼和蚕豆,在发酵15天后加入黑麦草、草炭和腐叶,在加入后再次进行翻滚使新加入的原料与早期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加入后保持温度在30摄氏度以上在发酵20-30天即制成有机肥;微生物菌类包括胶冻祥芽胞杆菌、丛枝菌根菌、枯草芽爆杆菌、溶磷菌、溶钾菌、弗式链霉菌、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组成,制备时,将上述成分的各个细菌以比例为1:1:1:1:2:2:2混合均匀后制成悬液后烘干制成微生物粉剂,并将粉剂加入发酵好的有机肥当中,将混合好后的有机肥与微生物粉剂与腐植酸、黄腐酸、聚丙烯酸钠、膨润土、马来酸酐、氧化钙、氧化铝、珍珠岩、海泡石相混合均匀,装入改良剂液灌。

(7)通过检测土地的板结程度来确定土地是否需要翻耕,若板结程度过大,则对土壤进行翻耕,若板结程度不大,则用压力枪将改良剂打入土地中,当土壤的板结程度不需要翻耕时,通过充气装置向改良剂液灌中冲入空气,改良剂液灌设置为封闭式,上端留有可开闭的窗口,改良剂液灌上设置有垂直穿向土地的喷射枪,改良剂通过喷射枪打破土地的隔水层进入土地中,当土壤的板结程度需要翻耕时,将注水管收起,先用旋耕设备对土地的表层土壤进行旋耕,在旋耕后将土地晾晒10-15天,在用深耕装置对旋耕翻起的土地进行深耕,深耕后,在地面上铺设多条注液管,打开改良剂液灌的窗口,将改良剂液灌中的改良剂通过翻耕起的土壤缝隙注入土壤,注入后对土壤的ph值和板结程度进行测试,反复的注入和测试直到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在达到标准后,用土壤压平装置将翻耕后的土壤压平。

(8)肥料的制造,将制造好的肥料放置于料箱中并施肥于填平的土地上,肥料包括硫酸钾复合肥腐植酸、氯化铵、过磷酸钙、硝酸铵、硝酸钙等。

(9)选择合适的绿化植物进行种植,在种植前对植物的根部进行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耐盐抗旱能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