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土地宜机化整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77747发布日期:2019-01-14 17:41阅读:2253来源:国知局
丘陵山区土地宜机化整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土地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丘陵山区土地宜机化整治方法。



背景技术:

重庆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全市耕地普遍存在地块小、坡度大、零星分散、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全市3657.6万亩耕地面积中丘陵山地占比高达98%;坡度为15°以上的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47.1%,坡度为25°以上不宜耕作的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14.7%;单块耕地面积在1亩以下的占80%以上,人均耕地面积为1.12亩,每个农户耕地分散在3处以上的占60%,户均耕地规模不足5亩;耕地缺乏生产作业便道,公路沿线以外的地方农业机械难以通达。很多农民没有使用中大型农业机械的原因中土地条件不适宜机械化占比达70.03%,其中:地块太小占32.56%,没有机耕道占28.94%,土地地形不适合机械作业占8.53%。以往为了解决该问题,都是从农业机械方面着手,通过对农机进行改进,以适应不同的土地类型,所以才产生了各种类型的微耕机。然而,使用微耕机等小型设备,效率低、产出少、人工的劳动强度极大,收益十分有限。日本等地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对土地进行整改的方法,使土地来适应现代的大型机械设备,但是由于土地地形大不相同,所以无法直接借鉴使用,需要针对丘陵山区地形提出新的整改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丘陵山区土地能够适应大型机械化种植的整改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

丘陵山区土地宜机化整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坡度测量,对待整治的土地进行坡度测量,坡度为0°-5°划分为水平田,坡度为5°-10°划分为缓坡田,坡度为10°-15°划分为急坡田,坡度为15°-25°划分为梯台田;

s2,砾石清理,将土地中的砾石清理并收集;

s3,拆田坎、填水沟;拆除用于分隔土地的田坎,填平布置在土地中的沟渠;

s4,修建通道;沿土地的宽度方向一侧修建供大型机械设备通过的通道,通道的宽度为3-4m;

s5,田块布局;对于水平田,利用挖掘机、推土机将水平田推平,使水平田坡度为0°,沿水平田的长度方向将水平田分成若干块长条状的水平田块,水平田块的长度大于100m,宽度大于30m,每个水平田块均与通道连接;对于缓坡田,沿缓坡田的长度方向将缓坡田分成若干缓坡田块,缓坡田块的长度大于80m,宽度大于30m,每个缓坡田块均与通道连接;对于急坡田,沿急坡田的长度方向将急坡田分成若干急坡田块,急坡田块的长度大于65m,宽度大于25m,每个急坡田块均与通道连接;对于梯台田,沿梯台田的长度方向将梯台田分成若干梯台田块,梯台田块的长度大于50m,宽度大于25m,且每个梯台田块均使用推土机推平,每个梯台田块均与通道连接;

s6,挖坑翻土;对于水平田和缓坡田,挖坑翻土深度小于1.5m;对于急坡田,挖坑翻土深度小于1m;对于梯台田,挖坑翻土深度小于1.2m;翻土之前,将田地上0.1m-0.5m的表层土收集起来,翻土完成后,再将表层土覆盖在田地上;

s7,培肥;通过绿肥种植、秸秆还田、畜禽粪肥消纳及时培肥熟化土壤。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s1中,仅选取了坡度在25°以下的田土进行整改,坡度大于25°的田土整改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s2中,清理出砾石后便于种植;

s3中,拆除田坎、填水沟之后能够将打散的田块整合到一起,使其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后续整改;

s4中,修改通道后,大型设备能够从通道中进入田土,进行大型设备的耕种;

s5中,将水平田、缓坡田、急坡田和梯田各自分块,便于后续确定种植密度、种植数量、施肥量、浇水量;水平田的长度大于100m,能够减少机械设备调头的频率,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对于梯台田,由于其坡度较大,不利于机械种植,所以将其分块推平,机械在单独的每个梯台田块中运作时都处于水平状态,效率高、安全性高;

s6和s7中,机械种植的效率高、种植密度大,对田土的肥沃度要求高,以往只需表层土为熟土即可,现在需要较深层的泥土也要为熟土,这样才能够为农作物提供足够的养分,所以翻土的深度较深、而且还需要对其进行施肥,保证足够的熟土量。

进一步,s4中,利用s2收集的砾石进行通道铺设,砾石铺设后再使用三七灰土铺设。采用本方案,田土中的砾石多,不易运输出去,所以直接就地铺设成供机械设备通过的通道,砾石硬度高,铺设成的通道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

进一步,s5中,使用推土机将急坡田的坡度减小到15°以下。采用本方案,减小急坡田的坡度,有利于后续的翻土、挖坑,也有利于后续的机械设备耕种。

进一步,s5中,水平田块的长度为500m。采用本方案,水平田的长度为500m较为适宜,如果太长,不利于后续的农作物生长情况的监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翻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车壳1、控制室2、翻土板3、铲土板4、中空腔体5、转轴6、转动轮7、传送带8、弹性拨片9、漏土槽10、斜板11、振动电机12、振动块13。

本实施例丘陵山区土地宜机化整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坡度测量,对待整治的土地进行坡度测量,坡度为0°-5°划分为水平田,坡度为5°-10°划分为缓坡田,坡度为10°-15°划分为急坡田,坡度为15°-25°划分为梯台田;

s2,砾石清理,将土地中的砾石清理并收集;

s3,拆田坎、填水沟;拆除分割土地的田坎,填平布置在土地中部且分割土地的沟渠;

s4,修建通道;修建供大型机械设备通过的通道,使大型机械设备能够进入到田地中,通道的宽度为3.5m,通道先使用s中的收集的砾石铺设,再使用三七灰土进行铺设。

s5,田块布局;对于水平田,利用推土机将水平田推平,使其不具备坡度,将水平田分成若干块水平田块,水平田块的长度为100-600m,宽度为30-60m,每个水平田块均与通道连接;对于缓坡田,将缓坡田分成若干缓坡田块,缓坡田块的长度为80-200m,宽度为30-45m,每个缓坡田块均与通道连接;对于急坡田,使用推土机将急坡田的坡度减小到12°,将急坡田分成若干急坡田块,急坡田块的长度为65-150m,宽度为25-35m,每个急坡田块均与通道连接;对于梯台田,将梯台田分成若干梯台田块,梯台田块的长度为50-150m,宽度为25-35m,且每个梯台田块均使用推土机推平,所以,每个梯台田块均为水平,每个梯台田块均与通道连接;

s6,挖坑翻土;对于水平田和缓坡田,使用翻土机进行挖坑翻土,深度为1.3m;对于急坡田,使用翻土机进行挖坑翻土,深度为0.8m;对于梯台田,使用翻土机进行挖坑翻土,深度为1m;翻土之前,将田地上0.1m-0.4m的表层土收集起来,翻土完成后,再将表层土覆盖在田地上;

s7,培肥;翻土机进行翻土时,自动向表层土中加入石灰氮,并自动在表层土的下方填埋秸秆,自动向表层土下方的生土施加氮肥、磷肥和粪肥。

如图1、图2所示,翻土机包括,车壳1、行走机构、操作室和翻土机构,行走机构和操作室均设置在车壳1内,行走机构包括电机和车轮,电机的输出端与车轮连接,操作室用于控制行走机构;车壳1的左端设有可上下翻动的翻板,翻土机构设置在车壳1的前端,翻土机构包括两个铲土装置和一个松土装置。铲土装置包括铲土板4,铲土板4的右端固定设置在翻土板3的左端,两个铲土板4在呈上下平行的位置关系,铲土板4向左下方倾斜,铲土板4内设有中空腔体5,其上端面设有通槽,通槽与中空腔体5连通,通槽中设有转动连接有两根转轴6,转轴6上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轮7,两个转动轮7上张紧缠绕有传送带8,传送带8的外表面固定设有弹性拨片9,弹性拨片9采用橡胶制成,弹性拨片9朝左倾斜,且两个弹性拨片9之间的距离等于弹性拨片9的长度,通槽左右两端的两个弹性拨片9与通槽紧紧相抵,且通槽的宽度小于弹性拨片9的宽度。铲土板4的左右两侧设有储料箱,储料箱上设有出料管,出料管与中空腔体5连通,位于上方的储料箱中盛装有石灰氮,位于下方的储料箱中盛装有氮肥、磷肥和粪肥。铲土板4的右部设有漏土槽10,漏土槽10在竖直方向上贯穿铲土板4,位于上方的铲土板4底部设有斜板11,斜板11的上端与漏土槽10的左端固接,翻土板3上水平开设有水平通槽,斜板11穿过水平通槽,斜板11向右下倾斜且其右端位于翻土板3的右端。松土装置包括振动电机12和振动块13,振动电机12设置在铲土板4的下端面,振动电机12的输出端朝下,振动块13固定连接在振动电机12的输出端上。翻土板3的右侧固定设有储存箱,储存箱内装有秸秆,储存箱的底部设有开口,储存箱位于斜板11的下方。

翻土机使用时,将翻土机开入田地中,操作翻土板3向下翻动,使铲土板4插入到泥土中,然后驾驶翻土机向前移动,由于铲土板4插入到泥土中,所以当翻土机移动时,铲土板4逐渐将泥土铲到铲土板4的上表面,且在此过程中,位于左边的泥土能够将右边的泥土向右推动,泥土向右移动时能够带动弹性拨片9、传送带8向右移动。储料箱中的氮肥、磷肥等能够通过出料管落入到中空腔体5中,弹性拨片9经过中空腔体5时能够将中空腔体5中的肥料带到铲土板4上,肥料再与泥土混合,最后泥土再从漏土槽10中漏出并掉落在田地中。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