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金针菇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冬季大棚高产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智力菇和健美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深受大众的喜爱,其营养丰富,具有健脑、补脑、增智的功能。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纤维达7.4%,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金针菇还具有降胆固醇、缓解疲劳、防癌抗癌、抗衰老的功效,对治疗脑、心血管疾病、肠胃道疾病、肝脏系统疾病有很好的作用,具有很高的食用保健价值。
金针菇人工栽培技术并不复杂,需要控制温度、培养基含水量、湿度、空气、光线等环境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获得稳定可靠的产量。然而,温室大棚栽培金针菇,即便是低温型品种,其菌丝生长适温也在20℃左右,栽培前期受棚内高温影响,水分蒸发快,培养基容易失水,导致金针菇袋面封皮,出菇推迟、不整齐,甚至枯黄、死亡,因此,如何在尽可能的提高金针菇产量的同时又保证其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冬季大棚高产金针菇的栽培方法,栽培的金针菇盖小、肥嫩,整齐、强壮,产量高、品质好。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冬季大棚高产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金针菇菌种选择:选择生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金针菇菌种;
(2)菇棚搭建:按照南北朝向搭建菇棚,要求地面平整、通风、遮光,使用前消毒处理;
(3)改性棉籽壳制备:将棉籽壳粉碎,加入碱液,拌匀,焖料,然后加水进行超声处理,抽滤,洗涤,干燥,再向干燥后的棉籽壳中加入丙烯酸中和液、丙烯酰胺,升温,加入过硫酸钾,搅拌反应,冷却,抽滤,洗涤,烘干,得改性棉籽壳;
(4)培养基配制:将改性棉籽壳、玉米芯、麸皮、甘蔗渣、糠醛渣、啤酒糟、南瓜粉、茶叶渣、蔗糖、石膏混合,拌匀,加水调节含水量,得培养基;
(5)装袋、接种: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筒中,两端扎口,常压下消毒灭菌,冷却,在塑料袋筒的两端接种;
(6)发菌期管理:将菌袋放入菇棚内发菌培养,控制室内温度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遮光培养,当菌丝长到培养基的2/3时,开袋,搔菌、催蕾,催蕾时控制室内温度为12-1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
(7)出菇期管理:当幼菇菌柄长1-5cm时,控制室内温度为8-12℃,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长至5cm以上时,控制室内温度温度为10-14℃,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整个出菇期间保持通风换气,给予光照。
优选地,步骤(3)中,将棉籽壳粉碎,加入重量浓度为8-12%的氢氧化钙溶液,拌匀,焖料48-72h,然后加水进行超声处理15-25min,抽滤,洗涤,干燥,再向干燥的棉籽壳中加入丙烯酸中和液、丙烯酰胺,升温至65-75℃,加入过硫酸钾,搅拌反应1.5-2.5h,冷却,抽滤,洗涤,烘干,得改性棉籽壳。
优选地,步骤(3)中,棉籽壳、氢氧化钙、丙烯酸、丙烯酰胺、过硫酸钾的重量比为100:2.2-3.8:10-16:7-12:0.04-0.08。
优选地,步骤(4)中,改性棉籽壳、玉米芯、麸皮、甘蔗渣、糠醛渣、啤酒糟、南瓜粉、茶叶渣、蔗糖、石膏的重量比为20-30:40-50:14-21:7-15:4-8:3-7:3-8:2-6:0.6-1.2:0.7-1.5。
优选地,步骤(4)中,甘蔗渣的直径为1-4mm。
优选地,步骤(5)中,塑料袋筒的尺寸为17cm×33cm。
优选地,步骤(7)中,当菌柄长至2.5-3.5cm时,在袋口处进行套袋。
优选地,步骤(7)中,当幼菇菌柄长1-5cm时,控制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0.11%,菌柄长5cm以上时,控制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为0.12-0.16%。
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冬季大棚高产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对棉籽壳改性后将其与玉米芯、麸皮、甘蔗渣、糠醛渣、啤酒糟、南瓜粉、茶叶渣、蔗糖、石膏等进行混合用于培养基的制备,并对金针菇发菌期和出菇期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来栽培金针菇。该培养基中含有金针菇生长所需的碳氮和多种生长因子,且多种组分相互配合,发菌速度较快;其中,改性棉籽壳是将棉籽壳经加碱焖料、超声洗涤、聚合反应处理,能够提高培养基的出菇能力,这可能是由于加碱焖料处理过程中,氢氧化钙与棉籽壳中的木质素、纤维素等发生反应而改变其理化结构,使菌丝溶解分解利用,且焖料过程中分解了原材料中的毒性成分,在超声配合作用下洗涤去除不利于菌丝生长的毒性物质,处理后的棉籽壳再与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发生共聚交联反应,提高其吸水保水性,从而降低棚内高温对培养基中水分的影响,且控制培养基中加入的甘蔗渣的粒径和含量,起到保湿通气的作用,栽培的金针菇产量高、品质好,相较于原料中采用未改性棉籽壳制备的培养基,采用改性棉籽壳制备的培养基栽培的金针菇中蛋白质含量提高了5.3%,产量提高了53.86%,且金针菇菌丝洁白、粗壮、浓密;此外,本方法中选择较窄的塑料袋筒,有效降低感染杂菌的风险,出菇时及时解袋,防止菇体被迫弯曲生长,且在出菇后期,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诱导菌柄伸长、抑制菌盖开伞,栽培的金针菇盖小、肥嫩,整齐、强壮,品质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冬季大棚高产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金针菇菌种选择:选择生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金针菇菌种;
(2)菇棚搭建:按照南北朝向搭建菇棚,要求地面平整、通风、遮光,使用前消毒处理;
(3)改性棉籽壳制备:将棉籽壳粉碎,加入重量浓度为8%的氢氧化钙溶液,拌匀,焖料48h,然后加水进行超声处理15min,抽滤,洗涤,干燥,再向干燥的棉籽壳中加入丙烯酸中和液、丙烯酰胺,升温至65℃,加入过硫酸钾,搅拌反应1.5h,冷却,抽滤,洗涤,烘干,得改性棉籽壳;其中,棉籽壳、氢氧化钙、丙烯酸、丙烯酰胺、过硫酸钾的重量比为100:2.2:10:12:0.04;
(4)培养基配制:将改性棉籽壳、玉米芯、麸皮、甘蔗渣、糠醛渣、啤酒糟、南瓜粉、茶叶渣、蔗糖、石膏按照20:50:14:7:8:3:8:2:0.6:0.7的重量比混合,其中,甘蔗渣的直径为1-2mm,拌匀,加水调节含水量,得培养基;
(5)装袋、接种: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筒中,塑料袋筒的尺寸为17cm×33cm,两端扎口,常压下消毒灭菌,冷却,在塑料袋筒的两端接种;
(6)发菌期管理:将菌袋放入菇棚内发菌培养,控制室内温度为18℃,空气相对湿度为60%,遮光培养,当菌丝长到培养基的2/3时,开袋,搔菌、催蕾,催蕾时控制室内温度为12℃,空气相对湿度为85%;
(7)出菇期管理:当幼菇菌柄长1-5cm时,控制室内温度为8℃,空气相对湿度为80%,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0.11%,长至5cm以上时,控制室内温度温度为10℃,空气相对湿度为80%,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为0.12%,整个出菇期间保持通风换气,给予光照,当菌柄长至2.5-3.0cm时,在袋口处进行套袋。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冬季大棚高产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金针菇菌种选择:选择生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金针菇菌种;
(2)菇棚搭建:按照南北朝向搭建菇棚,要求地面平整、通风、遮光,使用前消毒处理;
(3)改性棉籽壳制备:将棉籽壳粉碎,加入重量浓度为12%的氢氧化钙溶液,拌匀,焖料72h,然后加水进行超声处理25min,抽滤,洗涤,干燥,再向干燥的棉籽壳中加入丙烯酸中和液、丙烯酰胺,升温至75℃,加入过硫酸钾,搅拌反应2.5h,冷却,抽滤,洗涤,烘干,得改性棉籽壳;其中,棉籽壳、氢氧化钙、丙烯酸、丙烯酰胺、过硫酸钾的重量比为100:3.8:16:7:0.08;
(4)培养基配制:将改性棉籽壳、玉米芯、麸皮、甘蔗渣、糠醛渣、啤酒糟、南瓜粉、茶叶渣、蔗糖、石膏按照30:40:21:15:4:7:3:6:1.2:1.5的重量比混合,其中,甘蔗渣的直径为1-4mm,拌匀,加水调节含水量,得培养基;
(5)装袋、接种: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筒中,塑料袋筒的尺寸为17cm×33cm,两端扎口,常压下消毒灭菌,冷却,在塑料袋筒的两端接种;
(6)发菌期管理:将菌袋放入菇棚内发菌培养,控制室内温度为22℃,空气相对湿度为70%,遮光培养,当菌丝长到培养基的2/3时,开袋,搔菌、催蕾,催蕾时控制室内温度为15℃,空气相对湿度为90%;
(7)出菇期管理:当幼菇菌柄长1-5cm时,控制室内温度为12℃,空气相对湿度为85%,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0.11%,长至5cm以上时,控制室内温度温度为14℃,空气相对湿度为85%,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为0.16%,整个出菇期间保持通风换气,给予光照,当菌柄长至3.0-3.5cm时,在袋口处进行套袋。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冬季大棚高产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金针菇菌种选择:选择生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金针菇菌种;
(2)菇棚搭建:按照南北朝向搭建菇棚,要求地面平整、通风、遮光,使用前消毒处理;
(3)改性棉籽壳制备:将棉籽壳粉碎,加入重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钙溶液,拌匀,焖料56h,然后加水进行超声处理18min,抽滤,洗涤,干燥,再向干燥的棉籽壳中加入丙烯酸中和液、丙烯酰胺,升温至70℃,加入过硫酸钾,搅拌反应1.5h,冷却,抽滤,洗涤,烘干,得改性棉籽壳;其中,棉籽壳、氢氧化钙、丙烯酸、丙烯酰胺、过硫酸钾的重量比为100:3:12:10:0.05;
(4)培养基配制:将改性棉籽壳、玉米芯、麸皮、甘蔗渣、糠醛渣、啤酒糟、南瓜粉、茶叶渣、蔗糖、石膏按照24:47:18:12:5:5:6:5:0.9:1的重量比混合,其中,甘蔗渣的直径为2-3mm,拌匀,加水调节含水量,得培养基;
(5)装袋、接种: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筒中,塑料袋筒的尺寸为17cm×33cm,两端扎口,常压下消毒灭菌,冷却,在塑料袋筒的两端接种;
(6)发菌期管理:将菌袋放入菇棚内发菌培养,控制室内温度为20℃,空气相对湿度为65%,遮光培养,当菌丝长到培养基的2/3时,开袋,搔菌、催蕾,催蕾时控制室内温度为14℃,空气相对湿度为88%;
(7)出菇期管理:当幼菇菌柄长1-5cm时,控制室内温度为10℃,空气相对湿度为82%,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0.11%,长至5cm以上时,控制室内温度温度为12℃,空气相对湿度为82%,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为0.14%,整个出菇期间保持通风换气,给予光照,当菌柄长至2.5-3.5cm时,在袋口处进行套袋。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冬季大棚高产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金针菇菌种选择:选择生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金针菇菌种;
(2)菇棚搭建:按照南北朝向搭建菇棚,要求地面平整、通风、遮光,使用前消毒处理;
(3)改性棉籽壳制备:将棉籽壳粉碎,加入重量浓度为11%的氢氧化钙溶液,拌匀,焖料64h,然后加水进行超声处理22min,抽滤,洗涤,干燥,再向干燥的棉籽壳中加入丙烯酸中和液、丙烯酰胺,升温至70℃,加入过硫酸钾,搅拌反应2h,冷却,抽滤,洗涤,烘干,得改性棉籽壳;其中,棉籽壳、氢氧化钙、丙烯酸、丙烯酰胺、过硫酸钾的重量比为100:3.5:14:9:0.06;
(4)培养基配制:将改性棉籽壳、玉米芯、麸皮、甘蔗渣、糠醛渣、啤酒糟、南瓜粉、茶叶渣、蔗糖、石膏按照27:45:17:10:6:4:5:4:1:1.2的重量比混合,其中,甘蔗渣的直径为1-3mm,拌匀,加水调节含水量,得培养基;
(5)装袋、接种: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筒中,塑料袋筒的尺寸为17cm×33cm,两端扎口,常压下消毒灭菌,冷却,在塑料袋筒的两端接种;
(6)发菌期管理:将菌袋放入菇棚内发菌培养,控制室内温度为21℃,空气相对湿度为68%,遮光培养,当菌丝长到培养基的2/3时,开袋,搔菌、催蕾,催蕾时控制室内温度为13℃,空气相对湿度为88%;
(7)出菇期管理:当幼菇菌柄长1-5cm时,控制室内温度为9℃,空气相对湿度为83%,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0.11%,长至5cm以上时,控制室内温度温度为13℃,空气相对湿度为83%,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为0.15%,整个出菇期间保持通风换气,给予光照,当菌柄长至2.5-3.5cm时,在袋口处进行套袋。
对比例1
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中不含有“(3)改性棉籽壳制备”这一步骤。
对比例2
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3)中,改性棉籽壳制备如下:将棉籽壳粉碎,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至完全浸泡,充分浸泡64h,然后超声处理22min,抽滤,洗涤,干燥,再向干燥的棉籽壳中加入丙烯酸中和液、丙烯酰胺,升温至70℃,加入过硫酸钾,搅拌反应2h,冷却,抽滤,洗涤,烘干,得改性棉籽壳;其中,棉籽壳、氢氧化钙、丙烯酸、丙烯酰胺、过硫酸钾的重量比为100:3.5:14:9:0.06。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栽培的金针菇的产量及品质进行测评,结果见表1。
表1金针菇栽培产量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比例1中第三潮出菇量要明显低于第二潮,而实施例4和对比例2中第三潮出菇量仅稍低于第二潮,且实施例4和对比例2中平均每袋的总产量要明显高于对比例1,说明棉籽壳经改性处理后,能够显著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及每潮菇的品质,实施例4和对比例2中第三潮菇的色泽及整齐度均明显优于对比例1。相较于对比例2,实施例4的产量更高,说明改性棉籽壳制备中,采用氢氧化钙焖料再超声的效果要优于氢氧化钙浸泡再超声,这可能是由于在焖料有利于棉籽壳中不利于菌丝生长的毒性成分的分解,再在超声配合作用下洗涤去除,从而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