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智力菇和健美菇,金针菇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深受大众的喜爱,其营养丰富,具有健脑、补脑、增智的功能。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纤维达7.4%,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金针菇还具有降胆固醇、缓解疲劳、防癌抗癌、抗衰老的功效,对治疗脑、心血管疾病、肠胃道疾病、肝脏系统疾病有很好的作用,具有很高的食用保健价值。
目前,金针菇人工栽培的方法很多,但由于生产原料组成的配比不合理,生产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当前的金针菇普遍存在低产、生长周期长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通过对培养基的选择、出菌期和出菇期的温度及空气湿度等因素的调控,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缩短生产周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配制:将玉米秸秆、牡丹籽壳、棉籽壳、麸皮、茶渣、海带废渣、葡萄皮、石灰、蔗糖混合,加水搅拌,堆积发酵,待其发酵完成后,调节含水量为55-60%,并加入充分吸水膨胀后的农用保水剂,混合搅拌,得培养基;
(2)装袋灭菌:将培养基装入菌袋中,两端扎口,消毒灭菌,冷却;
(3)接种:选择生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金针菇菌种,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接种,菌种接种于菌袋两端;
(4)发菌期管理:将菌袋放入培养室内发菌培养,控制室内温度为17-23℃,空气相对湿度为55-60%,遮光恒温培养,待菌丝长满袋后,挑出杂菌,搔菌;
(5)出菇期管理:将菌袋敞开,通风换气,调整室内温度为10-14℃,空气湿度为90-95%;待有菌蕾长出,调整室内温度为7-8℃,空气湿度为85-90%;待菌柄长至0.1-0.3cm,调整室内温度为4-6℃;当菌柄长至0.6-1cm时,调整室内温度为7-10℃,弱光照射;当菌柄长至2-3cm时,在袋口处进行套袋,调整室内温度为10-15℃,增加光照;
(6)采收:当菌盖直径达1-2cm,菌柄长10-15cm时即可进行采摘。
优选地,步骤(1)中,玉米秸秆、牡丹籽壳、棉籽壳、麸皮、茶渣、海带废渣、葡萄皮、石灰、蔗糖和农用保水剂的重量比为50-60:20-30:7-15:7-15:3-7:2-5:5-10:1.2-1.8:0.4-1:0.2-1。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农用保水剂的制备如下:将花生壳粉碎,放入1-3%的盐酸溶液中浸渍,抽滤,洗涤,烘干,浸入丙酮中2-4h,抽滤,洗涤,得预处理花生壳;将预处理花生壳加入水中,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魔芋葡甘聚糖和中和处理后的丙烯酸,搅拌,再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过硫酸钾,微波加热反应,冷却,干燥,粉碎,过筛,即得。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农用保水剂的制备如下:将1份花生壳粉碎,放入10-15份1-3%盐酸溶液中浸渍40-60min,抽滤,洗涤,烘干,浸入7-10份丙酮中2-4h,抽滤,烘干,得预处理花生壳;将预处理花生壳加入水中,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1-1.5份魔芋葡甘聚糖和13.4-15.1份中和度为70-80%的丙烯酸,搅拌,再加入0.03-0.07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0.08-0.14份过硫酸钾,微波加热反应7-12min,微波功率为350-450w,冷却,干燥,粉碎,过筛,即得。
优选地,步骤(2)中,选择17×(33-37)×(0.05-0.06)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作为菌袋,每袋装培养基300-360g。
优选地,步骤(4)中,遮光恒温培养阶段,每隔7-10d将菌袋上下、内外调换位置,使发菌一致。
优选地,步骤(5)中,当菌柄长至0.6-1cm时,调整室内温度为7-10℃,每天采用散射光照射3-4h,光照强度为5-8lux。
优选地,步骤(5)中,当菌柄长至2-3cm时,在袋口处进行套袋,调整室内温度为10-15℃,每天光照4-6h,光照强度为12-14lux。
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通过对培养基的选择、出菌期和出菇期的温度及空气湿度等因素的调控,进一步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缩短生产周期,栽培的金针菇菌丝浓密、粗壮、均匀、出菇整齐,口感清香,产量和品质好,杂菌少,提高了经济效益。
好的培养基是丰产的基础,本发明的培养基能够为金针菇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碳源、氮源、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且培养基呈弱碱性,为金针菇提供好的营养生长环境,抑制杂菌的生长,且添加的农用保水剂能够持久释放出水分保持培养基的湿润度,避免培养基缺水影响金针菇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节约用水的同时减轻劳动量,该培养基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相较于传统采用锯木屑80%、米糠或麸皮20%的培养基,产量可提高29.5%以上。
其中,农用保水剂的制备中,以农业废弃物花生壳为原料,将其酸浸后再利用丙酮活化,使花生壳上的活泼羟基裸露出来,通过水溶液自由基聚合的方法,经微波辐射加热引发过硫酸钾,并经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适度交联,预处理后的花生壳与丙烯酸和魔芋葡甘聚糖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合成花生壳-魔芋葡甘聚糖-丙烯酸复合高吸水性材料,该复合高吸水性材料中,花生壳的微孔结构能够增强该复合高吸水性材料在溶胀过程中的毛细管效应,使非饱和的毛管悬着水分配合持水力有所改变,提高吸水量,制得的农用保水剂的吸水率可达982.8g/g,吸水保水性能显著,绿色环保,克服了常用高分子保水剂存在的生物降解性差易造成环境污染等缺陷,在金针菇栽培过程中,该农用保水剂在缺水需要时能够持久释放出水分提供给金针菇生长所需,与未添加该保水剂的培养基而言,可使菌丝布满袋时间提前3-4d,出菇时间提前5-6d,产量提高22.5%以上。
接种后,对出菌期和出菇期分别进行管理。出菌期保持遮光培养,促进菌丝发育,待菌丝布满袋后进入出菇期,分阶段多次调控室内温度和空气湿度,使出菇整齐、促进菌柄伸长,缩短生长周期,并控制出菇后期的光照,在菌柄长至0.6-1cm时,采用散射光照射3-4h,光照强度为5-8lux,适当的弱光照射能够促进金针菇的生长,当菌柄长至2-3cm时,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每天光照4-6h,光照强度为12-14lux,进一步促进菌柄向光伸长和生物物质的积累,缩短生长周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配制:按照50:30:7:15:3:5:5:1.2:0.4:0.2的重量比分别取玉米秸秆、牡丹籽壳、棉籽壳、麸皮、茶渣、海带废渣、葡萄皮、石灰、蔗糖和农用保水剂,然后将玉米秸秆、牡丹籽壳、棉籽壳、麸皮、茶渣、海带废渣、葡萄皮、石灰、蔗糖混合,加水搅拌,堆积发酵,待其发酵完成后,调节含水量为55%,并加入充分吸水膨胀后的农用保水剂,混合搅拌,得培养基;
(2)装袋灭菌:选择17×33×0.05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作为菌袋,每袋装培养基300g,将培养基装入菌袋中,两端扎口,消毒灭菌,冷却;
(3)接种:选择生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金针菇菌种,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接种,菌种接种于菌袋两端;
(4)发菌期管理:将菌袋放入培养室内发菌培养,控制室内温度为17℃,空气相对湿度为55%,遮光恒温培养,期间每隔7d将菌袋上下、内外调换位置,使发菌一致,待菌丝长满袋后,挑出杂菌,搔菌;
(5)出菇期管理:将菌袋敞开,通风换气,调整室内温度为10℃,空气湿度为90%;待有菌蕾长出,调整室内温度为7℃,空气湿度为85%;待菌柄长至0.1cm,调整室内温度为4℃;当菌柄长至0.6cm时,调整室内温度为7℃,每天采用散射光照射3h,光照强度为5lux;当菌柄长至2cm时,在袋口处进行套袋,调整室内温度为10℃,每天光照4h,光照强度为12lux;
(6)采收:当菌盖直径达1-2cm,菌柄长10-15cm时即可进行采摘。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配制:按照60:20:15:7:7:2:10:1.8:1:1的重量比分别取玉米秸秆、牡丹籽壳、棉籽壳、麸皮、茶渣、海带废渣、葡萄皮、石灰、蔗糖和农用保水剂,然后将玉米秸秆、牡丹籽壳、棉籽壳、麸皮、茶渣、海带废渣、葡萄皮、石灰、蔗糖混合,加水搅拌,堆积发酵,待其发酵完成后,调节含水量为60%,并加入充分吸水膨胀后的农用保水剂,混合搅拌,得培养基;
所述农业保水剂的制备如下:将1份花生壳粉碎,放入10份1%盐酸溶液中浸渍40min,抽滤,洗涤,烘干,浸入7份丙酮中2h,抽滤,烘干,得预处理花生壳;将预处理花生壳加入水中,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1份魔芋葡甘聚糖和13.4份中和度为70%的丙烯酸,搅拌,再加入0.03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0.08份过硫酸钾,微波加热反应7min,微波功率为350w,冷却,干燥,粉碎,过筛,即得;
(2)装袋灭菌:选择17×37×0.06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作为菌袋,每袋装培养基360g,将培养基装入菌袋中,两端扎口,消毒灭菌,冷却;
(3)接种:选择生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金针菇菌种,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接种,菌种接种于菌袋两端;
(4)发菌期管理:将菌袋放入培养室内发菌培养,控制室内温度为23℃,空气相对湿度为60%,遮光恒温培养,期间每隔10d将菌袋上下、内外调换位置,使发菌一致,待菌丝长满袋后,挑出杂菌,搔菌;
(5)出菇期管理:将菌袋敞开,通风换气,调整室内温度为14℃,空气湿度为95%;待有菌蕾长出,调整室内温度为8℃,空气湿度为90%;待菌柄长至0.3cm,调整室内温度为6℃;当菌柄长至1cm时,调整室内温度为10℃,每天采用散射光照射4h,光照强度为8lux;当菌柄长至3cm时,在袋口处进行套袋,调整室内温度为15℃,每天光照6h,光照强度为14lux;
(6)采收:当菌盖直径达1-2cm,菌柄长10-15cm时即可进行采摘。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配制:按照55:25:10:10:5:4:8:1.5:0.7:0.6的重量比分别取玉米秸秆、牡丹籽壳、棉籽壳、麸皮、茶渣、海带废渣、葡萄皮、石灰、蔗糖和农用保水剂,然后将玉米秸秆、牡丹籽壳、棉籽壳、麸皮、茶渣、海带废渣、葡萄皮、石灰、蔗糖混合,加水搅拌,堆积发酵,待其发酵完成后,调节含水量为56%,并加入充分吸水膨胀后的农用保水剂,混合搅拌,得培养基;
所述农业保水剂的制备如下:将1份花生壳粉碎,放入15份3%盐酸溶液中浸渍60min,抽滤,洗涤,烘干,浸入10份丙酮中4h,抽滤,烘干,得预处理花生壳;将预处理花生壳加入水中,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1.5份魔芋葡甘聚糖和15.1份中和度为80%的丙烯酸,搅拌,再加入0.07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0.14份过硫酸钾,微波加热反应12min,微波功率为450w,冷却,干燥,粉碎,过筛,即得;
(2)装袋灭菌:选择17×35×0.05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作为菌袋,每袋装培养基320g,将培养基装入菌袋中,两端扎口,消毒灭菌,冷却;
(3)接种:选择生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金针菇菌种,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接种,菌种接种于菌袋两端;
(4)发菌期管理:将菌袋放入培养室内发菌培养,控制室内温度为20℃,空气相对湿度为57%,遮光恒温培养,期间每隔8d将菌袋上下、内外调换位置,使发菌一致,待菌丝长满袋后,挑出杂菌,搔菌;
(5)出菇期管理:将菌袋敞开,通风换气,调整室内温度为12℃,空气湿度为93%;待有菌蕾长出,调整室内温度为7℃,空气湿度为87%;待菌柄长至0.2cm,调整室内温度为4℃;当菌柄长至0.8cm时,调整室内温度为8℃,每天采用散射光照射3h,光照强度为6lux;当菌柄长至2.5cm时,在袋口处进行套袋,调整室内温度为12℃,每天光照5h,光照强度为12lux;
(6)采收:当菌盖直径达1-2cm,菌柄长10-15cm时即可进行采摘。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配制:按照57:23:12:8:6:3:7:1.6:0.8:0.7的重量比分别取玉米秸秆、牡丹籽壳、棉籽壳、麸皮、茶渣、海带废渣、葡萄皮、石灰、蔗糖和农用保水剂,然后将玉米秸秆、牡丹籽壳、棉籽壳、麸皮、茶渣、海带废渣、葡萄皮、石灰、蔗糖混合,加水搅拌,堆积发酵,待其发酵完成后,调节含水量为58%,并加入充分吸水膨胀后的农用保水剂,混合搅拌,得培养基;
所述农业保水剂的制备如下:将1份花生壳粉碎,放入12份2%盐酸溶液中浸渍50min,抽滤,洗涤,烘干,浸入8份丙酮中3h,抽滤,烘干,得预处理花生壳;将预处理花生壳加入水中,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1.2份魔芋葡甘聚糖和14.5份中和度为75%的丙烯酸,搅拌,再加入0.05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0.11份过硫酸钾,微波加热反应10min,微波功率为400w,冷却,干燥,粉碎,过筛,即得;
(2)装袋灭菌:选择17×36×0.06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作为菌袋,每袋装培养基340g,将培养基装入菌袋中,两端扎口,消毒灭菌,冷却;
(3)接种:选择生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金针菇菌种,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接种,菌种接种于菌袋两端;
(4)发菌期管理:将菌袋放入培养室内发菌培养,控制室内温度为21℃,空气相对湿度为58%,遮光恒温培养,期间每隔9d将菌袋上下、内外调换位置,使发菌一致,待菌丝长满袋后,挑出杂菌,搔菌;
(5)出菇期管理:将菌袋敞开,通风换气,调整室内温度为13℃,空气湿度为94%;待有菌蕾长出,调整室内温度为8℃,空气湿度为88%;待菌柄长至0.2cm,调整室内温度为5℃;当菌柄长至0.9cm时,调整室内温度为9℃,每天采用散射光照射3.5h,光照强度为7lux;当菌柄长至2.7cm时,在袋口处进行套袋,调整室内温度为13℃,每天光照5.5h,光照强度为13lux;
(6)采收:当菌盖直径达1-2cm,菌柄长10-15cm时即可进行采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