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下食用菌和中草药轮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58561发布日期:2018-12-22 08:0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下食用菌和中草药轮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林业生产周期较长,在林木生长过程中,在林地的养护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所以林地前期的经济效益不足。如何有效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人们进行了许多尝试。其中林下种植中草药成为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种植中草药需要在林地中使用大量的有机肥料,造成成本居高不下,而且有些中草药还不能连续种植,造成土地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林下食用菌和中草药轮种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林下食用菌和中草药轮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场地准备:选择树盖离地1.5米以上的林地,在荫避率达60-70%的空地上整理杂草,平整地面,铺设雾化喷水管线;

2)开挖排沟:在场地上开挖排沟,排沟深10~15cm,宽90~100cm,相邻两条排沟间距20~30cm,底部撒一层石灰粉;

3)培养食用菌:将接种食用菌的菌棒放入排沟内,回土覆盖,出菇后适时采收;

4)培养基还田:10~11月,将菌棒外的塑料袋去除,然后深翻土地;

5)种植中草药:次年春季在原排沟处平整土地并做畦,种植一年生中草药,秋季采收,然后深翻土地,在下一年重复步骤2)至步骤5)完成食用菌和中草药轮种。

林地中修剪的树枝、砍伐后剩余的废料及林场木材加工的木屑是食用菌优质的培养基原料,而且出菌后留下的菌棒中含有大量菌丝分解出的营养物质,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中草药的生长,中草药又能避免一些林木常见的病害,如此形成一套良性的林下经济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菌棒为按重量份将木屑20~30份、修剪下的枝条20~35份、玉米芯10~20份、稻谷5~10份、麦麸10~15份、棉籽壳20~40份、石膏1~2份、石灰1~2份、蔗糖1~3份打碎加水混合,加水量为手攥时指缝含水但不滴出为准制成培养基制备,将培养基装袋后灭菌。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培养基加入0.1~0.15份微量元素溶液,所述微量元素溶液为将1~5g磷酸氢二钾、2~3g过磷酸钙、1~4gedta二钠、1~5g硝酸铁、0.1~0.3g乙酸锰溶于1l水中而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将菌棒按照四周间隔30cm的间距放入排沟内,挖沟的土回填覆盖,菌棒露出地面3c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在土地深翻前按每亩2000~3000斤的比例加入动物粪。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中草药为柴胡、板蓝根、荆芥、半夏、白芷中的一种。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利用林下闲置土地培育食用菌和中草药,解决了林木生产短期效益不足的问题;

2)林地中修剪的树枝、砍伐后剩余的废料及林场木材加工的木屑是食用菌优质的培养基原料,节约了生成成本;

3)出菌后留下的菌棒含有大量菌丝分解出的营养物质,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中草药生长,中草药又能避免一些林木常见的病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所用的原料均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1

一种林下食用菌和药用菌轮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场地准备:选择树盖离地1.5米以上的林地,在荫避率达65%的空地上整理杂草,平整地面,铺设雾化喷水管线;

2)开挖排沟:在场地上开挖排沟,排沟深12cm,宽95cm,相邻两条排沟间距25cm,底部撒一层石灰粉;

3)培养食用菌:

①培养基制备:按重量份将木屑25份、修剪下的枝条30份、玉米芯15份、稻谷8份、麦麸12份、棉籽壳30份、石膏1份、石灰2份、蔗糖2份打碎加微量元素溶液0.12份份再加水混合,加水量为手攥时指缝含水但不滴出为准,所述微量元素溶液为将3g磷酸氢二钾、2.5g过磷酸钙、3gedta二钠、2g硝酸铁、0.2g乙酸锰溶于1l水中而得;培养料拌好至装袋完毕应在6h之内完成,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蒸气压1.4mpa保持2.8h,灭菌完毕后,应整筐出锅,不得挤压菌包,在洁净、防尘易散热的场所冷却,冷却场所地面宜事先喷洒1%~2%的来苏尔液消毒;

②接种、发菌;接待料冷却至30℃以下时移入接种箱或无菌室接种,接种前可用气雾消毒剂配合紫外灯40min消毒;接种平菇菌种;先将瓶(袋)外壁和瓶口用消毒剂(75%酒精、0.1%高锰酸钾、5%~10%来苏尔任选一种)擦拭去尘和消毒,按无菌操作要求接种接种量以菌种覆盖料面为宜。接种完成后用消过毒的塑料绳或牛皮筋扎紧袋口;接完种的料袋移入发菌室,避光发菌,保持温度24℃~27℃,空气湿度45%~55%,宜根据天气每天定时通风40min。每隔3d检查菌袋污染情况,菌袋有污染及时移出培养室;当菌丝吃料变缓,可松袋口,促进菌丝生长,至菌丝长满全袋;

③将菌棒按照四周间隔30cm的间距放入排沟内,挖沟的土回填覆盖,菌棒露出地面3cm;

④每日早中晚各喷雾一次,每次30分钟,如果阴雨天气无需喷雾;

⑤适时采收;

4)培养基还田:10~11月,将菌棒外的塑料袋去除,按每亩2500斤的比例加入动物粪,然后深翻土地;

5)种植中草药:次年3~4月在原排沟处平整土地并做畦,种植柴胡,9~10月采收,然后深翻土地,在下一年重复步骤2)至步骤5)完成平菇和柴胡轮种。

实施例2

一种林下食用菌和药用菌轮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场地准备:选择树盖离地1.5米以上的林地,在荫避率达60%的空地上整理杂草,平整地面,铺设雾化喷水管线;

2)开挖排沟:在场地上开挖排沟,排沟深15cm,宽90cm,相邻两条排沟间距30cm,底部撒一层石灰粉;

3)培养食用菌:

①培养基制备:按重量份将木屑20份、修剪下的枝条35份、玉米芯10份、稻谷10份、麦麸10份、棉籽壳40份、石膏1份、石灰2份、蔗糖1份打碎加微量元素溶液0.15份份再加水混合,加水量为手攥时指缝含水但不滴出为准,所述微量元素溶液为将1g磷酸氢二钾、3g过磷酸钙、1gedta二钠、5g硝酸铁、0.1g乙酸锰溶于1l水中而得;培养料拌好至装袋完毕应在6h之内完成,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蒸气压1.4mpa保持2.5h,灭菌完毕后,应整筐出锅,不得挤压菌包,在洁净、防尘易散热的场所冷却,冷却场所地面宜事先喷洒1%~2%的来苏尔液消毒;

②接种、发菌;接待料冷却至30℃以下时移入接种箱或无菌室接种,接种前可用气雾消毒剂配合紫外灯40min消毒;接种香菇菌种;先将瓶(袋)外壁和瓶口用消毒剂(75%酒精、0.1%高锰酸钾、5%~10%来苏尔任选一种)擦拭去尘和消毒,按无菌操作要求接种接种量以菌种覆盖料面为宜。接种完成后用消过毒的塑料绳或牛皮筋扎紧袋口;接完种的料袋移入发菌室,避光发菌,保持温度25℃~30℃,空气湿度50%~60%,宜根据天气每天定时通风40min。每隔3d检查菌袋污染情况,菌袋有污染及时移出培养室;当菌丝吃料变缓,可松袋口,促进菌丝生长,至菌丝长满全袋;

③将菌棒按照四周间隔30cm的间距放入排沟内,挖沟的土回填覆盖,菌棒露出地面3cm;

④每日早中晚各喷雾一次,每次30分钟,如果阴雨天气无需喷雾;

⑤适时采收;

4)培养基还田:10~11月,将菌棒外的塑料袋去除,按每亩2000斤的比例加入动物粪,然后深翻土地;

5)种植中草药:次年3~4月在原排沟处平整土地并做畦,种植板蓝根,霜降后采收,然后深翻土地,在下一年重复步骤2)至步骤5)完成香菇和板蓝根轮种。

实施例3

一种林下食用菌和药用菌轮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场地准备:选择树盖离地1.5米以上的林地,在荫避率达70%的空地上整理杂草,平整地面,铺设雾化喷水管线;

2)开挖排沟:在场地上开挖排沟,排沟深10cm,宽100cm,相邻两条排沟间距20cm,底部撒一层石灰粉;

3)培养食用菌:

①培养基制备:按重量份将木屑30份、修剪下的枝条20份、玉米芯20份、稻谷5份、麦麸15份、棉籽壳20份、石膏2份、石灰1份、蔗糖3份打碎加微量元素溶液0.1份份再加水混合,加水量为手攥时指缝含水但不滴出为准,所述微量元素溶液为将5g磷酸氢二钾、2g过磷酸钙、4gedta二钠、1g硝酸铁、0.3g乙酸锰溶于1l水中而得;培养料拌好至装袋完毕应在6h之内完成,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蒸气压1.4mpa保持3h,灭菌完毕后,应整筐出锅,不得挤压菌包,在洁净、防尘易散热的场所冷却,冷却场所地面宜事先喷洒1%~2%的来苏尔液消毒;

②接种、发菌;接待料冷却至30℃以下时移入接种箱或无菌室接种,接种前可用气雾消毒剂配合紫外灯40min消毒;接种草菇菌种;先将瓶(袋)外壁和瓶口用消毒剂(75%酒精、0.1%高锰酸钾、5%~10%来苏尔任选一种)擦拭去尘和消毒,按无菌操作要求接种接种量以菌种覆盖料面为宜。接种完成后用消过毒的塑料绳或牛皮筋扎紧袋口;接完种的料袋移入发菌室,避光发菌,保持温度20℃~25℃,空气湿度40%~55%,宜根据天气每天定时通风40min。每隔3d检查菌袋污染情况,菌袋有污染及时移出培养室;当菌丝吃料变缓,可松袋口,促进菌丝生长,至菌丝长满全袋;

③将菌棒按照四周间隔30cm的间距放入排沟内,挖沟的土回填覆盖,菌棒露出地面3cm;

④每日早中晚各喷雾一次,每次30分钟,如果阴雨天气无需喷雾;

⑤适时采收;

4)培养基还田:10~11月,将菌棒外的塑料袋去除,按每亩3000斤的比例加入动物粪,然后深翻土地;

5)种植中草药:次年3~4月在原排沟处平整土地并做畦,种植荆芥,9~10月采收,然后深翻土地,在下一年重复步骤2)至步骤5)完成草菇和荆芥轮种。

实施例4

一种林下食用菌和药用菌轮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场地准备:选择树盖离地1.5米以上的林地,在荫避率达65%的空地上整理杂草,平整地面,铺设雾化喷水管线;

2)开挖排沟:在场地上开挖排沟,排沟深12cm,宽95cm,相邻两条排沟间距25cm,底部撒一层石灰粉;

3)培养食用菌:

①培养基制备:按重量份将木屑25份、修剪下的枝条30份、玉米芯15份、稻谷8份、麦麸12份、棉籽壳30份、石膏1份、石灰2份、蔗糖2份打碎加微量元素溶液0.12份份再加水混合,加水量为手攥时指缝含水但不滴出为准,所述微量元素溶液为将3g磷酸氢二钾、2.5g过磷酸钙、3gedta二钠、2g硝酸铁、0.2g乙酸锰溶于1l水中而得;培养料拌好至装袋完毕应在6h之内完成,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蒸气压1.4mpa保持2.8h,灭菌完毕后,应整筐出锅,不得挤压菌包,在洁净、防尘易散热的场所冷却,冷却场所地面宜事先喷洒1%~2%的来苏尔液消毒;

②接种、发菌;接待料冷却至30℃以下时移入接种箱或无菌室接种,接种前可用气雾消毒剂配合紫外灯40min消毒;接种金针菌种;先将瓶(袋)外壁和瓶口用消毒剂(75%酒精、0.1%高锰酸钾、5%~10%来苏尔任选一种)擦拭去尘和消毒,按无菌操作要求接种接种量以菌种覆盖料面为宜。接种完成后用消过毒的塑料绳或牛皮筋扎紧袋口;接完种的料袋移入发菌室,避光发菌,保持温度24℃~27℃,空气湿度45%~55%,宜根据天气每天定时通风40min。每隔3d检查菌袋污染情况,菌袋有污染及时移出培养室;当菌丝吃料变缓,可松袋口,促进菌丝生长,至菌丝长满全袋;

③将菌棒按照四周间隔30cm的间距放入排沟内,挖沟的土回填覆盖,菌棒露出地面3cm;

④每日早中晚各喷雾一次,每次30分钟,如果阴雨天气无需喷雾;

⑤适时采收;

4)培养基还田:10~11月,将菌棒外的塑料袋去除,按每亩2000斤的比例加入动物粪,然后深翻土地;

5)种植中草药:次年3~4月在原排沟处平整土地并做畦,种植半夏,9~10月采收,然后深翻土地,在下一年重复步骤2)至步骤5)完成金针菇和半夏轮种。

实施例5

一种林下食用菌和药用菌轮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场地准备:选择树盖离地1.5米以上的林地,在荫避率达60%的空地上整理杂草,平整地面,铺设雾化喷水管线;

2)开挖排沟:在场地上开挖排沟,排沟深15cm,宽90cm,相邻两条排沟间距30cm,底部撒一层石灰粉;

3)培养食用菌:

①培养基制备:按重量份将木屑20份、修剪下的枝条35份、玉米芯10份、稻谷10份、麦麸10份、棉籽壳40份、石膏1份、石灰2份、蔗糖1份打碎加微量元素溶液0.15份份再加水混合,加水量为手攥时指缝含水但不滴出为准,所述微量元素溶液为将1g磷酸氢二钾、3g过磷酸钙、1gedta二钠、5g硝酸铁、0.1g乙酸锰溶于1l水中而得;培养料拌好至装袋完毕应在6h之内完成,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蒸气压1.4mpa保持2.5h,灭菌完毕后,应整筐出锅,不得挤压菌包,在洁净、防尘易散热的场所冷却,冷却场所地面宜事先喷洒1%~2%的来苏尔液消毒;

②接种、发菌;接待料冷却至30℃以下时移入接种箱或无菌室接种,接种前可用气雾消毒剂配合紫外灯40min消毒;接种鸡腿菇菌种;先将瓶(袋)外壁和瓶口用消毒剂(75%酒精、0.1%高锰酸钾、5%~10%来苏尔任选一种)擦拭去尘和消毒,按无菌操作要求接种接种量以菌种覆盖料面为宜。接种完成后用消过毒的塑料绳或牛皮筋扎紧袋口;接完种的料袋移入发菌室,避光发菌,保持温度25℃~30℃,空气湿度50%~60%,宜根据天气每天定时通风40min。每隔3d检查菌袋污染情况,菌袋有污染及时移出培养室;当菌丝吃料变缓,可松袋口,促进菌丝生长,至菌丝长满全袋;

③将菌棒按照四周间隔30cm的间距放入排沟内,挖沟的土回填覆盖,菌棒露出地面3cm;

④每日早中晚各喷雾一次,每次30分钟,如果阴雨天气无需喷雾;

⑤适时采收;

4)培养基还田:10~11月,将菌棒外的塑料袋去除,按每亩2000斤的比例加入动物粪,然后深翻土地;

5)种植中草药:次年3~4月在原排沟处平整土地并做畦,种植白芷,霜降后采收,然后深翻土地,在下一年重复步骤2)至步骤5)完成鸡腿菇和白芷轮种。

本发明按照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定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