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快熟剂及利用生物快熟剂栽培食用菌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38539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物快熟剂及利用生物快熟剂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百灵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

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菇类的蛋白质含量一般,鲜菇为1.5—6%、干菇为15—35%,高于一般蒸菜,而且它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全面,大多菇类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其中蘑菇、草菇、金针菇中赖氨酸含量丰富。而且菇类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矿物质元素,如vb1、vb12、vc、vk、vd及磷、钠、钾、钙、铁和许多微生量元素,可以补充其它食品中的不足。食用菌同时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食用菌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质如:高分子多糖、β—葡萄糖和rna复合体、天然有机锗、核酸降解物、camp和三萜类化合物等对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现在常被商家以其为原料生产制备保健食品、保健饮料、酒及药品大量用于医疗临床及投入保健品市场。

目前,食用菌的栽培常采用发酵料栽培,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5379560a”的现有技术在2016年3月9日公开了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以下原料混匀制备得到栽培物料:阔叶树木屑、麸皮、米糠、棉籽壳、草炭、玉米粉、过磷酸钙、硫酸镁、硫酸锌、硫酸铁、硼砂或硼酸及有机发酵料;将栽培物料装入出菇袋中,进行灭菌,得到灭菌后的栽培物料;待灭菌后的栽培物料冷却至室温后接入食用菌菌种,得到接种后的栽培物料;将接种后的栽培物料置于发菌室中进行发菌,待长满菌丝后进行出菌生产。该栽培方法的优点在于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食用菌的栽培周期。但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其仍然存在着如下缺陷:一、栽培料需要自然发酵10—15天,存在着发酵时间长的缺陷,相应地延长了食用菌的栽培周期。二、栽培料所需要的组份较多,不仅提高了栽培料的制备成本,还增大了栽培料的制备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生物快熟剂及利用生物快熟剂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本发明采用特制的生物快熟剂,一是能够有效地缩短栽培料的灭菌时间,达到缩短食用菌栽培时间的目的;二是能够提高食用菌的栽培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快熟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均匀混合而成:

碳酸钠84%—95%,硫酸铝铵3%—6%,β-葡萄糖酸-δ-内酯1%—6%,硫酸铜1%—4%。

一种利用生物快熟剂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主料并向主料中加入玉米粉、麸皮、米糠、石膏粉、石灰和生物快熟剂,均匀混合后得到栽培料;

(2)将栽培料堆垛发酵,发酵后装入菌袋并进行灭菌处理;

(3)将灭菌后的栽培料冷却后接入食用菌菌种,接入菌种后将栽培料置于发菌室中进行发菌,待菌丝长到菌袋的2/3时进行出菌生产。

所述步骤(1)中主料的质量百分比为60%—75%,玉米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麸皮的质量百分比为5%—10%,米糠的质量百分比为7%—12%,石膏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石灰的质量百分比为2%—3%,生物快熟剂的加入量为主料重量的0.5%—1.5%。

所述步骤(1)中的主料需要预湿吸水至含水量为65%—70%。

所述步骤(1)中的主料为棉仔壳、玉米粉、木屑中的一种或按任意比例混合的多种。

所述步骤(2)中的发酵方法为:将栽培料堆垛成馒头形,料堆四周用木棍打上通气孔,盖上薄膜,自然上温发酵3—4天。

所述步骤(2)中在灭菌室中灭菌,灭菌条件为在80—100度的温度下保持4h。

采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一、本发明中生物快熟剂由84%—95%的碳酸钠、3%—6%的硫酸铝铵、1%—6%的β-葡萄糖酸-δ-内酯和1%—4%的硫酸铜组成。其中,碳酸钠的作用是既能使栽培料松涨和使栽培料发热快熟,又能杀菌去污;硫酸铝铵的作用是有效杀菌并清净水源;硫酸铝铵与硫酸铜组合既提高了杀菌效果,又可作饮料转换剂;β-葡萄糖酸-δ-内酯与碳酸钠、硫酸铝铵和硫酸铜配合能够提高食用菌的栽培质量。由上述四种特定参数和特定组分组成的生物快熟剂,不仅具有无毒无害、人畜安全、不需添加其它药物和可缩短灭菌时间的优点,还具有菌丝生长吃料快、菌丝生长健壮、出菌稳定、抗结所有霉菌(如绝收性的链孢霉,常见的木霉、青霉、石膏霉、细菌等)、只有真菌、不怕病虫危害和减少烂霉袋等优点。

二、本发明采用上述特定组分的生物快熟剂后能够大幅缩短食用菌的栽培时间,特别适用于草生菌和木生菌,具体而言,经大量实验证明,对所有食用菌来说,在不违背食用菌自然生长的规律的前提下,使用本发明后,菌丝提前3—5天长满袋,提前7天出菌。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缩短一周的栽培时间,具有节约时间、节约燃料、降低成本和增大效益等优点。

三、本发明由于采用了生物快熟剂,因此,在不限菌袋数多少的前提下,灭菌室温度达到100度保持4小时即可达到灭菌要求。而现有的传统常压灭菌时间基本在25小时以上,且随着菌袋增多,耗时越长,耗燃料煤炭/木材就越多,成本也就越大。相比而言,本发明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四、本发明主要用于人工栽培各类常用食用药菌,用于草生类食用菌堆肥发酵,用于花卉农业生产有机肥,用于反刍动物青饲贮藏发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快熟剂,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均匀混合而成:

碳酸钠84%,硫酸铝铵6%,β-葡萄糖酸-δ-内酯6%,硫酸铜4%。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利用生物快熟剂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准备棉仔壳作为主料,并将主料预湿吸水至含水量为65%,然后将玉米粉、麸皮、米糠、石膏粉、石灰和生物快熟剂搅拌均匀后加入至主料中,再次均匀混合后得到栽培料。其中,所述主料的质量百分比为62%,玉米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2%,麸皮的质量百分比为10%,米糠的质量百分比为12%,石膏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石灰的质量百分比为3%,生物快熟剂的加入量为主料重量的0.5%。

本步骤中,根据需要栽培的食用菌的种类不同,玉米粉的质量百分比与麸皮的质量百分比之和小于或等于25%。

(2)将栽培料堆垛成馒头形,料堆四周用木棍打上通气孔,盖上薄膜,自然上温发酵3天,1天翻堆一次,发酵后装入菌袋并在灭菌室中进行灭菌处理,灭菌条件为在100度的温度下保持4h。

(3)将灭菌后的栽培料冷却后接入食用菌菌种,接入菌种后将栽培料置于发菌室中进行发菌,待菌丝长到菌袋的2/3时进行出菌生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快熟剂,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均匀混合而成:

碳酸钠95%,硫酸铝铵3%,β-葡萄糖酸-δ-内酯1%,硫酸铜1%。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利用生物快熟剂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准备按任意比例混合的棉仔壳、玉米粉和木屑作为主料,并将主料预湿吸水至含水量为70%,然后将玉米粉、麸皮、米糠、石膏粉、石灰和生物快熟剂搅拌均匀后加入至主料中,再次均匀混合后得到栽培料。其中,所述主料的质量百分比为75%,玉米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0%,麸皮的质量百分比为5%,米糠的质量百分比为7%,石膏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石灰的质量百分比为2%,生物快熟剂的加入量为主料重量的1.5%。

(2)将栽培料堆垛成馒头形,料堆四周用木棍打上通气孔,盖上薄膜,自然上温发酵4天,2天翻堆一次,发酵后装入菌袋并在灭菌室中进行灭菌处理,灭菌条件为在80度的温度下保持4h。

(3)将灭菌后的栽培料冷却后接入食用菌菌种,接入菌种后将栽培料置于发菌室中进行发菌,待菌丝长到菌袋的2/3时进行出菌生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快熟剂,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均匀混合而成:

碳酸钠90%,硫酸铝铵5%,β-葡萄糖酸-δ-内酯3%,硫酸铜2%。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利用生物快熟剂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准备玉米粉作为主料,并将主料预湿吸水至含水量为68%,然后将玉米粉、麸皮、米糠、石膏粉、石灰和生物快熟剂搅拌均匀后加入至主料中,再次均匀混合后得到栽培料。其中,所述主料的质量百分比为60%,玉米粉的质量百分比为20%,麸皮的质量百分比为8%,米糠的质量百分比为9%,石膏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石灰的质量百分比为2%,生物快熟剂的加入量为主料重量的1%。

(2)将栽培料堆垛成馒头形,料堆四周用木棍打上通气孔,盖上薄膜,自然上温发酵4天,2天翻堆一次,发酵后装入菌袋并在灭菌室中进行灭菌处理,灭菌条件为在90度的温度下保持4h。

(3)将灭菌后的栽培料冷却后接入食用菌菌种,接入菌种后将栽培料置于发菌室中进行发菌,待菌丝长到菌袋的2/3时进行出菌生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