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拉式分层式人工柔性浮鱼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9176发布日期:2019-01-16 06:2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牵拉式分层式人工柔性浮鱼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境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牵拉式分层式人工柔性浮鱼礁。
背景技术
:水农业部印发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中提出:截止到2025年,规划在东海区共建设20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包括2015-2016年已建情况),形成示范海域面积500多平方千米,其中:建设人工鱼礁区面积160平方千米,投放人工鱼礁500多万空立方米。可见,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东海沿海地区海洋牧场的建设,而我国东海海域淤泥层厚度平均高达15m,且底部泥沙运动剧烈,难以承载沉底底层鱼礁,极易导致底层鱼礁失效。为解决淤泥底质海洋牧场人工渔礁建设的难题,亟需系统全面的开展表面积大、内部空间利用率高、透水性强的人工浮鱼礁研究,主要包括结构型式、布设方式、安全性能、适应海域环境能力等。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沿海地区海洋牧场的建设,而我国东海海域淤泥层厚度平均高达15m,难以承载底层鱼礁,极易导致底层鱼礁失效。为解决淤泥底质海洋牧场人工渔礁建设的难题,系统的开展新型浮鱼礁的研发。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拉式分层式人工柔性浮鱼礁,具备抗风浪能力更强、能减少赤潮发生机率,促进鱼类运动,提高觅食频率的优点,同时,还能促进该海域初级生产力,加快海洋生态系统质能循环和流动,适合大规模推广。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方案为:一种牵拉式分层式人工柔性浮鱼礁,包括由锚绳串接的浮球,浮球下方的锚绳上套设有铁环,铁环上下分别设有相对面相斥设置的磁铁a与磁铁b,铁环一端通过锚绳牵拉主缆绳,主缆绳上部分均布有浮鱼礁,主缆绳下部分串接有配重块,锚绳下端固定连接锚块。通过在锚绳下端采用锚块锚泊,上端串接浮球,使锚块上固定一串浮球串,浮球串自身就是一种良好的人工浮鱼礁,再牵拉一组框架式浮鱼礁,使得浮鱼礁整体牢固性性加大,进而提高安全性能,且投放便易,在铁环上下分别设置的相对面相斥设置的磁铁a与磁铁b,既可以对铁环产生吸力,又可以有效的对铁环进行上下限位,从而限定浮鱼礁的沉浮高度,本装置,结构简单,经济环保,具有普及性、可群体投放性强。作为优选,锚块上端设有套环,锚块两侧设有通孔,通孔上设有摆脚,摆脚与通孔内设置的拉簧一端连接,锚块下端连接有锥体,锥体两侧均布有锥孔,锥体前后面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与拉簧另一端连接的弹簧块。锚块上端设置的套环用于锚绳的绑定,锚块下端连接的锥体,锥体两侧均布锥孔,便于锚块插入海床中固定,锚块两侧设置通孔,通孔上设有摆脚,摆脚与通孔内设置的拉簧一端连接,当锚块插入海床中时,两处摆脚往横向两侧嵌入海床中,做到横向固定,同时,通过拉簧的拉伸,使凹槽内设有与拉簧另一端连接的弹簧块,被弹出,使锥体前后设置在凹槽内的弹簧块在海床内部起到纵向固定,通过锚块在海床中的横向与纵向固定,使装置在水面更加稳定,抗风浪能力更强。作为优选,浮鱼礁,包括框架,框架表面除顶面外连接有主网衣,框架四周排布有空心管,空心管外围上下端分别套设有圆环浮管,上下圆环浮管之间连接有副网衣。设置的浮鱼礁包括框架,框架四周排布有空心管,空心管外围上下端分别套设有圆环浮管,使整个浮鱼礁更加稳固,同时设置的空心管,能够为微生物、鱼类提供栖息的场所,躲避天敌,增加鱼类成活率,框架表面除顶面外连接有主网衣,上下圆环浮管之间连接有副网衣,使浮鱼礁内部形成供鱼类嬉戏穿梭的迷宫,能够促进鱼类运动,提高觅食频率。作为优选,空心管表面均布有圆槽,空心管上下端两侧分别通过丁字杆固定连接框架与圆环浮管。空心管上下端两侧分别通过丁字杆活动连接框架与圆环浮管,使空心管在水流冲击下能够产生自转,同时,空心管表面均布的圆槽,能够提供鱼类、藻类提供栖息附着的场所,并在空心管随水流自转下,设置的凹槽能够改变鱼礁周围海流的变化,对礁体周围产生“冲淤”现象,使鱼礁周围产生的上升流将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得到释放,从而提高水体营养浓度,改善水环境,降低了溶解性氮磷的比值,促进该海域初级生产力,加快海洋生态系统质能循环和流动。作为优选,副网衣表面均布有夜光球,夜光球的直径与副网衣网孔孔径比为1-1.2:3。在副网衣表面均布的夜光球,能够便于晚上观察鱼礁具体位置,同时,又能在光源作用下,浮游动植物容易被鱼类发现,引起鱼类趋光集群,大量的鱼类则可通过滤食消耗掉大量有机碎屑、浮游植物,利用这一效应可净化水质,减少赤潮发生机率,设置夜光球的直径与副网衣网孔孔径比为1-1.2:3,防止夜光球过大堵塞网孔,又能防止过小,导致光源不足。作为优选,浮球下半球表面均布有圆孔,圆孔内设有滤网。在浮球下半球表面均布圆孔,使浮球本身就可以作为鱼礁体,供藻类附着,圆孔内设有滤网,能够为幼鱼幼虾提供避难场所,减缓海流速度与阻隔大型天敌,防止过急的海浪与天敌对其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作为优选,浮球上半球内置储饵室,储饵室底部与输料软管一端活动连接,且输料软管上下方设有限位块安装于储饵室内,输料软管另一端与浮鱼礁上端固定连接,输料软管入料口一侧这有挡料板。浮球上半球内置的储饵室用于存储饵料,储饵室通过输料软管与浮鱼礁连接,当鱼礁中的鱼类生物逐渐增加,浮鱼礁内的浮游植物满足不了觅食时,鱼类会在浮鱼礁中形成抢食过程,使浮鱼礁内产生不定向抖动,使输料软管与储饵室活动连接的一端,在上下限位块之间,不断的上下摆动,继而储饵室中的饵料经输料软管落入浮鱼礁内,供鱼类觅食,设置的挡料板,用于阻挡饵料,防止一次性过多饵料落入输料软管中,造成饵料一次性投放过多,影响水质。作为优选,挡料板下端到储饵室底部的距离与输料软管的孔径比为3-3.5:1,输料软管入料口端的活动范围5-30°。设置挡料板下端到储饵室底部的距离与输料软管的孔径比为3-3.5:1,使饵料能够从挡料板下端通过,又不至于一次性通过太多,设置输料软管入料口端的活动范围5-30°,限制了输料软管入料口端活动角度,防止角度过大造成饵料卡在输料软管入料口端与上下限位块之间,同时,又防止活动角度过小,输料软管活动产生的对内部饵料的抖动过小,使输料软管内的饵料造成堵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浮球上半球内置的储饵室用于存储饵料,储饵室通过输料软管与浮鱼礁连接,当鱼礁中的鱼类生物逐渐增加,浮鱼礁内的浮游植物满足不了觅食时,鱼类会在浮鱼礁中形成抢食过程,使浮鱼礁内产生不定向抖动,使储饵室中的饵料经输料软管落入浮鱼礁内,供鱼类觅食;2)在副网衣表面均布的夜光球,能够便于晚上观察鱼礁具体位置,同时,又能在光源作用下,浮游动植物容易被鱼类发现,引起鱼类趋光集群,大量的鱼类则可通过滤食消耗掉大量有机碎屑、浮游植物,利用这一效应可净化水质,减少赤潮发生机率;3)空心管上下端两侧分别通过丁字杆活动连接框架与圆环浮管,使空心管在水流冲击下能够产生自转,并在空心管随水流自转下,设置的凹槽能够改变鱼礁周围海流的变化,对礁体周围产生“冲淤”现象,使鱼礁周围产生的上升流将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得到释放,从而提高水体营养浓度,改善水环境,降低了溶解性氮磷的比值,促进该海域初级生产力,加快海洋生态系统质能循环和流动;4)设置框架四周排布空心管,空心管外围上下端分别套设置圆环浮管,使整个浮鱼礁更加稳固,同时能够为微生物、鱼类提供栖息的场所,躲避天敌,增加鱼类成活率,框架表面除顶面外连接有主网衣,上下圆环浮管之间连接有副网衣,使浮鱼礁内部形成供鱼类嬉戏穿梭的迷宫,能够促进鱼类运动,提高觅食频率;5)装置通过锚块在海床中的横向与纵向固定,使装置在水面更加稳定,抗风浪能力更强。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牵拉式分层式人工柔性浮鱼礁,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浮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空心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浮鱼礁的俯视图;图6是浮鱼礁的正视图;图7是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5中a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锚块;2浮球;3配重块;4主缆绳;5锚绳;6副网衣;7浮鱼礁;8磁铁a;9铁环;10磁铁b;11套环;12摆脚;13拉簧;14凹槽;15弹簧块;16锥体;17锥孔;18通孔;19输料软管;20夜光球;21圆孔;22滤网;23储饵室;24挡料板;25限位块;71圆环浮管;72框架;73空心管;74圆槽;75主网衣;76丁字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方案为:一种牵拉式分层式人工柔性浮鱼礁,包括由锚绳5串接的浮球2,浮球2下方的锚绳5上套设有铁环9,铁环9上下分别设有相对面相斥设置的磁铁a8与磁铁b10,铁环9一端通过锚绳5牵拉主缆绳4,主缆绳4上部分均布有浮鱼礁7,主缆绳4下部分串接有配重块3,锚绳5下端固定连接锚块1。通过在锚绳下端采用锚块锚泊,上端串接浮球,使锚块上固定一串浮球串,浮球串自身就是一种良好的人工浮鱼礁,再牵拉一组框架式浮鱼礁,使得浮鱼礁整体牢固性性加大,进而提高安全性能,且投放便易,在铁环上下分别设置的相对面相斥设置的磁铁a与磁铁b,既可以对铁环产生吸力,又可以有效的对铁环进行上下限位,从而限定浮鱼礁的沉浮高度,本装置,结构简单,经济环保,具有普及性、可群体投放性强。锚块1上端设有套环11,锚块1两侧设有通孔18,通孔18上设有摆脚12,摆脚12与通孔18内设置的拉簧13一端连接,锚块1下端连接有锥体16,锥体16两侧均布有锥孔17,锥体16前后面设有凹槽14,凹槽14内设有与拉簧13另一端连接的弹簧块15。锚块上端设置的套环用于锚绳的绑定,锚块下端连接的锥体,锥体两侧均布锥孔,便于锚块插入海床中固定,锚块两侧设置通孔,通孔上设有摆脚,摆脚与通孔内设置的拉簧一端连接,当锚块插入海床中时,两处摆脚往横向两侧嵌入海床中,做到横向固定,同时,通过拉簧的拉伸,使凹槽内设有与拉簧另一端连接的弹簧块,被弹出,使锥体前后设置在凹槽内的弹簧块在海床内部起到纵向固定,通过锚块在海床中的横向与纵向固定,使装置在水面更加稳定,抗风浪能力更强。浮球2下半球表面均布有圆孔21,圆孔21内设有滤网22。在浮球下半球表面均布圆孔,使浮球本身就可以作为鱼礁体,供藻类附着,圆孔内设有滤网,能够为幼鱼幼虾提供避难场所,减缓海流速度与阻隔大型天敌,防止过急的海浪与天敌对其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浮球2上半球内置储饵室23,储饵室23底部与输料软管19一端活动连接,且输料软管19上下方设有限位块25安装于储饵室23内,输料软管19另一端与浮鱼礁7上端固定连接,输料软管19入料口一侧这有挡料板24。浮球上半球内置的储饵室用于存储饵料,储饵室通过输料软管与浮鱼礁连接,当鱼礁中的鱼类生物逐渐增加,浮鱼礁内的浮游植物满足不了觅食时,鱼类会在浮鱼礁中形成抢食过程,使浮鱼礁内产生不定向抖动,使输料软管与储饵室活动连接的一端,在上下限位块之间,不断的上下摆动,继而储饵室中的饵料经输料软管落入浮鱼礁内,供鱼类觅食,设置的挡料板,用于阻挡饵料,防止一次性过多饵料落入输料软管中,造成饵料一次性投放过多,影响水质。挡料板24下端到储饵室23底部的距离与输料软管19的孔径比为3:1,输料软管19入料口端的活动范围15°。设置挡料板下端到储饵室底部的距离与输料软管的孔径比为3:1,使饵料能够从挡料板下端通过,又不至于一次性通过太多,设置输料软管入料口端的活动范围15°,限制了输料软管入料口端活动角度,防止角度过大造成饵料卡在输料软管入料口端与上下限位块之间,同时,又防止活动角度过小,输料软管活动产生的对内部饵料的抖动过小,使输料软管内的饵料造成堵塞。实施例2如图5-8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优化方案为:浮鱼礁7,包括框架72,框架72表面除顶面外连接有主网衣75,框架72四周排布有空心管73,空心管73外围上下端分别套设有圆环浮管71,上下圆环浮管71之间连接有副网衣6。设置的浮鱼礁包括框架,框架四周排布有空心管,空心管外围上下端分别套设有圆环浮管,使整个浮鱼礁更加稳固,同时设置的空心管,能够为微生物、鱼类提供栖息的场所,躲避天敌,增加鱼类成活率,框架表面除顶面外连接有主网衣,上下圆环浮管之间连接有副网衣,使浮鱼礁内部形成供鱼类嬉戏穿梭的迷宫,能够促进鱼类运动,提高觅食频率。空心管73表面均布有圆槽74,空心管73上下端两侧分别通过丁字杆76固定连接框架72与圆环浮管71。空心管上下端两侧分别通过丁字杆活动连接框架与圆环浮管,使空心管在水流冲击下能够产生自转,同时,空心管表面均布的圆槽,能够提供鱼类、藻类提供栖息附着的场所,并在空心管随水流自转下,设置的凹槽能够改变鱼礁周围海流的变化,对礁体周围产生“冲淤”现象,使鱼礁周围产生的上升流将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得到释放,从而提高水体营养浓度,改善水环境,降低了溶解性氮磷的比值,促进该海域初级生产力,加快海洋生态系统质能循环和流动。副网衣6表面均布有夜光球20,夜光球20的直径与副网衣6网孔孔径比为1:3。在副网衣表面均布的夜光球,能够便于晚上观察鱼礁具体位置,同时,又能在光源作用下,浮游动植物容易被鱼类发现,引起鱼类趋光集群,大量的鱼类则可通过滤食消耗掉大量有机碎屑、浮游植物,利用这一效应可净化水质,减少赤潮发生机率,设置夜光球的直径与副网衣网孔孔径比为1:3,防止夜光球过大堵塞网孔,又能防止过小,导致光源不足。实施例3本发明一种牵拉式分层式人工柔性浮鱼礁的工作原理为:将本装置中的锚块1固定于海床中,在浮球2的作用下,使浮鱼礁7悬浮于海中,设置的配重块3能够对浮鱼礁7产生向下的重力,提升浮鱼礁7的稳定性,减少海浪对其冲击造成的波动,设置的磁铁a8与磁铁b10,能够对铁环9进行上下限位,从而对浮鱼礁7的沉浮高度进行限制。实施例4:对比试验:分别取本发明一种牵拉式分层式人工柔性浮鱼礁与市场上普通浮鱼礁进行对比,同时段,在相同海域内分别投放本发明一种牵拉式分层式人工柔性浮鱼礁与市场上普通浮鱼礁1年,在此过程中,对生物种类、情况进行监测,情况如下表(表格中h为底栖动物的shannon指数,j为均匀度指数,d丰富度指数)项目一种牵拉式分层式人工柔性浮鱼礁普通对虾养殖池自动清污设备底栖动物种类1612h1.951.8j0.850.75d1.81.23结果: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本发明的一种牵拉式分层式人工柔性浮鱼礁比市场上普通鱼礁,在使用过程中,本发明的一种牵拉式分层式人工柔性浮鱼礁附近的底栖动物种类增加明显,且底栖动物的shannon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皆优于市场上普通鱼礁,因此,本装置更易吸引底栖生物,继而集鱼、增殖效果好,同时,大量的底栖动物则可通过滤食消耗掉大量有机碎屑、浮游植物,净化水质,更有利于减少赤潮的发生。上述实施例中的常规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叙述。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