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质青蟹高活高产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27694发布日期:2019-02-22 20:00阅读:12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海洋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优质青蟹高活高产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青蟹(scyllaserrata)属甲壳纲,梭子蟹科,别名锯缘青蟹,盛产于中国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沿海的近岸浅海和河口处的泥沙地里。习性凶猛,以鱼虾贝类以及腐烂的动物尸体等为食。青蟹的蟹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兼有滋补强身的功效,尤其是将要怀孕的雌蟹,体内会产生红色或黄色的蟹膏,有“海上人参”的美誉。青蟹的相关营养研究分析显示,青蟹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维生素a的含量高达5000以上国际单位,是对虾的16倍多,因而对身体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多年的青蟹养殖生产后发现,纤毛虫及丝状藻附粉综合症和蜕壳不遂病是青蟹易感的两种病害。其中纤毛虫及丝状藻附粉综合症主要发病症状为青蟹体表长有绒毛状物且体表黏腻。产生这种病害的原因一般是放养密度过大,饵料投入量过大,造成池底水体富营养化,滋生出丝状藻类,附生在蟹体身上。该病病程长、死亡率高,易给广大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甚至绝产绝收。青蟹的蜕壳不遂病容易发生在寒潮初至的时候,是青蟹养殖过程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主要由于外部的水体环境突变,青蟹正好处于蜕壳期,蜕壳不成造成青蟹死亡,直接导致池塘养殖产率降低。而同时期完成蜕壳的青蟹也极易感染细菌,引起“白芒病”,青蟹病体体液白浊,并且极易重复感染,多数青蟹会在身体逐渐恶化中死亡;因此,从青蟹育苗阶段开始,研究探索青蟹的抗病养殖方法,从而提高蟹苗成活率,成为了提高青蟹产量,促进渔民增收的关键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tdp辐射是一种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硅酸盐复合材料的热激辐射,兽用tdp辐射仪的波谱范围在0.55-50微米,主要起到对动物受伤部位进行消炎、镇痛以及调节新陈代谢和促进生物生长、发育、繁殖、修复的作用,有关幼苗促生促活方面的研究较少。超声波在适当的频率下具有特殊的生物医学效应,能够促进虾蟹鱼卵孵化,幼苗生长,有提高其幼苗摄食和消化能力的作用,是一种绿色、无污染、低成本的环保育苗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优质青蟹高活高产养殖方法,通过采用双波交叉辐射法,提高了青蟹幼苗的成活率及健壮程度;通过调配青蟹健苗液,进一步增强了青蟹幼苗的抗性;通过饲喂不同配比的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优质青蟹高活高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青蟹养殖池选择与用前处理:选择面积在10-15亩的近海且排灌方便的池塘作为青蟹养殖塘口,池塘底部优选沙泥底;池塘使用前,每亩洒生石灰60-70kg进行消毒灭菌操作;晒塘10-15天后每亩施基肥1000-1500kg,基肥成分按重量计:鸡粪肥200-260、豆粕20-30、玉米秸秆30-40、葵花秆20-30、米糠18-26、稻壳25-35;其后放水至水深30-40cm,备用;

2、培育青蟹幼苗:3月中下旬,采用双波交叉辐射法来培育青蟹大眼幼体,具体方法为:将青蟹的大眼幼体投入改造好的蟹苗培育箱中,蟹苗培育箱长宽高分别为2.0×1.0×1.0m,培育箱水深70-80cm,每箱次投入青蟹大眼幼体7000-8000只;在培育箱中央上方20-30cm处架设华伦hl-124型特定电磁波tdp辐射板,培育箱水中放入ak-115型投入式超声波震棒;每隔6-8h同时定时开启tdp辐射板及超声波震棒30-40min,其中tdp辐射板的功率为250w,超声波震棒的频率控制在14-18khz,持续双波交叉辐射至大眼幼体长成至豆蟹规格;其后将青蟹豆蟹苗捞出后放养到青蟹育苗池中,育苗池规格20×10×1.0m,水深30-40cm,放养同时每池洒施青蟹健苗液2.4-3.6l;蟹苗培育期间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蟹苗管理;

3、蟹苗投放与水质管理:5月上中旬,将育好的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无伤残、体壮壳硬、蟹背宽度在2.0-4.0cm的青蟹扣蟹苗投放到青蟹养殖池中,每667m2投放1200-1600只;水质管理措施包括:a、随青蟹生长逐渐加深水深至1.2-1.5m;b、每隔5-7天换水1/4;c、采用机械装置进行水体增氧操作;d、每隔两周在换水同时进行泼洒生石灰消毒,生石灰用量20-30kg/亩;通过水质调控,将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0-30cm,水中溶氧量保持在3-5mg/l,ph保持在7.5-8.5,氨态氮含量小于0.5mg/l;

4、青蟹饲喂方案:蟹苗入塘后采用以下方案饲喂:5-6月份饲喂人工配合精饲料,饲料用量为蟹重的4-8%,每日早晚各投喂一次;6-7月份饲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搭配饲喂植物性饵料,两者之间的重量比为8-10:1,饲料用量为蟹重的8-12%,每日早晚各投喂一次;7-9月份饲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搭配饲喂动物性饲料,两者之间的重量比为8-12:1,饲料用量为蟹重的10-15%,每日早晚各投喂一次;其后常规饲喂至青蟹捕捞收获;

5、收获:9月初可采用笼捕法捕捞交配后的青蟹雄蟹,10月中旬重点捕捞雌蟹膏蟹。

所述步骤2中青蟹健苗液制备方法为:依次向无菌水中加入大豆异黄酮、白藜芦醇、复硝酚钠、α-氨基酸、牛磺酸、维生素d、亮氨酸至其浓度分别为30-50ppm、20-30ppm、10-15ppm、40-50ppm、60-70ppm、20-30ppm、5-10ppm,常温下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得到青蟹健苗液。

所述步骤4中人工配合精饲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大豆浓缩蛋白10-15份、氨基酸5-8份、玉米精蛋白6-9份、水解鱼肉蛋白4-6份、发酵棉粕1-3份、海带粉2-4份、玉米粉2-5份、麦麸2-5份、豆油2-6份、卵磷脂1-3份、鱼粉1-2份、蔗糖酯1-2份、大黄粉2-5份、生姜粉2-3份、贝壳粉1-3份、矿物质预混料3-5份、维生素预混料2-3份、诱食剂2-5份。

所述步骤4中植物性饵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金银花2-3份、甘薯藤叶4-5份、鱼腥草4-5份、水芹8-10份、甜菜渣8-12份、甘蔗渣4-6份。

所述步骤4中动物性饵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鲜杂鱼5-8份、半咸水螺10-12份、蓝蛤4-6份、水彩短齿蛤4-6份、沙蚕1-2份。

步骤4所述的人工配合精饲料中矿物质预混料成分按重量计:碳酸氢钠1-3、硫酸镁2-4、磷酸二氢钙3-5、氯化钠4-6、沸石粉5-8、滑石粉6-9、碘化钾1-2。

步骤4所述的人工配合精饲料中维生素预混料成分按重量计:维a3-5、维b14-5、维b52-3、维c6-8、维d32-3、维e3-4、泛酸2-3、胆碱3-4。

步骤4所述的人工配合精饲料中诱食剂成分按重量计:甘氨酸1-3、甜菜碱4-6、大豆磷脂2-3、β-氨基乙磺酸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采用双波交叉辐射法来培育青蟹大眼幼体,采用tdp辐射板在水面上方辐射,超声波震棒在水中低频辐射,两者交叉互作,同时增强了蟹苗成活率及抗性和健壮程度,为之后的生长发育打下良好基础;

2、通过调配富含多种有益成分的青蟹健苗液,进一步增强了蟹苗活力,使其活动力和摄食能力更强,从而生长迅速且健壮;

3、通过饲喂复合青蟹生长发育时期的不同配比的饲料,降低了饲料养殖成本,提高了饲料利用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具体阐释本发明的某些技术路线,而不应用来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2016年3月,研究团队在江苏省赣榆区海头镇海产养殖基地,做相关对比验证试验,所用青蟹大眼幼体来自江苏省青口镇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品种为锯缘青蟹。具体方法如下:

1、青蟹养殖池选择与用前处理:选择面积在12亩的近海且排灌方便的池塘作为青蟹养殖塘口,池塘底部优选沙泥底;池塘使用前,每亩洒生石灰65kg进行消毒灭菌操作;晒塘14天后每亩施基肥1250kg,基肥成分按重量计:鸡粪肥230、豆粕25、玉米秸秆35、葵花秆25、米糠31、稻壳30;其后放水至水深35cm,备用;

2、培育青蟹幼苗:3月中下旬,采用双波交叉辐射法来培育青蟹大眼幼体,具体方法为:将青蟹的大眼幼体投入改造好的蟹苗培育箱中,蟹苗培育箱长宽高分别为2.0×1.0×1.0m,培育箱水深75cm,每箱次投入青蟹大眼幼体7500只;在培育箱中央上方25cm处架设华伦hl-124型特定电磁波tdp辐射板,培育箱水中放入ak-115型投入式超声波震棒;每隔7h同时定时开启tdp辐射板及超声波震棒35min,其中tdp辐射板的功率为250w,超声波震棒的频率控制在16khz,持续双波交叉辐射至大眼幼体长成至豆蟹规格;其后将青蟹豆蟹苗捞出后放养到青蟹育苗池中,育苗池规格20×10×1.0m,水深35cm,放养同时每池洒施青蟹健苗液3l;青蟹健苗液制备方法为:依次向无菌水中加入大豆异黄酮、白藜芦醇、复硝酚钠、α-氨基酸、牛磺酸、维生素d、亮氨酸至其浓度分别为40ppm、25ppm、12ppm、45ppm、65ppm、25ppm、8ppm,常温下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得到青蟹健苗液;蟹苗培育期间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蟹苗管理;

3、蟹苗投放与水质管理:5月上中旬,将育好的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无伤残、体壮壳硬、蟹背宽度在3cm的青蟹扣蟹苗投放到青蟹养殖池中,每667m2投放1400只;水质管理措施包括:a、随青蟹生长逐渐加深水深至1.3m;b、每隔6天换水1/4;c、采用机械装置进行水体增氧操作;d、每隔两周在换水同时进行泼洒生石灰消毒,生石灰用量25kg/亩;通过水质调控,将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cm,水中溶氧量保持在4mg/l,ph保持在7.5-8.5,氨态氮含量小于0.5mg/l;

4、青蟹饲喂方案:蟹苗入塘后采用以下方案饲喂:5-6月份饲喂人工配合精饲料,饲料用量为蟹重的6%,每日早晚各投喂一次;6-7月份饲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搭配饲喂植物性饵料,两者之间的重量比为9:1,饲料用量为蟹重的10%,每日早晚各投喂一次;7-9月份饲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搭配饲喂动物性饲料,两者之间的重量比为10:1,饲料用量为蟹重的13%,每日早晚各投喂一次;其后常规饲喂至青蟹捕捞收获;人工配合精饲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大豆浓缩蛋白12份、氨基酸6.5份、玉米精蛋白8份、水解鱼肉蛋白5份、发酵棉粕2份、海带粉3份、玉米粉3.5份、麦麸3.5份、豆油4份、卵磷脂2份、鱼粉1.5份、蔗糖酯1.5份、大黄粉3.5份、生姜粉2.5份、贝壳粉2份、矿物质预混料4份、维生素预混料2.5份、诱食剂3.5份;植物性饵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金银花2.5份、甘薯藤叶4.5份、鱼腥草4.5份、水芹9份、甜菜渣10份、甘蔗渣5份。动物性饵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鲜杂鱼6.5份、半咸水螺11份、蓝蛤5份、水彩短齿蛤5份、沙蚕1.5份;矿物质预混料成分按重量计:碳酸氢钠2、硫酸镁3、磷酸二氢钙4、氯化钠5、沸石粉6.5、滑石粉7.5、碘化钾1.5。维生素预混料成分按重量计:维a4、维b14.5、维b52.5、维c7、维d32.5、维e3.5、泛酸2.5、胆碱3.5;诱食剂成分按重量计:甘氨酸2、甜菜碱5、大豆磷脂2.5、β-氨基乙磺酸1.5。

5、收获:9月初可采用笼捕法捕捞交配后的青蟹雄蟹,10月中旬重点捕捞雌蟹膏蟹。收获后测产测质,所得数据如表2、3所示。

实施例2

为验证本发明路线中采用的双波交叉辐射法培育大眼幼体的有益效果,研究团队在实验室做相关对比试验,具体步骤如下:

本发明:采用实施例1中步骤2中的方法步骤培育300只青蟹大眼幼体,培育四周时间,统计幼苗成活率及健康度,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对照:采用常规方法培育同一来源的300只青蟹大眼幼体,培育四周时间,统计幼苗成活率及健康度,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分析表1,我们可以看出,通过采用双波交叉辐射法处理后的青蟹大眼幼体,在成活率上相比于常规方法提高了18.2%,且育出来的青蟹豆蟹苗个头较大较重、蟹壳较硬且颜色较深、蟹体生长迅速、发育较成熟。这可能是由于经过tdp和超声波双重辐射处理后,激活了青蟹大眼幼体的生长活性,从而使得大眼幼体成活率显著提高,且幼苗更加健壮;后续又通过施用富含多种营养促生成分的青蟹健苗液,进一步增强了青蟹幼苗的抗性和健康度。

实施例3

为验证本发明路线中饲料管理方案的有益效果,研究团队在同一养殖地,除将饲料管理方案中的饲料均替换为常规饲料外,采用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步骤,养殖33m2的青蟹,收获后测产,所得数据如表2、3所示。

实施例4

研究人员在同一养殖基地,采用陈如潮公开发表的《浅谈锯缘青蟹池塘养殖方法》中的路线步骤,养殖33m2的青蟹,收获后测产,所得数据如表2、3所示。

分析表2,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合理搭配饲料配方,本发明饲养出来的青蟹成蟹在均重和产量上均优于常规用饲料和常规养殖方案,且在饲料系数上也小于两者。分析原因,可能在于通过搭配适合青蟹各生长时期的不同配比的饲料,满足了青蟹在各时期对营养的不同需求,且配合饲料中含有较多的增强青蟹摄食欲及蟹体抗病性的物质,这将使得青蟹摄食能力和疾病抵抗力优于常规养殖,从而产生了相应的有益效果。

取实施例1、3、4收获后的雌蟹10只,分别进行活体解剖,取出全部的肝胰腺和性腺,称重后分别计算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其中肝胰腺指数能反应青蟹摄取及含有营养的能力,性腺指数则能充分反应雌蟹育成膏蟹后的品质。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

分析表3,我们可以看出,经过本发明路线养殖的青蟹在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上均高于常规用饲料及常规养殖,原因可能在于早期的双波交叉辐射法既提高了青蟹大眼幼体的成活率,又提高了其健壮和抗病能力,从而使得青蟹在幼苗时期即获得较好的生长发育,其后添加的青蟹健苗液又进一步加强了相关有益效果,最后,合理的搭配适合青蟹生长发育时期的饲料,充分满足青蟹各时期的营养需求,最终使得青蟹品质优于常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