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江鲈鱼幼鱼的人工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29040发布日期:2019-01-16 06:23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松江鲈鱼幼鱼的人工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松江鲈(trachidermusfasciatusheckel),又名四鳃鲈,隶属于鲉形目(scorpaeniformes),杜父鱼科(cottidae),松江鲈鱼属(trachidermus),是我国四大淡水名贵食用鱼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酷渔滥捕、河流污染、水利建设等原因,松江鲈濒临灭绝,1994年被列为国家ⅱ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展了大量松江鲈人工繁养技术的研究,其中亲本培育、苗种繁育和商品鱼养殖技术已趋于成熟。但目前,在进行松江鲈鱼的池塘养殖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导致鲈鱼养殖的成活率不高,养殖的鲈鱼的质量也无法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松江鲈鱼幼鱼的人工培育方法,促进松江鲈鱼幼鱼早期的生长。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松江鲈鱼幼鱼的人工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育苗池:

放苗前20d进行清塘,清除池塘底部过多的淤泥,保持淤泥厚度在20cm以下,接着进行暴晒,直到淤泥晒成龟裂状;池塘内配置有微孔曝气设施,布放气石,布放密度0.4-0.6个/m2

在放苗前的12-15d,对池塘注入新水,进行消毒后,调节池水盐度在21±1‰;

(2)水质培育:

于池水消毒的后5-7d着手育苗池的水质培育,将鱼浆打碎与em原液、枯草芽孢杆菌充分混合发酵,在气温20-28℃时,发酵6-8d后即可全池泼洒,促进池壁藻类生长,以培育天然饵料生物,待池水变成茶色时开始放入鱼苗;

(3)投饵培育:

a、淡化前期:投苗前2天先向池中投放足量轮虫,再选择10-13mm长的鱼苗移入育苗池中,放养密度控制在1500-2000尾/m3

b、淡化期间:鱼苗体长长至18-24mm,鱼苗进入幼鱼阶段,此时幼鱼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已发育完善,开始进行水体淡化;

c、淡化后期:幼鱼体长长至28-35mm,已完成淡化,幼鱼进入淡水培育阶段,开展淡水阶段的转食驯化;

培育期间投喂方式选择每天7:00-19:00每4h投喂一次,采用少量、缓慢的方式进行投喂,每次投喂时间在半小时内,先抛洒部分饵料,观察幼鱼进食情况后,再调整投喂量;

(4)日常管理:

a、水质管理:淡化前期,每3-5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1%-2%,换水水体盐度与育苗池水体盐度差不要超过0.5;淡化期间时,淡化速率为减低盐度1-1.5/d;淡化后期,换水频率加快,每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培育池水体的5%-10%,完成淡化;

b、光照时间:在池塘四角放置节能灯,采用节能灯补充延长光照时间,确保每天光照时间在13-15h,长光照处理在淡化期间开始至淡化后期,之后淡水培育阶段进行正常自然光管理,完成鲈鱼的幼鱼培育。

其中,所述鲈鱼淡水阶段的转食驯化方法为:

淡化前期使用虾苗与轮虫为活饵料,日投饲量保持在3.5-6.0%,投喂4-6天后鱼苗已经适应鱼池环境,开始加入0.8-1.2mm的人工鲈鱼颗粒饲料,等先投入水的饲料在下沉过程中基本吃光后再投喂,避免沉入水底,防止鲈鱼食用过量,加入的量按循序渐进的方法,每天逐渐增加,持续训食12-15d的时间,达到全部使用人工颗粒饲料,完成淡水转食驯化。

其中,所述投饵培育过程中饵料投喂时应沿池壁将饵料缓缓倒下,并于池中四角相应增多投喂量;淡水转食驯化期间利用曝气设施、气石产生气泡上下翻腾,造成人工活饵,促使幼鱼抢食。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中在对松江鲈鱼鱼苗进行淡化处理期间,通过合理地饲料搭配及投喂方式,同时利用育苗池曝气设施及气石充气翻动水体,制造动态饵料的技术,避免饲料的浪费,可节省饲料成本,同时在放苗前进行肥水处理,促进轮虫等微生物的生长,为幼苗提供天然饵料,可充分利用水中天然饵料种类的多样性及其中所含的稀有微量元素,提供人工饲料缺失的特殊养分,另外在育苗阶段进行长时间光照处理,适当的延长光照对松江鲈鱼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既保证了鲈鱼幼苗较高的成活率,又有利于提高鲈鱼幼苗的快速生长,提高鲈鱼的产量和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松江鲈鱼幼鱼的人工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育苗池:

放苗前20d进行清塘,清除池塘底部过多的淤泥,保持淤泥厚度在20cm以下,接着进行暴晒,直到淤泥晒成龟裂状;池塘内配置有微孔曝气设施,布放气石,布放密度0.5个/m2

在放苗前的12d,对池塘注入新水,进行消毒后,调节池水盐度在20‰;

(2)水质培育:

于池水消毒的后5d着手育苗池的水质培育,将鱼浆打碎与em原液、枯草芽孢杆菌充分混合发酵,在气温26℃时,发酵7d后即可全池泼洒,促进池壁藻类生长,以培育天然饵料生物,待池水变成茶色时开始放入鱼苗;

(3)投饵培育:

a、淡化前期:投苗前2天先向池中投放足量轮虫,再选择10-13mm长的鱼苗移入育苗池中,放养密度控制在2000尾/m3

b、淡化期间:鱼苗体长长至18-24mm,鱼苗进入幼鱼阶段,此时幼鱼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已发育完善,开始进行水体淡化;

c、淡化后期:幼鱼体长长至28-35mm,已完成淡化,幼鱼进入淡水培育阶段,开展淡水阶段的转食驯化;

培育期间投喂方式选择每天7:00-19:00每4h投喂一次,采用少量、缓慢的方式进行投喂,每次投喂时间在半小时内,先抛洒部分饵料,观察幼鱼进食情况后,再调整投喂量;饵料投喂时应沿池壁将饵料缓缓倒下,并于池中四角相应增多投喂量;淡水转食驯化期间利用曝气设施、气石产生气泡上下翻腾,造成人工活饵,促使幼鱼抢食。

所述鲈鱼淡水阶段的转食驯化方法为:

淡化前期使用虾苗与轮虫为活饵料,日投饲量保持在5.0%,投喂5天后鱼苗已经适应鱼池环境,开始加入0.8-1.2mm的人工鲈鱼颗粒饲料,等先投入水的饲料在下沉过程中基本吃光后再投喂,避免沉入水底,防止鲈鱼食用过量,加入的量按循序渐进的方法,每天逐渐增加,持续训食14d的时间,达到全部使用人工颗粒饲料,完成淡水转食驯化。

(4)日常管理:

a、水质管理:淡化前期,每5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2%,换水水体盐度与育苗池水体盐度差不要超过0.5;淡化期间时,淡化速率为减低盐度1.5/d;淡化后期,换水频率加快,每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培育池水体的8%,完成淡化;

b、光照时间:在池塘四角放置节能灯,采用节能灯补充延长光照时间,确保每天光照时间在14h,长光照处理在淡化期间开始至淡化后期,之后淡水培育阶段进行正常自然光管理,完成鲈鱼的幼鱼培育。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松江鲈鱼幼鱼的人工培育方法,对松江鲈鱼鱼苗进行淡化处理期间,通过合理地饲料搭配及投喂方式,同时利用育苗池曝气设施及气石充气翻动水体,制造动态饵料的技术,避免饲料的浪费,可节省饲料成本,同时在放苗前进行肥水处理,促进轮虫等微生物的生长,为幼苗提供天然饵料,可充分利用水中天然饵料种类的多样性及其中所含的稀有微量元素,提供人工饲料缺失的特殊养分,另外在育苗阶段进行长时间光照处理,适当的延长光照对松江鲈鱼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既保证了鲈鱼幼苗较高的成活率,又有利于提高鲈鱼幼苗的快速生长,提高鲈鱼的产量和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欣
技术研发日:2018.10.29
技术公布日:2019.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