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76673发布日期:2019-03-22 20:33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育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水稻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约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而水稻增产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课题。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正在吞食着稻田,要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挑战,保证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潜力。粮食是一种特殊的战略商品,事关国计民生、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一旦缺粮,吃饭问题解决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就会失去坚实的基础。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已不可能靠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水稻产量,而且由于其他方面对土地的需求,要维持现有的水稻种植面积也非常困难,未来粮食增产总量约80%需要来自单产的提高。由于农业设施不完善,农业投入低,水稻的生长环境还很脆弱;因而水稻生产的现状可描写为脆弱的作物生长在脆弱的环境下满足人们的“温饱”需求。自从1980年日本在水稻育种中首次提出超高产概念以来,提高单位面积的水稻产量潜力成为了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目标。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新增加的水稻产量必须在较少的水、肥、劳力消耗,较少的损失,较少的污染和目前渐少的稻田条件下去实现;解决挑战最可行的途径是培育具有更高产潜力的水稻品种。因此,针对玉溪市水稻生产状况,2006年-2011年玉溪市外国专家局与市农科院成立了联合协作课题组,通过引进国外智力成果(以下简称“引智”)和最新科研成就水稻新品系(种质材料),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利用研究。

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使育种目标与方法更进一步清晰,研究目标应实现“产量超级,品质专用优质,多抗(抗病虫、抗逆境)、适应性广、低耗、高效”的同步改良与全面突破。即在不断提高产量、改良品质的基础上,实现基本不打农药,大幅度降低单位面积化肥用量,节水抗旱的新型水稻品种选育目标。促进水稻生产与环境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通过“引智”充实了育种的物质(材料)基础,被直接和间接利用,有效扩大了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表明了外引品种(材料)能弥补本地水稻品种中缺乏的有利基因,改善了玉溪水稻育种亲本遗传基础狭窄状况,进一步扩大了区域内和区域间遗传多样性,对品种改良和进一步“绿色水稻”育种思路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育成品种(系)在抗倒能力、株叶型配置、丰产性、抗病性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加强对外来稻种资源的研究与利用,从而更好地为水稻生产发展提供资源储备。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可供育种利用的种质资源不足。导致育种工作者没有充足的育种资源可以用,可供选择的育种材料受限制,育成品种(系)多为近亲系。

(2)没有很好的利用国外的“智力”资源及种质资源与国内技术人员及本地稻种资源有机结合。导致好的育种方法及种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好的遗传基因未充分利用,育成品种(系)遗传基因遗传性狭窄。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其难度在于引进国外的“智力”资源及种质资源,实现集外国“智力”资源及种质资源与国内技术人员及本地稻种资源的有机结合;其意义在于通过国外水稻育种方法和育种材料的借鉴,极大地丰富了自身育种材料、扩大了遗传基础,拓宽了育种思路,创造具有利用价值的种质材料,进一步提高育成水稻品种的成功率,提高育成品种“产量超级,品质专用优质,多抗(抗病虫、抗逆境)、适应性广、低耗、高效”的同步改良与全面突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育种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稻育种方法,所述水稻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引进的稻种资源;

通过国际合作及交流,有选择性的引进国外的优良稻种资源。

(2)从分离群体中选育出优良单株;

按照育种目标,通过田间及实验室观察,从分离群体中选育出优良单株进行多代种植,通过系谱选育或单株选育法进行选育,直至达到育种目标要求,最终确定为可直接利用的品种。

(3)具有优异特性的材料作为亲本与云南种进行杂交配组;

按照育种目标,选择具有优异特性的材料(抗倒能力、株叶型配置、丰产性、抗病性、米质等方面优异)作为亲本材料与云南本地材料进行杂交配组,进行多代种植。

(4)对引进材料及杂交组合的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进行同步跟踪鉴定,确定综合抗性;

按照国家及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的要求及安排,在云南不同海拔区域对引进材料及杂交组合的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进行多点同步跟踪鉴定,确定其综合抗性,筛选出综合抗性好的组合继续应用。

(5)利用性状互补,对分离群体选优至稳定,鉴定多点生产力;

(6)在配组后的世代材料或引进品系的分离群体中,选择优异的个体,进行多年多点反复单株或集团选育;

按照国家及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的要求及安排,在云南不同海拔区域进行世代材料或引进品系的分离群体中,选择优异的个体,进行多年多点反复单株或集团选育,最后选出优异的品系。

(7)进行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确定海拔1550m-1800m地区直接应用的新品种。

按照国家及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的要求,对优异的品系进行由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云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对达到要求的品系进行最后的品种审定。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引进的国外水稻育种材料分蘖力较强,单株有效穗多,但结实率不高,生育期偏短,穗型偏小,千粒重不高,因此,直接难于应用于生产,但大多数米粒的透明度要好于当地主体材料;由此认为,通过育种手段,改进株型,提高穗粒数和结实率,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来提高产量和品质。韩国材料株形矮、分蘖较强于本地材料;在大面积上应用的地方品种,植株略高,有不同程度的倒伏问题,可用韩国某些丰产性状好的材料与云南地方品种(中间材料)杂交,有较大希望降低株高,解决倒伏问题;部份材料田间表现抗白叶枯、稻瘟病、纹枯病能力强,这类材料可作亲本利用,以提高本地品种的抗逆性;有些材料外观品质好,是改良提高本地品种质量的较好遗传资源。水稻品种改良主要取决于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品种增产潜力和抗性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自身遗传基础的拓宽。因此,拓宽种质资源利用范围,丰富育种材料遗传基础,挖掘现有优异种质资源,开发外源基因,创造具有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从而实现超高产与优质、多抗及广适应性的同步改良与全面突破。通过“引智”合作对水稻种质资源的引进和水稻育种方法的借鉴,极大地丰富了育种材料、扩大了遗传基础,拓宽了育种思路;开发外源优异种质资源,创造具有利用价值的种质材料,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水稻育种水平;通过利用外源材料与本地品种(材料)杂交改良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的新品种,在适宜地区推广应用。引进和利用外来种质资源不仅在于直接用于生产,更重要的是充实育种物质基础、增加遗传多样性,对作物生产、品种改良和作物科学研究都有积极促进作用。外来稻种资源对水稻品种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强对外来稻种资源的研究与利用,从而更好地为水稻生产发展提供资源储备。外引品种能弥补本地水稻品种中缺乏的有利基因,为育种提供抗性亲本,改善亲本遗传基础狭窄状况,显著提高水稻增产潜力。因此,加强与世界产稻国家及irri的种质交流与合作研究,为稻作科学研究与品种改良提供丰富的稻种资源,进一步扩大区域内和区域间遗传多样性,实现水稻生产新飞跃。利用外源选育出具有消费者普遍接受的外观、蒸煮和食用品质的高产水稻品种并广泛应用。

本发明的优点还有:

1、通过“引智”方法的实施,直接借鉴和吸收国外最新科技成果(成就),实现水稻育种技术创新的跨越式进步;推进“引智”成果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合作交流,实现了种质资源以及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了国外专业人才与国内技术人员更好的“智力”资源配置;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引智”资源和成果共享。实现了集外国“智力”资源及种质与国内技术人员及本地稻种资源有机结合的“引智”机制创新。

2、通过“引智”充实了育种物质基础,被直接和间接利用,有效扩大了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增加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表明了外引品种(材料)能弥补本地水稻品种中缺乏的有利基因,为育种提供优异亲本,改善了亲本遗传基础狭窄状况,为改良当地品种提供了丰富的稻种资源,进一步扩大区域内和区域间遗传多样性,对进一步“绿色水稻”育种思路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育成品种(系)在抗倒能力、株叶型配置、丰产性、抗病性等方向有较大突破。为进一步对外来稻种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提供了技术储备。

3、通过国际合作研究,高起点地引进国外最新科研成就水稻材料(种质资源)3064份,在玉溪进行鉴定、评价、消化、吸收和创新利用研究;创造了具有利用价值的种质材料(中间材料)等,实现了国内外种质资源区域优势互补,获得了一批适合云南不同生态环境和稻米生产要求的高世代材料,为我市及至全省水稻育种增加了种质资源储备。为利用国外种质资源进行育种研究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4、经过不断对引进材料的筛选、鉴定、评价并与本地品种(中间材料)杂交改良,育成了6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品种(系)和一批株型优良、丰产性好、抗性强、品质得到了较大提高的高世代材料和具有利用价值的中间材料,为我市及至全省水稻育种增加了非常丰富的种质资源储备。

5、利用国外材料与本地品种(中间材料)杂交改良选育成功的新品种(系),表现株型紧凑、株高适中、根系活力强、茎秆粗壮、叶片挺直厚实、株叶型配置等方面比原有种植品种“楚粳3号”、“合系39号、合系41号”、“云玉系统”等有较大突破。且丰产性和收获指数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提高,较好地适应了云南的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稻育种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极大地丰富了育种材料、扩大了遗传基础,拓宽了育种思路;引入国际水稻所、韩国、日本水稻种质材料1093份,5年完成杂交组合1535个,创造具有利用价值的种质材料;通过水稻育种方法和育种材料的借鉴,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水稻育种水平,加快了育种进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稻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对引进的稻种资源在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进行详细的观察;

s102:从分离群体中选育出优良单株;

s103:对于不能直接利用,但确具某些优异特性的材料,作为亲本材料与云南种进行杂交配组;

s104:对引进材料及杂交组合的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进行同步跟踪鉴定,以确定其综合抗性;

s105:充分利用其性状互补,对分离群体选优至稳定,进行生产力多点鉴定;

s106:在配组后的世代材料或引进品系的分离群体中,选择优异的个体,进行多年多点反复单株或集团选育,并加速稳定,使之成为优质高产新品种;

s107:进行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确定适合在海拔1550m-1800m地区直接应用的新品种(系)。

对引进的稻种资源在生育性、分蘖、成穗率、抽穗期、结实率等性状进行详细的观察,从分离群体中选育出生育期适中、成穗率高、结实率高和抗病的优良单株(系),确定适合在海拔1550m-1800m地区直接应用的新品系(种)和供杂交改良的优异材料。

1、对引进的稻种资源在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进行详细的观察:主要包括生育期株高、亩最高茎蘖数、亩有效穗、成穗率、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全生育期、株型、熟期转色、落粒性、抽穗整齐度,植株抗倒性、抗病性等进行观察记录;

2、从分离群体中选育出优良单株(系):按照育种目标选育出生育期适中、成穗率高、结实率高和抗病的优良单株(系),进行多年多点反复单株或集团选育,确定能直接应用的新品系(种);

3、对于不能直接利用,但确具某些优异特性的材料(例如丰产性好,高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或稻曲病,株型好,抗倒,米质优,早熟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优点),作为亲本材料与云南种(优质籼粳稻品种或籼粳中间材料)进行杂交配组;

4、对引进材料及杂交组合的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进行同步跟踪鉴定,以确定其综合抗性(通过实验室及大田多点抗性接种鉴定)。

5、充分利用其性状互补,对分离群体选优至稳定,进行生产力多点鉴定;

6、在配组后的世代材料或引进品系的分离群体中,选择优异的个体,进行多年多点反复单株或集团选育,并加速稳定,使之成为优质高产新品种(系);

7、直接应用的新品系(种)、杂交配组选育的新品系(种)按照要求进行云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确定适合在海拔1550m-1800m地区直接应用的新品种(系);

8、对通过云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新品种(系)进行品种审定;

9、对育成的优质高产新品种进行栽培技术的配套分析,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的描述。

1国外人才(智力)资源的引进

2006-2011年,聘请外国专家29人次到玉溪指导水稻育种工作,并进行了水稻育种(抗病、抗倒伏、丰产性、食味性、广适性等)技术路线的探讨与相关学术交流,推进“引智”资源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合作与交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引智”资源(成就)的共享。

2通过“智力”资源的引进,育种方法与目标进一步清晰

国外育种方法与育种目标的借鉴,对引进的最新科研成就水稻育种材料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充分利用云南特有的气候、生态及资源优势进行评价、筛选及创新利用。

2.1技术关键

对引进的稻种资源在生育性、分蘖、成穗率、抽穗期、结实率等性状进行详细的观察,从分离群体中选育出生育期适中、成穗率高、结实率高和抗病的优良单株(系),确定适合在海拔1550m-1800m地区直接应用的新品系(种)和供杂交改良的优异材料;对引进材料及杂交组合的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进行同步跟踪鉴定。

2.2创新与利用

对于不能直接利用,但确具某些优异特性的材料,与云南种(优质籼粳稻品种或籼粳中间材料)杂交配组,充分利用其性状互补,对分离群体选优至稳定,进行生产力多点鉴定;在配组后的世代材料或引进品系的分离群体中,选择优异的个体,并加速稳定,使之成为优质高产新品种(系);对育成的优质高产新品种进行栽培技术的配套研究,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

2.3主要目标

为保障农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提出了培育“绿色水稻”设想的基本目标;在不断提高产量、改良品质的基础上,实现基本不打农药,大量少施化肥,节水抗旱等“绿色水稻”育种目标,根据玉溪现有的基础,可分三个阶段来实现:

第一阶段目标:基本不打农药。可以认为,大量引进国外、国内稻种资源对抗重要病虫害进行鉴定、评价,与本地品种杂交选择,培育抗病虫的新品种并大面积应用有可能实现水稻生产基本不打农药的目标。

第二阶段目标:大量少施化肥。可持续农业要求施肥量大幅度减少,但随着施肥量的减少,田间营养元素的浓度将大幅度降低。因此,培育的新品种要有高的吸收效率、高的利用效率。方法是:通过外源与本地品种(材料)杂交,在低氮、磷条件下分离选择。营养高效品种的培育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以提高利用效率为主,即培育高效利用的品种;第二步以提高吸收效率为主。

第三阶段目标:抗旱节水。近年来,旱灾有加剧的趋势,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对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培育抗旱节水的水稻品种显得十分紧迫。陆稻是水稻抗旱性改良的首选资源,同时引进外源鉴定分析,直接用于抗旱育种亲本材料。对于农业、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意义深远,势在必行。

2.4选择参考指标

分蘖力中偏强,成穗率高;株叶型配置好,前期株型略松散后期紧凑直立;平均每穗150-200粒;株高90厘米左右;粗秆、硬秆;根系发达;抗多种病虫害;早中熟,全生育期165-185天;收获指数0.5以上;产量潜力每公顷11.5-13.5吨(760㎏-900㎏/亩)。

3特异种质资源(中间材料)的获得

引进的irri(国际水稻研究所)、韩国材料在玉溪鉴定、评价,其中筛选出“抗源、矮源、米质优”等的材料作地方品种改良的骨干亲本,与适应性广的地方品种(中间材料)组配,通过杂交导入抗性基因,对杂交后代的抗病性早期筛选鉴定。外引品系(材料)及地方品种间的抗性差异明显,表明稻种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抗源,利用这些抗性资源将对水稻育种和稻作生产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已明确了抗“白叶枯”、“抗倒伏”材料。

4国外水稻种质材料的引进鉴定与评价

高起点地引入国际水稻所、韩国、日本水稻种质材料1093份,评价、选择和利用,与本地品种(中间材料)杂交改良;5年完成杂交组合1535个,种植f1-fn选择材料6794份,不同世代的分离淘汰选择,已分离出生长清秀,叶片直立,株型紧凑,抗性好,米粒透明的高、低代储备材料。直接借鉴和引进了国外最新科技成果(材料),实现水稻育种技术创新的跨越式进步,为今后“优质超高产”株型育种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优异材料和育种经验。

5引进外国水稻育种材料的创新利用

利用引进国外材料与本地品种(中间材料)杂交,不同世代分离选择后的性状表现:如组合(1):ir71121-35-1-1-1-2(国际水稻材料)/v13(韩国材料)杂交(f4)株高80㎝,穗总粒246.7粒,结实率73.4%。组合(2):ir64446-2(国际水稻所材料)/滇粳优5号(云南品种)杂交(f5)表现株高90㎝,穗总粒189.0粒,结实率93.5%。组合(3):taebongbyeo/undong31(韩国)//玉粳8号(自育品种)杂交(f3)表现株高90㎝,穗总粒203.0粒,结实率91.0%;均表现株高适中(抗倒)、丰产性好、抗病,需进一步选择至稳定。

下面结合具体分析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部分通过云南省区域试验及多点示范品系。

玉粳12号:用南京农大提供材料“南99-5-2”作母本,国际水稻所材料“ir71214-48-2-1”作父本杂交,经多年多代选育而成的新品系。特征特性:品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进行测试的结果:糙米率86.9%、精米率78.0%、整精米率76.5%、粒长5.2mm、长宽比1.9、垩白粒率49%、垩白度7.0、透明度2级、硷消值7.0、胶稠度86mm、直链淀粉18.8%、蛋白质9.5%、综合评定4级。2007年接种鉴定抗稻瘟病(发病2级)、感白叶枯病(发病7级),耐寒性弱。省区域试验结果:株高81.4cm,株型紧凑,全生育期175天,亩有效穗31.21万,成穗率为79.9%,穗粒数95.9粒,实粒数74.8粒,结实率78.0%,千粒重28.27克,落粒性适中,米外观好。适宜1500~1750米海拔稻作区种植。

玉粳13号:用南京农大提供的材料“南99-8”作母本,国际水稻所材料“96irntp94-10”作父本杂交,经多年多代选育而成的新品系。特征特性:品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进行测试的结果:糙米率82.3%、精米率74.9%、整精米率62.4%、粒长5.5mm、长宽比1.9、垩白粒率51%、垩白度3.1、透明度2级、硷消值7.0、胶稠度80mm、直链淀粉14.4%、具有清香味。该品系株叶型配置好,叶片直立,叶色淡绿,株型紧凑,穗层整齐,剑叶角度小,成熟期褪色好,青秆黄熟,易落粒。成穗率高,株高适中85-90㎝,全生育期165天左右分蘖强,籽粒金黄色,具有淡香味,穗长18-19㎝,穗子中等,穗粒数130-16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7-28克左右,丰产性好,米质优,米粒全透明,成熟度好。田间表现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2010年云南省区域试验(玉溪点)a组平均亩产937.41公斤,比对照“合系41”亩增163.21公斤,增21.08%,居10个供试品系第二位;适宜1500~1800米海拔稻作区种植。

玉粳14号:用南京农大提供的材料“南99-5-2”作母本,国际水稻所“ir71456-7-1-2”作父本杂交,经多年多代选育而成的新品系。特征特性:品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进行测试的结果:糙米率86.2%、精米率73.4%、整精米率9.4%、粒长5.2mm、长宽比1.9、垩白粒率49%、垩白度3.4、透明度3级、硷消值7.0、胶稠度68mm、直链淀粉13.7%、具有清香味。该品系株高80-85㎝,全生育期165天左右,株叶型配置好,分蘖期生长势强,叶片直立,叶色淡,株型紧凑,穗层整齐,剑叶角度小,成熟期褪色好,青秆黄熟,易落粒。分蘖强,成穗率高,籽粒金黄色,穗长15-18㎝,穗子中等,穗粒数120-13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5-27克左右,丰产性好,米质优,米粒全透明,成熟度好。田间表现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2010年云南省区域试验(玉溪点)b组平均亩产920.13公斤,比对照“合系41”亩增147.83公斤,增19.14%,居9个供试品系第一位;适宜1500~1800米海拔稻作区种植。

玉粳15号:组合:南99-5-2/玉优2号;2010年:北城点展示亩产768.15㎏,比对照“楚粳27”亩增43.48㎏,增6.0%。江川种子站品系比试验亩产715.5㎏,比对照“楚粳26”亩增61.8㎏,增9.5%。红塔区农技站比试验亩产826㎏,比对照“楚粳26”亩增60.7㎏,增7.93%。易门县农技站比试验亩产658.7㎏,比对照“楚粳27”亩增106.6㎏,增19.3%。

玉粳16号:组合:镇稻一采/91-01选-1;2010年:北城点展示亩产782.65㎏,比对照“楚粳27”亩增57.98㎏,增8.0%。红塔区农技站比试验亩产885㎏,比对照“楚粳27”亩增134㎏,增17.84%。易门县农技站比较试验亩产660.8㎏,比对照“楚粳27”亩增108.7㎏,增19.7%。保山隆阳区比较试验亩产781.4㎏,比对照“隆科10号”亩增61.7㎏,增8.57%。

玉粳17号:“南99-8”作母本,“滇超2号”作父本杂交,经多年多代选育而成的新品系。特征特性:该品系株叶型配置好,叶片直立,叶色淡绿,株型紧凑,穗层整齐,剑叶角度小,成熟期褪色好,青秆黄熟,易落粒。成穗率高,株高适中86.1-90.9㎝,全生育期177天左右。分蘖中等,籽粒金黄色,穗长18-19㎝,穗子中等,穗总粒数155.6粒-172.2粒,穗实粒数130-150粒,结实率79.5%以上,千粒重23.5-27.9克,丰产性好,米质检测:出糙率85.3%、精米率75.3%、整精米率72.8%、粒长4.7mm、长宽比1.6、垩白粒率40%、垩白度2.4%、直链淀粉18.2%、胶稠度68mm、碱消值7.0级、透明度1级,水分11.6%。接种鉴定中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米质优,成熟度好。

玉粳18号:“南99-5-2“作母本,国际水稻所“ir71456-7-1-2”作父本杂交,经多年多代选育而成的新品系。特征特性:株叶型配置好,分蘖期生长势强,叶片直立,株型紧凑,穗层整齐,剑叶角度小,成熟期褪色好,青秆黄熟,易落粒。分蘖强,成穗率高,籽粒金黄色,成穗率高,株高适中88.9㎝,分蘖强,籽粒金黄色,具有淡香味。亩有效穗28.5万,成穗率76.3%,穗总粒数117.5粒,穗实粒数97.6粒,结实率82.9%以上,千粒重27克,穗长15-18㎝,穗子中等,丰产性好,米质优,米粒全透明,成熟度好。

玉粳19号:楚粳27号/云粳12号(2),特征特性:该品系株高90-100㎝,全生育期165-170天左右,株叶型配置好,分蘖期生长势强,叶片直立,株型紧凑,穗层整齐,剑叶角度小,成熟期褪色好,青秆黄熟,易落粒,分蘖强,成穗率高,籽粒金黄色。表现:穗长17-20㎝,穗子中等,穗总粒数200-24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4-27克左右;丰产性好,米质优,成熟度好、抗倒伏。

本发明水稻育种方法,(引进的irri、韩国材料在玉溪鉴定、评价,其中筛选出“抗源、矮源、米质优”等的材料作地方品种改良的骨干亲本,与适应性广的地方品种(中间材料)组配,通过杂交导入抗性基因,对杂交后代的抗病性早期筛选鉴定。外引品系(材料)及地方品种间的抗性差异明显,表明稻种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抗源,利用这些抗性资源将对水稻育种和稻作生产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12069份品系(材料)进行了叶瘟鉴定,获得稻瘟病抗源。并已明确了抗“白叶枯”、“抗倒伏”材料。

在玉溪等地不同生态环境下对引进的国际水稻所的不同育种时期的新株型(超级稻)新品系297份材料的鉴定和评价,引进超级稻材料具有株型好、茎杆粗壮、分蘖较少、成穗率高、全生育期170天左右,大穗(200~250粒/穗)、高抗稻瘟病及白叶枯病、具有15吨/公顷的产量潜力;但在玉溪稻作生态环境下,引进种植结实率低于60%,籽粒充实度差,大多数的籽粒为短圆,性状不整齐,分离出不同的类型,为育种和选择提供了重要的遗传材料。

所述水稻育种方法利用引进国外材料与本地品种杂交,不同世代分离选择后的性状表现;

组合(1):ir71121-35-1-1-1-2/v13杂交f4株高80㎝,穗总粒246.7粒,结实率73.4%;

组合(2):ir64446-2/滇粳优5号杂交f5表现株高90㎝,穗总粒189.0粒,结实率93.5%;

组合(3):taebongbyeo/undong31//玉粳8号杂交f3表现株高90㎝,穗总粒203.0粒,结实率9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