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毒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8348发布日期:2019-03-22 20:42阅读:7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毒液,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通用型消毒液,属于外用医疗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俗语道病从口入,而入口的大多数病菌是由手及衣物和家居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物件带入,而且,伤口更容易被病菌感染,轻则出现发炎发脓,重则可能引起脓包疮、肺炎、肾衰竭、菌血症等,危及生命。因此经常性并彻底地对手、衣物及家庭用品、用具进行消毒,及时正确对伤口消毒,就成为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程序,尤其是伤口消毒处理极为关键,如果选的消毒液不够温和,反倒会刺激伤口,消毒的同时加大伤口负担,容易留疤,另外一些安全性够高的消毒液,又只能起到抑菌作用,达不到消毒级别,伤口还是有可能发炎感染,增加留疤几率。目前市售的传统消毒液大多含碘、氯、醛、醇等原料,不够环保。安全性高的消毒效果不够好,而消毒效果好的,安全性又不够高,会刺激皮肤,更不适合孕产妇及婴童使用,所以,缺乏一种既能保证足够安全又能达到高效杀菌的消毒液,将其应用于普通物品时可取代含氯类、乙醇等消毒液,将其应用于日常创伤时可取代碘类、季铵盐类消毒剂,并能长时间保持消毒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有效性好的消毒液,本发明的消毒液主要适用于日常创口的消毒,也可用于器皿、物品的消毒。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消毒液,所述消毒液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4-6份,酶2-4份,植物提取物1-3份,食品级一水柠檬酸1-2份,辅助杀菌剂5-8份,纯化水900-1200份。

本发明从安全性和有效性入手,主要以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酶+植物提取物的复合方式,从杀菌消毒的根本形式上进行改变,即本发明的配方为物理杀菌原理,温和不刺激,区别于碘伏、酒精等传统消毒液的化学杀菌原理,杀菌的同时会产生刺激。而且本发明的配方适用于孕妇、儿童,安全、快速、无毒(入口、入眼均无毒害)。

在本发明消毒液中,主体原料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为环保型高分子聚合物,长时间抑菌;无色无嗅,无任何毒副作用;呈正电性,极易吸附呈负电性的各类有害细菌、病毒,由于特殊的杀菌机制,各种细菌对其不会产生抗性和耐性,可长期使用。由于在盐酸聚六亚甲基胍中的胍基有很高的活性,使聚合物成正电性,故很容易被通常呈负电性的各类细菌、病毒所吸附,从而抑制了细菌、病毒的分裂功能,使细菌、病毒丧失了生殖能力;加上聚合物形成的薄膜堵塞了微生物的呼吸通道,使微生物迅速窒息而死;同时,由于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是聚合物结构,能使胍基的有效活性得以提高,所以盐酸聚六亚甲基胍的杀菌效力大大高于其他胍类化合物。

在上述一种消毒液中,所述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溶葡萄球菌酶0.5-1份,菠萝蛋白酶1-2份,唾液淀粉酶0.5-1份。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分为植物酶、动物酶、微生物酶,无毒无害,目前酶处理技术是被公认为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生产技术。本发明在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加入酶,能够把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的抑菌作用提升至强杀菌效果,达到高效消毒级别,同时又能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本发明在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的基础上加入溶葡萄球菌酶,溶葡萄球菌酶是一种含锌的金属蛋白酶,可专一降解细胞壁具有甘氨酸肽键结构的微生物,通过裂解其细胞壁达到杀菌的目的。用于创口时,由于其含锌离子,锌离子能减少创面钙离子浓度,从而减少创面渗出和减轻创缘水肿,最终利于创口愈合,缩短愈合时间。而菠萝蛋白酶是从菠萝植株中提取的一类蛋白水解酶的总称,主要存在于菠萝茎和果实中,根据提取部位的不同,分为茎菠萝蛋白酶和果菠萝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具有免疫刺激作用,体内外研究表明,通过对辅助细胞的刺激作用和对t细胞的直接抑制反应,可以增强和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菠萝蛋白酶在各种组织中能有效地治疗水肿和炎症。而唾液淀粉酶主要在配方加工工艺中起作用,能够稳其他成分的混合,并促进效果发挥。

在上述一种消毒液中,所述植物提取物为马齿苋提取物。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l.)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也可入药,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其提取物中黄酮具有抑菌消炎的作用,三萜类具有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对于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伤寒杆菌等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同时,对一些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上述一种消毒液中,所述辅助杀菌剂为1,6-双(n1-对氯苯基-n5-双胍基)己烷二葡萄糖酸盐。1,6-双(n1-对氯苯基-n5-双胍基)己烷二葡萄糖酸盐包括属于阳离子型化合物,对细菌有明显的亲和力,能破坏细菌细胞膜,抑制细菌代谢酶,从而对细菌产生杀灭作用。

一种消毒液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称取制备消毒液的原料,加热纯化水,保温后加入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辅助杀菌剂,搅拌均匀后加入酶,继续搅拌均匀后加入植物提取物并静置,然后加入食品级一水柠檬酸,再经搅拌静置后得到消毒液。

在上述一种消毒液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纯化水的加热温度为75-80℃,保温时间为4-8min。

在上述一种消毒液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酶加入的温度为35-40℃。大于或小于最适温度,都会降低酶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改变底物分子和酶分子的带电状态,从而影响酶和底物的结合;②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酶的稳定性,进而使酶遭受不可逆破坏。

在上述一种消毒液的制备方法中,加入植物提取物后静置时间为1.5-2.5h,加入食品级一水柠檬酸后静置时间为0.5-1h。

本发明一种消毒液,不局限于喷雾和滴液。

本发明一种消毒液,可以使用在人身上,比如创伤处,需要消毒的地方,也可以使用在物品上,如需要消毒的地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入眼入口无毒:安全性足够高,让消费者用的更放心;无色无味:没有刺鼻味道,没有难看的颜色,使用起来更舒服;无刺激:不刺激伤口,不加重伤口负担,比刺激伤口的消毒液更能促进伤口愈合,不易留疤;

2、不过敏:女性、婴童等娇嫩肤质,脸部、眼部等敏感部位都可以放心使用(碘伏、酒精易过敏);适用人群更广,孕产妇及婴童可用:足够安全,孕产妇及婴童都可放心使用(碘伏不可用于孕产妇及婴童);

3、促进伤口愈合:不刺激伤口的基础上,生物酶成分更能促进伤口愈合,使伤口好的快,减小留疤几率;有效性高:对于感染较严重的伤口,本发明能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促进愈合,效果明显(碘伏对于这类伤口作用不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表1:实施例1-5消毒液组成

实施例1

按照表1实施例1的组成加热纯化水保温后加入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辅助杀菌剂,搅拌均匀后冷却并加入酶,搅拌均匀后加入植物提取物并静置,然后加入食品级一水柠檬酸,再经搅拌静置后得到消毒液。其中,纯化水的加热温度为75℃,保温时间为4min,酶加入温度为35℃,加入植物提取物后静置时间为1.5h,加入食品级一水柠檬酸后静置时间为0.5h。

实施例2

按照表1实施例2的组成加热纯化水保温后加入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辅助杀菌剂,搅拌均匀后冷却并加入酶,搅拌均匀后加入植物提取物并静置,然后加入食品级一水柠檬酸,再经搅拌静置后得到消毒液。其中,纯化水的加热温度为76℃,保温时间为5min,酶加入温度为36℃,加入植物提取物后静置时间为1.7h,加入食品级一水柠檬酸后静置时间为0.6h。

实施例3

按照表1实施例3的组成加热纯化水保温后加入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辅助杀菌剂,搅拌均匀后冷却并加入酶,搅拌均匀后加入植物提取物并静置,然后加入食品级一水柠檬酸,再经搅拌静置后得到消毒液。其中,纯化水的加热温度为77℃,保温时间为6min,酶加入温度为38℃,加入植物提取物后静置时间为2h,加入食品级一水柠檬酸后静置时间为0.8h。

实施例4

按照表1实施例4的组成加热纯化水保温后加入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辅助杀菌剂,搅拌均匀后冷却并加入酶,搅拌均匀后加入植物提取物并静置,然后加入食品级一水柠檬酸,再经搅拌静置后得到消毒液。其中,纯化水的加热温度为79℃,保温时间为4-8min,酶加入温度为39℃,加入植物提取物后静置时间为2.2h,加入食品级一水柠檬酸后静置时间为0.9h。

实施例5

按照表1实施例5的组成加热纯化水保温后加入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辅助杀菌剂,搅拌均匀后冷却并加入酶,搅拌均匀后加入植物提取物并静置,然后加入食品级一水柠檬酸,再经搅拌静置后得到消毒液。其中,纯化水的加热温度为80℃,保温时间为8min,酶加入温度为40℃,加入植物提取物后静置时间为2.5h,加入食品级一水柠檬酸后静置时间为1h。

实施例6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消毒液的组成中的酶不包括溶葡萄球菌酶,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7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消毒液的组成中的酶不包括蛋白酶,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8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消毒液的组成中的酶不包括唾液淀粉酶,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9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消毒液的组成中的植物提取物为其他植物提取物,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消毒液的组成中的辅助杀菌剂为普通常见杀菌剂,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消毒液的制备过程中酶加入的温度为33℃,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12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消毒液的制备过程中酶加入的温度为41℃,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比例1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该对比例消毒液中不含有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比例2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该对比例消毒液中不含有酶,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比例3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该对比例消毒液中不含有植物提取物,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比例4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该对比例消毒液中不含有食品级一水柠檬酸,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比例5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该对比例消毒液中不含有辅助杀菌剂,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比例6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该对比例消毒液为市售碘伏溶液,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比例7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该对比例消毒液为市售75%乙醇,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将上述实施例1-12及对比例1-7制得的消毒液进行临时试验,后续对患者进行跟踪,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准创面处,并保持适当距离,按压消毒液至喷洒均匀。

非临床创口试验,900例日常伤口的处理对比。

创口种类:急性创口,本试验选择创口表皮直径低于2.5cm,可自行处理的日常创口,如割伤、划伤、摔伤等日常破皮创口。

创口总数:900例。试验组共900例,年龄为2-60岁,平均年龄为35岁。按照年龄、性别、伤口大小平均分到各组。

表2

特别说明:①实施例3中1例红肿情况为创口处为手指,碰到了水,污染了伤口感染造成轻度红肿,之后继续使用舒是,红肿在4小时后消褪.

75%的乙醇消毒液多用于完整皮肤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不用于破口皮肤消毒,对比例7主要用于物品消毒效果对比,故皮肤创口消毒数据中无此结果。

结果判定标准:

红肿:伤口部位出现肉眼可观察到的部分或整体发红肿胀现象;

刺激:使用者在伤口部位感受到轻微刺痛或明显刺痛,一般痛感持续在2秒以上;

化脓:伤口出现肉眼可见的明显的白色或淡黄色分泌物,并伴有红肿热痛感受;

结痂时间:从受伤起至伤口面出现肉眼可见的痂面的时间;

脱痂时间:从受伤起至伤口结痂面全部脱落的时间。

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做物体表面消毒现场试验。消毒对象为木质油漆表面,用消毒液原液擦拭一遍,作用五分钟后,用棉拭涂抹法取样,检测表面自然菌杀菌率。

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实施例1-12及对比例1-7消毒液对木质油漆表面的试验结果。

备注:碘伏溶液多用于皮肤及创口消毒,不用于物品消毒,对比例6主要用于上述皮肤创口消毒效果对比,故物品消毒试验中无数据。

杀灭对数值=-log(1-杀灭率,10)。

杀灭对数值>4,表示杀菌率>99.99%;

杀灭对数值>3,表示杀菌率>99.9%;

杀灭对数值<1,表示杀菌率<90%;

例:杀菌率为80%,则杀灭对数值为0.699。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得的消毒液具有高效的杀菌能力,能短时间内对物体表面达到消毒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对本发明已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并引证了一些具体实施例,但是对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来说,只要不离开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可作各种变化或修正是显然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