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8893发布日期:2019-03-08 23:08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赤霉素具有促进茎的伸长,诱导长日植物在短日条件下抽薹开花,打破休眠,促进坐果和单性结实以及细胞分裂与分化等生理效应。赤霉素最显著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生长,使植株高度明显增加,对若干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伸长效应特别明显。赤霉素可代替红光刺激休眠的种子(四季豆、莴苣等)发芽。

芸苔素内脂具有生根、促进生长、提苗、壮苗、保苗、黄叶病叶变绿、促进受精、保花保果、促进果实膨大早熟、减轻病害缓解药害、协调营养平衡、抗旱抗寒、降低作物体内农药残留、增强作物抗逆性等多重功能。对因重茬、病害、药害、冻害等原因造成的死苗、烂根、立枯、猝倒现象急救效果显著,施用12-24小时即明显见效,迅速恢复生机。适用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水果等,促进生长,增加产量。芸苔素内酯与赤霉素作用机理不同,相互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

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有的果树叶面具有一层光滑的蜡质层,喷洒的农药呈液珠状,其表面张力较大,往往无法润湿叶面而流失,导致农药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通过卡波姆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降低农药液体的表面活性,提高农药的粘附性,提高农药在叶面上的润湿能力;通过添加改性膨润土,使得农药乳液中的有效成分分散稳定,喷出的液体粒径均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所述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0.0002~100)复配药剂和粘附添加剂;

其中复配药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0.0001~10)的赤霉素和芸苔素内酯;

其中粘附添加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1~2)的卡波姆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赤霉素是一类能促进植物生长的,具赤霉素烷环结构的植物激素;芸苔素内脂具有生根、促进生长、提苗、壮苗、保苗、黄叶病叶变绿、促进受精、保花保果、促进果实膨大早熟、减轻病害缓解药害、协调营养平衡、抗旱抗寒、降低作物体内农药残留、增强作物抗逆性等多重功能;赤霉酸和芸苔素内脂复配后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复配药剂有效成分用量比单独使用明显减少,具有增效和延缓抗药性等特点,防治范围扩大,防治效果好,用药量小和农用成本低。

卡波姆是以季戊四醇等与丙烯酸交联得到的丙烯酸交联树脂,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流变调节剂,其稳定性好,起到增稠、悬浮的作用。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简称hpmc,是一种非离子型纤维素醚,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溶于水,能使水分散体系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降低,可起到分散剂的作用。

卡波姆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复配使用,使得农药药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同时增加药液的粘附力和在叶片上的粘滞力,使得减小雾滴粒径,减少雾滴的漂移和在叶面上的弹跳,避免药液的流失,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复配药剂在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01~10%。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中赤霉素和芸苔素内酯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0.398%和0.00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赤霉素和芸苔素内酯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0.398%和0.002%时,两者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防止范围大,防治效果最好,并且有效成分的用量也相对最少,农药成本相对较低。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水剂或可溶粉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农药组合物制成水剂或可溶粉剂,无需借助b组分的助剂进行混合,实用较为方便。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中还含有重量百分含量为3~7%的改性膨润土。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改性膨润土由以下步骤制得:

将膨润土和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溶于醋酸丁酯中,混匀,在60~80℃的条件下搅拌0.5~1h,然后加入三乙胺和聚乙二醇并继续搅拌2~4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然后超声处理10~15min,即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膨润土是天然的微纳米材料,将其加入到农药制剂中,可以起到很好的分散作用,在三乙胺催化剂的存在下,聚乙二醇和甲烷二异氰酸酯反应,在膨润土表面接枝得到大分子链,使得膨润土具有亲油的特点,然后超声处理,使其分散稳定,与粘附添加剂混合,搅拌分散之后,可使得农药组合物分散稳定,粘附添加剂稳定均匀分散在农药组合物中,提高农药组合物的储存稳定性和使用时的粘附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还包括重量百分含量为2~10%的防漂移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散稳定且粒径较小的农药在喷洒时抗漂移和飞防效果较差,通过添加防漂移剂,其与农药组合物中其他助剂联合使用,使得农药喷洒时具有抗漂移和抗挥发的效果,提高农药组合物的利用率,避免浪费,降低成本。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防漂移剂为甘油缩甲醛、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农药喷洒过程中,会出现药剂漂移的现象,不仅对领近作物、建筑物和各种露外设施产生危害,而且漂移的农药无法作用到需要喷药的农作物上,导致农药的利用率较低,通过添加防漂移剂,从农药雾滴之间的静电力以及农药雾滴本身的重量方面,减少农药喷洒过程中的漂移,大大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卡波姆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提高农药组合物的稳定性,降低水分散体系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提高药液在农作物叶面上的粘附力和粘滞力,减少雾滴的漂移和在叶面上的弹跳,避免药液的流失,提高农药组合物的利用率;

(2)通过添加改性膨润土,其起到很好的分散作用,聚乙二醇和甲烷二异氰酸酯反应之后并在膨润土表面接枝得到大分子链,使得膨润土具有亲油的特点,其添加到农药组合物中,可提高农药组合物的储存稳定性和使用时的粘附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值得说明的是,其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下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一种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0.0002复配药剂和粘附添加剂;

其中复配药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0.0001的赤霉素和芸苔素内酯;

其中粘附添加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1的卡波姆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实施例2:一种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1复配药剂和粘附添加剂;

其中复配药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1的赤霉素和芸苔素内酯;

其中粘附添加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1.5的卡波姆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实施例3:一种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100复配药剂和粘附添加剂;

其中复配药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10的赤霉素和芸苔素内酯;

其中粘附添加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2的卡波姆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实施例4:一种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0.4%、0.00008%、3%和2%的复配药剂、粘附添加剂、改性膨润土和防漂移剂;

其中复配药剂包括赤霉素和芸苔素内酯,且赤霉素和芸苔素内酯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0.398%和0.002%;

其中粘附添加剂包括重量百分含量比为1:1的卡波姆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其中改性膨润土由以下步骤制得:

将膨润土和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溶于醋酸丁酯中,混匀,在60℃的条件下搅拌0.5h,然后加入三乙胺和聚乙二醇并继续搅拌2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然后超声处理15min,即得;

其中防漂移剂为甘油缩甲醛。

实施例5:一种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中,防漂移剂包括重量百分含量比为1:1的甘油缩甲醛和聚乙烯醇。

实施例6:一种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中,防漂移剂包括重量百分含量比为1:1:1的甘油缩甲醛、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

实施例7:一种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中,防漂移剂包括重量百分含量比为1:2:3的甘油缩甲醛、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

实施例8:一种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中,防漂移剂包括重量百分含量比为3:1:2的甘油缩甲醛、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

对比例1:一种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0.0002复配药剂和粘附添加剂;

其中复配药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0.0001的赤霉素和芸苔素内酯;

其中粘附添加剂包括卡波姆。

对比例2:一种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0.0002复配药剂和粘附添加剂;

其中复配药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0.0001的赤霉素和芸苔素内酯;

其中粘附添加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对比例3:一种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高利用率的农药组合物,包括复配药剂;

其中复配药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0.0001的赤霉素和芸苔素内酯。

使用效果测试

分别对实施例1-8和对比例1-3制得的农药组合物进行使用效果测试,将农药组合物用水稀释800倍,采用柑橘作为测试对象,将测试的结果计入表1中。

由表1可知,添加有改性膨润土、含有卡波姆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粘附添加剂的农药组合物,其利用率最高,柑橘产量最高。

表1测试结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