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保无人机的尾传动变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28339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保无人机的尾传动变距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植保无人机的尾传动变距结构,其包括尾波箱、尾转轴、齿轮、轴承、轴承座、舵机座、舵机、摇臂、万向推拉杆、尾拔叉固定座、尾拔叉转轴、尾拔叉、滑套连杆、滑套、推拉座、桨夹推拉杆、桨夹固定座、尾桨夹和尾桨,其传动原理如下:舵机座转动时,将动力传到摇臂上,摇臂推动万向推拉杆运动,万向推拉杆带动拔叉动作,使其绕尾拔叉转轴摆动,尾拔叉的摆动推动滑套连杆运动,滑套连杆推动滑套,滑套推动推拉座动作,推拉座推动桨夹推拉杆,桨夹推拉杆推动桨夹,桨夹带着尾桨摆动,从而完成了尾桨变距打风的功能。
【专利说明】
一种植保无人机的尾传动变距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的部件设计,具体涉及一种植保无人机的尾传动变距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无人直升机在各行业的应用研究,人们越发现无人直升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使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机械设备,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作业成本,还能够降低人员作业的风险,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其中,植保无人机(或称农用无人直升机)与常规植保机械作业相比可谓好处多多,其作业效率是目前地面植保机械中防治效率最高的高架喷雾器作业效率的8倍,是人工背负式喷雾器作业效率的30倍。由于传统植保机械落后,加上使用方法不当,不能均匀施药,导致农药利用率极低,只有30%左右的农药被有效利用,70%左右的农药不仅没有发挥防治虫害的作用,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植保无人机采用超低量喷雾,可节省90%的水和30%的农药,农药有效利用率达60%以上,而完成同样作业面积的成本比传统农机还要低。因此,植保无人机逐渐被广泛应用。
[0003]现有的植保无人机的尾桨结构,由于其动力一般来自无人机的主发动机,因此控制尾桨作用力大小的主要方法就是改变螺旋桨的螺距,即变距。目前此类飞行器的研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内外对于无人直升机的尾桨变距的设计也是良莠不齐,一般无人直升机尾桨变距结构多是采用多零件的传动结构将舵机的操纵力传递到变距拉杆上,最终再传递给尾桨。现有这种设计不仅导致整个尾桨变距结构的重量增加,并且过多的传动机构在传递时传动效率不高,且会导致传动的可靠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植保无人机的尾传动变距结构,减少传动机构,降低整个尾桨变距结构的重量,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保无人机的尾传动变距结构,包括尾波箱、尾转轴、齿轮、轴承、轴承座、舵机座、舵机、摇臂、万向推拉杆、尾拔叉固定座、尾拔叉转轴、尾拔叉、滑套连杆、滑套、推拉座、桨夹推拉杆、桨夹固定座、尾桨夹和尾桨,尾转轴穿过尾波箱的中心轴孔而固定,尾转轴的外端与桨夹固定座连接,桨夹固定座上设有尾桨夹,尾桨夹上设有尾桨;齿轮套设于尾转轴上,齿轮的输出轴依次与轴承、轴承座连接;舵机座设于尾波箱的侧面,舵机固定于舵机座的下侧;舵机座的上侧通过销轴与摇臂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摇臂的另一端部与万向推拉杆的一端部连接,万向推拉杆的另一端部与尾拔叉固定连接;尾拔叉固定在尾拔叉固定座上,尾拔叉固定座设于尾波箱的侧面(与舵机座不同的侧面),尾拔叉转轴穿过尾拔叉固定座上的轴孔而设置;尾拔叉的上下两侧均连接有滑套连杆,上下两侧的滑套连杆套于一滑套内,滑套穿过尾转轴而设置,滑套的上下两侧各设有一桨夹推拉杆,桨夹推拉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尾桨夹上。[000?]其传动原理如下:舵机座转动时,将动力传到摇臂上,摇臂推动万向推拉杆运动,万向推拉杆带动拔叉动作,使其绕尾拔叉转轴摆动,尾拔叉的摆动推动滑套连杆运动,滑套连杆推动滑套,滑套推动推拉座动作,推拉座推动桨夹推拉杆,桨夹推拉杆推动桨夹,桨夹带着尾桨摆动,从而完成了尾桨变距打风的功能。
[0007]进一步的,该尾传动变距结构还包括尾波箱盖片,尾波箱盖片用于盖合尾波箱的上端开口,可通过螺丝将尾波箱盖片和尾波箱的上端开口固定,从而将尾波箱密封起来。
[0008]进一步的,该尾传动变距结构还包括碳纤尾管,该碳纤尾管的端部套于尾波箱内而固定。
[0009]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简化了整个尾传动变距结构的结构,从而减少了传动机构,降低了整个尾桨变距结构的重量;另外,其中的尾拔叉采用杠杆原理,减轻了舵机输出的扭力,使得舵机的使用寿命加长。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单而紧凑,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尾传动变距结构的分解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尾传动变距结构的侧视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尾传动变距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4]作为一个具体的实例,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保无人机的尾传动变距结构包括尾波箱101、尾波箱盖片102、尾转轴103、齿轮104、轴承105、轴承座106、舵机座107、舵机108、摇臂109、万向推拉杆110、尾拔叉固定座111、尾拔叉转轴112、尾拔叉113、滑套连杆114、滑套115、推拉座116、桨夹推拉杆117、桨夹固定座118、尾桨夹119、尾桨120、碳纤尾管121以及尾撑122。
[0015]其安装原理如下所述:尾波箱101上安装有尾转轴103,齿轮104套设于尾转轴103上,齿轮104的输出轴依次与轴承105、轴承座106连接。尾转轴103外端装有桨夹固定座118,桨夹固定座118上装有尾桨夹119,尾桨夹119上装有尾桨120。尾波箱101侧面装有舵机座107,舵机座107的下部固定舵机108,舵机座107的上部装有摇臂109,摇臂109的另一端连接万向推拉杆110的一端部,万向推拉杆110的另一端装在尾拔叉113上,尾拔叉113固定在尾拔叉固定座111上,尾拔叉固定座111设置在尾波箱101的另一侧面,尾拔叉固定座111上装有尾拔叉转轴112;尾拔叉113上下均连接有滑套连杆114,上下的滑套连杆114装于滑套115内,滑套115穿设在尾转轴103上,滑套115的上下还装有桨夹推拉杆117,桨夹推拉杆117的另一端固定在尾桨夹119上。尾波箱盖片102用于盖合尾波箱101的上端开口,本实施例中,其通过螺丝将尾波箱盖片102和尾波箱101的上端开口固定,从而将尾波箱密封起来。碳纤尾管121的端部套于尾波箱101的内部而固定。
[0016]上述结构的尾传动变距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首先舵机座107转动(煎头指示),动力传到摇臂109上,摇臂109推动万向推拉杆110(煎头指示),万向推拉杆110推动尾拔叉113的一端,使尾拔叉113可绕尾拔叉转轴112摆动(煎头指示),尾拔叉113的摆动推动滑套连杆114 (煎头指示),滑套连杆114推动滑套115,滑套115推动推拉座116,推拉座116推动桨夹推拉杆117,桨夹推拉杆117推动桨夹,桨夹带着尾桨120摆动,从而达到了尾桨120变距打风的功能。
[0017]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整体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尾拔叉采用杠杆原理,减轻舵机的输出的扭力,使舵机使用寿命加长。
[0018]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植保无人机的尾传动变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波箱、尾转轴、齿轮、轴承、轴承座、舵机座、舵机、摇臂、万向推拉杆、尾拔叉固定座、尾拔叉转轴、尾拔叉、滑套连杆、滑套、推拉座、桨夹推拉杆、桨夹固定座、尾桨夹和尾桨,尾转轴穿过尾波箱的中心轴孔而固定,尾转轴的外端与桨夹固定座连接,桨夹固定座上设有尾桨夹,尾桨夹上设有尾桨;齿轮套设于尾转轴上,齿轮的输出轴依次与轴承、轴承座连接;舵机座设于尾波箱的侧面,舵机固定于舵机座的下侧;舵机座的上侧通过销轴与摇臂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摇臂的另一端部与万向推拉杆的一端部连接,万向推拉杆的另一端部与尾拔叉固定连接;尾拔叉固定在尾拔叉固定座上,尾拔叉固定座设于尾波箱的侧面,尾拔叉转轴穿过尾拔叉固定座上的轴孔而设置;尾拔叉的上下两侧均连接有滑套连杆,上下两侧的滑套连杆套于一滑套内,滑套穿过尾转轴而设置,滑套的上下两侧各设有一桨夹推拉杆,桨夹推拉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尾桨夹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保无人机的尾传动变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尾传动变距结构还包括尾波箱盖片,尾波箱盖片用于盖合尾波箱的上端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植保无人机的尾传动变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尾传动变距结构还包括碳纤尾管,该碳纤尾管的端部套于尾波箱内而固定。
【文档编号】B64C11/32GK205615708SQ201620294405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1日
【发明人】陈居胜, 傅新哲
【申请人】深圳高科新农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