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固定育苗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1954发布日期:2019-05-15 21:31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簧固定育苗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林业育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簧固定育苗盒装置。



背景技术:

树苗由于品种、生长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会导致林业育苗时期树苗的苗径各不相同,导致各类钵体育苗工具或钵体育苗机械效率低下。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避免使用过程中破坏树苗根部,通常采用营养盒内套营养袋的方式来规避上述问题,然而现有工具与机械较为落后,难以达到钵体育苗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弹簧固定育苗盒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弹簧固定育苗盒装置,包括主压实盒、副压实盒、主夹苗杆和副夹苗杆;主压实盒、副压实盒均竖直布置且均具有弧形截面,主压实盒与副压实盒的弧形开口相对布置且副压实盒两端卡合在主压实盒两端外部以形成育苗盒;主夹苗杆、副夹苗杆在水平方向相对布置,主夹苗杆、副夹苗杆分别安装在主压实盒、副压实盒顶端且主夹苗杆、副夹苗杆均可沿主夹苗杆与副夹苗杆的连线方向来回移动。

优选的,主夹苗杆靠近副夹苗杆一端设有主夹苗槽,副夹苗杆靠近主夹苗杆一端设有副夹苗槽;优选的,主夹苗槽、副夹苗槽均呈半圆形且主夹苗槽与副夹苗槽的直径相等。

优选的,当主夹苗杆与副夹苗杆合拢时可夹直径为10mm-25mm的树苗。

优选的,还包括主挡板,主压实盒顶端外侧设有水平布置的主连接杆,主挡板竖直布置且其底端与主连接杆连接,主挡板上设有贯穿的主连接孔,主夹苗杆远离副夹苗杆一端穿过主连接孔并与主连接孔间隙配合。

优选的,还包括副挡板,副压实盒顶端外侧设有水平布置的副连接杆,副挡板竖直布置且其底端与副连接杆连接,副挡板上设有贯穿的副连接孔,副夹苗杆远离主夹苗杆一端穿过副连接孔与一定位钮连接并且副夹苗杆与副连接孔间隙配合。

优选的,主压实盒、副压实盒均具有半圆形截面,并且主压实盒的外径小于副压实盒的外径。

优选的,主压实盒、副压实盒的最小伸缩距离为68mm-72mm且最大伸缩距离为98mm-102mm,主压实盒、副压实盒的深度为108mm-112mm。

优选的,主夹苗杆、副夹苗杆的伸缩范围为0-8mm;优选的,主夹苗杆沿主压实盒中轴线方向布置,副夹苗杆沿副压实盒中轴线方向布置。

优选的,主夹苗杆与主压实盒之间的距离、副夹苗杆与副压实盒之间的距离均为6mm-10mm。

优选的,主挡板与主压实盒、副挡板与副压实盒之间的距离均为10mm-20mm。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弹簧固定育苗盒装置,避免了因品种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而导致的苗木直径发育不完全而无法使用机械育苗的现象,使用本发明可完成对不同直径钵体苗木的培育工作;本发明半圆形的主压实盒、副压实盒避免了其他形状育苗盒因存在棱角伤苗与肥料分布不均的情况,育苗盒具有可调节性,以适应根系发育不同的苗木,同时,在后续的种植过程中,亦可调节育苗盒的规格来盛放营养物质。本发明易于使用,成本较低,可单人操作,也可配合机械共同使用,满足了机械化种植的需要,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弹簧固定育苗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一种弹簧固定育苗盒装置,包括主压实盒1、副压实盒2、主夹苗杆3、副夹苗杆4、主挡板7和副挡板8;其中:

主压实盒1、副压实盒2均竖直布置且均具有弧形截面,主压实盒1与副压实盒2的弧形开口相对布置且副压实盒2两端卡合在主压实盒1两端外部以形成育苗盒。

主压实盒1顶端外侧设有水平布置的主连接杆9,副压实盒2顶端外侧设有水平布置的副连接杆10,主挡板7竖直布置且其底端与主连接杆9连接,主挡板7上设有贯穿的主连接孔,副挡板8竖直布置且其底端与副连接杆10连接,副挡板8上设有贯穿的副连接孔。

主夹苗杆3位于主压实盒1上方并沿主压实盒1中轴线方向布置,副夹苗杆4位于副压实盒2上方并沿副压实盒2中轴线方向布置,主夹苗杆3、副夹苗杆4相对布置且主夹苗杆3、副夹苗杆4均可沿主夹苗杆3与副夹苗杆4的连线方向来回移动,主夹苗杆3远离副夹苗杆4一端穿过主连接孔并与主连接孔间隙配合,副夹苗杆4远离主夹苗杆3一端穿过副连接孔与一定位钮12焊接连接并且副夹苗杆4与副连接孔间隙配合。主夹苗杆3靠近副夹苗杆4一端设有半圆形的主夹苗槽5,副夹苗杆4靠近主夹苗杆3一端设有半圆形的副夹苗槽6,且主夹苗槽5与副夹苗槽6的直径相等;且当主夹苗杆3与副夹苗杆4合拢时可夹直径为10mm-25mm的树苗。

在本实施例中,主压实盒1、副压实盒2均具有半圆形截面,并且主压实盒1的外径小于副压实盒2的外径。

在本实施例中,主压实盒1、副压实盒2的最小伸缩距离为70mm且最大伸缩距离为100mm,主压实盒1、副压实盒2的深度为110mm。

在本实施例中,主夹苗杆3、副夹苗杆4的伸缩范围为0-8mm。

在本实施例中,主夹苗杆3与主压实盒1之间的距离、副夹苗杆4与副压实盒2之间的距离均为8mm。

在本实施例中,主挡板7与主压实盒1、副挡板8与副压实盒2之间的距离均为15mm。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将主夹苗杆3沿沿主夹苗杆3与副夹苗杆4的连线方向向外侧推动,并使主夹苗槽5与主挡板7内侧接触;然后拉动定位钮12带动副夹苗杆4沿沿主夹苗杆3与副夹苗杆4的连线方向向外侧推动;将营养袋套在主压实盒1与副压实盒2形成的育苗盒上,使之完全与育苗盒内壁贴合,推动主夹苗杆3沿主夹苗杆3与副夹苗杆4的连线方向向内侧运动,使主夹苗槽5达到育苗盒的1/2位置,将钵体树苗靠在主夹苗杆3上,向内推动定位钮,在弹簧11的作用下使钵体苗夹紧,此时调整树苗的上下位置,使树苗处在营养袋的1/2到1/3的之间;从左右两侧倾倒混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土,主压实盒1、副压实盒2同时向内挤压,以达到不同钵体苗对土壤压实度的要求。

本发明避免了因品种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而导致的苗木直径发育不完全而无法使用机械育苗的现象,使用本发明可完成对不同直径钵体苗木的培育工作;本发明半圆形的主压实盒1、副压实盒2避免了其他形状育苗盒因存在棱角伤苗与肥料分布不均的情况,育苗盒具有可调节性,以适应根系发育不同的苗木,同时,在后续的种植过程中,亦可调节育苗盒的规格来盛放营养物质。本发明易于使用,成本较低,可单人操作,也可配合机械共同使用,满足了机械化种植的需要,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弹簧固定育苗盒装置,包括主压实盒、副压实盒、主夹苗杆和副夹苗杆;主压实盒、副压实盒均竖直布置且均具有弧形截面,主压实盒与副压实盒的弧形开口相对布置且副压实盒两端卡合在主压实盒两端外部以形成育苗盒;主夹苗杆、副夹苗杆在水平方向相对布置,主夹苗杆、副夹苗杆分别安装在主压实盒、副压实盒顶端且主夹苗杆、副夹苗杆均可沿主夹苗杆与副夹苗杆的连线方向来回移动。本发明避免了因品种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而导致的苗木直径发育不完全而无法使用机械育苗的现象,使用本发明可完成对不同直径钵体苗木的培育工作;本发明半圆形的主压实盒、副压实盒避免了其他形状育苗盒因存在棱角伤苗与肥料分布不均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宋宇;杨冰;高观光;吴彤;陈黎卿;苏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2.19
技术公布日:2019.05.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