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蚯蚓养殖装置及蚯蚓养殖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42291发布日期:2019-03-30 08:38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利用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蚯蚓养殖装置及蚯蚓养殖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蚯蚓养殖装置及蚯蚓养殖系统,属于废弃物回收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经济生活中的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合理地处理工业和生活废弃物成为了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废弃物中的生活垃圾、餐余垃圾、秸秆、养殖粪便等,工业废弃物中的有机废弃物、污泥、纸厂废弃物、屠宰废弃物等,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但是仅仅依靠将垃圾填埋来处理,不但不能彻底消除环境危害,而且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

当前,通过对垃圾的发酵生产有机肥是一种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回收价值的方式。特别的,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将垃圾发酵后作为蚯蚓养殖培养基,通过蚯蚓养殖将培养基作为蚯蚓饲料,蚯蚓排出的粪便是一种优质的生物有机肥,而养殖得到的蚯蚓也可以作为一种动物蛋白饲料或者药用材料,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价值。

传统的蚯蚓养殖过程中,蚯蚓的活动位置有限,容易出现近亲繁殖,种群退化,降低了养殖效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公布号为cn10657755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养殖蚯蚓的培养基、立体养殖蚯蚓的方法,该养殖方法将两个以上的柱状培养基平行紧邻排列,形成培养排,进而形成培养层,在培养基上接种蚯蚓,当蚯蚓孵化出蚯蚓后,间隔抽出培养基,并在相应位置补入新的培养基,当培养基完全屎化后,抽出,在相应位置补入新的培养基继续养殖。该方法能够扩大蚯蚓的迁移范围,避免了蚯蚓近亲繁殖,还避免了人工分拣的过程。

但是,上述方法中,培养基的抽出和补充的位置较为随意,容易出现操作上的疏漏,导致蚯蚓养殖及有机肥的生产连续化程度较低,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连续化程度高的利用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蚯蚓养殖装置及蚯蚓养殖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利用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的技术方案是:

方案1:一种利用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接种蚯蚓的培养容器进行蚯蚓培养处理使其中的培养基屎化;

2)取填充培养基的培养容器,并对屎化后的培养容器中的蚯蚓进行诱导处理使蚯蚓向填充培养基的培养容器中迁移并形成接种蚯蚓的培养容器,蚯蚓迁移出后的培养容器中的屎化后的培养基即为有机肥;

3)重复步骤1)-2)中的操作。

本方案的利用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可以利用蚯蚓养殖对生活垃圾或工业垃圾进行处理,将垃圾作为蚯蚓的培养基,生产了蚯蚓并得到副产物有机肥,实现蚯蚓养殖、垃圾处理、有机肥生产综合处理,不仅能够避免环境污染,还能变废为宝。具体的,本发明采用对屎化后的培养容器中的蚯蚓进行诱导处理,使蚯蚓向填充培养基的培养容器中迁移。该诱导处理能够使蚯蚓自动向填充培养基的培养容器中迁移,避免了对屎化后的培养基进行分拣以筛选出蚯蚓的操作,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而且本发明可以通过重复步骤1)和2)的操作,实现连续作业,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利用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两个以上的接种蚯蚓的培养容器在同一直线方向上依次设置形成培养容器串;

2)对接种蚯蚓的培养容器进行蚯蚓培养处理使其中的培养基屎化;

3)在培养容器串的一端增加设置填充培养基的培养容器,对培养容器串另一端的屎化后的培养容器中的蚯蚓进行诱导处理使蚯蚓向填充培养基的培养容器中迁移并形成接种蚯蚓的培养容器,蚯蚓迁移出后的培养容器中的屎化后的培养基即为有机肥;

4)重复步骤2)-3)中的操作。

本方案的利用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将接种蚯蚓的培养容器沿同一直线依次设置,形成培养容器串。在接种蚯蚓的培养容器串中的培养基屎化完成后,向培养容器串增加填充培养基的培养容器作为补充培养容器,同时将培养容器串另一端的培养容器进行蚯蚓诱导处理,促使蚯蚓超补充培养容器的方向向相邻的培养容器中迁移,而该相邻的培养容器中的蚯蚓也会朝着补充培养容器的方向向其相邻的培养容器中迁移,依次类推,直至蚯蚓向补充培养容器中迁移。屎化后的培养容器中的蚯蚓迁移完后,该培养容器中就得到了符合要求的有机肥。

重复上述操作,不断将培养容器串一端的培养容器(有机肥)取走,而在培养容器串另一端补充新的培养容器,实现了有机肥的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非常高。而且操作简单,每次只需对少量的培养容器进行操作,工作量小,成本低。

方案3:方案1或方案2中,填充培养基的培养容器是仅填充培养基而未接种蚯蚓的培养容器。一般是在需要时新填充培养基的培养容器。

方案4:方案1或方案2中,所述蚯蚓培养处理是进行加湿处理和/或遮光处理。蚯蚓培养处理是给蚯蚓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促进其生长。

方案5:方案1或方案2中,上述利用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中,步骤3)中填充培养基的培养容器与屎化后的培养容器之间均设置有蚯蚓迁移通道。

方案6:方案5中,蚯蚓迁移通道由培养容器顶部和底部的蚯蚓逃逸孔及相邻两个培养容器之间的间隙构成。

方案7:方案2中,同一直线可以是竖直直线、水平直线或者倾斜直线。培养容器串可以是多个培养容器在竖直方向叠放构成,也可以是将培养容器固定在支撑杆上,在支撑杆上设置防脱机构,防止在非水平放置时培养容器滑落。

方案8:方案1或方案2中,屎化后的培养容器是选取屎化后的培养容器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进行蚯蚓诱导处理。优选为选取一个屎化后的培养容器进行蚯蚓诱导处理。无论选取进行蚯蚓驱逐处理的培养容器的数量为多少,补充的填充培养基的培养容器的数量与进行蚯蚓驱逐处理的培养容器的数量相同。

方案9:根据方案1所述的利用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两个以上的填充培养基的培养容器在同一直线方向上依次设置形成填充培养容器串,对填充培养容器串接种蚯蚓得到接种培养容器串;

2)对接种培养容器串进行蚯蚓培养处理使其中的培养基屎化;

3)待接种培养容器串中的培养基屎化完全后,取填充培养容器串,与屎化后的接种培养容器串平行设置,对屎化后的接种培养容器串中的蚯蚓进行诱导处理,使蚯蚓向填充培养容器串中迁移并形成接种培养容器串;蚯蚓迁移出后的培养容器串中的屎化后的培养基即为有机肥;

4)重复步骤2)-3)的操作。

该方法对整串培养容器串进行操作,避免了培养容器单个移动时对密集的蚯蚓的损害。如果单个培养容器移动,可能会导致蚯蚓被截断成几节,或者由于摩擦将蚯蚓搓成酱,也避免了单个培养容器移动时培养容器容易变形导致的培养基的损失。

方案10:方案9中,步骤3)中取填充培养容器串与屎化后的接种培养容器串平行交错设置。具体的,可以将多个屎化后的培养容器串中的一个取出,用填充培养容器串替换。

方案11:方案9中,相邻两个接种培养容器串之间及相邻的接种培养容器串与填充培养容器串之间均设置有能够使蚯蚓向相邻的培养容器串迁移的蚯蚓迁移通道。蚯蚓迁移通道由培养容器顶部和底部的蚯蚓逃逸孔及相邻两个培养容器之间的间隙构成。

方案12:方案9中,步骤2)中取填充培养容器串是取新填充培养基的培养容器串,该填充培养容器串上没有接种蚯蚓。

方案13:方案9中,同一直线可以是竖直直线、水平直线或者倾斜直线。

方案14:方案9至方案13的任意一个方案中,所述蚯蚓培养处理是进行加湿处理和/或遮光处理。蚯蚓培养处理是给蚯蚓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促进其生长。

方案15:方案9至方案13的任意一个方案中,所述诱导处理是培养基诱导、湿度诱导、光线诱导中的一种或几种。培养基诱导是利用新鲜培养基的气味对蚯蚓诱导。使蚯蚓从屎化完成后的培养容器中迁移到仅填充培养基而没有接种蚯蚓的培养容器中。湿度诱导是诱导蚯蚓向湿度较大的培养容器中迁移。光线诱导是诱导蚯蚓向光照较弱的培养容器中迁移。

方案16:方案15中,湿度诱导可以精准控制培养基的含水量的值来控制蚯蚓迁移的程度。光线诱导可以精准控制光线亮度来控制蚯蚓的迁移程度。

采用培养基诱导处理使蚯蚓迁移,完全屎化后的培养容器里因为没有食物,只要能移动的蚯蚓,包括刚刚孵化出的小蚯蚓,都会快速迁移出,主动、自动的迁移进入新的填充有新鲜培养基的培养容器,完全屎化后的培养容器完全没有蚯蚓,就不需要再进行蚯蚓和有机肥的分离了。

方案17:方案14中,优选的,对培养容器中的培养基进行蚯蚓培养处理是加湿处理的同时进行遮光处理。在进行加湿处理时,蚯蚓生长的较快,而进行加湿处理的培养容器同时进行遮光处理,能够更加适合蚯蚓的生长习性,进一步加快生长。相应的,蚯蚓驱逐处理优选为同时进行干燥处理和光照处理。能够大大提高蚯蚓向另一端迁移的速度。

加湿处理可以采取向培养基喷水的操作。喷水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培养容器的大小设定合适的时间,含水量的控制可以通过检测达到合适含水量后停止喷水,也可以设定喷水时间,达到喷水时间后停止喷水。

本发明的蚯蚓养殖装置的技术方案是:

方案1:一种蚯蚓养殖装置,包括用来盛放培养基的培养容器,还包括用来穿装培养容器并形成培养容器串的培养支架。

本发明的蚯蚓养殖装置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将培养基直接放置在培养支架上批量生产的方案,而是将培养容器设置成培养容器串,能够对端部的培养容器进行取放,非常方便,便于连续化生产。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蚯蚓养殖装置,所述培养支架包括能够从培养容器中穿过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用来防止穿设在支撑杆上的培养容器沿支撑杆向下滑动的防脱结构。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蚯蚓养殖装置,所述防脱结构包括可拆卸地或可收缩地连接在支撑杆上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用来对穿设在支撑杆上的培养容器进行支撑的支撑面。

方案4:根据方案2所述的蚯蚓养殖装置,所述培养容器上设置有供支撑杆从培养容器中穿过的通孔。支撑杆上设置有用来防止穿设在支撑杆上的培养容器沿支撑杆向下滑动的防脱结构,支撑杆结构可以供培养容器穿设在其上,只需在培养容器上设置通孔能够在支撑杆上滑动即可,培养基可以填充在支撑杆以外的培养容器空间内。

方案5:根据方案2所述的蚯蚓养殖装置,防脱结构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支撑件可以采取可拆卸地连接在支撑杆上,也可以可收缩地连接在支撑杆上。

第一种防脱结构是:

方案6:根据方案5所述的蚯蚓养殖装置,所述支撑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外壁上设置有用来与支撑件卡接配合以对支撑件在支撑杆延伸方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的支撑卡槽。这种可拆卸设置的方式,能够使培养容器在支撑杆上穿装时,将支撑件取下,不会对培养容器的滑动造成阻碍,另一方面还能够方便支撑件的拆卸、替换、维修。

方案7:根据方案6所述的蚯蚓养殖装置,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供蚯蚓通过的蚯蚓逃逸孔。支撑板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优选的,支撑板一端上设置有与支撑卡槽配合的缺口。设置有缺口的一端的板面面积大于另一端的面积。面积较小的一端便于手持。

方案8:根据方案6或7所述的蚯蚓养殖装置,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与支撑卡槽配合的凹槽或缺口。

方案9:根据方案6所述的蚯蚓养殖装置,所述支撑杆上固定套设有环形包扣件,所述环形包扣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上环形包扣件和下环形包扣件,上、下环形包扣件之间的间隔与对应的支撑杆外壁构成了所述支撑卡槽。

第二种防脱结构是:

方案10:根据方案5所述的蚯蚓养殖装置,所述防脱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杆上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一端与支撑杆连接,另一端斜向上延伸并能够在受到沿靠近支撑杆方向的压力时向靠近支撑杆的方向收缩。另一端在压力消失后还能复原到原来的位置以对培养容器进行支撑。

方案11:根据方案10所述的蚯蚓养殖装置,所述防脱结构包括固定套设在支撑杆上的支撑套筒,所述支撑臂为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撑套筒外壁上的弹性支撑片。弹性支撑片设置为一对,对称设置在支撑杆外壁相对的两侧。

方案12:根据方案1-11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蚯蚓养殖装置,不论采取何种防脱结构,所述支撑杆上端设置有用来将支撑杆进行悬挂的悬挂装置。

方案13:根据方案1-11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蚯蚓养殖装置,所述蚯蚓养殖装置还包括用来对培养容器内的培养基补充水分的加湿系统和/或用来套设在培养容器上以避免培养容器内的培养基被光线照射的避光罩。

方案14:根据方案1-11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蚯蚓养殖装置,所述培养容器上设置有供蚯蚓迁入或者迁出的蚯蚓逃逸孔。在培养支架的支撑杆上穿装培养容器形成培养容器串,培养容器串包括沿同一直线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用来盛装培蚯蚓培养基的培养容器。这样在相邻两个培养容器之间,逃逸孔就能够形成供蚯蚓在相邻两个培养容器之间迁移的蚯蚓迁移通道;该迁移通道能够供蚯蚓驯化杂交串联,也能够进行透气、透水。蚯蚓逃逸孔还可以设置在培养容器的侧壁上,使两个培养容器串之间也形成蚯蚓逃逸通道。

本发明的蚯蚓养殖系统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蚯蚓养殖系统,包括蚯蚓养殖装置以及设置在蚯蚓养殖装置下方的收集装置,所述蚯蚓养殖装置包括用来盛放培养基的培养容器,还包括用来穿装培养容器并形成培养容器串的培养支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8中的蚯蚓养殖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8中的蚯蚓养殖系统中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9中的蚯蚓养殖装置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9中的蚯蚓养殖装置的防脱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9中的蚯蚓养殖装置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1中的蚯蚓养殖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1中的蚯蚓养殖系统的俯视图;

图8为实施例11中的蚯蚓养殖系统的侧视图;

图中:1-养殖装置、2-收集装置、3-支撑架、101-支撑杆、102-培养袋、103-加湿装置、1011-支撑套筒、1012-弹性支撑片、1013-吊环、1014-支撑板、10141-支撑板头部、10142-支撑板尾部、10143-缺口、10144-蚯蚓逃逸孔、1015-下包扣件、1016-上包扣件、301-子支撑架底座、302-子支撑固定架、3011-底支撑杆、3021-竖直支撑杆、3022-横向支撑杆、3023-支撑固定杆、303-横向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利用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空培养袋中加满培养基,封装后得到待接种培养袋,然后在每一个待接种培养袋中接种设定量的蚯蚓,得到接种培养袋。

2)将四个接种培养袋在竖直方向上从下往上依次固定设置在支撑杆上,形成培养袋串,培养袋串上相邻两个培养袋之间设置一定间隙,间隙的宽度为1cm左右;培养袋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塑料袋,塑料袋上下两端的端面上均设置有能够供蚯蚓进出的蚯蚓逃逸口,相邻两个培养袋对应的端面上的蚯蚓逃逸口与培养袋之间的间隙共同构成了供蚯蚓在相邻两个培养袋之间迁移的蚯蚓迁移通道。

3)定期从每一个培养袋上方向培养袋喷水,对培养袋内的培养基进行加湿处理,使培养袋内的培养基的含水量不低于适合于蚯蚓生长的设定值,如为70%,对蚯蚓进行培养处理;喷水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培养袋的大小设定合适的时间,含水量的控制可以通过检测达到合适含水量后停止喷水,也可以设定喷水时间,达到喷水时间后停止喷水。

4)对蚯蚓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袋内的培养基在蚯蚓的作用下发生屎化,经过观察后,当处于培养袋串的最上端的培养袋内的培养基完全屎化后,将这个处于最上端的培养袋作为待干燥培养袋。将培养袋串上的所有培养袋上移,然后在培养袋串的下端增加设置一个待接种培养袋作为补充培养袋,新增加的待接种培养袋与上部的所有的培养袋均处于同一竖直直线上。新增加的待接种培养袋与相邻的培养袋之间的间隙也设置为1cm左右,该间隙与该两个培养袋对应端面上的逃逸孔一起构成了蚯蚓迁移通道。

然后对该培养袋串上除了最上端的培养袋以外的所有培养袋进行定期喷水加湿处理,对培养袋内的蚯蚓进行培养。同时,将最上端的培养袋即待干燥培养袋不进行加湿处理,以促使待干燥培养袋中的蚯蚓向下迁移至相邻的培养袋中。待最上端的培养袋中的蚯蚓全部迁移至下方的培养袋后,将该培养袋从培养袋串上分离、运走,培养袋中即为处理好的有机肥。

5)重复步骤3)-4)中的操作,实现有机肥的连续生产。等蚯蚓长到合适的长度时,将所有的培养袋取走,分离出蚯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利用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在实施例1中的方法的基础上,步骤3)和步骤4)中在对培养袋中的培养基喷水加湿处理后,在蚯蚓的生长过程中,培养袋外部采用遮光罩进行遮光处理。步骤4)中的待干燥培养袋不进行加湿处理,也不进行遮光处理,使其暴露在空气和光照中,促进蚯蚓的迁移。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利用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四个接种培养袋穿设在水平设置的支撑杆上,培养袋采用网状袋,网眼大小与培养基颗粒大小接近或略小于培养基颗粒的平均粒径,在进行喷水加湿处理时,从水平设置的培养袋串的上方进行喷水。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利用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是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每一个培养袋串上相邻两个培养袋之间的两个端面贴合设置,不再设置间隙。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利用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中,待干燥培养袋的数量可以为2个或者更多,相应的补充补充培养袋的数量也与待干燥培养袋的数量相等。其他的均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利用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空培养袋中加满培养基,封装后得到待接种培养袋,然后在每一个待接种培养袋中接种设定量的蚯蚓,得到接种培养袋。

2)将四个接种培养袋在竖直方向上从下往上依次固定设置在支撑杆上,形成培养袋串,培养袋串上相邻两个培养袋之间设置一定间隙,间隙的宽度为1-5cm,本实施例为1cm左右;培养袋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塑料袋,塑料袋上下两端的端面上均设置有能够供蚯蚓进出的蚯蚓逃逸口,相邻两个培养袋对应的端面上的蚯蚓逃逸口与培养袋之间的间隙共同构成了供蚯蚓在相邻两个培养袋之间迁移的蚯蚓迁移通道。

3)将每一个培养袋罩上避光罩进行遮光处理,对蚯蚓进行培养。

4)对蚯蚓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袋内的培养基在蚯蚓的作用下发生屎化,经过观察后,当处于培养袋串的最上端的培养袋内的培养基完全屎化后,将这个处于最上端的培养袋作为反培养处理培养袋。将培养袋串上的所有培养袋上移,然后在培养袋串的下端增加设置一个待接种培养袋作为补充培养袋,新增加的待接种培养袋与上部的所有的培养袋均处于同一竖直直线上。新增加的待接种培养袋与相邻的培养袋之间的间隙也设置为1cm左右,该间隙与该两个培养袋对应端面上的逃逸孔一起构成了蚯蚓迁移通道。

然后对该培养袋串上除了最上端的培养袋以外的所有培养袋进行遮光处理,对培养袋内的蚯蚓进行培养。同时,将最上端的培养袋即反培养处理培养袋不进行遮光处理使其暴露在光照中,以促使待干燥培养袋中的蚯蚓向下迁移至相邻的培养袋中。待最上端的培养袋中的蚯蚓全部迁移至下方的培养袋后,将该培养袋从培养袋串上分离、运走,培养袋中即为处理好的有机肥。

5)重复步骤3)-4)中的操作,实现有机肥的连续生产。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利用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空培养袋中加满培养基,封装后得到待接种培养袋,然后在每一个待接种培养袋中接种设定量的蚯蚓,得到接种培养袋;

2)将6个接种培养袋在竖直方向上从下往上依次固定设置在支撑杆上,形成培养袋串,培养袋串上相邻两个培养袋之间设置一定间隙,间隙的宽度为1-5cm,本实施例为3cm左右;将多个培养袋串竖直并列密集摆放形成培养袋串堆,培养袋串堆中相邻两个培养袋串上的培养袋之间相互贴合;培养袋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塑料袋,塑料袋的周面上设置有能够供蚯蚓进出的蚯蚓逃逸口,相邻两个培养袋串对应的两个培养袋之间的蚯蚓逃逸孔共同构成了供蚯蚓在相邻两个培养袋串之间迁移的蚯蚓迁移通道;

3)定期从每一个培养袋上方对培养袋喷水,对培养袋内的培养基进行加湿处理,使培养袋内的培养基的含水量不低于适合于蚯蚓生长的设定值,如为70%,对蚯蚓进行培养处理;喷水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培养袋的大小设定合适的时间,含水量的控制可以通过检测达到合适含水量后停止喷水,也可以设定喷水时间,达到喷水时间后停止喷水;

4)对蚯蚓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袋内的培养基在蚯蚓的作用下发生屎化,经过观察后,当培养袋串上的培养袋内的培养基完全屎化后,在培养袋串堆的外围增加设置多个新填充培养基但没有接种蚯蚓的培养袋串,新增加的培养袋串与屎化后的培养袋串贴合设置,新增加的培养袋串与屎化后的培养袋串之间也设置有蚯蚓逃逸通道;蚯蚓在新鲜培养基的诱导下从屎化后的培养袋串迁移到新增加的填充有培养基的培养袋串中;

5)待屎化后的培养袋串中的蚯蚓迁移完后,将屎化后的培养袋串取出,培养袋中即为有机肥;

6)重复步骤3)-5)中的操作,实现有机肥的连续生产。等蚯蚓长到合适的长度时,将所有的培养袋取走,分离出蚯蚓得到商品化蚯蚓产品。

本实施例中步骤4)中在采用培养基诱导的同时还可以采取对新增加的培养袋串进行加湿处理,同时对屎化完成后的培养袋串不进行加湿,使蚯蚓在培养基诱导和湿度诱导的双重作用下进行迁移,提高迁移速度。或者在采用培养基诱导的同时采取对新增加的培养袋串进行遮光处理,同时对屎化完成后的培养袋串不进行遮光处理。

步骤4)中在培养袋串中的培养基屎化后,采取从培养袋串堆中间隔抽出一定数量的屎化后的培养袋串,然后用填充有新的培养基的培养袋串进行补充。

实施例8

本发明的蚯蚓养殖系统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蚯蚓养殖系统包括蚯蚓养殖装置1及收集装置2,蚯蚓养殖装置悬挂在蚯蚓养殖房的顶部或者悬挂在专门设置的养殖架上,收集装置设置在蚯蚓养殖装置的下方,以对散落的蚯蚓或者蚯蚓培养基进行收集。

蚯蚓养殖装置包括培养支架以及设置在培养支架上、用来盛装培养基的培养袋102。培养袋中盛装培养基后,再接种蚯蚓,蚯蚓在培养袋中进行培养、繁殖。培养支架包括支撑杆101,支撑杆从培养袋中穿过,每一根支撑杆上穿有多个培养袋。

培养袋的上下两端设置有通孔以供支撑杆穿过,培养袋中盛装有培养基,在支撑杆沿上下方向从培养袋中穿过时,将培养袋中的培养基挤向周围。即培养基处于支撑杆的外壁和培养袋的内壁之间形成的空间中。

支撑杆上设置有防脱结构,每一根支撑杆上的防脱结构的数量与该支撑杆上的培养袋的数量相同或者比培养袋的数量多一个。防脱结构包括固定套设在支撑杆上的支撑套筒1011,支撑套筒上固定设置有弹性支撑片1012。

弹性支撑片的一端与支撑套筒外壁一体设置,另一端从下往上斜向上延伸,即从下往上逐渐远离支撑杆。弹性支撑片与支撑杆之间的夹角约为30°。每一个支撑套筒外壁上固定设置的弹性支撑片的数量为多个,如设置为六个,沿支撑套筒的轴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弹性支撑片之间具有间隙。弹性支撑片的弹性形变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使弹性支撑片能够向上形变靠近支撑杆,向下形变时不会使弹性支撑片的外端向下延伸。即弹性支撑片向上和向下发生弹性形变的角度范围不超过45°。

每一根支撑杆上的相邻两个防脱结构之间的距离与两个防脱结构之间设置的培养袋的高度大致相等,使得两个相邻的培养袋之间仅具有很小的间隙。每一个培养袋的上下两端端面上均设置有能够供蚯蚓进出的逃逸孔。逃逸孔的孔径应小于培养袋内的培养基颗粒的大小。培养袋与支撑杆外壁之间的间隙、逃逸孔、相邻两个弹性支撑片之间的间隙与相邻两个培养袋之间的间隙就构成了相邻两个培养袋之间的逃逸通道。该逃逸通道能够供蚯蚓从上方的培养袋中进入相邻的下方的培养袋中。

培养袋向支撑杆上套装的过程为:先将支撑杆平放,培养袋从支撑杆的下端套上支撑杆,并向支撑杆的上端移动,当培养袋上端的通孔移动到支撑套筒上的弹性支撑片的位置时,培养袋对弹性支撑片施加朝向支撑杆方向的力的作用,压迫弹性支撑片变形,并向支撑杆靠拢,使培养袋能够从支撑套筒及弹性支撑片的外部滑动通过。当培养袋下端的通孔从弹性支撑片外完全通过后,弹性支撑片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保持与支撑杆之前的30°夹角。这时,将支撑杆竖起,培养袋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培养袋的下端压迫弹性支撑片的内表面,弹性支撑片向远离支撑杆的方向发生形变运动。本发明的弹性支撑片设置为具有一定弹性,但是仍然具有一定强度的塑料片。当培养袋对弹性支撑片内壁的压力压迫支撑片的形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弹性支撑片对培养袋形成了向上的支撑力,阻止培养袋继续向下滑动。

每一根支撑杆上的所有培养袋向支撑杆上的套装都从支撑杆的最下端开始,处于支撑杆上端的培养袋从支撑杆上的每一个防脱结构外滑过,最终到达支撑杆的最上端,被支撑杆上最上端的防脱结构支撑。同理,从上而下处于第二位的培养袋穿过除了最上端之外的所有防脱结构,被从上而下处于第二个的防脱结构支撑。依次类推,将每一个培养袋装到支撑杆上。处于最上端的培养袋也可以从支撑杆的上端套装在支撑杆上。通常,在实际操作时,为了便于后续操作,一般将最上端的防脱结构空出,即最上端的防脱结构上不设置培养袋,仅在其下方的每一个防脱结构上设置培养袋。

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悬挂环,悬挂环中可以通过悬挂绳系住后,将支撑杆悬挂于蚯蚓养殖房顶部的悬挂架上。主要是符合行吊和铲车等搬运,例如单个或者9宫格式的一组,进行批量吊挂搬运,或者采用吊轨自动化的输送,来吊挂配置养殖结构。便于进行智能化、无人的养殖作业。

每一个蚯蚓养殖装置上还设置有加湿装置103,本实施例中的加湿装置包括滴灌喷头以及与滴灌喷头相连的水管。加湿系统用来向培养袋中的培养基提供水分。滴灌喷头可以为每一个培养袋设置一个,也可以仅在每一根支撑杆的上部位于所有培养袋的上方设置一个滴灌喷头,在处于最上端的培养袋中的培养基加湿后,水分可以由逃逸通道向下方的培养袋中渗流,以将下方的培养袋加湿。

本实施例的蚯蚓养殖系统包括多个蚯蚓养殖装置。具体的,根据蚯蚓养殖房的面积大小,将多个蚯蚓养殖装置悬挂在蚯蚓养殖房的悬挂架上后,每一个蚯蚓养殖装置下方都设置收集装置,或者在多个蚯蚓养殖装置的下方设置一个较大的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可以为方形或者长条形的收集槽或者收集盘。

本发明的蚯蚓养殖系统在使用时,先在空培养袋中加满培养基,封装,然后接种蚯蚓。按照上述方法将填充培养基的培养袋依次套装在支撑杆上,每一个培养袋均被防脱结构支撑而不会向下滑落。每间隔一定时间都打开滴灌喷头,从每一个培养袋上方向培养袋滴灌喷水,对培养袋内的培养基进行加湿处理,使培养袋内的培养基的含水量不低于适合于蚯蚓生长的设定值,对蚯蚓进行培养。对蚯蚓培养一段时间后,当处于最上端的培养袋内的培养基完全屎化后,将支撑杆上穿设的所有培养袋上移一个空位,即将每一个培养袋上移至其上方的防脱结构上方。这样,在最下方就空出一个培养袋的空位,在该空位中穿设上一个填充过培养基的培养袋作为补充。然后对该培养袋串上除了最上端的培养袋以外的所有培养袋进行定期喷水加湿处理,对培养袋内的蚯蚓进行培养。同时,对最上端的培养袋不进行加湿处理,以促使待干燥培养袋中的蚯蚓向下迁移至相邻的培养袋中。待最上端的培养袋中的蚯蚓全部迁移至下方的培养袋后,将该培养袋从支撑杆上分离、运走,培养袋中即为处理好的有机肥。依次类推,不断重复上述步骤中的操作,实现有机肥的连续生产。等蚯蚓长到合适的长度时,将所有的培养袋取走,分离出蚯蚓。

在本发明的蚯蚓养殖系统的其他实施例中,养殖装置的支撑杆上仅在最下端设置一个防脱结构。支撑杆上所有的培养袋依次穿设在支撑杆上,相邻两个培养袋的对应端面贴合在一起,对应端面上的逃逸孔相对,能够使蚯蚓从一个培养袋迁移到另一个培养袋中。在最上端的培养袋中的培养基屎化后,从支撑杆的最下端向上套装一个填充培养基的培养袋,同时将上方的培养袋均向上推挤使其向上移动。套装好后,对除了最上端的培养袋之外的所有培养袋进行喷水加湿处理,进行蚯蚓的培养和有机肥的连续生产。

在本发明的蚯蚓养殖系统的其他实施例中,每一个培养袋上均配备有一个避光罩。避光罩由不透光材料制成,大小以能够恰好将培养袋套上为宜。避光罩为上端有顶、下端开口的桶状结构。桶顶上设置有通孔,通孔的大小比支撑杆的外径大但比培养袋的外径小。在每一个培养袋往支撑杆上套装时,先将避光罩套设在支撑杆上,然后将培养袋套设在支撑杆上并正好处于避光罩内。在最上端的培养袋内的培养基屎化后,在最下端补充过填充培养基的培养袋后,将最上端的培养袋上的避光罩取下,使其暴露在光照中,促使蚯蚓从最上端的培养袋向下方的培养袋中迁移。在其他实施例中,避光罩可以设置为一个长桶形避光罩,能够将除了最上端的培养袋之外的所有培养袋一起罩起来进行遮光处理。但是,这种结构的避光罩,在最上端的培养袋取下后,待倒数第二个培养袋需要往上移以作为待干燥培养袋时,需要将该避光罩上移从支撑杆上取下,然后将要作为待干燥培养袋的培养袋取下并将下方要补充的填充培养基的培养袋补充后,再将避光罩罩上,然后将取下的待干燥的培养袋重新穿设在支撑杆上端即可。

在本发明的蚯蚓养殖系统的其他实施例中,避光罩和加湿系统仅设置其中一种。

在本发明的蚯蚓养殖系统的其他实施例中,蚯蚓养殖装置中支撑杆的放置延伸方向可以不为竖直方向,可以为倾斜或者水平放置。倾斜放置时,可以不将支撑杆悬挂,而是将多个支撑杆倾斜依靠在支架上。

实施例9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蚯蚓养殖系统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养殖装置的支撑杆上的防脱结构可以由如下结构替换:

该防脱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支撑杆上并能够对培养袋提供向上支撑力的支撑卡件。本实施例中,支撑卡件为支撑板1014,支撑板一端为面积较大的支撑板头部10141,另一端为面积较小的支撑板尾部10142。支撑板尾部为长条形,便于手持。支撑板头部上设置有长条形缺口10143。长条形缺口的延伸方向与支撑板尾部的延伸方向一致。在其他实施例中,长条形缺口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为其他方向。支撑板上密集分布设置有通孔作为蚯蚓逃逸孔10144,能够使蚯蚓通过,以供蚯蚓从一个培养袋向另一个培养袋迁移。

支撑杆外壁上设置有与支撑板上的长条形缺口配合的支撑卡槽,支撑卡槽的槽口朝水平方向延伸,能够供支撑板沿水平方向卡设在支撑卡槽内,对支撑板在沿支撑杆延伸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制。本实施例中,支撑杆上每一个防脱结构的设置位置处,在支撑杆外壁上焊接固定有一对环形包扣件。两个环形包扣件的结构相同,为圆台状结构,中间设置有沿圆台轴线方向延伸的通孔,通孔内径与支撑杆外径相同。一个环形包扣件的圆台底部朝上(即大头朝上)套设在支撑杆外壁上并焊接固定,作为下包扣件1015,另一个环形包扣件的圆台底部朝下(即大头朝下)套设在下包扣件上方的支撑杆外壁上并焊接固定,作为上包扣件1016。上、下包扣件之间的距离与支撑板的厚度相同,上、下包扣件之间的空间与对应的支撑杆外壁部分构成了所述支撑卡槽,该支撑卡槽为环形卡槽。支撑板上的长条形缺口的宽度小于环形包扣件圆台底部的直径。支撑板的长条形缺口能够卡设在该支撑卡槽中,对支撑板进行限位。

该防脱结构中,环形包扣件的结构可以为外径均匀的圆筒结构,两个环形包扣件在支撑杆上固定时,不需区分两端,只需将两个圆筒形包扣件依次套设在支撑杆上需要设置防脱结构的位置上,焊接固定,使两个包扣件之间留有一个环形槽即可。环形槽的高度与支撑板的厚度相等。

支撑卡槽还可以为直接设置在支撑杆外壁上的环形凹槽,即支撑杆外壁上设置开口朝外、槽口朝水平方向延伸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在支撑杆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与支撑板的厚度相同。相应的,支撑板上的长条形缺口的宽度小于支撑杆外径。

支撑卡槽还可以为设置在支撑杆外壁上的相对两侧上的两个平底凹槽,这两个平底凹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支撑杆延伸方向。两个平底凹槽的槽底相互平行且两个槽底延伸方向与支撑杆轴线方向平行。两个平底凹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即相当于支撑杆上切出这两个平底凹槽后留下的支撑杆的部分的厚度,与支撑板上的缺口的宽度相等,两个平底凹槽在支撑杆延伸方向上的高度与支撑板的厚度相等。

该防脱结构中,支撑板的结构为长条板状,在长条板状的支撑板的靠近中心位置的一侧设置有缺口,该缺口能够卡设在支撑凹槽中。这种情况下,支撑杆上同一个防脱结构的位置可以设置两个相邻的环形支撑凹槽或者两组上述平底凹槽。两个支撑凹槽可以为相邻的两个环形凹槽,这两个环形凹槽的槽口延伸方向均处于垂直于支撑杆轴线。两个环形凹槽之间的间隙较小。两根长条板状的支撑板呈十字交叉分别卡设在两个环形凹槽中。两组相邻的平底凹槽也相互靠近,两根长条板状的支撑板呈十字交叉分别卡设在两组平底凹槽中。上面的两根长条状支撑板呈十字交叉卡设后,两根支撑板之间的空间及支撑板上的蚯蚓逃逸孔均可以供蚯蚓通过。

支撑板还可以为除了上述两种形状外的其他形状,但是,支撑板的大小以能够托住培养袋底部面积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即可,无需将培养袋底部完全托住。

本实施例的养殖装置在安装时,可以将培养袋套设在支撑杆上后,然后在防脱结构的支撑卡槽中插入支撑板,将相邻两个培养袋隔开。套装的过程还可以采用一个倾斜的穿装长槽辅助操作,该穿装长槽可以为一个圆筒轴向剖开后的一半,将培养袋依次放入倾斜的穿装长槽中,将支撑杆从培养袋上的通孔中插入,然后向防脱结构的支撑卡槽中插入支撑板,再将穿装长槽竖起,将支撑杆取出,利用支撑杆上的吊环1013进行悬挂即可。

本实施例的养殖装置在安装时,还可以在支撑杆上套设前进方向上的一端带尖端的引导套筒,将培养容器套设在引导套筒上,引导培养容器向支撑杆上安装。袋培养容器安装到位后,将引导套筒取下,再进行下一个培养容器的引导安装。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的蚯蚓养殖系统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支撑杆由支撑筒代替,支撑筒的内径与培养袋的外径相近,培养袋依次设置在支撑筒内。支撑筒内壁上设置有防脱结构。防脱结构可以为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撑筒内壁上的弹性支撑片,弹性支撑片斜向上延伸,弹性弹性支撑片向上和向下的形变幅度均不超过45°。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的蚯蚓养殖系统如图6至图8所示,其中蚯蚓养殖装置与实施例8中的相同,但是本实施例的蚯蚓养殖系统的蚯蚓养殖装置不采用悬挂的方式固定,而是采用一端靠设在支撑架3上,另一端由地面支撑的方式。具体的,支撑架3包括用来放置在地面上的支撑架底座以及设置在支撑架底座上的支撑固定架,支撑固定架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撑固定杆,相邻两个支撑固定杆之间形成了用来对蚯蚓养殖装置进行限位固定的支撑固定槽。蚯蚓养殖装置1设置在支撑固定槽中。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子支撑架。子支撑架包括端部子支撑架和中部子支撑架,中部子支撑架和端部子支撑架均包括子支撑架底座301以及设置在子支撑架上的子支撑固定架302。子支撑架底座包括水平设置、用来与地面接触并形成支撑的底支撑杆3011,子支撑固定架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支撑杆上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支撑杆3021。竖直支撑杆3021上固定设置有水平延伸的横向支撑杆3022,横向支撑杆3022与底支撑杆3011平行设置。横向支撑杆3022上设置有支撑固定杆3023,支撑固定杆3023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所有的支撑固定杆3023之间平行设置,支撑固定杆3023与横向支撑杆3022垂直,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竖直支撑杆3021上上下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横向支撑杆3022,所有的横向支撑杆3022之间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横向支撑杆3022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横向支撑杆3022上均设置有相同数量的支撑固定杆3023,处于上方的横向支撑杆上的每一根支撑固定杆,在处于下方的横向支撑杆上均有一根支撑固定杆与之对应,该两根支撑固定杆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重合。

端部子支撑架与中部子支撑架的区别在于,端部子支撑架上的横向支撑杆仅在朝向中部子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支撑固定杆3022,而中部子支撑架则在横向支撑杆的两侧均设置支撑固定杆3022。

本实施例中,所有的支撑架的处于上部的横向支撑杆3022的高度相等,处于下部的横向支撑杆3022的高度也相等。所有的横向支撑杆3022的长度也相等。每一个子支撑架上的每一根支撑固定杆,在相邻的子支撑架上都有一根对应支撑固定杆,该支撑固定杆与对应支撑固定杆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每一根支撑固定杆都是可伸缩的,具体的,支撑固定杆设置为两根套设在一起的方管,处于内部或者外部的方管与横向支撑杆焊接固定,处于外部或者内部的方管可以在沿支撑固定杆延伸方向上滑动。在将蚯蚓养殖装置依次卡设在两根相邻的支撑固定杆之间的间隙中后,可将支撑固定杆的能够滑动的内管或者外管滑动以使更多的蚯蚓养殖装置卡设在两根相邻的支撑固定杆之间。这样在放置蚯蚓养殖装置时,从靠近横向支撑杆向远离横向支撑杆的方向排布,在需要调整或更换蚯蚓养殖装置时,从远离横向支撑杆向靠近横向支撑杆的方向进行。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包括八个子支撑架,两个端部子支撑架和六个中部子支撑架。八个子支撑架之间依靠横向连接杆303固定连接。横向连接杆沿水平方向设置,并分别与各子支撑架的横向支撑杆和竖直支撑杆连接处焊接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架也可以仅包括四个子支撑架。

本实施例的蚯蚓养殖系统还包括用来将培养容器穿设在支撑杆上的穿装长槽和用来向培养容器中填充培养基的填充装置。

采用本发明的蚯蚓养殖系统及利用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在300平米的场地上,能够达到相当于每天处理5吨垃圾的处理量。每天能够生产得到2.5吨蚯蚓,2吨蚯蚓粪即有机肥。

本发明的蚯蚓养殖装置的实施例与上述蚯蚓养殖系统的实施例中的蚯蚓养殖装置的结构完全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另外,上述蚯蚓养殖系统的实施例中的蚯蚓养殖装置的各种替代形式也适合于本发明的蚯蚓养殖装置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