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脱粒后秸秆成堆卸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4705发布日期:2018-10-19 20:43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割机脱粒后秸秆的释放装置,尤其是一种能将秸秆聚集成堆后再卸下的装置,属于收割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收割机对脱粒后的秸秆一般通过粉碎机粉碎成碎杆后抛撒还田,随着收割机行驶,其后部抛撒出一长条碎杆入田,翻耕后作为有机肥使用。需将秸秆另作它用时,如将其回收作为饲料或作为造纸原料,这时秸秆不经粉碎机粉碎而直接从脱粒背包后端斜置的喷草口抛撒入田,再使用专门的秸秆回收机械回收,如先用搂草机搂秸秆,然后再用打捆机打捆,以便装车运输。对于一些秸秆回收机械没有普及的地区,秸秆只能通过人工搂草成堆后再捆扎装车,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特别低,严重影响后续的翻耕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成堆聚集秸秆并定时释放秸秆堆的收割机脱粒后秸秆成堆卸下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收割机脱粒后秸秆成堆卸下装置,包括卸料架、数块配重块和一对回转限位座,横置的数块配重块可移动地安装在卸料架一端上,一对回转限位座底部固定在收割机脱粒背包底部的安装板一端两侧上;卸料架为矩形,其宽度与收割机脱粒背包后端斜置的喷草口宽度匹配,卸料架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纵向圆管以及一根转轴,所述位转轴于所述多根纵向圆管的下侧,且靠近收割机脱粒背包一端,转轴与多根纵向圆管垂直固定连接,转轴两端分别伸出卸料架的纵向两侧,转轴两端端头分别与对应的回转限位座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进一步的,多根横管间隔设置在卸料架背离收割机脱粒背包的一端中,每根横管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纵向圆管垂直固定连接,使得卸料架成格栅状。所述纵向圆管、横管和转轴均采用钢管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回转限位座包括L形座板、支撑圆管、轴套和数根限位销,一对L形座板的水平底板分别固定在安装板的一端两侧上,支撑圆管一端固定在L形座板的垂直侧板中心,一上一下的两根限位销一端分别固定在垂直侧板的上下角,轴套固定在支撑圆管中,插进轴套中的转轴端头与轴套铰接。卸料架两侧的纵向圆管一端位于上限位销和下限位销之间。卸料架翻转后抵靠在下限位销的上侧,复位后抵靠在上限位销的下侧;下限位销具有高低两个安装位置,卸料架翻转倾斜的角度分别与高低两个安装位置相匹配。

进一步的,轴套采用尼龙材质制成,上限位销和下限位销均采用硬橡胶制成。

进一步的,配重块呈矩形,配重块的横向设有上下贯通的长圆横槽,配重块分别通过横穿过长圆横槽和对应纵向圆管的紧固螺栓螺母固定在卸料架一端上,配重块的材质为铸铁。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卸料架采用杠杆原理,在收割机作业过程中,秸秆不断从喷草口落下堆积在卸料架上,当卸料架一端堆积的秸秆堆重心至转轴中心的阻力矩大于卸料架另一端的配重块重心至转轴中心的重力距时,卸料架倾斜翻转,秸秆堆落到田中,随之,卸料架在重力距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在收割机田间收割作业的过程中,由于收割机按一定的速度行驶,且农作物喂入量均匀,使得卸料架能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倾斜倒出秸秆堆。调节配重块距转轴中心的距离,或增加或减少配重块的数量,就可方便灵活地增大或减少秸秆堆的重量,从而提升了收割机的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收割机脱粒背包后侧的结构简图;

图2是图1的A向放大视图;

图3是卸料架倾斜30°时秸秆堆下滑的示意图;

图4是卸料架倾斜45°时秸秆堆下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卸料架1、数块配重块2和一对回转限位座3,横置的数块配重块2可移动地安装在卸料架1左端上,一对回转限位座3底部固定在收割机脱粒背包10底部的安装板101右端两侧上。

卸料架1为矩形,其宽度与收割机脱粒背包101后端斜置的喷草口102宽度匹配,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纵向圆管11和一根转轴12,转轴12位于多根纵向圆管11的下侧,且靠近收割机脱粒背包10的右端,转轴12与多根纵向圆管11焊接垂直焊连。多根横管13间隔设置在卸料架1背离收割机脱粒背包10的右端中,每根横管13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纵向圆管11垂直焊接固定,使得卸料架1成格栅状。纵向圆管11、转轴12和横管13均采用钢管制成,本实施例为Φ20mm的钢管制成,可以减轻卸料架1的重量,便于卸料架1翻转卸料和自动复位。纵向圆管11和横管13表面光滑,且横截面为圆形,与秸秆堆20底部的接触面积小,便于秸秆堆20的下滑卸料。纵向圆管11之间的间距可根据秸秆的长度确定,秸秆长度较长时,纵向圆管11之间的间距较大,反之,纵向圆管11之间的间距较小。转轴12两端分别伸出卸料架1的纵向两侧,转轴12两端端头分别与对应的回转限位座3铰接。

如图2所示,回转限位座3包括L形座板31、支撑圆管32、轴套33和数根限位销,一对L形座板31的水平底板311分别通过紧固螺钉36固定在安装板101的一端两侧上,支撑圆管32一端焊接固定在L形座板31的垂直侧板312中心,一上一下的两根限位销一端分别固定在垂直侧板312的上下角,尼龙制成的轴套33固定在支撑圆管32中,插进轴套33中的转轴12端头与轴套33铰接,使得卸料架1转动灵活。卸料架1两侧的纵向圆管11右端位于上限位销34和下限位销35之间,

如图3和图4所示,卸料架1翻转后抵靠在下限位销35的上侧,复位后抵靠在上限位销34的下侧,可以确保卸料架1的使用安全。下限位销35具有高低两个安装位置,限位销35安装在高位置时,卸料架1 翻转倾斜的角度α=30°,适用于下滑重量较轻的秸秆堆20;下限位销35安装在低位置时,卸料架1翻转倾斜的角度β=45°适用于下滑重量较重的秸秆堆20。虽然α=30°时秸秆堆20的下滑分力小于β=45°秸秆堆20的下滑分力,但由于秸秆堆20的重量不同,两者均便于秸秆堆20的下滑,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下限位销35的安装位置。上限位销34和下限位销35均采用硬橡胶制成,可对卸料架1的倾斜翻转和复位起到缓冲作用,延长其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配重块2的横向设有上下贯通的长圆横槽21,本实施例的配重块2数量为5块,5块配重块2分别通过横穿过长圆横槽21和对应纵向圆管11的紧固螺栓螺母4固定在卸料架1的左端上,这样的结构可使配重块2沿着卸料架1纵向移动,通过改变重力矩的大小来改变阻力矩,从而改变所需卸下的秸秆堆的重量,满足使用需要。配重块2的材质为成本较低的铸铁,本实施例的铸铁牌号为HT200。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