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黑鲈专用投喂饵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6526发布日期:2019-02-01 19:2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大口黑鲈专用投喂饵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口黑鲈专用投喂饵料装置。



背景技术: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俗称加州鲈、淡水瓜,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隶属鲈形目,太阳鱼科。大口黑鲈因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 、易起捕、养殖周期短等优点,加之肉质鲜美细嫩,无肌间刺,外形美观,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欢迎。大口黑鲈属典型淡水肉食性鱼,在全国的养殖市场产量达到三十万吨,在国内特种鱼养殖上,算是比较大的品种。

近几年大口黑鲈养殖业迅速发展,但仍处于发展阶段,对大口黑鲈生物学特性、摄食习性缺乏深入了解,尤其泥鳅饲料及投饲技术、设备的问题没有解决,严重影响大口黑鲈产业的正常发展。目前大口黑鲈养殖仍以投喂冰鲜小杂鱼和软颗粒饲料为主,人工浮性配合饲料的研制和使用尚未得到普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研制适合大口黑鲈摄食特性,尤其是适合沉性软颗粒饲料的专用投喂装置,研究相关投饲技术,在大口黑鲈养殖业发展中显得尤为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口黑鲈专用投喂饵料装置,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口黑鲈专用投喂饵料装置,包括饵料台,所述饵料台包含呈立方体状的框架,所述框架包含若干根支撑横杆与若干根支撑纵杆,所述框架的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以及右侧面均布置有第一筛网,所述底面布置有第二筛网,所述框架的上部具有敞口,所述框架的敞口四周设置辅助撑杆,所述辅助撑杆与框架之间设置有第三筛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筛网的内侧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以放置饵料的凸部。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四角均设置有吊耳,所述吊耳上设置有用以挂绳穿过的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吊耳的下方设置有泡沫浮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利于大口黑鲈的喂食,高效便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饵料台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饵料台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剪式连杆机构的构造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杆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轮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饵料台,101-支撑横杆,102-支撑纵杆,103-第一筛网,104-第二筛网,105-辅助撑杆,106-第三筛网,107-凸部,108-吊耳,109-挂绳,110-连接孔,2-悬吊架,201-立杆,202-剪式连杆机构,2021-连杆,203-铰链,204-滑块,205-滑轨,206-手拉杆,207-滑轮,208-牵引绳,209-吊环,210-绕线辊,211-手摇杆,212-调节孔,213-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6所示,一种大口黑鲈专用投喂饵料装置,包括饵料台1,所述饵料台1包含呈立方体状的框架,所述框架包含若干根支撑横杆101与若干根支撑纵杆102,所述框架的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以及右侧面均布置有第一筛网103,所述底面布置有第二筛网104,所述框架的上部具有敞口,所述框架的敞口四周设置辅助撑杆105,所述辅助撑杆105与框架之间设置有第三筛网10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筛网103的内侧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以放置饵料的凸部107;将适用于大口黑鲈食用的饵料,例如冰鲜小杂鱼与沉性软颗粒饲料分别置于第一筛网103、第二筛网104的凸部107以及第三筛网106上,从而可以实现大口黑鲈的分散进食,很好避免吃食不均与抢食,避免饵料堆积,减少饲料浪费,降低养殖成本;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对水环境的影响,保证养殖水体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四角均设置有吊耳108,所述吊耳108上设置有用以挂绳109穿过的连接孔110,所述挂绳109便于放下与收回饵料台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吊耳108的下方设置有泡沫浮块,所述泡沫浮块避免饵料台1发生倾倒。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悬吊架2,所述饵料台1悬挂在悬吊架2的悬吊端,所述悬吊架2包含纵向设置的立杆201与横向设置的剪式连杆机构202,所述剪式连杆机构202包含若干组横向顺序设置的X字形连杆组,任意两组相邻的所述X字形连杆组经铰链203铰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X字形连杆组包含两根相互交叉的连杆2021,第一组所述X字形连杆组的一根连杆2021的首端与立杆201经铰链203铰接在一起,第一组所述X字形连杆组的另一根连杆2021的首端经铰链203与滑块204铰接在一起,所述立杆201上纵向开设有与滑块204相配合的滑轨205;所述立杆201埋设在池塘边,所述剪式连杆机构202伸向养殖池。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组所述X字形连杆组的一根连杆2021的末端设置有手拉杆206;推出手拉杆206,所述剪式连杆机构202就展开,此时滑块204沿着滑轨205向上运动,拉回手拉杆206,所述剪式连杆机构202就闭合,此时滑块204沿着滑轨205向下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任意一组所述X字形连杆组的上部铰接点处均设置有滑轮207,牵引绳208的一端依次经过所有滑轮207后设置有与挂绳109相连接的吊环209,所述牵引绳208的另一端缠绕在绕线辊210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绕线辊210经底座设置在立杆201上,所述绕线辊210上设置有手摇杆21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立杆20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调节孔212,调节螺栓213插入调节孔212从而可以限制滑块204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悬吊架2与剪式连杆机构202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成本低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环绕养殖池布置,以实现养殖池的全面覆盖,易于收放饵料台1,不会损坏饵料台1,也无需工作人员借助其他工具进入养殖池收放饵料台1,安全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将所述饵料台1的挂绳悬挂在吊环209上,使用者一手转动所述手摇杆211,放出所述牵引绳208,同时使用者另一手向前推出手拉杆206,从而带动剪式连杆机构202展开,所述饵料台1随着剪式连杆机构202的展开向前运动至预定投放位置的上方;继续转动所述手摇杆211,放出所述牵引绳208,直至饵料台1进入养殖池;投饲量可根据大口黑鲈摄食状况而定,以饱食为度,投喂半小时后不再主动采食为准,大口黑鲈进入饵料台1内部进行采食,投喂半小时后,反向转动手摇杆211,收回所述牵引绳208,所述饵料台1随着牵引绳208上升,工作人员可以随时观察饵料台1内的饵料情况,需要清洗清除残饵时,同时使用者另一手向后拉回手拉杆206,从而带动剪式连杆机构202闭合,便于使用者取下饵料台1;清洗好的饵料台1也可以直接悬挂在吊环209上进行晾晒,杀死细菌病毒,预防病害发生。

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