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鳗鱼养殖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1566发布日期:2019-02-15 19:51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鳗鱼养殖温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鳗鱼养殖温室。



背景技术:

由于鳗鱼的营养价值高,野生鳗鱼已经大大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从而出现了大量的人工养殖鳗鱼。由于现在环境污染较为严重,雨水中含有对鳗鱼有害的酸性物质,人工养殖鳗鱼时,为了保证鱼池免受外界雨水的污染,通常在鱼池的上方搭建温棚,用于隔绝外界雨水;每隔一段时间,工作人员都需要打开温棚进行换气,尤其冬季外界温度较低,打开温棚换气后,会导致温棚内的温度降低,对鳗鱼的生长会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鳗鱼养殖温室,解决现有技术中打开温棚换气会导致温棚内的温度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鳗鱼养殖温室,包括:鱼池、棚体、进气管、排气管、风机及电热丝,所述棚体设置于所述鱼池的上方,并且所述棚体的下端周缘密封于所述鱼池的上端周缘;所述进气管及所述排气管均一端与所述棚体的内部连通;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棚体外部;所述风机的出风端与所述进气管一端连通;所述电热丝内置于所述风机的出风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该鳗鱼养殖温室冬季需要换气时,工作人员需将所述风机及所述电热丝均与外部电源接通,使得所述风机向所述棚体内输送温暖的空气,避免了换气时,所述棚体内的温度降低,减小了温度波动对鳗鱼的健康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浮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风机及电热丝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鳗鱼养殖温室,包括:鱼池1、棚体2、进气管3、排气管4、风机5、电热丝6、浮板7、单向阀8、第一阀体9、第二阀体a及软管b。

所述棚体2设置于所述鱼池1的上方,并且所述棚体2的下端周缘密封于所述鱼池1的上端周缘,具体的,所述棚体2包括支撑架21及覆盖于所述支撑架21外围的棚膜22;所述棚膜22上设置有用于进入所述棚体2内部的进出通道;所述进出通道采用胶带或拉链进行密封。

所述进气管3及所述排气管4均一端与所述棚体2的内部连通;所述风机5设置于所述棚体2外部;所述风机5的出风端与所述进气管3一端连通;所述电热丝6内置于所述风机5的出风端;所述第一阀体9设置于所述风机5的进风端上;所述第二阀体a设置于所述排气管4上;该鳗鱼养殖温室冬季需要换气时,工作人员需将所述风机5及所述电热丝6均与外部电源c接通,并将所述第一阀体9及所述第二阀体a打开,使得所述风机5向所述棚体2内输送温暖的空气,避免了换气时,所述棚体2内的温度降低,减小了温度波动对鳗鱼的健康造成影响。

鳗鱼喜欢在阴暗处活动,所述浮板7漂浮于所述鱼池1的水面上,所述浮板7用于给所述鱼池1中的鳗鱼提供阴暗环境。优选的,所述浮板7包括浮板本体71及连接管72,所述连接管72竖直固定于所述浮板本体71的上表面;所述浮板本体71的上设置有多个呈放射状布置的出气槽71a,每个所述出气槽71a的内端均与所述连接管71的下端连通、每个所述出气槽71a的外端均沿所述浮板本体71的径向穿透所述浮板本体71的外周面;所述软管b的上端与所述进气管3内置于所述棚体2的一端连通、所述软管b的下端与所述连接管72的上端连通;当工作人员将所述风机5及所述电热丝6均与外部电源c接通时,温暖的新鲜空气会依次经过所述进气管3、软管b、连接管72后,最终从多个所述出气槽71a喷至水面上,在水面上形成一层暖气层,使得鳗鱼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

所述单向阀8内置于所述连接管72,并且所述单向阀8的开启受力方向向下,当所述风机5出现故障反转时,所述单项阀8失去向下的气流推力,使得所述单向阀8闭合,防止池水倒吸,阻挡了水流进入所述风机5,保证了所述风机5的安全,具体的,所述单向阀8包括弹簧81、气密塞82、第一挡圈83及第二挡圈84,所述第一挡圈83与所述第二挡圈84均同轴内置于所述连接管72,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弹簧81与所述气密塞82均同轴内置于所述连接管72,并设置于所述第一挡圈83与所述第二挡圈84之间;所述弹簧8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挡圈83固定连接、所述弹簧81的上端与所述气密塞82固定连接;所述气密塞82的上端密封抵接于所述第二挡圈84。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