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脱粒滚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7720发布日期:2019-08-13 20:2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式脱粒滚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粒设备,尤其是一种板式脱粒滚筒,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豆是易裂荚、易碎作物,传统诸如钉齿、纹杆等刚性脱粒滚筒和脱粒元件在脱粒作业时对大豆籽粒的打击较大,造成大豆脱粒、收获破碎率高,极大影响大豆收获质量。

现有技术实现大豆脱粒的典型结构为申请号201120009390.0、名称《大豆收割机脱粒滚筒》的中国专利文献披露,采用钉齿式脱粒元件,利用三角幅盘替代传统的圆形幅盘,并利用3根齿杆代替传统的6根齿杆,虽然在结构上进行了简化,但不仅刚性的脱粒齿杆用于大豆脱粒破碎率高,并且不具有脱粒间隙调节功能,难以适应不同品种大豆脱粒作业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在保持脱粒效率前提下,可以显著降低大豆脱粒过程破碎率、并且对各种大豆脱粒均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板式脱粒滚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板式脱粒滚筒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固连在左、右固定圆罩下部之间的圆弧截面凹板筛以及支撑在左、右固定圆罩之间的可旋转脱粒滚,所述脱粒滚主要由围绕旋转中心正三角形分布的主体板构成,所述主体板的板面一侧由相应的三角形顶点处延伸出轴向间隔分布穿孔的板檐,所述板檐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继续延伸的橡胶板,所述橡胶板具有与所述穿孔对应的长槽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橡胶板的厚度为8-10mm、硬度为70±5HA、伸出长度范围为30mm-52mm。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主体板的板面另一侧折弯成与相邻板檐相对且具有轴向间隔分布穿孔的夹持檐,所述板檐与夹持檐通过紧固件夹持固定外伸的橡胶板。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橡胶板的伸出长度与板檐和夹持檐夹持长度差之比为1:0.4-0.6。

这样,橡胶板开始触及豆荚时变形小,具有足够的击打脱粒作用力,紧接着产生较大变形的超位回弹,在脱粒滚的高速旋转过程中继续产生刷击脱粒作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增强脱粒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的完善有:

所述橡胶板的长槽孔内侧呈锯齿状。

所述凹板筛由两侧的横板、圆弧侧板固连构成框架,所述框架内固定编制的筛条。

所述左固定圆罩的外端面具有镶嵌观察玻璃的环形阶梯凹槽以及固定观察玻璃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的连接板一端通过锁定螺栓固定在左固定圆罩的外端面,另一端借助套有橡胶垫的锁定销压住观察玻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脱粒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中橡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中凹板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实施例中玻璃安装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的板式脱粒滚筒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环形的左、右固定圆罩1、4通过横梁10固连,两者下部之间固定圆弧截面的凹板筛9。可旋转脱粒滚3通过其旋转中心的转轴5支撑在左、右固定圆罩1、4之间,转轴5的外端与动力输入的传动带轮7固连。6是支撑转轴5的轴承。

脱粒滚3如图2所示,由围绕旋转中心正三角形分布的主体板3-2及正三角形的两端板焊合构成。主体板3-2的板面一侧由相应的三角形顶点处延伸出轴向间隔分布穿孔的板檐,另一侧则折弯成与相邻板檐相对、也具有轴向间隔分布穿孔的夹持檐3-3,板檐与夹持檐3-3通过紧固件夹持固定安装继续延伸的橡胶板3-1。

橡胶板3-1是实现理想脱粒效果的关键件,过硬或太软要么破碎率高、要么脱粒效果不佳,而其柔韧性与硬度、厚度、伸出长度(即图2中L2)等因素有关,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理想的橡胶板的厚度为9(±1)mm、硬度为70(±5)HA、伸出长度范围为30mm-52mm(根据大豆品种、作业条件等可调)。并且试验中:当橡胶板伸出长度L2与板檐和夹持檐夹持长度差L1之比为1:0.4-0.6时的脱粒效果更为理想,究其原因申请人发现,由于脱粒滚旋转方向是夹持檐在前、板檐在后,而夹持檐低于板檐,结果橡胶板开始触及大豆植株时变形小,具有足够的击打脱粒作用力,紧接着产生较大变形的超位回弹,在脱粒滚的高速旋转过程中继续产生刷击脱粒作用,从而有效增强脱粒效果。

橡胶板3-1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具有与板檐和夹持檐穿孔对应的长槽孔,长槽孔内侧呈锯齿状。这样不仅可以在橡胶板被夹持固定时,通过长条孔的长度余量,在一定范围按需调节其伸出长度L2,从而改变脱粒滚工作时的脱粒间隙;而且长槽孔内侧的锯齿使调节时具有“档位”感,并可有效增加与固定螺栓的摩擦力,防止脱粒滚运动过程橡胶板的滑移,保证调好的脱粒间隙始终不变。

凹板筛9如图4所示,两侧的横板9-1、圆弧侧板9-3固连构成框架,框架内固定编制的筛条9-2。

此外,本实施例远离动力输入端的左固定圆罩1外端面的环形阶梯凹槽内镶嵌有观察玻璃8,并通过锁定件2固定。锁定件2的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其连接板2-2的一端通过锁定螺栓2-1固定在左固定圆罩1外端面,另一端借助套有橡胶垫2-3的锁定销2-4压住观察玻璃8,使其不会松动滑落。左固定圆罩1采用镂空圆环型中间安装透明观察玻璃的结构与传统封闭式脱粒滚筒相比,不仅能够观察作业过程脱粒效果、秸秆堵塞情况等,而且简便可拆的观察玻璃可以在脱粒滚筒出现故障、卡秸秆或需调节脱粒间隙时,通过拆卸观察玻璃及时处理。

使用时,根据待脱大豆品种调好合适的脱粒间隙,待脱大豆植株从脱粒滚筒上方喂入,外部动力传输到传动带轮7、通过转轴5带动脱粒滚3整体转动进行脱粒作业。脱粒后的大豆籽粒从凹板筛9的筛孔落下,秸秆从滚筒前端输出。

试验表明,本实施例相比现有刚性脱粒,不仅橡胶板大大减轻了大豆脱粒过程的破碎现象,而且采用板式结构能够在较小打击力的情况下增加脱粒过程大豆植株受力面积,加之其“超位回弹”的作用,从而显著提高脱粒效果和脱粒作业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