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简易玉米脱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7485发布日期:2019-08-20 23:26阅读:18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简易玉米脱粒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玉米脱粒,具体涉及一种家用简易玉米脱粒器。



背景技术:

如今玉米脱粒机已经广泛被应用,各种大型、小型的玉米脱粒机有效的降低了农民的劳动量。但是,玉米脱粒机多针对老玉米,而且还必须在脱粒之前将玉米必须晒的足够干。而对于喜欢吃时令玉米的人们来说,追求的就是玉米的嫩,玉米尚在包浆之时,人们将玉米摘下煮玉米棒子或者脱下玉米粒做成炒玉米粒,或者玉米粒熬粥。这种嫩玉米内部含有很多水分,很难通过常规的脱粒机脱粒,一般都是人手剥下玉米粒,即使是人手操作,也很可能弄烂玉米粒,而且效率还低。即便如此,嫩玉米仍然是大家喜欢的时令蔬菜之一。发明人在生活中间有过使用改锥脱玉米粒的经验,具体流程是,将改锥平着插入玉米粒和玉米芯之间,然后推动改锥,则玉米粒和玉米芯分离,玉米粒就可以脱粒下来。但这种方式很容易跑偏,改锥容易戳到其他行的玉米粒弄坏玉米粒,改锥的头部也过于厚,不易切断玉米粒的根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的嫩玉米脱粒不能使用常规的脱粒机,手工脱粒效率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简易玉米脱粒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该技术方案为,家用简易玉米脱粒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部和脱粒部;所述脱粒部包含至少两个脱粒锥,所述脱粒锥为扁平的杆件;所述至少两个脱粒锥依次叠放和所述握持部铰接在同一点,所述脱粒锥远离所述握持部的末端设置有平刃口,所述多个脱粒锥的平刃口具有不同的刃口长度。

其技术原理是:家用简易玉米脱粒器的使用流程是,一手拿住待脱粒的玉米棒,另一手握住握持部,脱粒锥为扁平的金属杆件,一端连接到握持部,所述脱粒锥远离所述握持部的末端设置有平刃口,将刃口插入一行玉米粒的根部,并沿着玉米粒排列的方向推动,刃口可以切断玉米粒和玉米芯之间的连接,在推动时玉米粒和两侧的玉米粒发生分离。还设置至少两个脱粒锥,脱粒锥叠放并铰接在握持部的同一点,所述多个脱粒锥的平刃口具有不同的刃口长度。在使用时,可以根据玉米粒的大小,选择不同的脱粒锥,例如玉米粒小,就选用刃口长度短的脱粒锥。由于脱粒锥叠放并铰接在握持部的同一点,使用时可以转动不需要的脱粒锥到不影响脱粒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脱粒锥的主体为一根扁平的金属杆,靠近所述平刃口的一端该扁平的形状朝向刃口方向逐渐变薄,直至形成所述平刃口;所述脱粒锥还包括设置在刃口附近的位于所述脱粒锥两侧的对称设置的两个侧部,所述侧部和所述脱粒锥连接,所述侧部的横截面具有扁平的形状,该扁平形状朝着刃口方向逐渐变薄直至形成平的第二刃口,所述第二刃口对称的分布在所述脱粒锥的两侧。由于玉米使用脱粒锥脱粒时,玉米粒可能和两侧的玉米粒发生黏连不易掉落,还设置位于脱粒锥两侧的侧部,侧部具有第二刃口,可以有效的将玉米粒和两侧的玉米分离开。

进一步的,所述握持部为薄壁拉伸件,其横截面包括一个凹陷的手掌贴合部,所述脱粒锥铰接在所述手掌贴合部的拉伸平面外侧上。凹陷的手掌贴合部具有和手掌贴合的形状,便于人持握。

进一步的,所述握持部为薄壁拉伸件,其截面包括依次平滑相连的第一圆弧段、第二直线段、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一圆弧段和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二直线段的同一侧;所述脱粒锥铰接在所述第二直线段的拉伸平面外侧上。握持部的形状包括第一圆弧段、第二直线段、第二圆弧段,这三段构成一个凹陷的形状,该凹陷的形状便于人持握。

进一步的,所述脱粒锥具有折弯的形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所述第一段铰接到所述握持部,所述第一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薄壁拉伸件的拉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一段垂直,朝向所述远离所述握持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二段垂直,所述第三段延伸到末端形成所述平刃口;在所述第三段的中部设置一个和所述第三段垂直的横段,所述横段和所述第三段形成十字交叉形状。设置脱粒锥具有三段,第三段相比于第一段更加远离手的位置,使用时人手和玉米棒有一个更大的距离,在推动时不会和玉米棒摩擦到,便于操作。在使用时,为了稳定脱粒锥的方向,设置一个和第三段十字交叉的横段,可以用两只手指分别扣住横段的两侧,例如食指和中指,这样脱粒锥不容易跑偏。

进一步的,在所述横段上具有2个凹陷的形状,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三段的两侧;且所述凹陷的形状靠近所述刃口。设置凹陷的形状有利于放入手指。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家用简易玉米脱粒器便于单手持握使用,使玉米粒容易脱下,且玉米粒不容易发生损坏;

2、该家用简易玉米脱粒器结构简单,轻便,便于制作;

3、该家用简易玉米脱粒器在对准一行玉米粒进行推动脱粒时,不容易发生跑偏;

4、该家用简易玉米脱粒器可以根据玉米粒的大小选择不同的脱粒锥,不容易戳坏玉米粒,能保持玉米粒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脱粒锥发生转动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握持部、11-手掌贴合部、100-第一圆弧段、101-第二直线段、102-第二圆弧段、2-脱粒部、20-脱粒锥、22-铰接点、200-第一段、201-第二段、202-第三段、203-横段、 204-平刃口、205-侧部、206-第二刃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家用简易玉米脱粒器包括握持部1和脱粒部2;本实施例中脱粒部2包括了两个脱粒锥20,所述脱粒锥20的主体为一根扁平的金属杆,两个脱粒锥20依次叠放和所述握持部20铰接在同一点22上,脱粒锥22延伸到另一端,靠近末端的地方逐渐变薄直至形成一个平刃口204;所述脱粒锥20还包括设置在刃口附近的位于所述脱粒锥20两侧的对称设置的两个侧部205,所述侧部205和所述脱粒锥20连接,所述侧部204的横截面具有扁平的形状,该扁平形状朝着刃口方向逐渐变薄直至形成平的第二刃口206,所述第二刃口206 对称的分布在所述脱粒锥主体的两侧。2个脱粒锥20的平刃口204具有不同的刃口长度。玉米脱粒器的使用流程是,一手拿住待脱粒的玉米棒,另一手握住玉米脱粒器握持部1,将平刃口204插入一行玉米粒的根部,并沿着玉米粒排列的方向推动,刃口可以切断玉米粒和玉米芯之间的连接,在推动时玉米粒和两侧的玉米粒发生分离。两个脱粒锥20的平刃口具有不同的刃口长度。在使用时,可以根据玉米粒的大小,选择不同的脱粒锥20,例如玉米粒小,就选用刃口短的脱粒锥20。由于脱粒锥20叠放并铰接在握持部1的同一个铰接点22,使用时可以转动不需要的脱粒锥20到不影响脱粒的位置。

所述握持部1为薄壁拉伸件,其截面包括依次平滑相连的第一圆弧段100、第二直线段 101、第二圆弧段102,所述第一圆弧段100和所述第二圆弧段102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二直线段101的同一侧;所述脱粒锥20铰接在所述第二直线段101的拉伸平面上。第一圆弧段100、第二直线段101、第二圆弧段102这三段构成一个凹陷的形状即手掌贴合部11,该凹陷的形状便于人持握。所述脱粒锥20具有折弯的形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200、第二段201、第三段202,所述第一段200铰接到所述握持部1,所述第一段20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薄壁拉伸件的拉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段201和所述第一段200垂直,朝向所述远离所述握持部1 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段202和所述第二段201垂直,所述第三段202延伸直至末端形成平刃口204;在所述第三段202延伸方向的中部设置一个和所述第三段202垂直的横段203,所述横段203和所述第三段202形成十字交叉形状。设置脱粒锥20具有三段,第三段202相比于第一段200更加远离手的位置,使用时人手和玉米棒有一个更大的距离,在推动时不会和玉米棒摩擦到,便于操作。在使用时,为了稳定脱粒锥20的方向,设置一个和第三段202十字交叉的横段203,可以用两只手指分别扣住横段203的两侧,例如食指和中指,可以很好的掌控脱粒锥20的方向,这样脱粒锥20不容易跑偏。不容易戳坏玉米粒,能保持玉米粒的完整性。为了更好的操控,还在横段203上设置有两个凹陷的形状状有利于放入手指。2个凹陷的形状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三段202的两侧;且所述凹陷的形状靠近所述刃口205。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