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层架式袋栽智能化周年出菇温室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6540发布日期:2019-07-10 09:09阅读:953来源:国知局
香菇层架式袋栽智能化周年出菇温室大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香菇生产用大棚,尤其是涉及一种香菇层架式袋栽智能化周年出菇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菌类菜品,是我国的特产之一。香菇品种多样,模式多样仅河南省种植的就有春栽、秋栽和夏栽模式,香菇品种有L808、香9608、香931、武香1号、南山1号、灵仙1号、豫香1号等,生产上高温菇以L808和南山1号为主,低温香菇以9608和豫香1号为主。高温香菇的出菇温度为15~28℃,低温香菇的出菇温度10-25℃,湿度60~80%,光照强度≤500Lux,二氧化碳浓度≤500ppm,而出菇的时间、优质菇率的高低主要是由温度决定的;受环境气候影响,河南省香菇多为夏栽地埋菇,产量少,不能保证市场的全年持续供应。同时传统香菇的生产模式大棚温度调节能力差,机械化程度低,体力劳动较多,劳动力价格偏高等因素直接导致了香菇的种植利润降低。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因其采用立体种植,生产效率高、自动化水平高、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已经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壮大。

目前,生产种植香菇的大棚多为简易大棚,采用水泥柱或钢柱作为支撑骨架,用竹竿捆扎成拱形棚顶,其上覆盖一层塑料布和遮阳网(或者草苫);与室外环境温度相比,此种大棚虽能缓解一定温度(棚外温度过高时,棚内温度有所降低;棚外温度过低时,棚内温度有所提高),但与香菇的最适宜温度相比仍有明显差别,影响出菇,或使出菇时间推迟,生产周期延长,病虫害发生严重,造成品质等级下降;另外,现有简易大棚的使用周期较短,无法适应夏季的高温天气和冬季的低温天气,使香菇的生产周期长,产量大大降低,风险大,无法满足现代工厂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香菇层架式袋栽智能化周年出菇温室大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香菇层架式袋栽智能化周年出菇温室大棚,包括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由间隙设置的内、外棚体构成双层式结构,所述内、外棚体结构相同,均包括支撑框架和覆盖于所述支撑框架上的棚罩;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沿所述大棚本体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列的若干支撑钢骨架,所述支撑钢骨架通过沿大棚本体长度方向布设的热镀锌管连为一体;所述棚罩由结构相同的棚顶和左、右棚壁构成,所述左、右棚壁的上边沿分别与所述棚顶的左、右侧边贴合对齐,棚顶和左、右棚壁均由防潮保湿内层和遮阳外层构成双层结构;靠近所述棚顶的左、右侧边处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蜗牛式卷膜器,靠近所述左、右棚壁的下边沿处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手摇式卷膜器;在所述大棚本体的前、后棚头处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框架相固连的岩棉彩钢复合板壁,所述岩棉彩钢复合板壁上设置有门洞,在大棚本体内布设有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以及沿大棚本体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列菌菇架,每列所述菌菇架的架体一侧垂直向上延伸与所述支撑钢骨架相固连。

所述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由冷暖空调、微喷加湿系统、LED补光系统、光照强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以及控制终端构成;所述微喷加湿系统包括布设于所述菌菇架上方的若干条雾化加湿支管,以及与所述雾化加湿支管相连通的雾化加湿主管,所述雾化加湿主管的外端与水源供水口相连通,雾化加湿主管上设置有引水抽吸泵和微米过滤器;所述雾化加湿支管沿所述菌菇架长度方向布设于其正上方,每条雾化加湿支管上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垂直向下的涡流十字雾化喷头;所述LED补光系统由布设于所述涡流十字雾化喷头上方的若干排由所述控制终端控制开启或关闭的LED灯带构成;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安装于棚体外侧,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终端的信号输入端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终端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引水抽吸泵、LED灯带和冷暖空调的控制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支撑钢骨架的上部为中间向上隆起的屋脊形结构,支撑钢骨架的两端垂直向下固定于所述大棚本体底部边沿处的现浇混凝土基础边框上,在所述现浇混凝土基础边框上布设有若干与所述支撑钢骨架两端相对应的预埋件,支撑钢骨架焊固于所述预埋件上;每一支撑钢骨架的屋脊形结构中部均水平固连有热镀锌加固横撑,所述雾化加湿支管和LED灯带均固定于所述热镀锌加固横撑的下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搭建方便,香菇产量大大提高。由支撑钢骨架和热镀锌管构成的支撑框架使大棚本体的基本风压、基本雪载、屋面恒载和屋面活载均得到大大提升,满足温室大棚的建设规范及规定,延长使用寿命;菌菇架一侧垂直向上延伸与支撑钢骨架相固连,对支撑钢骨架进行支撑,提高支固能力。另外,双层式结构的大棚本体大大提高了棚内的保温效果,并且大棚本体的棚罩由防潮保湿内层和遮阳外层构成,能够有效遮光、隔热,及阻挡紫外线;同时在棚罩外设置的蜗牛式卷膜器和手摇式卷膜器能够在需要时及时卷起棚顶及左、右棚壁边沿,达到通风目的;配合设置于大棚本体内的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增强大棚的温度调节能力,使棚内环境满足香菇最适宜的出菇温度(5~25℃)、湿度(75~95%)、二氧化碳浓度(600-800ppm)及自然光照,使香菇处于最适宜生长的环境,不受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而推迟,保证香菇品质,缩短生产周期,大大提高香菇产量,满足现代工厂化生产,满足香菇周年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支撑框架的布置示意图(俯视)。

图4是图3中B-B向剖视放大图(隐去支撑钢骨架)。

图5是图1中涡流十字雾化喷头及LED灯带的布置示意图(俯视)。

图6是图5中I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香菇层架式袋栽智能化周年出菇温室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大棚本体由间隙设置的内、外棚体构成双层式结构,内、外棚体结构相同,均包括支撑框架和覆盖于支撑框架上的棚罩。

支撑框架包括沿大棚本体长度方向间隔1m均匀排列设置的若干支撑钢骨架1,支撑钢骨架1的上部为中间向上隆起的屋脊形结构,采用冷轧70型几字钢制作而成,双面镀锌,镀锌量不小于275g/m²;支撑钢骨架1通过沿大棚本体长度方向布设的φ25×1.5mm的热镀锌管2连为一体,热镀锌管2的双面镀锌量不小于275g/m²,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由支撑钢骨架1和热镀锌管2构成的支撑框架为全装配式轻钢骨架,可做到现场无焊接,另外为增强支撑框架的强度,如图3、4所示,在地面上首先预设现浇混凝土基础边框3,现浇混凝土基础边框3由一个长40m、宽8m、高4m的外边框和一个长38m、宽7.3m、高3.6m的内边框构成,在现浇混凝土基础边框3的长边上布设有若干与支撑钢骨架1底部两端一一对应的预埋件4,支撑钢骨架1的两端垂直向下焊固于大棚本体底部边沿处的现浇混凝土基础边框3内的预埋件4上;为进一步提高支撑钢骨架1的强度,每一支撑钢骨架1的屋脊形结构中部均水平固连有热镀锌加固横撑5,使由支撑钢骨架1、热镀锌管2和热镀锌加固横撑5构成的支撑框架的基本风压、基本雪载、屋面恒载和屋面活载均得到提升,满足温室大棚建设规范及规定,延长大棚使用寿命。

棚罩由结构相同的棚顶6、左棚壁7和右棚壁8构成,左棚壁7和右棚壁8的上边沿分别与棚顶6的左、右侧边贴合对齐,棚顶6、左棚壁7和右棚壁8均由防潮保湿内层和遮阳外层构成双层结构,防潮保湿内层为厚度0.1mm的透明农膜,遮阳外层为铝箔遮阳网(反光网)或黑色遮阳网,铝箔遮阳网贴覆于外棚体的防潮保湿内层外,黑色遮阳网贴覆于内棚体的防潮保湿内层外,达到内层遮光,外层反光的目的,有效遮光、隔热,及阻挡紫外线;为方便棚内通风,在靠近棚顶6的左、右侧边处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蜗牛式卷膜器9,在靠近左棚壁7和右棚壁8的下边沿处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手摇式卷膜器10,通过蜗牛式卷膜器9和手摇式卷膜器10来卷起棚顶6的左、右侧边1200mm,及左棚壁7和右棚壁8的下边1200mm,形成条形通风口;另外,在大棚本体的前、后棚头处设置有与支撑框架相固连的岩棉彩钢复合板壁11,岩棉彩钢复合板壁11上设置有门洞12。

在大棚本体内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四列菌菇架13,为增强菌菇架13的稳固性,同时进一步提高支撑钢骨架1支固能力,每列菌菇架13的架体一侧垂直向上延伸与支撑钢骨架1相固连。

为使大棚本体内的环境能够最适宜香菇生长,在大棚本体内布设有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由冷暖空调、微喷加湿系统、LED补光系统、光照强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以及控制终端构成。

如图5、6所示,微喷加湿系统包括布设于菌菇架13上方的若干条雾化加湿支管14,以及与雾化加湿支管14相连通的雾化加湿主管15,雾化加湿主管15的外端与水源供水口相连通,雾化加湿主管15上设置有引水抽吸泵16和微米过滤器17;雾化加湿支管14固定于热镀锌加固横撑5的下表面上,并沿大棚本体长度方向布设于菌菇架13的正上方,供设置四条雾化加湿支管14,每条雾化加湿支管14上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垂直向下的涡流十字雾化喷头18;微米过滤器17为100微米碟片式过滤器,引水抽吸泵16能够使水压达到300KPa,增加涡流十字雾化喷头18的雾化效果。

LED补光系统由布设于涡流十字雾化喷头18上方的四排由控制终端控制开启或关闭的LED灯带19构成,LED灯带19也固定于热镀锌加固横撑5的下表面上,在需要时对棚体内增加照明。

光照强度传感器安装于棚体外侧,光照强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终端的信号输入端分别电连接,控制终端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引水抽吸泵16、LED灯带19和冷暖空调的控制输入端电连接;控制终端根据光照强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到的信息,来控制引水抽吸泵16的开启或关闭、LED灯带19的打开或关闭、冷暖空调的制冷或制热,从而将棚内温度控制在5~25℃±2℃,湿度控制在75~9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600-800ppm,光照强度自然即可,使香菇的生长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始终处于最益出菇环境中。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香菇层架式袋栽智能化周年出菇温室大棚,其棚内菇袋的容量可达到10000袋(180×380mm聚丙烯袋)。棚内环境控制在适宜香菇生长的标准范围,即当外界温度为-10℃~35℃时,通过调节冷暖空调吹风、涡流十字雾化喷头18喷水及卷膜器卷膜通风等将棚内温度控制在5~25℃+2℃,湿度控制在75~9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600~800ppm,光照强度自然。

头茬菇是需要将菌丝转色后的香菇移入大棚,脱袋放入菌菇架13,加湿,增加光照,保持棚内温度在15~20℃,10天左右便可出菇;采收后及时补水,便可进入二茬菇管理,二茬菇的出菇是根据月份的不同而有所变动的:5月~10月的夏秋季可出3潮菇,出菇周期3个月,此时菌袋的生物学效率为70%,产量平均为1kg/袋,可摆放2次;11月~来年4月的冬春季可以出3~4潮菇,生物学效率80%,可摆放1次;每次出菇结束后,均需及时清理大棚,做消毒处理。依此方法循环利用每年可循环利用3次,每个周期产量1万袋,年平均生产量3万袋,年经济效益约24-30万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