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及能量存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5183发布日期:2019-10-12 23:3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及能量存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存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及能量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温棚,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在一些温棚种植中,考虑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二氧化碳浓度有密切关系,而现有的供二氧化碳装置多为消耗品,成本较高,且功能单一,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及能量存储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的供温棚二氧化碳装置多为消耗品,成本较高,且功能单一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及能量存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及能量存储装置,包括储能罐和释能罐,所述储能罐和释能罐均为平底空腔结构,所述储能罐的底部设有高温热风机,所述高温热风机的供电能源为清洁能源,所述高温热风机输入端与所述储能罐底部相连通,所述储能罐外壁一侧固定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一石灰石补充口,所述储能罐顶部一侧设有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储能罐的顶部相连通设置,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气体输出端连通设有热气体导管,所述热气体导管的输出端连通设有二氧化碳储存罐,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固体输出端与所述释能罐的顶部一侧相连通,所述释能罐的顶部分别连通设有第二石灰石补充口和热气排放管,所述热气排放管与所述热气体导管并列延伸,所述热气排放管与所述热气体导管并列段的外壁缠绕设有换热器,所述释能罐的底部一侧连通设有粒子循环仓,所述粒子循环仓的底部设有循环气体接入端,所述粒子循环仓底部一侧连通设有溢出导管,所述溢出导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罐的一侧外壁连通设置,所述二氧化碳储存罐的输出端通过管道并联设有二氧化碳释放管,所述二氧化碳释放管的一侧固定设有信息反馈装置,所述二氧化碳储存罐的输出端额外通过管道与所述释能罐的内部相连通设置。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通过热传递方式与所述热气排放管与所述热气体导管并列段的外壁进行热量交换,所述换热器的输出端与温室内的加热片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清洁能源为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电池充电源为太阳能及风能装置。

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储存罐的输出端的管道上均设有电磁阀门。

优选的,所述信息反馈装置包括控制单元仪及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的光线感应器、温度检测仪、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导线外接电源,所述控制单元为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路板,所述电磁阀门及高温热风机的控制系统均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及能量存储装置,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带有第一石灰石补充口、高温热风机及旋风分离器的储能罐和带有粒子循环仓、热气排放管的释能罐间的相互配合,使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及能量存储装置安装在温棚内,在白天利用储能罐内的石灰石的高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并储存,同步产生的CaO进入释能罐内备用,在夜间利用释能罐内的CaO和二氧化碳储存罐内储存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热量并经换热器传递至温棚内,同时利用信息反馈装置的集控,对温棚内的二氧浓度、温度进行适时调节,提升了温棚内植物的生长速率,增加了产量,同时在储能罐与释能罐间的反应物质石灰石可重复循环使用,减少了物质消耗,进一步提升了实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及能量存储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及能量存储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储能罐1、第一石灰石补充口2、高温热风机3、二氧化碳储存罐4、旋风分离器5、热气体导管6、换热器7、释能罐8、第二石灰石补充口9、二氧化碳释放管10、粒子循环仓11、循环气体接入端12、溢出导管13、热气排放管14、信息反馈装置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及能量存储装置,包括储能罐1和释能罐8,储能罐1和释能罐8均为平底空腔结构,储能罐1的底部设有高温热风机3,高温热风机3的供电能源为清洁能源,清洁能源为蓄电池,蓄电池的电池充电源为太阳能及风能装置,高温热风机3输入端与储能罐1底部相连通,储能罐1外壁一侧固定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一石灰石补充口2,储能罐1顶部一侧设有旋风分离器5,旋风分离器5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储能罐1的顶部相连通设置,旋风分离器5的气体输出端连通设有热气体导管6,热气体导管6的输出端连通设有二氧化碳储存罐4,旋风分离器5的固体输出端与释能罐8的顶部一侧相连通,释能罐8的顶部分别连通设有第二石灰石补充口9和热气排放管14,热气排放管14与热气体导管6并列延伸,热气排放管14与热气体导管6并列段的外壁缠绕设有换热器7,换热器7通过热传递方式与热气排放管14与热气体导管6并列段的外壁进行热量交换,换热器7的输出端与温室内的加热片相连接,释能罐8的底部一侧连通设有粒子循环仓11,粒子循环仓11的底部设有循环气体接入端12,粒子循环仓11底部一侧连通设有溢出导管13,溢出导管13的输出端与储能罐1的一侧外壁连通设置,二氧化碳储存罐4的输出端通过管道并联设有二氧化碳释放管10,二氧化碳释放管10的一侧固定设有信息反馈装置15,二氧化碳储存罐4的输出端额外通过管道与释能罐8的内部相连通设置,二氧化碳储存罐4的输出端的管道上均设有电磁阀门,信息反馈装置15包括控制单元仪及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的光线感应器、温度检测仪、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控制单元通过导线外接电源,控制单元为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路板,电磁阀门及高温热风机3的控制系统均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使用时,通过带有第一石灰石补充口2、高温热风机3及旋风分离器5的储能罐1和带有粒子循环仓11、热气排放管14的释能罐8间的相互配合,使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及能量存储装置安装在温棚内,在白天利用储能罐1内的石灰石的高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并储存,同步产生的CaO进入释能罐8内备用,在夜间利用释能罐8内的CaO和二氧化碳储存罐4内储存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热量并经换热器7传递至温棚内,同时利用信息反馈装置15的集控,对温棚内的二氧浓度、温度进行适时调节,提升了温棚内植物的生长速率,增加了产量,同时在储能罐1与释能罐8间的反应物质石灰石可重复循环使用,减少了物质消耗,进一步提升了实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