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过乙酸抑制果实的贮藏病害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85900发布日期:2020-05-26 17:31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使用过乙酸抑制果实的贮藏病害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使用过乙酸抑制果实的贮藏病害的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抑制收获的果实的贮藏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果实的整个表面及其果梗部在其贮藏和/或运输之前与含有特定浓度的过乙酸的杀菌剂接触的工序。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网的发展,将各种农产品供应到国内的遥远地区或海外也并不少见。然而,在向国内的遥远地区或海外供应时,仍然需要从几天到几周时间的贮藏和/或运输期间,因此在该期间内,在不损坏收获后的农产品的情况下进行保存越来越重要。尤其,从农产品收获后到贮藏、运输、销售为止的期间产生的所谓的“贮藏病害”使果实,尤其是水果、蔬菜等生鲜食品腐烂,因此是问题。贮藏病害有时起因于收获前感染的病原菌,也有时起因于从收获后的各种作业过程中产生的伤口新感染的病原菌,作为这样的贮藏病害,已知有黑霉病、炭疽病、灰霉病、青霉病、绿霉病等。另外,还已知这些贮藏病害来自于青霉(penicillium)属菌、灰霉(botrytis)属菌等各种丝状菌(通常称为霉菌)。

作为这样的贮藏病害的应对措施,进行有使用农药、改进贮藏管理技术等各种尝试。然而,尤其当向海外出口时,由于残留农药标准与国内不同,有时不能使用在国内使用的以贮藏病害为对象的农药。另外,即使在国内,农药的使用也时常被消费者忌讳。因而,寻求农药的使用以外的贮藏病害的应对措施。

在日本,作为类似于收获后农药的物质,防霉剂(邻苯酚、联苯、噻苯达唑等)和防虫剂(胡椒基丁醚)作为食品添加剂得到认可。另外,近年来,过乙酸制剂作为食品添加剂得到认可。已知过乙酸以往作为农业园艺用杀菌剂,例如作为水稻、西红柿、白菜、卷心菜的病害用杀菌剂,能够通过灌注处理来应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报道有通过利用特定浓度范围和温度范围内的过乙酸水溶液对黑胡椒等香料进行处理,能够在不发生风味变差的情况下进行杀菌(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还报道有在农产品的杀菌中,利用能量(热、压力)并利用从过乙酸中释放的新生原子氧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580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5236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5-51416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农药的抑制果实的贮藏病害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着眼于近年来在日本被认可为食品添加剂,而且在世界各国也认可其使用的过乙酸制剂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利用极低浓度的过乙酸对收获的果实进行处理,能够在跨越向国内的遥远地区或海外供应所需的几天到几周时间的贮藏和/或运输期间抑制该贮藏病害,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因而,本发明如下:

[1]一种使用过乙酸抑制果实的贮藏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使收获的果实与该果实的果梗部一起在该果实的贮藏和/或运输之前与以10ppm以上且小于100ppm的浓度含有过乙酸的杀菌剂接触的接触工序。

[2]根据上述[1]记载的使用过乙酸抑制果实的贮藏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触工序通过将果实及该果实的果梗部一起浸渍于杀菌剂中来进行。

[3]根据上述[2]记载的使用过乙酸抑制果实的贮藏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0℃~40℃的温度环境下实施5秒以上且5分钟以下浸渍。

[4]根据上述[1]记载的使用过乙酸抑制果实的贮藏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触工序通过向果实与该果实的果梗部一起喷洒杀菌剂来进行。

[5]根据上述[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使用过乙酸抑制果实的贮藏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触工序后不包括杀菌剂的清洁工序。

[6]根据上述[1]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使用过乙酸抑制果实的贮藏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触工序后包括干燥工序。

[7]根据上述[1]至[6]中任一项记载的使用过乙酸抑制果实的贮藏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收获的果实为柑橘类的果实。

[8]根据上述[1]至[6]中任一项记载的使用过乙酸抑制果实的贮藏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收获的果实为茄科植物的果实。

[9]根据上述[7]或[8]记载的使用过乙酸抑制果实的贮藏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贮藏病害为青霉病、绿霉病和/或灰霉病。

本发明的方法将被认可为食品添加剂的过乙酸以极低浓度用作杀菌剂,因此是能够适用于收获的果实的廉价且安全的方法。另外,本发明的杀菌方法使果实与其果梗部一起浸渍于杀菌剂,或者向果实与其果梗部一起喷洒杀菌剂,从而容易实施,且不需要后续的杀菌剂的清洁工序等,因此能够以简便的操作容易地实施。而且,本发明的方法对丝状菌的杀菌效果高,在跨越向国内的遥远地区或海外供应所需的几天到几周时间的贮藏和/或运输期间内,能够抑制贮藏病害,因此是优异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中实施的由青霉病菌和绿霉病菌导致的温州蜜柑的贮藏病害的抑制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图2是表示实施例2中实施的由灰霉病菌导致的青椒的贮藏病害的抑制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图3是表示实施例3中实施的由青霉病菌和绿霉病菌导致的温州蜜柑(片山温州)的贮藏病害的抑制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地变形来实施。

(果实)

本发明的适用对象即“收获的果实”意指采摘的水果、蔬菜,尤其只要是在贮藏和/或运输时可能发生贮藏病害的水果、蔬菜,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水果的例子,可举出苹果、梨等蔷薇科植物的果实,蜜柑、伊予柑、柠檬、金橘等芸香科植物的果实,作为优选例,可举出蜜柑(温州蜜柑)、伊予柑、柠檬、金橘等芸香科的柑橘类的果实。作为蔬菜的例子,可举出西瓜、苦瓜、冬瓜、南瓜、甜瓜等葫芦科植物的果实,西红柿、茄子、青椒等茄科植物的果实,作为优选例,可举出西红柿、茄子、青椒等茄科植物的果实。

另外,“果梗部”通常是指从枝、茎分开而细长地延伸,在其前端结果实的部分,但是本发明中所说的“果梗部”是指在收获时,果梗在靠近果实处切掉的包含萼(花萼)、蒂(花蒂)的部分。

(杀菌剂)

本发明的方法中所使用的“杀菌剂”是含有指定浓度的过乙酸的水溶液。过乙酸的浓度为10ppm以上且小于100ppm,其下限值优选为20ppm以上,更优选为25ppm以上,其上限值优选为90ppm以下,更优选为80ppm以下,尤其优选为50ppm以下。在水溶液中,过乙酸处于下式表示的平衡状态。

[化学式1]

本发明中的过乙酸的浓度是指将总过氧化物换算成过乙酸而得的浓度。

作为本发明中的杀菌剂,可以使用市售的过乙酸制剂,另外,也可以将市售的过乙酸制剂稀释成指定浓度来使用。此外,市售的过乙酸制剂除了含有过乙酸、乙酸、过氧化氢和水以外,有时根据情况含有1-羟基亚乙基-1,1-二膦酸(别名:依替膦酸;hedp)、辛酸(这种情况下,副生成的过辛酸)。

(贮藏病害)

本发明中的“贮藏病害”是指从农产品收获后到贮藏、运输、销售为止的期间产生的病害,包括所谓的在市场产生的“市场病害”、在贮藏过程中产生的“贮藏病害”以及在进口农产品的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输入病害”等。作为贮藏病害,具体而言,可举出来自于青霉(penicillium)属菌、灰霉(botrytis)属菌、地霉(geotrichum)属菌等的青霉病(病原菌名:penicilliumitalicum)、绿霉病(病原菌名:penicilliumdigitatum),灰霉病(病原菌名:botrytiscinerea)、白霉病(病原菌名:geotrichumcandidum)等,但不限于这些。作为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抑制的贮藏病害的典型例,是来自于青霉属菌或灰霉属菌等丝状菌的青霉病、绿霉病和/或灰霉病。

例如,灰霉病是空气传染性的病害,如果收获后,贮藏中的果实感染灰霉病,则产生灰色的霉菌,加剧腐烂。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在低温、暗处、高湿度条件下菌核发芽,通过菌丝接触传染而扩散感染,因此如果收获后的果实中含有被感染的果实,或者从收获后的各种作业过程中产生的伤口新感染病原菌,则在贮藏中感染扩散。通过本发明的贮藏病害的抑制方法处理的果实能够在跨越几天到几周时间的贮藏和/或运输期间抑制其贮藏病害。此外,在本发明中,“抑制贮藏病害”意指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与无处理组或对照药组的供试果实相比,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处理的供试果实的腐烂果数、腐烂果中的腐烂面积率降低。

(接触工序)

本发明的贮藏病害的抑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使收获的果实与其果梗部一起在其贮藏和/或运输之前与以10ppm以上且小于100ppm的浓度含有过乙酸的杀菌剂接触的工序。接触工序只要是使杀菌剂充分涂布于果实的表面的手段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典型的是,通过将收获的果实与其果梗部一起浸渍于杀菌剂中,或者向收获的果实与其果梗部一起喷洒杀菌剂来实施。浸渍时间根据使用的果实的种类、产地、杀菌剂中的过乙酸浓度和温度等而不同,但通常在5秒以上且5分钟以下的范围内实施。另外,浸渍通常在0℃~40℃的温度环境下,优选在常温(环境温度;例如,25℃±10℃)下实施。

例如,如果仅将温州蜜柑放入杀菌剂中,则因其比重而引起温州蜜柑上浮而导致存在浮出杀菌剂液面上的部分,因此温州蜜柑等包括其果梗部在内,需要将其整体压入到杀菌剂中,使其充分浸渍。尤其,果梗部具有称为萼(花萼)、蒂(花蒂)的与果实的整个表面相比复杂的凹凸形状,而且在收获时果梗在靠近果实处切掉而短,随着收获后的时间经过,与果实表面相比变得干燥硬化,因此如果杀菌剂对果梗部的接触不足,则因贮藏期间的振动、冲击而果梗部与果实表面接触,导致损伤果实表面,并且生存于果梗部的病原菌感染果实表面,其结果使果实腐烂。因此,不仅果实表面,杀菌剂对果梗部的充分接触也很重要。

(清洁工序)

在接触工序结束后,可以将果实与杀菌剂分离,用流水或积存水清洁杀菌剂,但本发明的方法所使用的杀菌剂(过乙酸)可以自然蒸发或分解,而且其最终分解物(水、氧、乙酸)是无毒的,因此可以省略杀菌剂的清洁工序。

(干燥工序)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可以对进行接触工序和根据情况进行清洁工序的果实还进行干燥工序。干燥通常在0℃~40℃的温度下,在1小时~24小时的范围内,优选在常温下的风干(即,自然干燥)条件下实施。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实施例中的各种数值、材料为例示。

试验例1:琼脂培养基中的检定

对象菌:青霉病菌(penicilliumitalicum)和绿霉病菌(penicilliumdigitatum)

培养基的制作:将灭菌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冷却到约45℃后,将各药剂(过乙酸、次氯酸钙、次氯酸钠)添加到成为指定浓度(10ppm、25ppm、50ppm、100ppm、200ppm)来制作检定培养基。

方法:将青霉病菌和绿霉病菌的胞子悬浮液在pda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培养,在培养一晚后,将单胞子转移到检定培养基(各区重复3次)。在25℃暗处条件下培养5天后,用卡尺对培养基上的菌丝伸长进行测定。对将各药剂的浓度调整为25ppm的培养基上的青霉病菌和绿霉病菌的菌丝伸长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只有过乙酸阻碍菌丝伸长(即,抗菌性)。将过乙酸的结果示于表1,将次氯酸钙的结果示于表2,并且将次氯酸钠的结果示于表3。

[表1]

[表2]

[表3]

试验例2:液体培养基中的检定

对象菌:青霉病菌(penicilliumitalicum)和绿霉病菌(penicilliumdigitatum)

培养基的制作:将马铃薯葡萄糖(pd)液体以每5ml分注到灭菌试验管中,将各药剂(过乙酸、次氯酸钙、次氯酸钠)添加到成为指定浓度(10ppm、25ppm、50ppm、100ppm、200ppm)来制作检定培养基。

方法:将青霉病菌和绿霉病菌的胞子悬浮液(约1×105个/ml)以每100μl加入到检定培养基中,在25℃,150rpm下振摇培养5天后,根据有无生长(浑浊)进行判定(各区重复3次)。对将各药剂的浓度调整为25ppm的培养基上的青霉病菌和绿霉病菌的生长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只有过乙酸不生长(即,抗菌性)。将过乙酸的结果示于表4,将次氯酸钙的结果示于表5,并且将次氯酸钠的结果示于表6。

[表4]

[表5]

[表6]

实施例1:贮藏病害的抑制

对象菌:青霉病菌(penicilliumitalicum)和绿霉病菌(penicilliumdigitatum)

供试果实:温州蜜柑(由良早生),各区10个果,重复3次

方法:用扎有5根大头针对每个果4个位置处施加深度约2mm的损伤之后,喷雾接种青霉病菌和绿霉病菌的胞子悬浮液(1×105cfu/ml)。第二天,将果实压入到桶内指定浓度的各药剂溶液(10l)中,进行2分钟浸渍处理,以使包含上述果梗部的果实面全部充分浸渍于溶液中。该浸渍处理后,取出果实,使其不重叠地铺开,干燥一晚(17小时),装入容器中贮藏。在菌接种7天后调查腐烂果数。此外,将4个位置中1个位置以上腐烂的果实作为腐烂果。在对贮藏7天后的评价中,确认到用80ppm的过乙酸水溶液进行浸渍处理的供试果实的腐烂果数比用其他药剂(200ppm的次氯酸钙水溶液、200ppm的次氯酸钠水溶液和自来水)进行处理的供试果实的腐烂果数少。将结果示于图1。

实施例2:贮藏病害的抑制

对象菌: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

供试果实:青椒,各10个果

方法:用清洁球对每1个青椒果在2个位置处施加损伤之后,喷雾接种对象菌的胞子悬浮液(1×105cfu/ml)。4小时后,将其压入到80ppm的过乙酸水溶液(10l)中,进行5秒钟浸渍处理,以使包含果梗部的果实面全部充分浸渍于溶液中。该浸渍处理后,取出果实,使其不重叠地铺开,风干3小时,装入容器中,在20℃的房间内保存。在处理14天后调查腐烂果中的腐烂面积率(将整个果实的表面积设为100时的腐烂的面积)。在对贮藏14天后的评价中,确认到用80ppm的过乙酸水溶液进行浸渍处理的供试果实的腐烂果中的腐烂面积率比无处理的供试果实的腐烂果中的腐烂面积率小。将结果示于图2。

实施例3:贮藏病害的抑制

对象菌:青霉病菌(penicilliumitalicum)和绿霉病菌(penicilliumdigitatum)

供试果实:温州蜜柑(片山温州),各区果实10kg,重复5次

方法:将供试果实压入到容器内指定浓度的各药剂溶液(80ppm的过乙酸水溶液、200ppm的次氯酸钠水溶液或自来水)中,进行2分钟浸渍处理,以使包含上述果梗部的果实面全部充分浸渍于溶液中。取出果实,使其不重叠地铺开在报纸上,干燥一晚。接下来,将10kg果实装入到瓦楞纸箱中,在设定为8℃的冷风贮藏库中贮藏。调查59天后的腐烂果数,计算腐烂果率。在对贮藏59天后的评价中,确认到用80ppm的过乙酸水溶液进行浸渍处理的供试果实的腐烂果率为0%,与用其他药剂(200ppm的次氯酸钠水溶液和自来水)进行处理的供试果实的腐烂果率相比,得到显著抑制。将结果示于表7~9和图3。

[表7]

[表8]

[表9]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方法将被认可为食品添加剂的过乙酸以极低浓度用作杀菌剂,因此是能够适用于收获的果实的廉价且安全的方法。另外,本发明的杀菌方法使果实浸渍于杀菌剂,或者向果实喷洒杀菌剂,从而容易实施,且不需要后续的杀菌剂的清洁工序等,因此能够以简便的操作容易地实施。而且,本发明的方法对丝状菌的杀菌效果高,在跨越向国内的遥远地区或海外供应所需的几天到几周时间的贮藏和/或运输期间内,能够抑制贮藏病害,因此是优异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