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鱼养殖运输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4507发布日期:2019-04-17 02:40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鱼养殖运输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产运输、保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鱼养殖运输箱。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活鱼运输的体量已经越来越大。目前,公路运输(利用卡车等运输车装载运鱼箱,运鱼箱内盛装活鱼,从而进行运输)依然是综合效率及综合成本较为合理的运输方式之一。由于活鱼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活鱼运输有许多的讲究,否则就容易造成鱼的死亡率过高。其中,运输过程中的定时充气(充氧)是非常重要一个环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鱼养殖运输箱,在运输过程中能利用震动自动实现充气、充氧,充气不依赖额外能源,环保性好,可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鱼类缺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鱼养殖运输箱,包括

顶部开口且用于与运输车固定的主箱体,所述主箱体内设有主横隔板,主横隔板将主箱体内部分隔成上装运腔及与外界连通的下工作腔,上装运腔处在下工作腔上方;

下工作腔内设有补充缸体,补充缸体内设有与补充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补充主活塞,补充主活塞将补充缸体内部分隔成补充气腔及与外界连通的补充空腔,补充主活塞上设有若干穿过补充空腔的补充活塞杆,补充气腔内设有若干补充弹簧,补充弹簧上端连接补充主活塞,补充弹簧下端连接补充缸体;

补充缸体上方设有补充配重块,补充活塞杆上端连接补充配重块,主横隔板、补充配重块、补充空腔及补充气腔由上至下依次布置;

补充缸体上设有补充气管、与补充气腔连通的补充吸孔及与补充气腔连通的补充排孔,补充气管一端连通补充排孔,补充气管另一端连通上装运腔,补充吸孔内设有吸入单向阀,吸入单向阀的可通过方向为由外界至补充气腔,补充排孔内设有排出单向阀,排出单向阀的可通过方向为由补充气腔至补充气管。

作为优选,所述补充气管通过内充气结构与上装运腔连通,内充气结构包括多个设置在上装运腔内的补气硬管,补气硬管与主横隔板固定,补气硬管的进气端连通补充气管,补气硬管内设有内单向阀,内单向阀的可通过方向为由补充气管至上装运腔。

作为优选,所述主箱体上设有检修口,检修口与下工作腔连通,检修口上设有检修门,检修门通过门锁与主箱体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下工作腔内设有锁定座,锁定座上设有与锁定座螺纹连接的锁定螺杆,锁定螺杆一端设有用于接触补充配重块的摩擦锁止块,锁定螺杆另一端设有操作手轮,补充配重块、摩擦锁止块、锁定螺杆、操作手轮及检修门沿锁定螺杆轴向依次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下工作腔内设有与主横隔板固定的防撞弹性板,防撞弹性板处在补充配重块正上方,且补充配重块与防撞弹性板之间具有余量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下工作腔内设有下横隔板、处在下横隔板上方的左驱缸体及处在下横隔板下方的右驱缸体,定义一个左右对称面,运输车左前轮与运输车右前轮沿所述左右对称面对称布置;

左驱缸体内设有与左驱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左驱主活塞,左驱主活塞将左驱缸体内部分隔成左驱气腔及左驱空腔,左驱主活塞上设有穿过左驱空腔的左驱活塞杆,左驱气腔内设有左驱弹簧,左驱弹簧一端连接左驱主活塞,左驱弹簧另一端连接左驱缸体,左驱活塞杆上设有左驱配重块,左驱配重块处在下横隔板上方且与下横隔板滑动连接,左驱缸体上设有与左驱气腔连通的左驱第一孔及与左驱空腔连通的左驱第二孔,左驱配重块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左右对称面,左驱气腔、左驱空腔、左右对称面及左驱配重块沿左驱活塞杆轴向依次布置,左驱配重块远离左驱缸体的一侧接触主箱体内侧壁;

右驱缸体内设有与右驱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右驱主活塞,右驱主活塞将右驱缸体内部分隔成右驱气腔及右驱空腔,右驱主活塞上设有穿过右驱空腔的右驱活塞杆,右驱气腔内设有右驱弹簧,右驱弹簧一端连接右驱主活塞,右驱弹簧另一端连接右驱缸体,右驱活塞杆上设有右驱配重块,右驱配重块处在下横隔板下方且与下横隔板滑动连接,右驱缸体上设有与右驱气腔连通的右驱第一孔及与右驱空腔连通的右驱第二孔,右驱配重块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左右对称面,右驱气腔、右驱空腔、左右对称面及右驱配重块沿左驱活塞杆轴向依次布置,右驱配重块远离右驱缸体的一侧接触主箱体内侧壁;

左驱缸体与运输车左前轮处于左右对称面的同侧,右驱缸体与运输车右驱前轮处于左右对称面的同侧,左驱缸体处在右驱配重块上方,右驱缸体处在左驱配重块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主箱体上设有沿左右对称面对称布置的左压浪机构及右压浪机构,左压浪机构与运输车左前轮处于左右对称面的同侧,右压浪机构与运输车右前轮处于左右对称面的同侧;

左压浪机构包括设置在主箱体侧壁上的左滑孔、与左滑孔滑动密封配合的左横压板及若干固定在主箱体上的左压浪缸体,左横压板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左右对称面,左压浪缸体内设有与左压浪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左压浪主活塞,在一个左压浪缸体中:左压浪主活塞将左压浪缸体内部分隔成左压浪气腔及与外界连通的左压浪空腔,左压浪主活塞上设有穿过左压浪空腔的左压浪活塞杆,左压浪气腔内设有左压浪弹簧,左压浪弹簧一端连接左压浪主活塞,左压浪弹簧另一端连接左压浪缸体,左压浪活塞杆连接左横压板,左压浪气腔、左压浪空腔、左横压及左右对称面沿左压浪活塞杆轴向依次布置,左压浪气腔通过左压浪气管连通至左驱第一孔;

右压浪机构包括设置在主箱体侧壁上的右滑孔、与右滑孔滑动密封配合的右横压板及若干固定在主箱体上的右压浪缸体,右横压板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右右对称面,右压浪缸体内设有与右压浪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右压浪主活塞,在一个右压浪缸体中:右压浪主活塞将右压浪缸体内部分隔成右压浪气腔及与外界连通的右压浪空腔,右压浪主活塞上设有穿过右压浪空腔的右压浪活塞杆,右压浪气腔内设有右压浪弹簧,右压浪弹簧一端连接右压浪主活塞,右压浪弹簧另一端连接右压浪缸体,右压浪活塞杆连接右横压板,右压浪气腔、右压浪空腔、右横压及右右对称面沿右压浪活塞杆轴向依次布置,右压浪气腔通过右压浪气管连通至右驱第一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运输过程中能利用震动自动实现充气、充氧,充气不依赖额外能源,环保性好,可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鱼类缺氧的问题;具备自动调节、防侧倾功能,可避免运输车转弯时出现打滑、翻车等问题,可保障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1主横隔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2的一个局部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2的另一个局部剖视图;

图7是图5中c-c处的剖视图;

图8是图5中d-d处的剖视;

图9是图5中e处的放大图;

图10是图6中f处的放大图;

图11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g处的放大图;

图13是图11中h处的放大图;

图14是实施例3的一个剖视图;

图15是实施例3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16是图14中i处的放大图;

图17是图15中j处的放大图;

图18是实施例4的一个剖视图;

图19是实施例4的另一个剖视图。

附图标记:主箱体1、上装运腔1a、下工作腔1b、主横隔板11、补气硬管12、防撞弹性板13、补充缸体2、补充气腔2a、补充空腔2b、吸入单向阀2c、排出单向阀2d、补充主活塞21、补充活塞杆22、补充弹簧23、补充配重块24、补充气管25、检修门3、锁定座4、锁定螺杆41、摩擦锁止块42、操作手轮43、下横隔板5、左驱缸体51、左驱气腔51a、左驱空腔51b、左驱主活塞511、左驱活塞杆512、左驱弹簧513、左驱配重块514、右驱缸体52、右驱气腔52a、右驱空腔52b、右驱主活塞521、右驱活塞杆522、右驱弹簧523、右驱配重块524、左横压板61、左压浪缸体62、左压浪气腔62a、左压浪空腔62b、左压浪主活塞621、左压浪活塞杆622、左压浪弹簧623、右横压板63、右压浪缸体64、右压浪气腔64a、右压浪空腔64b、右压浪主活塞641、右压浪活塞杆642、右压浪弹簧643、左滑槽7a、右滑槽7b、左下滑板71、左减负缸体72、左减负气腔72a、左减负空腔72b、左减负主活塞721、左减负活塞杆722、左减负弹簧723、右下滑板73、右减负缸体74、右减负气腔74a、右减负空腔74b、右减负主活塞741、右减负活塞杆742、右减负弹簧743、左驱杠杆81、左驱条形滑孔81a、左驱杆臂811、左驱杠杆座812、左驱滑轴813、左驱转轴814、防左倾配重体82、右驱杠杆83、右驱条形滑孔83a、右驱杆臂831、右驱杠杆座832、右驱滑轴833、右驱转轴834、防右倾配重体8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

一种活鱼养殖运输箱,包括

顶部开口且用于与运输车固定的主箱体1,所述主箱体内设有主横隔板11,主横隔板将主箱体内部分隔成上装运腔1a及与外界连通的下工作腔1b,上装运腔处在下工作腔上方;

下工作腔内设有补充缸体2,补充缸体内设有与补充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补充主活塞21,补充主活塞将补充缸体内部分隔成补充气腔2a及与外界连通的补充空腔2b,补充主活塞上设有若干穿过补充空腔的补充活塞杆22,补充气腔内设有若干补充弹簧23,补充弹簧上端连接补充主活塞,补充弹簧下端连接补充缸体;

补充缸体上方设有补充配重块24,补充活塞杆上端连接补充配重块,主横隔板、补充配重块、补充空腔及补充气腔由上至下依次布置;

补充缸体上设有补充气管25、与补充气腔连通的补充吸孔及与补充气腔连通的补充排孔,补充气管一端连通补充排孔,补充气管另一端连通上装运腔,补充吸孔内设有吸入单向阀2c,吸入单向阀的可通过方向为由外界至补充气腔,补充排孔内设有排出单向阀2d,排出单向阀的可通过方向为由补充气腔至补充气管。

本发明的上装运腔内可以装水和活鱼。水位不宜过高,否则容易晃出、溅出主箱体外。运输过程中,若需要防雨,可利用遮雨布等遮盖主箱体顶部的开口,但不要封死,应能够通气,这是货运领域的常用手段,在此不予赘述。运输时,本发明固定在运输车上,由于震动,补充配重块会上下移动(补充弹簧也会适应性伸缩),从而会带动补充主活塞上下移动,补充主活塞上移时,外界空气从补充吸孔进入补充气腔,补充主活塞下移时,补充气腔内的一部分空气经补充气管进入上装运腔内,从而实现自动补气、供氧的功能。

所述补充气管通过内充气结构与上装运腔连通,内充气结构包括多个设置在上装运腔内的补气硬管12,补气硬管与主横隔板固定,补气硬管的进气端连通补充气管,补气硬管内设有内单向阀,内单向阀的可通过方向为由补充气管至上装运腔。补气硬管固定在主横隔板上,从而可从接近上装运腔底部的位置开始供气,防止气体快速从水面逸出,从而提升了供氧效果。

所述主箱体上设有检修口,检修口与下工作腔连通,检修口上设有检修门3,检修门通过门锁与主箱体固定。检修口方便对下工作腔内部进行检修、维护,检修门可起到遮蔽和保护的作用。

所述下工作腔内设有锁定座4,锁定座上设有与锁定座螺纹连接的锁定螺杆41,锁定螺杆一端设有用于接触补充配重块的摩擦锁止块42,锁定螺杆另一端设有操作手轮43,补充配重块、摩擦锁止块、锁定螺杆、操作手轮及检修门沿锁定螺杆轴向依次布置。打开检修门门,旋动操作手轮,可带动锁定螺杆转动,从而带动摩擦锁止块靠近、压紧补充配重块,从而锁住补充配重块,如此可停止自动补(充)气,当需要时,可再次解锁,使摩擦锁止块离开补充配重块,恢复自动补气功能。

所述下工作腔内设有与主横隔板固定的防撞弹性板13,防撞弹性板处在补充配重块正上方,且补充配重块与防撞弹性板之间具有余量空间。防撞弹性板可以防止补充配重块直接撞击主横隔板,从而可避免主横隔板破损,且能减少因撞击而产生的噪音。

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如图6至图10所示,

所述下工作腔内设有下横隔板5、处在下横隔板上方的左驱缸体51及处在下横隔板下方的右驱缸体52,定义一个左右对称面,运输车左前轮与运输车右前轮沿所述左右对称面对称布置;

左驱缸体内设有与左驱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左驱主活塞511,左驱主活塞将左驱缸体内部分隔成左驱气腔51a及左驱空腔51b,左驱主活塞上设有穿过左驱空腔的左驱活塞杆512,左驱气腔内设有左驱弹簧513,左驱弹簧一端连接左驱主活塞,左驱弹簧另一端连接左驱缸体,左驱活塞杆上设有左驱配重块514,左驱配重块处在下横隔板上方且与下横隔板滑动连接,左驱缸体上设有与左驱气腔连通的左驱第一孔及与左驱空腔连通的左驱第二孔,左驱配重块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左右对称面,左驱气腔、左驱空腔、左右对称面及左驱配重块沿左驱活塞杆轴向依次布置,左驱配重块远离左驱缸体的一侧接触主箱体内侧壁;

右驱缸体内设有与右驱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右驱主活塞521,右驱主活塞将右驱缸体内部分隔成右驱气腔52a及右驱空腔52b,右驱主活塞上设有穿过右驱空腔的右驱活塞杆522,右驱气腔内设有右驱弹簧523,右驱弹簧一端连接右驱主活塞,右驱弹簧另一端连接右驱缸体,右驱活塞杆上设有右驱配重块524,右驱配重块处在下横隔板下方且与下横隔板滑动连接,右驱缸体上设有与右驱气腔连通的右驱第一孔及与右驱空腔连通的右驱第二孔,右驱配重块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左右对称面,右驱气腔、右驱空腔、左右对称面及右驱配重块沿左驱活塞杆轴向依次布置,右驱配重块远离右驱缸体的一侧接触主箱体内侧壁;

左驱缸体与运输车左前轮处于左右对称面的同侧,右驱缸体与运输车右驱前轮处于左右对称面的同侧,左驱缸体处在右驱配重块上方,右驱缸体处在左驱配重块下方。

运输车转弯时,运输车及本发明都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根据车辆特性,车辆转弯时,会发生侧倾(汽车领域公知常识,汽车质心高于汽车摆心所致),定义:右转弯时,右侧为内侧,左侧为外侧;左转弯时,左侧为内侧,右侧为外侧。具体表现为:转弯时,车身外侧下降,外侧车轮、悬挂弹簧都会受压变形加剧,车身内侧上升,内侧车轮有上升趋势、对地摩擦力减弱,若侧倾严重,内侧车轮会打滑、离地,若离地过高,会导致翻车。本实施例中,右转弯时,左驱配重块会向着左驱缸体移动,左转弯时,右驱配重块会向着右驱缸体移动。

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2,如图11至图17所示,

所述主箱体上设有沿所述左右对称面对称布置的左压浪机构及右压浪机构,左压浪机构与运输车左前轮处于左右对称面的同侧,右压浪机构与运输车右前轮处于左右对称面的同侧;

左压浪机构包括设置在主箱体侧壁上的左滑孔、与左滑孔滑动密封配合的左横压板61及若干固定在主箱体上的左压浪缸体62,左横压板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左右对称面,左压浪缸体内设有与左压浪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左压浪主活塞621,在一个左压浪缸体中:左压浪主活塞将左压浪缸体内部分隔成左压浪气腔62a及与外界连通的左压浪空腔62b,左压浪主活塞上设有穿过左压浪空腔的左压浪活塞杆622,左压浪气腔内设有左压浪弹簧623,左压浪弹簧一端连接左压浪主活塞,左压浪弹簧另一端连接左压浪缸体,左压浪活塞杆连接左横压板,左压浪气腔、左压浪空腔、左横压及左右对称面沿左压浪活塞杆轴向依次布置,左压浪气腔通过左压浪气管连通至左驱第一孔;

右压浪机构包括设置在主箱体侧壁上的右滑孔、与右滑孔滑动密封配合的右横压板63及若干固定在主箱体上的右压浪缸体64,右横压板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右右对称面,右压浪缸体内设有与右压浪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右压浪主活塞641,在一个右压浪缸体中:右压浪主活塞将右压浪缸体内部分隔成右压浪气腔64a及与外界连通的右压浪空腔64b,右压浪主活塞上设有穿过右压浪空腔的右压浪活塞杆642,右压浪气腔内设有右压浪弹簧643,右压浪弹簧一端连接右压浪主活塞,右压浪弹簧另一端连接右压浪缸体,右压浪活塞杆连接右横压板,右压浪气腔、右压浪空腔、右横压及右右对称面沿右压浪活塞杆轴向依次布置,右压浪气腔通过右压浪气管连通至右驱第一孔。

如前所述,车辆转弯时,会发生侧倾。而由于运输车本来就是大车,且又运载了大量的水、鱼,所以同样车速转弯时,运输车相对于普通轿车而言,其侧倾幅度会更大。更需要重视的是,在运输时,虽然运输车与本发明可看做一个整体(本发明固定在运输车上),但本发明内部的水以及水里的鱼却并不是相对运输车固定的,所以当转弯时,在离心力作用下,水、鱼会在主箱体内移动(向着转弯时的运输车内侧移动),从而运输车内侧的质量进一步增大,侧倾更为严重,所以打滑风险、翻车风险等很高。

本实施例中,以运输车右转弯为例(左转弯同理):主箱体内的水、鱼向着左侧移动,左侧水面上升。如前所述,右转弯时,左驱配重块会向着左驱缸体移动,所以左驱气腔内一部分气体会进入左压浪气腔,左压浪气腔扩大,驱动左压浪主活塞、左压浪活塞杆移动,带动左横压板向右移动、进入主箱体内,从而左侧水面上升过程中会受到左横压板的阻挡,并给予左横压板一个向上的力。如此一来,抑制了左侧水面的高度,可防止左侧水面过高(避免整体左侧质量过大,减少左侧车身、车轮受到的向下的力),且左横压板受到向上的力,可以带动左侧车身上升、减轻左侧车轮、悬挂弹簧的负担,直接提供了对抗侧倾的力,可有效提升运输车转弯时的稳定性。待平稳后,在左驱弹簧、左压浪弹簧作用下,各结构复位。

所述主箱体内设有沿所述左右对称面对称布置的左减负机构及右减负机构,左减负机构与运输车左前轮处于左右对称面的同侧,右减负机构与运输车右前轮处于左右对称面的同侧;

左减负机构包括设置在主横隔板上的左滑槽7a、与左滑孔滑动密封配合的左下滑板71及若干固定在下工作腔内的左减负缸体72,左下滑板的滑动方向为上下方向,左减负浪缸体内设有与左减负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左减负主活塞721,在一个左减负缸体中:左减负主活塞将左减负缸体内部分隔成左减负气腔72a及与外界连通的左减负空腔72b,左减负主活塞上设有穿过主横隔板的左减负活塞杆722,左减负空腔内设有左减负弹簧723,左减负弹簧上端连接左减负主活塞,左减负弹簧下端连接左减负缸体,左减负活塞杆与主横隔板滑动密封配合,左减负活塞杆上端连接左下滑板底部,左减负活塞杆与左减负缸体滑动密封配合,左减负气腔处在左减负空腔上方,左减负气腔通过左减负气管连通至右驱第一孔,左滑槽开口于主横隔板顶面,左下滑板底部与左滑槽槽底之间具有余量空间;

右减负机构包括设置在主横隔板上的右滑槽7b、与右滑孔滑动密封配合的右下滑板73及若干固定在下工作腔内的右减负缸体74,右下滑板的滑动方向为上下方向,右减负浪缸体内设有与右减负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右减负主活塞741,在一个右减负缸体中:右减负主活塞将右减负缸体内部分隔成右减负气腔74a及与外界连通的右减负空腔74b,右减负主活塞上设有穿过主横隔板的右减负活塞杆742,右减负空腔内设有右减负弹簧743,右减负弹簧上端连接右减负主活塞,右减负弹簧下端连接右减负缸体,右减负活塞杆与主横隔板滑动密封配合,右减负活塞杆上端连接右下滑板底部,右减负活塞杆与右减负缸体滑动密封配合,右减负气腔处在右减负空腔上方,右减负气腔通过右减负气管连通至左驱第一孔,右滑槽开口于主横隔板顶面,右下滑板底部与右滑槽槽底之间具有余量空间。

本实施例中,以运输车右转弯为例(左转弯同理):主箱体内的水、鱼向着左侧移动,左侧水面上升。如前所述,右转弯时,左驱配重块会向着左驱缸体移动,所以左驱气腔内一部分气体会进入右减负气腔(右减负气腔通过右减负气管连通至左驱第一孔),右减负气腔扩大,驱动右减负主活塞、右减负活塞杆移动,带动右下滑板下降,从而主箱体内右侧下部的瞬时容水量变大,转弯时、水在向着左侧移动时,会有一部分水下降去填补右下滑板下移所造成的空缺,减弱水对主箱体的向左的力,且从整体上而言,留在右侧的水变多了,可辅助抑制侧倾,保障转弯时运输车的稳定性。待平稳后,在左驱弹簧、右减负弹簧等结构作用下,各结构复位。

实施例4:基于实施例2,如图18至图19所示,

所述下工作腔内设有处在下横隔板上方的左驱平衡机构及处在下横隔板下方的右驱平衡机构;

左驱平衡机构包括左驱杠杆81及防左倾配重体82,左驱杠杆包括左驱杆臂811、左驱杠杆座812及设置在左驱杆臂上的左驱条形滑孔81a,左驱杆臂通过左驱支点轴与左驱杠杆座转动连接,左驱活塞杆上设有可沿左驱条形滑孔滑动的左驱滑轴813,左驱滑轴的滑动方向平行于左驱杆臂长度方向,左驱杆臂上设有与防左倾配重体转动连接的左驱转轴814,左驱条形滑孔、左驱支点轴及左驱转轴沿左驱杆臂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左驱支点轴与左驱条形滑孔的间距为左驱支点轴与左驱转轴的间距的1.5-5倍,防左倾配重体被左右对称面分割成左驱第一体及左驱第二体,左驱第一体及左驱第二体沿左右对称面对称布置;

右驱平衡机构包括右驱杠杆83及防右倾配重体84,右驱杠杆包括右驱杆臂831、右驱杠杆座832及设置在右驱杆臂上的右驱条形滑孔83a,右驱杆臂通过右驱支点轴与右驱杠杆座转动连接,右驱活塞杆上设有可沿右驱条形滑孔滑动的右驱滑轴833,右驱滑轴的滑动方向平行于右驱杆臂长度方向,右驱杆臂上设有与防右倾配重体转动连接的右驱转轴834,右驱条形滑孔、右驱支点轴及右驱转轴沿右驱杆臂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右驱支点轴与右驱条形滑孔的间距为右驱支点轴与右驱转轴的间距的1.5-5倍,防右倾配重体被右右对称面分割成右驱第一体及右驱第二体,右驱第一体及右驱第二体沿右右对称面对称布置。

本实施例中,以运输车右转弯为例(左转弯同理):主箱体内的水、鱼向着左侧移动,左侧水面上升。如前所述,右转弯时,左驱配重块会向着左驱缸体移动,带动左驱活塞杆移动,从而驱动左驱杠杆沿左驱支点轴转动,带动防左倾配重体向着右侧移动,如此一来,运输车上,整体右侧重量增大,整体左侧重量减小,可有效抑制侧倾,保障转弯时运输车的稳定性。待平稳后,在左驱弹簧等结构作用下,左驱杠杆、防左倾配重体等结构复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