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控制温度提高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率和摄饵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67121发布日期:2019-04-20 05:35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通过控制温度提高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率和摄饵率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合浦绒螯蟹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控制温度提高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率和摄饵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温度这个环境因子,直接影响着蟹类的生命活动,主要表现在温度影响蟹的呼吸速率、生理代谢、肌肉活动、神经反应、生长发育、血液循环等方面。现已发现北美邓杰内斯蟹(cancermagister)幼蟹的存活、活力、摄饵受不同温度的影响;现有研究表明河蟹在10~26℃的水环境中,河蟹的摄饵率和生长率与水温呈正相关。现有研究发现不同温度对北太平洋的红王蟹(paralithodescamtschatica)的生长发育速率影响显著;现有研究发现当水体温度在20~30℃时中华虎头蟹(orithyiasinica)的存活与摄饵情况最好;现有研究发现影响北美蓝蟹(callinectessapidus)的蜕壳周期及成功率受不同温度的影响;现有研究表明河蟹的温度适应范围广,水体温度在5~35℃都能存活,但在5℃以下就几乎不摄食了;现有研究发现温度对锈斑蟳(charybdisferiatus)幼蟹的存活率和摄饵率影响显著,在26~32℃时存活率和摄饵率最高。合浦绒螯蟹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发现的一个新种,养殖资料相当少。温度适应性,没有人报道。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合浦绒螯蟹养殖的温度资料。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

合浦绒螯蟹个体大,最大个体体重可达480g(中华绒螯蟹可达500g)。但是,中华绒螯蟹要养殖两年才能上市,而合浦绒螯蟹仅只需养殖一年就可达上市规格。这说明,合浦绒螯蟹更适合人工养殖。但是,合浦绒螯蟹的养殖研究相当少,人类对合浦绒螯蟹知之甚少。所以,哪些区域可以养殖合浦绒螯蟹?什么季节养殖最合适?最佳摄饵温度是多少?是大规模养殖合浦绒螯蟹之前必须知道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控制温度提高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率和摄饵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通过控制温度提高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率和摄饵率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优质的合浦绒螯蟹与饵料;实验室分装暂养,暂养条件为室温28~30℃、水温为25~27℃、ph值为7.5~8.5、水中溶解氧为6.8mg/l~7.2mg/l;每个塑料桶内放入10只合浦绒螯蟹,为一个温度组;

步骤二:温度骤变,水温设置为5℃、10℃、15℃、20℃、25℃、30℃、35℃、40℃共8个梯度温度组,把暂养后的8组蟹分别放入8个梯度的温度桶中进行温度骤变实验,观察、投饵和换水时对塑料桶内合浦绒螯蟹的活力、存活、摄食等情况做好记录;

步骤三:温度骤变后进行恢复实验,将各个温度组还存活的合浦绒螯蟹分别恢复至盐度0的水中暂养2d;按照温度骤变实验的方法进行管理,分别记录蟹的摄食、存活、活力等数据;

步骤四:温度渐变,分为3个升温组、4个降温组和1个恒温组,每组10只蟹;观察、投饵和换水时对塑料桶内合浦绒螯蟹的活力、存活、摄食等情况做好记录;温度渐变后进行恢复实验,管理和方法与温度骤变后的恢复实验相同。

进一步,步骤一中,合浦绒螯蟹,选择附肢完好健全、活力充沛、胸甲宽25~35mm、长23~28mm、体重10~15g的蟹;用塑料泡沫箱装水充气带回实验室分装暂养。

进一步,步骤一中,饵料,选取新鲜的鱿鱼肉作为合浦绒螯蟹的饵料。

进一步,养殖容器为45×30×30cm,容量为50l塑料方桶,加水深至15cm,养殖水为自来水,经曝气48h后备用。

进一步,温度实验重复做3次,相当于3个周期,温度实验周期为5d。

进一步,步骤一中,测定温度对合浦绒螯蟹摄饵率的试验之前,检测出饵料在5~40℃的8个温度条件下存放10h的溶解率,便于修正摄饵量。

进一步,合浦绒螯蟹的相对摄饵率为每组合浦绒螯蟹的日摄饵量减去饵料溶解的量,然后除以每组蟹的重量,所得的相对值。

进一步,步骤二中,骤变实验的水温设置为5℃、10℃、15℃、20℃、25℃、30℃、35℃、40℃共8个梯度温度组,水温温差±0.5℃。

进一步,步骤二中,把8组蟹分别放在曝气48h的自来水里暂养3d,暂养结束后的次日开始骤变实验。

进一步,步骤二中,观察、投饵和换水时对塑料桶内合浦绒螯蟹的活力、存活、摄食等情况做好记录,并用溶氧仪、水银温度计、ph计分别测量试验水体中的溶解氧、水温、ph是否恒定。

进一步,步骤二中,温度骤变实验的具体步骤为:

(1)用恒温机维持20℃~40℃温度组水温的恒定,用恒温机维持5℃~15℃温度组水温恒定,此外桶外壁套一个隔热塑料泡沫箱(47×32×32cm);

(2)试验第1d的前12h,每0.5h观察一次;后12h,每2h观察一次。第2d起,每6h观察一次;

(3)每天晚上10:00开始投饵(约10g/组),次日早上8:00点取出每个温度组的剩余饵料并称重做好记录;每天早上取出剩余饵料后,开始为每个温度组的蟹换一次水,换水的同时也要测量每个温度组中蟹的生长情况(体长、体宽、体重);

(4)观察、投饵和换水时对塑料桶内合浦绒螯蟹的活力、存活、摄食等情况做好记录,并用溶氧仪、水银温度计、ph计分别测量试验水体中的溶解氧、水温、ph是否恒定。

进一步,步骤四中,温度渐变实验的具体步骤为:

(1)渐变实验中分为3个升温组、4个降温组和1个恒温组,每组10只蟹,第1d,8组蟹分别放在25℃的水温中;

(2)第2d换水的时候,恒温组水温依然保持在25℃,3个升温组的水温升到30℃,4个降温组的水温降到20℃;

(3)第3d换水的时候,恒温组水温依然保持在25℃,第1个升温组的水温保持在30℃,另外第2个升温组水温升到35℃,第1个降温组的水温保持在20℃,另外3个降温组水温降到15℃;

(4)同理,往后都以,温度5/24h为单位渐变上升或降低,直到升到40℃或降到5℃为止。

通过对温度骤变及渐变时的合浦绒螯蟹的存活率进行probit分析,计算lc50值,本发明确定10~35℃(计算值为10.54~34.37℃)为合浦绒螯蟹养殖可以存活的温度;通过对温度骤变及渐变时合浦绒螯蟹的存活率进行方差分析(one-wayanova)和duncan法多重比较,确定15~30℃为合浦绒螯蟹养殖存活的适宜温度;通过对温度骤变及渐变时合浦绒螯蟹的存活率进行方差分析(one-wayanova)和duncan法多重比较,确定5℃及以下和40℃及以上为合浦绒螯蟹养殖不能存活的温度。通过对温度骤变及渐变时合浦绒螯蟹的摄饵率进行方差分析(one-wayanova)和duncan法多重比较,确定20~30℃为合浦绒螯蟹养殖适宜的摄饵温度,25℃为合浦绒螯蟹养殖最适的摄饵温度,也即25℃为合浦绒螯蟹养殖的最适温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发明找出了10~35℃为合浦绒螯蟹养殖的可行温度,可指导养殖者不在适宜温度外养殖合浦绒螯蟹,可大大降低合浦绒螯蟹的养殖风险。

本发明找出了20~30℃为合浦绒螯蟹养殖适宜温度,可指导养殖者尽可能在适宜温度范围养殖合浦绒螯蟹,提高养殖合浦绒螯蟹的活力,增强抗病力,提高养殖存活率,提高养殖效率和效益。

本发明找出了25℃为合浦绒螯蟹养殖最适温度,可指导养殖者尽可能在最适温度或最适温度附近养殖合浦绒螯蟹,提高养殖合浦绒螯蟹的摄饵率,促进合浦绒螯蟹快速生长,最大可能地提高合浦绒螯蟹养殖效率和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浦绒螯蟹存活的温度测定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骤变对合浦绒螯蟹存活时间和存活率的影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骤变合浦绒螯蟹幼蟹的lc50温度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骤变合浦绒螯蟹幼蟹的lc50温度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骤变对合浦绒螯蟹摄饵率的影响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骤变后恢复对合浦绒螯蟹存活时间和存活率的影响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渐变对合浦绒螯蟹存活的影响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渐变后恢复对合浦绒螯蟹存活的影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做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浦绒螯蟹存活的温度测定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选取优质的合浦绒螯蟹与饵料;实验室分装暂养,暂养条件为室温28~30℃、水温为25~27℃、ph值为7.5~8.5、水中溶解氧为6.8mg/l~7.2mg/l;每个塑料桶内放入10只合浦绒螯蟹,为一个温度组;

s102:温度骤变,水温设置为5℃、10℃、15℃、20℃、25℃、30℃、35℃、40℃共8个梯度温度组,把暂养后的8组蟹分别放入8个梯度的温度桶中进行温度骤变实验,观察、投饵和换水时对塑料桶内合浦绒螯蟹的活力、存活、摄食等情况做好记录;

s103:温度骤变后进行恢复实验,将各个温度组还存活的合浦绒螯蟹分别恢复至盐度0的水中暂养2d;按照温度骤变实验的方法进行管理,分别记录蟹的摄食、存活、活力等数据;

s104:温度渐变,分为3个升温组、4个降温组和1个恒温组,每组10只蟹;观察、投饵和换水时对塑料桶内合浦绒螯蟹的活力、存活、摄食等情况做好记录;温度渐变后进行恢复实验,管理和方法与温度骤变后的恢复实验相同。

步骤s101中,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浦绒螯蟹,选择附肢完好健全、活力充沛、胸甲宽25~35mm、长23~28mm、体重10~15g的蟹;用塑料泡沫箱装水充气带回实验室分装暂养。

步骤s101中,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饵料,选取新鲜的鱿鱼肉作为合浦绒螯蟹的饵料。

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养殖容器为45×30×30cm,容量为50l塑料方桶,加水深至15cm,养殖水为自来水,经曝气48h后备用。

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实验重复做3次,相当于3个周期,温度实验周期为5d。

步骤s101中,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定温度对合浦绒螯蟹摄饵率的试验之前,检测出饵料在5~40℃的8个温度条件下存放10h的溶解率,便于修正摄饵量。

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浦绒螯蟹的相对摄饵率为每组合浦绒螯蟹的日摄饵量减去饵料溶解的量,然后除以每组蟹的重量,所得的相对值。

步骤s102中,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骤变实验的水温设置为5℃、10℃、15℃、20℃、25℃、30℃、35℃、40℃共8个梯度温度组,水温温差±0.5℃。

步骤s102中,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把8组蟹分别放在曝气48h的自来水里暂养3d,暂养结束后的次日开始骤变实验。

步骤s102中,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观察、投饵和换水时对塑料桶内合浦绒螯蟹的活力、存活、摄食等情况做好记录,并用溶氧仪、水银温度计、ph计分别测量试验水体中的溶解氧、水温、ph是否恒定。

步骤s102中,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骤变实验的具体步骤为:

(1)用恒温机维持20℃~40℃温度组水温的恒定,用恒温机维持5℃~15℃温度组水温恒定,此外桶外壁套一个隔热塑料泡沫箱(47×32×32cm);

(2)试验第1d的前12h,每0.5h观察一次;后12h,每2h观察一次。第2d起,每6h观察一次;

(3)每天晚上10:00开始投饵(约10g/组),次日早上8:00点取出每个温度组的剩余饵料并称重做好记录;每天早上取出剩余饵料后,开始为每个温度组的蟹换一次水,换水的同时也要测量每个温度组中蟹的生长情况(体长、体宽、体重);

(4)观察、投饵和换水时对塑料桶内合浦绒螯蟹的活力、存活、摄食等情况做好记录,并用溶氧仪、水银温度计、ph计分别测量试验水体中的溶解氧、水温、ph是否恒定。

步骤s104中,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渐变实验的具体步骤为:

(1)渐变实验中分为3个升温组、4个降温组和1个恒温组,每组10只蟹,第1d,8组蟹分别放在25℃的水温中;

(2)第2d换水的时候,恒温组水温依然保持在25℃,3个升温组的水温升到30℃,4个降温组的水温降到20℃;

(3)第3d换水的时候,恒温组水温依然保持在25℃,第1个升温组的水温保持在30℃,另外第2个升温组水温升到35℃,第1个降温组的水温保持在20℃,另外3个降温组水温降到15℃;

(4)同理,往后都以,温度5/24h为单位渐变上升或降低,直到升到40℃或降到5℃为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合浦绒螯蟹养殖的方法,采用15~30℃养殖合浦绒螯蟹,20~30℃合浦绒螯蟹进行摄饵。

下面结合具体实验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验1;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1、蟹;合浦绒螯蟹购于钦州市东风市场,选择附肢完好健全、活力充沛、胸甲宽25~35mm、长23~28mm、体重10~15g的蟹。用塑料泡沫箱装水充气带回实验室分装暂养。

2、饵料;新鲜的鱿鱼(squid)肉作为合浦绒螯蟹的饵料,购于钦州东风市场。

3养殖水及养殖桶;养殖容器为45×30×30cm,容量为50l塑料方桶,加水深至15cm,养殖水为自来水,经曝气48h后备用。

4实验仪器;恒温机(hailea海利hc-250a)、加热棒(modelly-eh100)、溶氧仪(美国ysi-proodo型)、ph计(意大利hannahi8424型)、水银温度计(hongsheng)、电子天平(美国ohauscav114c)

(二)具体的实验方法步骤

合浦绒螯蟹在实验室暂养期间,室温28~30℃、水温为25~27℃、ph值为7.5~8.5、水中溶解氧为6.8mg/l~7.2mg/l。每个塑料桶内放入10只合浦绒螯蟹,为一个温度组。盐度实验重复做3次(相当于3个周期),温度实验周期为5d。

做温度对合浦绒螯蟹摄饵率的影响试验之前,检测出饵料在5~40℃的8个温度条件下存放10h的溶解率,便于修正摄饵量。合浦绒螯蟹的相对摄饵率为每组合浦绒螯蟹的日摄饵量减去饵料溶解的量,然后除以每组蟹的重量,所得的相对值。

1、温度骤变实验

骤变实验的水温设置为5℃、10℃、15℃、20℃、25℃、30℃、35℃、40℃共8个梯度(水温温差±0.5℃)温度组。试验前,把8组蟹分别放在曝气48h的自来水里暂养3d,暂养结束后的次日开始骤变实验。骤变实验过程中,用恒温机维持20℃~40℃温度组水温的恒定,用恒温机维持5℃~15℃温度组水温恒定,此外桶外壁套一个隔热塑料泡沫箱(47×32×32cm)。试验第1d的前12h,每0.5h观察一次;后12h,每2h观察一次。第2d起,每6h观察一次。每天晚上10:00开始投饵(约10g/组),次日早上8:00点取出每个温度组的剩余饵料并称重做好记录。每天早上取出剩余饵料后,开始为每个温度组的蟹换一次水。换水的同时也要测量每个温度组中蟹的生长情况(体长、体宽、体重)。观察、投饵和换水时对塑料桶内合浦绒螯蟹的活力、存活、摄食等情况做好记录,并用溶氧仪、水银温度计、ph计分别测量试验水体中的溶解氧、水温、ph是否恒定。

2、温度骤变后的恢复实验

骤变实验,将各个温度组还存活的合浦绒螯蟹分别恢复至盐度0的水中暂养2d。按照温度骤变实验的方法进行管理,分别记录蟹的摄食、存活、活力等数据。

3、温度渐变实验

渐变实验中分为3个升温组、4个降温组和1个恒温组,每组10只蟹。第1d,8组蟹分别放在25℃的水温中。第2d换水的时候,恒温组水温依然保持在25℃,3个升温组的水温升到30℃,4个降温组的水温降到20℃。第3d换水的时候,恒温组水温依然保持在25℃,第1个升温组的水温保持在30℃,另外第2个升温组水温升到35℃,第1个降温组的水温保持在20℃,另外3个降温组水温降到15℃。同理,往后都以,温度5/24h为单位渐变上升或降低,直到升到40℃或降到5℃为止。

4、温度渐变后的恢复实验

该实验的管理和方法与温度骤变后的恢复实验相同。

5、统计分析

用spss17.0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one-wayanova);用duncan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组间多重比较;p<0.05为差异显著。用probit法对实验数据计算出骤变实验4d及渐变实验最后1d的lc50值。

(二)结果

1、温度骤变对合浦绒螯蟹的影响

(1)温度骤变对合浦绒螯蟹存活的影响

把所有的蟹都放在25℃的水中暂养3d后,直接分别放入5~40℃的水中进行骤变实验,每组合浦绒螯蟹的存活情况有所差异,结果见图2。

如图2所示,合浦绒螯蟹在温度25℃的时候存活率最高,达到了96.7%,与其他温度组的存活率显著差异(f(7,16)=66.252,p<0.05);15~25℃温度组之间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其他温度组的存活率显著差异(p<0.05);温度10℃、35℃组的存活率偏低,与其他温度组的存活率显著差异(p<0.05);5℃和40℃组的存活率为0,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其他温度组的存活率显著差异(p<0.05)。25℃温度的蟹存活时间最久,达到209h,15~30℃温度组的存活时间较好与25℃温度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其他温度组存在显著差异(f(7,16)=76.923,p<0.05);10℃温度组的存活时间与35℃温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和其他温度组有显著差异(p<0.05);5℃和40℃组的存活时间最短,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温度组的存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由此可见,10~35℃为合浦绒螯蟹可存活的温度,15~30℃为适宜合浦绒螯蟹存活的温度,5℃以下和40℃以上为合浦绒螯蟹不能存活的温度。这也可能是合浦绒螯蟹只分布在北部湾一带的原因。

(2)probit分析

如表1所示,将实验数据进行probit回归分析,温度骤变的毒力回归方程。

表1不同时间段下温度骤变对合浦绒螯蟹幼蟹的毒力回归方程

如图3和图4所示,盐度骤变时,温度的lc50结果。

如图3所示,低温骤变24h时,lc50温度最低,为0.32℃,但随着时间的增加,lc50温度逐渐升高,骤变84h时,基本趋于稳定,骤变120h时,lc50温度为10.54℃。

如图4所示,高温骤变24h时,lc50温度最高,为37.53℃,但随着时间的增加,lc50温度逐渐降低,骤变36h时,基本趋于稳定,骤变120h时,lc50温度为34.37℃。说明合浦绒螯蟹能在10.54~34.37℃温度下较好的生存,也说明合浦绒螯蟹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

(3)温度骤变对合浦绒螯蟹摄饵率的影响

如表2所示,将合浦绒螯蟹从25~27℃骤变至各个温度梯度中,每组合浦绒螯蟹的相对摄饵率有差异。

表2温度骤变对合浦绒螯蟹摄饵率的影响

如图5所示,合浦绒螯蟹4d摄饵量的平均值。25℃温度组的合浦绒螯蟹的摄食率最高,达到3.93%,与其他温度组存在显著差异(f(7,16)=235.057,p<0.05);20℃温度组的摄饵率次之,与其他温度组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15℃和35℃温度组的摄饵率一般,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其他温度组差异显著(p<0.05);10℃温度组蟹的摄食率非常低,5℃温度组蟹的摄食率几乎为0,二者之间及与与其他温度组都差异显著(p<0.05);由图2-1可知40℃温度组的蟹只存活了5.5h,所以没能计算其摄食率。以上数据说明了,25℃为最适合合浦绒螯蟹幼蟹生长发育、摄食的温度,15~35℃为合浦绒螯蟹较适宜摄食的温度,10℃以下和40℃以上为不适合合浦绒螯蟹生长发育、摄食的温度。

(4)温度骤变对合浦绒螯蟹活力的影响

如表3所示,合浦绒螯蟹的活力。

表3温度骤变对合浦绒螯蟹活力的影响

(5)温度骤变后恢复对合浦绒螯蟹存活的影响

温度骤变实验结束,把10~35℃温度组还存活的合浦绒螯蟹直接放入盐度为0的水中,存活情况见图6。

如图6所示,10~35℃温度组蟹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也就说明了,10~35℃温度范围内的气温骤变对存活下来的合浦绒螯蟹幼蟹日后的存活几乎没有影响。

(6)温度骤变后恢复对合浦绒螯蟹摄饵的影响

如表4所示,温度骤变后恢复,合浦绒螯蟹的摄食率存在差别。

由表4可知,恢复试验中25℃温度组的合浦绒螯蟹的摄食率最高,20℃和30~35℃温度组的摄饵率次之,四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其他温度组差异显著(f(4,5)=24.272,p<0.05);10℃温度组摄食率最低与15℃温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其他温度组存在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合浦绒螯蟹幼蟹被10℃温度应激过后,对日后摄饵有一定影响,从图5可看出其摄饵率也在缓慢恢复中。由表4可知20~30℃依然是合浦绒螯蟹幼蟹适宜生长发育、摄食的温度。

2、温度渐变对合浦绒螯蟹的影响

(1)温度渐变对合浦绒螯蟹存活的影响

如图7所示,将温度从25℃逐渐升至40℃,将温度从25℃逐渐降至5℃的过程中,合浦绒螯蟹在不同的温度梯度下的存活情况不同。

合浦绒螯蟹在温度渐变过程中,20~25℃温度组的合浦绒螯蟹存活时间最长,5~15℃和30℃温度组的存活时间次之,5~30℃温度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20~25℃温度组和35℃以上温度组存在显著差异(f(7,16)=28.539,p<0.05);10温度组的存活时间与0、20、30、40、70温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5~15℃和30~35℃温度组的存活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40℃温度组的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

合浦绒螯蟹在温度为25℃的时候存活率最高,达到了96.7%,15~20℃温度组的存活率次之,10~3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15~25℃温度组和5℃温度组、35~40℃温度组差异显著(f(7,16)=41.202,p<0.05);40℃存活率为0,与与其他温度组差异显著(p<0.05)。

(2)温度渐变对合浦绒螯蟹摄饵的影响

如表5所示,合浦绒螯蟹的摄食率受温度渐变影响。40℃温度组蟹的摄饵率为0,水温从35℃升到40℃,几小时后这组蟹就陆续全部死亡。

表5温度渐变对合浦绒螯蟹摄饵率的影响

由表5可知,渐变试验中25℃温度组的合浦绒螯蟹的摄食率最高,达到3.97%,与其他温度组存在显著差异(f(7,16)=135.897,p<0.05);20℃和30℃温度组的摄饵率次之,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其他温度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15℃和35℃温度组的摄饵率一般,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温度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5℃温度组几乎没有摄食,与其他温度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3)温度渐变对合浦绒螯蟹活力的影响

如表6可知,温度渐变对合浦绒螯蟹活力有影响。

表6温度渐变对合浦绒螯蟹活力的影响

由2-6可知,把合浦绒螯蟹直接从暂养的淡水中转移至各个不同的温度的水环境中,不同温度组间蟹的活力存在显著差别。

(4)温度渐变后恢复对合浦绒螯蟹存活的影响

如图8所示,将5~35℃温度组渐变试验结束还存活的合浦绒螯蟹,恢复至温度25℃水中的结果。

如图8所示,10~35℃温度组蟹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5℃温度组的存活率差异显著(f(6,14)=5.488,p<0.05);也与5℃温度组的存活时间差异显著(f(6,14)=5.488,p<0.05);也就说明了,10~35℃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渐变对合浦绒螯蟹幼蟹日后的存活几乎没有影响,换句话说,就是合浦绒螯蟹幼蟹对10~35℃温度渐变的适应性较强。

(5)温度渐变后恢复对合浦绒螯蟹摄饵的影响

温度恢复后,蟹摄饵量有变化,结果见表7。

表7温度渐变后恢复对合浦绒螯蟹摄饵率的影响

如表7所示,25℃温度组的摄饵率最高达到4.40%,但与其他温度组存在显著差异(f(6,14)=24.455,p<0.05);15~20℃和30℃温度组的摄饵率次之,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其他温度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5℃温度组摄饵率最低和10℃温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其他温度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也就说明,15~30℃温度范围内的渐变对合浦绒螯蟹日后的摄饵影响不大。

(三)结果

1、合浦绒螯蟹的温度适应性

通过本次温度骤变和渐变试验的存活、摄食的数据分析来看,10~35℃为合浦绒螯蟹可以存活的温度,15~30℃为合浦绒螯蟹适宜存活的温度,5℃及以下和40℃及以上为合浦绒螯蟹不能存活的温度,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合浦绒螯蟹只分布在北部湾一带的原因。

如图3所示,15~30℃为合浦绒螯蟹适宜存活的温度,25℃时合浦绒螯蟹的存活情况最好。5℃时合浦绒螯蟹几乎不摄饵,10℃时合浦绒螯蟹的摄饵率很低,但合浦绒螯蟹能靠冬眠而存活。20~30℃时合浦绒螯蟹的摄饵率很高。

在渐变存活实验中,5~35℃温度组相互之间的差异性相对于骤变存活实验中小。很可能是,渐变实验中温度是以5℃/24h为单位渐变上升或降低,不会因为温度突变对合浦绒螯蟹造成应激。并且骤变实验为9天,渐变实验为5天,所以渐变实验中的合浦绒螯蟹幼蟹在过低或过高水温环境中的时间相较于骤变实验要短的多。40℃温度组蟹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都远远低于5~35℃温度组,这说明40℃是一个能让合浦绒螯蟹幼蟹快速致死的温度。

2、合浦绒螯蟹的养殖可行性

本发明可知,15~30℃温度条件下,合浦绒螯蟹的存活率较高,说明合浦绒螯蟹适应的温度范围广。

合浦绒螯蟹最佳的摄饵温度在20~30℃,这说明合浦绒螯蟹对温度适应性更偏向于亚热带气候。

从温度试验的恢复试验来看,5~35℃温度条件下,合浦绒螯蟹摄饵及存活的恢复情况很好,因此合浦绒螯蟹幼蟹对水温变动的适应性较强。所以合浦绒螯蟹的人工养殖更适合在暖水区域进行推广养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