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定株补锌流程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32707发布日期:2019-09-11 21:49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甘薯定株补锌流程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薯定株补锌流程和方法。



背景技术:

甘薯既是粮食作物,也是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我国部分地区是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甘薯用途广泛,鲜甘薯营养丰富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是世界上公认的“抗癌王”食品,成了人们追逐的“香饽饽”。为了提高甘薯产量,提高生产效益,满足人们对甘薯食品的需求,多年来我们开展了甘薯底施锌肥的系统研究,主要依据是:土壤缺锌。我国黄淮海石灰性冲积平原,受石灰性土壤和ph值较高等因素的影响,土壤中被农作物能利用的有效锌普遍较低。据2015年到2017年对20个乡镇64个行政村286点的测定调查,土壤有效锌含量从0.14—6.75mg/kg不等,平均值为1.33mg/kg。其中,含量小于0.5mg/kg(很低)的26个点,占总点数的9.1%,平均值0.38mg/kg;含量在0.5-1.0mg/kg(低)的119个点,占总点数的41.6%,平均值0.75mg/kg;含量在1.0-2.0mg/kg(中等)的114个点,占总点数的39.9%,平均值1.56mg/kg;含量在2.0-4.0mg/kg(高)的15个点,占总点数的5.2%,平均值2.49mg/kg;含量大于4.0mg/kg(很高)的12个点,占总点数的4.2%,平均值5.63mg/kg。按照惯例,土壤有效锌分五级,含量小于0.5mg/kg为很低;含量在0.5-1.0mg/kg为低;含量在1.0-2.0mg/kg为中等;含量在2.0-4.0mg/kg为高;含量大于4.0mg/kg为很高。按此推算,调查区土壤有效锌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并且50.7%的土壤处于缺锌状态,这与全国土壤普查结果基本吻合,根据全国土壤普查资料,我国土壤缺锌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

人们需要富含锌元素的甘薯食品。锌是人类和农作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它不仅关系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壤呈缺锌状态,所生产的农产品也相应含锌量不足,加之人们大部分膳食以植物源食物为主,从而导致部分儿童锌营养不足,因缺锌而影响正常发育。

土壤有效锌失衡程度逐年加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耕作制度的影响,现在的土壤基本没有休耕期,大多是一年两熟或者多熟,加之农作物产量较高,从土壤中带走了大量的锌元素;二是农民只是重视氮磷钾肥的补施,没有补施锌肥的习惯;三是业务部门缺乏系统的甘薯补锌技术指导和宣传。

目前生产上没有见到具体的甘薯补锌操作方法。尽管甘薯需要补锌,从公开资料看,没有发现甘薯底施锌肥具体操作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甘薯定株补锌流程和方法,通过以缺定补、精细配制肥土、磨粉施肥、定株施肥等给甘薯创造便利、科学、高效的吸收利用锌肥的土壤条件,更能发挥甘薯补施锌肥的技术效益,提高甘薯生产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甘薯定株补锌流程和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流程和方法:测土以缺定补→精细配制肥土→起垄→定株施肥→正常田间管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测土以缺定补。首先对计划种植甘薯的土壤,测定土壤中的有效锌含量,然后根据土壤有效锌含量确定补锌方案。具体方案是:土壤有效锌在0.5mg/kg以下的,定株补锌增产极为显著,进行补锌;土壤有效锌在0.5-1.0mg/kg的,定株补锌增产显著,进行补锌;土壤有效锌在1.0mg/kg以上的增产不稳定,不建议定株补锌。

二是精细配制肥土。第一步加工制作干细沙土。每亩用干细沙土30-50公斤,首先在田间取砂质土(见附图1:取土示意图),然后摊开晒干(见附图2:晾晒示意图),将坷垃粉碎,捡净根茬、石块等杂物,让土成为细沙状(见附图3:干细沙土成品示意图);第二步研磨硫酸锌。使用7水硫酸锌(见附图4:晶体硫酸锌示意图),甘薯是忌氯作物,禁止使用氯化锌。根据实际采用不同的研磨方法,较为省事和省工的方法是采用用脚磋磨的办法,就是把晶体硫酸锌放在干净并且平整的地板上,成年人穿平底鞋,用脚反复磋磨晶体硫酸锌,将晶体硫酸锌粉碎,也可以用其他器具将硫酸锌晶体砸碎、捣碎、碾碎或磨碎等,再用民间筛面的筛子(见附图5:筛子示意图)过筛(见附图6:过筛示意图),使晶体硫酸锌全部变成粉状硫酸锌(见附图7:粉状硫酸锌示意图);第三步土肥混配,每亩用30-50公斤干沙土和1公斤已经研磨成粉状的硫酸锌放在一起(见附图8:掺混示意图),并且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即成每亩肥土用量(见附图9:成品肥土示意图),然后装进塑料带内备用,防止受潮结块。

三是起垄。选择地势平坦利于排水的土壤,土壤墒情适中,不明垡不干旱,在干旱的情况下要抗旱浇水,按当地习惯使用氮磷钾肥料,并进行地下害虫防治。起垄采用小垄单行栽植,垄宽为70—80厘米,高为20—30厘米。要求垄直,垄内和表面无根茬,无坷垃,垄面高低一致,有条件的要采取垄面保墒措施。

四是定株施肥。定株施肥就是给每株甘薯苗定点定量的补施锌肥。第一步确定栽植密度,根据地力水平、地理位置、种植习惯和品种特性等确定田间薯苗栽植密度,一般春薯3300株/亩左右,夏薯4000株/亩左右。第二步计算单株薯苗肥土用量,根据每亩的栽植密度和肥土用量计算出单株肥土施用量,每亩肥土用量除以每亩栽植密度,就是单株薯苗肥土用量。第三步培训栽植人员,练习单株手感肥土量,农业技术不是精密的工业生产,一般采用的都是大致使用数据,即便本发明是定株定量补施锌肥,在实际应用中,也不可能给每株甘薯苗都要单独称取肥土,而是采取单株手感肥土量的使用方法。具体办法是,计算出单株薯苗肥土用量后,然后称取“标准样”,对栽植甘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让栽植人员反复抓捏肥土形成习惯感觉,感觉出标准样多少,形成单株薯苗肥土用量的“手感肥土量”,以便于在栽植甘薯时候按照手感肥土量给每株甘薯苗抓捏肥土。第四步集中施肥,首先在垄背上,用手掌挖出一手掌、大约12-15厘米左右深的坑,然后抓取手感肥土量的肥土放入坑内,再用手把肥土和土壤掺和均匀。第五步栽植薯苗。最后选择5-8寸的健壮薯苗栽入坑中,根据不同的栽植方法将薯苗基部3-6节插入土坑中,并且复土压实露出薯尖部分。

五是正常田间管理。采用本发明的甘薯定株补锌流程方法甘薯田,在甘薯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照当地种植习惯和技术要求,正常采用当地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以到达甘薯补施锌肥的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带来的技术效果是:有四个方面的技术效果:一是减少甘薯补施锌肥的盲目性,减少资金浪费,做到“以缺定补,不缺不补,精细配制肥土、磨粉施肥、定株集中施肥”等,提高甘薯补锌的针对性,增强甘薯补锌的科学性,让缺锌甘薯田能得到科学合理补锌,使甘薯在栽插后扎根初期就能及时的吸收利用锌肥,保证正常生长,提高锌肥的利用效益;二是提高甘薯生物学产量,提高甘薯生产效益,表现为定株补施粉状硫酸锌比空白区增产极为显著,比补施晶体硫酸锌增产显著;三是通过甘薯科学补锌来提高甘薯的含锌量,从而提高甘薯的营养价值,有利于国民身体健康;四是本发明的最大技术效益,就在于为全国甘薯产区甘薯补锌提供具体的技术流程方法,从而促进我国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补锌补小效果好。农作物因苗期缺肥造成的不良营养损失,今后就是再补施相应的肥料也弥补了以前的损失,补施的肥料只能利于补施肥料以后的生长。所以,农作物补施肥料必须补小补早,以满足农作物苗期对肥料的需要。定株补锌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让甘薯在扎根初期就能及时的吸收利用锌肥,提高锌肥利用率(见附图10:甘薯定株补锌补小示意图)。二是降低锌肥固定率。锌肥施入土壤中容易被土壤固定而降低肥效,通过定株集中施肥来减少锌肥在土壤中的分布范围,最大限度的减少土壤固定,从而提高肥效。三是就近吸收。锌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处于被动吸收状态,根系扎不到的地方锌肥就很难被吸收利用,通过定株集中施肥提高肥效。四是集中肥效。锌肥使用量较小,如果采取整田块撒施的方法,必然造成肥土分布不均,不能保证每株薯苗都能吸收利用的问题,就降低了补施锌肥的效果。采用定株集中施肥,使锌肥集中分布在薯苗基部扎根集中范围内,便于甘薯及时、就近和集中吸收利用,提高了锌肥的吸收利用效益(见附图11:甘薯定株补施粉状硫酸锌示意图)。五是扩大吸收率,进一步提高锌肥效率。硫酸锌结晶体相比粉状体积较大(见附图12:硫酸锌晶体和粉体细度对比示意图),施入土壤后被吸收的几率也相对较小。通过把晶体硫酸锌研磨成粉状硫酸锌,极大的提高了硫酸锌的精细度,提高了硫酸锌被吸收利用的概率,也就提高了生产效益(见附图13:甘薯定株补施晶体硫酸锌示意图,附图14:甘薯定株补施晶体硫酸锌和粉状硫酸锌对比示意图)。

本发明示范推广效益:2015-2018年连续四年在不同行政村、合作社或者种植大户开展甘薯定株补锌广泛示范推广,累计设置示范点80个(见[0021]段附表:甘薯定株补锌示范方产量统计表)。统计显示,累计示范面积9743亩,粉状硫酸锌定株补施示范区平均产量2248.1公斤/亩,较空白对照区亩增产353.7公斤,平均增产率18.7%,达到极显著水平;亩增产值353.7元/亩,去除肥料和用工投资成本合计29.7元/亩(其中肥料6.0元,用工23.7元),每亩净收益324.0元/亩,产投比11.9:1,经济效益极为显著,;粉状硫酸锌定示范区较晶体硫酸锌定株示范区亩增产116.8公斤,增产率5.5%,达到显著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取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晾晒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干细沙土成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晶体硫酸锌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筛子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过筛示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粉状硫酸锌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掺混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成品肥土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甘薯定株补锌前期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甘薯定株补施粉状硫酸锌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硫酸锌晶体和粉体细度对比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甘薯定株补施晶体硫酸锌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甘薯定株补施晶体硫酸锌与粉状硫酸锌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河南省虞城县刘店乡丁河楼村袁钦芝2018年5亩夏甘薯具体补锌实施步骤:

第一步测土以缺定补。通过化验土壤有效锌含量为0.56mg/kg,确定给土壤补锌。

第二步精细配制肥土。根据图1至图9所示,实际配制肥土操作步骤是:第一步田间取砂质土(如附图1:取土示意图),然后摊开晒干(如附图2:晾晒示意图),将坷垃粉碎,捡净根茬、石块等杂物,让土成为细沙状(如附图3:干细沙土成品示意图),每亩40公斤,5亩共计制作200公斤干细沙土;第二步研磨硫酸锌。每亩使用7水硫酸锌(如附图4:晶体硫酸锌示意图)1公斤,共计5公斤,采用人工研磨法把硫酸锌放地板上,成年人穿平底鞋,用脚磋磨硫酸锌,用筛子(如附图5:筛子示意图)过筛(如附图6:过筛示意图),使晶体硫酸锌变成粉状硫酸锌(如附图7:粉状硫酸锌示意图),第三步土肥混配,把200公斤干沙土和5公斤已经研磨成粉状的硫酸锌放在一起(如附图8:掺混示意图),并且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即成肥土(如附图9:成品肥土示意图),这样共计配成了205公斤,然后装进塑料带内备用,防止受潮结块。

第三步起垄。种植甘薯为沙壤土,地势平坦,排水方便。每亩底施硫酸钾25公斤,有机肥50公斤,土壤处理剂3公斤。采用小垄单行栽植,垄宽为75厘米,高为25厘米。起垄直顺,垄内和表面无根茬,无坷垃,垄面高低一致,并采取垄面保墒措施。

第四步定株施肥。第一步确定栽植密度。品种商薯19,土壤肥力中等,田间薯苗栽植密度3900株/亩。第二步计算单株肥土用量。每亩3900株,5亩地共计19500株,肥土是205公斤,平均单株补施肥10.5克。第三步培训栽植人员,练习单株手感肥土量。2018年6月15日栽植,在栽植前用天平秤称取10.5克肥土“标准样”,让3个栽植人员反复抓捏,一直到熟练掌握单株薯苗10.5克的手感肥土用量。第四步集中施肥。栽植人员熟练掌握单株薯苗10.5克的手感肥土用量后,才开始田间施肥。在开始施肥时,3个栽植人员其中一个人进行施肥方法示范,首先在垄背上,用手掌挖出一手掌,大约15厘米深的坑,然后抓取10.5克的手感肥土量的肥土放入坑内,再用手把肥土和土壤掺和均匀,其他两人也按照统一方法操作施肥。第五步栽植薯苗。选择薯苗长7寸,采用直栽法将薯苗基部4节插入土中,然后复土压实露出薯尖部分。

第八步正常田间管理。正常除草、控旺和病虫害防治等。

附表:甘薯定株补锌示范方产量统计表

注:1、a区为空白对照区,b区为晶体硫酸锌定株区,c区为粉状硫酸锌定株区。

2、方数和面积为合计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