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植巴戟天的复配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82018发布日期:2019-10-15 19:46阅读:8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的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种植巴戟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how)的干燥根,为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是滋阴壮阳的代表性药材。除药用外,还被加工成保健食品,民众亦有食用巴戟天的习惯,在秋冬季节常将巴戟天与老鸭、乌鸡同煲,是冬令滋补佳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巴戟天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据近10年的巴戟天产销数据调查,巴戟天的全国需求量在3000吨以上,并以每年10~15%的速率增长。由于长期采挖,巴戟天野生资源已近枯竭,在《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一书中被列为三级保护植物。

巴戟天为多年生攀援藤本,是一种热带、南亚热带雨林的藤本植物,对温、湿、光、风等因素有特定的要求.因而形成了具有“前阴后阳、上阳下阴”的生态学特性。野生条件下,主要分布于向阳坡或杂树林,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耐旱、怕积水。喜土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透气透水性好、ph5.5~6.5的砂质壤土,碱性和过粘的土壤不宜种植。因此,适宜的巴戟天为海拔500米左右,坡度为25~45°的山坡地或丘陵、阳光充足南面或东南面的山坡疏林下,要求土壤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质地疏松的新开垦的红、黄沙壤土(罗新华,陈瑞云.巴戟天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10(8):20-21)。卢春玉.巴戟天栽培技术要点[j].科学种养,2015(7),也公开了类似的技术。

巴戟天为深根性植物,根部向下生长可达1.0m左右,故要求土层深厚才可满足其根系生长,采挖时需要大面积翻地,故巴戟天产区多选择25~45°的山坡或丘陵来种植,且通过起垄种植以利于采挖。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发现巴戟天产区种植密度较小,种植株距多为:35×35cm、40×40cm、30×50cm、40×50cm等(卫锡锦,庞富强,何茂金,等.巴戟天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药材,1992(9):3-6.),种植3~4年的巴戟天亩产1800~2500公斤,将其晾晒抽芯后,可获商品巴戟300公斤左右,普遍存在产量较低,品质不佳的问题。

地面上可用于种植或耕作的表层土仅10~30cm,含有丰富的有机物,透水透气能力都很强,是植物与地面物质能量交换最活跃的部分,对植株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基本决定了巴戟天的生长状况或者产量。沙壤的土质疏松,本身就易于流失,而现有巴戟天的种植和采挖过程均易造成植被破坏,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直接破坏了土壤资源,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流失的泥沙物质进入江河、湖泊和水库,造成大量淤积,从而给相关的地表径流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并且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有部分产区通过将巴戟天与其他药用植物或经济作物套种来保持水土,如福建省和溪镇通过与绿化苗间种、套种保持水土,广东高要市巴戟天种植基地通过种植紫云英快速恢复土壤肥力,广东德庆县药农通过与马尾松、肉桂或牛大力间种来提高光热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产量。但采挖费时费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土流失,巴戟天生长后期需要阳光充足,间作后荫蔽度较大,且马尾松病虫害较多,不利于巴戟天的生长。

开发出一种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巴戟天种植方法,对巴戟天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又能提高巴戟天产量的种植方法,以解决目前巴戟天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保障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山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

一种用于种植巴戟天的表层复配土,其质量组成为:黄黏土40~85份,泥炭土5~50份,腐殖土8~15份。

在一些表层复配土的实例中,表层复配土的质量组成为:黄黏土60~85份,泥炭土15~25份,腐殖土8~15份。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

一种种植巴戟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设置种植池,所述种植池高出地面至少0.4m,池壁下方设有透水透气孔,池内下部填装有沙土,表面覆盖有20~40cm厚的表层复配土,所述表层复配土的组成如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所述;

种植: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期间,选择苗高10cm以上的长势良好的巴戟天驯化苗进行种植;

遮阴:种植前期郁闭度可达70%~80%,苗木生根成活后可逐步增大透光度,可达30%左右,成年后可在全光下生长;

早期管理:巴戟天移植后适时浇水,种植成活后,发现死亡缺株的应及时补上同龄苗木,保持穴内土壤湿度保持在50%~70%之间;

中间过程适时除草、施肥、修剪藤蔓,待达到采收标准后采收。

在一些种植巴戟天的实例中,所述表层复配土和沙土中还独立添加有土壤总质量5~15%的有机肥。

在一些种植巴戟天的实例中,所述施肥的操作包括:定植后1~2年,在每年的4~5月、9~10月各施1次,在行间开沟,将肥料均匀撒入,覆土。

在一些种植巴戟天的实例中,在种植后第一、二年,每年4~5月、9~10月各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用腐熟蚯蚓粪130~150kg、过磷酸钙250~300kg、火烧土300~400kg和石灰70~80kg。

在一些种植巴戟天的实例中,所述透水透气孔分布于距种植池表面30cm以下的池壁上;优选的,所述透水透气孔越靠近地面,分布密度越大。

在一些种植巴戟天的实例中,所述种植池宽1.0~3.0m,高0.4~1.0m。

在一些种植巴戟天的实例中,种植巴戟天驯化苗时,按株行距20×20cm~40×40cm开穴移栽,穴深15~30cm,每穴1~2株,压实泥土后盖上一层疏松土壤。

在一些种植巴戟天的实例中,所述修剪藤蔓的操作包括:在冬季将已老化呈绿色的茎蔓剪去过长部分,保留幼嫩呈红紫色茎蔓;在巴戟天生长期中,叶面积指数低于1时,不修剪藤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些实例,通过改进巴戟天栽培时用的表层土,突破现有技术的局限,使用透水透气差的黏土、泥炭土和腐殖土复配得到表层复配土,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栽培效果。

本发明的一些实例,通过构建种植池,管理方便,有效避免了水土流失,采挖巴戟天时省时省力,折损率低,品质较好。

本发明的一些实例,巴戟天的种植密度高,大大提高巴戟天产量且不降低其品质,节约土地资源,有望解决巴戟天野生资源枯竭的现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

一种用于种植巴戟天的表层复配土,其质量组成为:黄黏土40~85份,泥炭土5~50份,腐殖土8~15份。

在一些表层复配土的实例中,表层复配土的质量组成为:黄黏土60~85份,泥炭土15~25份,腐殖土8~15份。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

一种种植巴戟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设置种植池,所述种植池高出地面至少0.4m,池壁下方设有透水透气孔,池内下部填装有沙土,表面覆盖有20~40cm厚的表层复配土,所述表层复配土的组成如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所述;

种植: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期间,选择苗高10cm以上的长势良好的巴戟天驯化苗进行种植;

遮阴:种植前期郁闭度可达70%~80%,苗木生根成活后可逐步增大透光度,可达30%左右,成年后可在全光下生长;

早期管理:巴戟天移植后适时浇水,种植成活后,发现死亡缺株的应及时补上同龄苗木,保持穴内土壤湿度保持在50%~70%之间;

中间过程适时除草、施肥、修剪藤蔓,待达到采收标准后采收。

后期采收时,直接将种植池拆除,可以方便的进行采收,池内的土壤更处理后可以进一步用于种植巴戟天,或经过轮作后再进一步种植马戟天。种植巴戟天的土壤的土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在一些种植巴戟天的实例中,所述透水透气孔分布于距种植池表面30cm以下的池壁上;优选的,所述透水透气孔越靠近地面,分布密度越大。这样种植池具有一定的保水作用,下雨或浇水时水分不至于很快流失;随着深度的增加,池壁孔洞逐渐增加,可使多余的水分逐步排出,避免积水过多导致的根腐病。

在一些种植巴戟天的实例中,所述种植池宽1.0~3.0m,高0.4~1.0m。其长度可以根据地形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可以保证种植池内的巴戟天生长的更为均匀,同时也有利于后期的采收。

在一些种植巴戟天的实例中,所述表层复配土和沙土中还独立添加有土壤总质量5~15%的有机肥。

在一些种植巴戟天的实例中,所述施肥的操作包括:定植后1~2年,在每年的4~5月、9~10月各施1次,在行间开沟,将肥料均匀撒入,覆土。

在一些种植巴戟天的实例中,在种植后第一、二年,每年4~5月、9~10月各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用腐熟蚯蚓粪130~150kg、过磷酸钙250~300kg、火烧土300~400kg和石灰70~80kg。

在一些种植巴戟天的实例中,种植巴戟天驯化苗时,按株行距20×20cm~40×40cm开穴移栽,穴深15~30cm,每穴1~2株,压实泥土后盖上一层疏松土壤。

在一些种植巴戟天的实例中,所述修剪藤蔓的操作包括:在冬季将已老化呈绿色的茎蔓剪去过长部分,保留幼嫩呈红紫色茎蔓;在巴戟天生长期中,叶面积指数低于1时,不修剪藤蔓。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份数均为质量份。

实施例1:

实施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格塘村国医小镇,年日照时数约1661.5h,年均降水量为2089.6mm,年平均气温为21.7℃,荔枝林。

1)种植池修建:用板砖砌成长12m,宽1.8m,高0.6m的长方形种植池,池壁30cm以下留有多个小孔用于透水透气,每两个种植池中间留1m宽的过道;池内下部填装有沙土,混合10%的腐殖土。表面覆盖有30cm厚的表层土,为80份黄黏土、10份泥炭土和10份腐殖土的混合物;

2)种植: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期间,选择苗高10cm以上的长势良好的巴戟天驯化苗进行种植;按株行距20×20cm开穴移栽,穴深约15cm,每穴2株,压实泥土后盖上一层疏松土壤;

3)遮阴:种植前期搭建遮阴棚,郁闭度可达70%~80%,苗木生根成活后逐步增大透光度,可达30%左右,成年后在全光下生长;

4)早期管理:巴戟天移植后一个月内必须每日淋1次水,种植成活后,需全面检查,发现死亡缺株的应及时补上同龄苗木;定期浇水,穴内土壤湿度保持在50%~70%之间;

5)中耕除草:定植前两年,每年锄草2次,即在5月、10月各锄草一次;靠近植株茎基周围的杂草宜用手拔,以免伤根;结合锄草进行培土,勿让根露出土面;

6)定植后1~2年,在每年的4~5月、9~10月各施1次,在行间开浅沟,将肥料均匀撒入,覆土;每亩施用腐熟蚯蚓粪143kg、过磷酸钙285kg、火烧土357kg和石灰71.4kg,不宜施速效化肥;

7)修剪藤蔓:在冬季将已老化呈绿色的茎蔓剪去过长部分,保留幼嫩呈红紫色茎蔓;应注意在巴戟天生长期中,叶面积指数低于1时,不宜修剪藤蔓,严禁将巴戟天的地上部分全剪;

8)采收:种植3~5年即可采收,于秋冬季进行采收。

实施例2:

实施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格塘村国医小镇,年日照时数约1661.5h,年均降水量为2089.6mm,年平均气温为21.7℃,荔枝林。

1)种植池设置:用板砖砌成长12m,宽1.8m,高0.6m的长方形种植池,池壁30cm以下留有多个小孔用于透水透气,每两个种植池中间留1m宽的过道;池内下部填装有沙土,混合10%的腐殖土。表面覆盖有30cm厚的表层土,为80份黄黏土、10份泥炭土和10份腐殖土的混合物;

2)种植: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期间,选择苗高10cm以上的长势良好的巴戟天驯化苗进行种植;按株行距30×30cm开穴移栽,穴深约15cm,每穴2株,压实泥土后盖上一层疏松土壤;

3)遮阴:种植前期搭建遮阴棚,郁闭度可达70%~80%,苗木生根成活后逐步增大透光度,可达30%左右,成年后在全光下生长;

4)早期管理:巴戟天移植后一个月内必须每日淋1次水,种植成活后,需全面检查,发现死亡缺株的应及时补上同龄苗木;定期浇水,穴内土壤湿度保持在50%~70%之间;

5)中耕除草:定植前两年,每年锄草2次,即在5月、10月各锄草一次;靠近植株茎基周围的杂草宜用手拔,以免伤根;结合锄草进行培土,勿让根露出土面;

6)定植后1~2年,在每年的4~5月、9~10月各施1次,在行间开浅沟,将肥料均匀撒入,覆土;每亩施用腐熟蚯蚓粪143kg、过磷酸钙285kg、火烧土357kg和石灰71.4kg,不宜施速效化肥;

7)修剪藤蔓:在冬季将已老化呈绿色的茎蔓剪去过长部分,保留幼嫩呈红紫色茎蔓;应注意在巴戟天生长期中,叶面积指数低于1时,不宜修剪藤蔓,严禁将巴戟天的地上部分全剪;

8)采收:种植3~5年即可采收,于秋冬季进行采收。

实施例3:

实施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格塘村国医小镇,年日照时数约1661.5h,年均降水量为2089.6mm,年平均气温为21.7℃,荔枝林。

1)种植池设置:用板砖砌成长12m,宽1.8m,高0.6m的长方形种植池,池壁30cm以下留有多个小孔用于透水透气,每两个种植池中间留1m宽的过道;池内下部填装有沙土,混合10%的腐殖土。表面覆盖有30cm厚的表层土,为80份黄黏土、10份泥炭土和10份腐殖土的混合物。

2)种植: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期间,选择苗高10cm以上的长势良好的巴戟天驯化苗进行种植;按株行距50×50cm开穴移栽,穴深约15cm,每穴2株,压实泥土后盖上一层疏松土壤;

3)遮阴:种植前期搭建遮阴棚,郁闭度可达70%~80%,苗木生根成活后逐步增大透光度,可达30%左右,成年后在全光下生长;

4)早期管理:巴戟天移植后一个月内必须每日淋1次水,种植成活后,需全面检查,发现死亡缺株的应及时补上同龄苗木;定期浇水,穴内土壤湿度保持在50%~70%之间;

5)中耕除草:定植前两年,每年锄草2次,即在5月、10月各锄草一次;靠近植株茎基周围的杂草宜用手拔,以免伤根;结合锄草进行培土,勿让根露出土面;

6)定植后1~2年,在每年的4~5月、9~10月各施1次,在行间开浅沟,将肥料均匀撒入,覆土;每亩施用腐熟蚯蚓粪143kg、过磷酸钙285kg、火烧土357kg和石灰71.4kg,不宜施速效化肥;

7)修剪藤蔓:在冬季将已老化呈绿色的茎蔓剪去过长部分,保留幼嫩呈红紫色茎蔓;应注意在巴戟天生长期中,叶面积指数低于1时,不宜修剪藤蔓,严禁将巴戟天的地上部分全剪;

8)采收:种植3~5年即可采收,于秋冬季进行采收。

实施例4:

实施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格塘村国医小镇,年日照时数约1661.5h,年均降水量为2089.6mm,年平均气温为21.7℃,荔枝林。

1)种植池设置:用板砖砌成长12m,宽1.8m,高0.6m的长方形种植池,池壁30cm以下留有多个小孔用于透水透气,每两个种植池中间留1m宽的过道;池内下部填装有沙土,混合10%的腐殖土。表面覆盖有30cm厚的表层土,为75份黄黏土、15份泥炭土和10份腐殖土的混合物。

2)种植: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期间,选择苗高10cm以上的长势良好的巴戟天驯化苗进行种植;按株行距30×30cm开穴移栽,穴深约15cm,每穴2株,压实泥土后盖上一层疏松土壤;

3)遮阴:种植前期搭建遮阴棚,郁闭度可达70%~80%,苗木生根成活后逐步增大透光度,可达30%左右,成年后在全光下生长;

4)早期管理:巴戟天移植后一个月内必须每日淋1次水,种植成活后,需全面检查,发现死亡缺株的应及时补上同龄苗木;定期浇水,穴内土壤湿度保持在50%~70%之间;

5)中耕除草:定植前两年,每年锄草2次,即在5月、10月各锄草一次;靠近植株茎基周围的杂草宜用手拔,以免伤根;结合锄草进行培土,勿让根露出土面;

6)定植后1~2年,在每年的4~5月、9~10月各施1次,在行间开浅沟,将肥料均匀撒入,覆土;每亩施用腐熟蚯蚓粪143kg、过磷酸钙285kg、火烧土357kg和石灰71.4kg,不宜施速效化肥;

7)修剪藤蔓:在冬季将已老化呈绿色的茎蔓剪去过长部分,保留幼嫩呈红紫色茎蔓;应注意在巴戟天生长期中,叶面积指数低于1时,不宜修剪藤蔓,严禁将巴戟天的地上部分全剪;

8)采收:种植3~5年即可采收,于秋冬季进行采收。

实施例5:

实施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格塘村国医小镇,年日照时数约1661.5h,年均降水量为2089.6mm,年平均气温为21.7℃,荔枝林。

1)种植池设置:用板砖砌成长12m,宽1.8m,高0.6m的长方形种植池,池壁30cm以下留有多个小孔用于透水透气,每两个种植池中间留1m宽的过道;池内下部填装有沙土,混合10%的腐殖土。表面覆盖有30cm厚的表层土,为65份黄黏土、25份泥炭土和10份腐殖土的混合物。

2)种植: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期间,选择苗高10cm以上的长势良好的巴戟天驯化苗进行种植;按株行距30×30cm开穴移栽,穴深约15cm,每穴2株,压实泥土后盖上一层疏松土壤;

3)遮阴:种植前期搭建遮阴棚,郁闭度可达70%~80%,苗木生根成活后逐步增大透光度,可达30%左右,成年后在全光下生长;

4)早期管理:巴戟天移植后一个月内必须每日淋1次水,种植成活后,需全面检查,发现死亡缺株的应及时补上同龄苗木;定期浇水,穴内土壤湿度保持在50%~70%之间;

5)中耕除草:定植前两年,每年锄草2次,即在5月、10月各锄草一次;靠近植株茎基周围的杂草宜用手拔,以免伤根;结合锄草进行培土,勿让根露出土面;

6)定植后1~2年,在每年的4~5月、9~10月各施1次,在行间开浅沟,将肥料均匀撒入,覆土;每亩施用腐熟蚯蚓粪143kg、过磷酸钙285kg、火烧土357kg和石灰71.4kg,不宜施速效化肥;

7)修剪藤蔓:在冬季将已老化呈绿色的茎蔓剪去过长部分,保留幼嫩呈红紫色茎蔓;应注意在巴戟天生长期中,叶面积指数低于1时,不宜修剪藤蔓,严禁将巴戟天的地上部分全剪;

8)采收:种植3~5年即可采收,于秋冬季进行采收。

实施例6:

实施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格塘村国医小镇,年日照时数约1661.5h,年均降水量为2089.6mm,年平均气温为21.7℃,荔枝林。

1)种植池设置:用板砖砌成长12m,宽1.8m,高0.6m的长方形种植池,池壁30cm以下留有多个小孔用于透水透气,每两个种植池中间留1m宽的过道;池内下部填装有沙土,混合10%的腐殖土。表面覆盖有30cm厚的表层土,为60份黄黏土、30份泥炭土和10份腐殖土的混合物。

2)种植: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期间,选择苗高10cm以上的长势良好的巴戟天驯化苗进行种植;按株行距30×30cm开穴移栽,穴深约15cm,每穴2株,压实泥土后盖上一层疏松土壤;

3)遮阴:种植前期搭建遮阴棚,郁闭度可达70%~80%,苗木生根成活后逐步增大透光度,可达30%左右,成年后在全光下生长;

4)早期管理:巴戟天移植后一个月内必须每日淋1次水,种植成活后,需全面检查,发现死亡缺株的应及时补上同龄苗木;定期浇水,穴内土壤湿度保持在50%~70%之间;

5)中耕除草:定植前两年,每年锄草2次,即在5月、10月各锄草一次;靠近植株茎基周围的杂草宜用手拔,以免伤根;结合锄草进行培土,勿让根露出土面;

6)定植后1~2年,在每年的4~5月、9~10月各施1次,在行间开浅沟,将肥料均匀撒入,覆土;每亩施用腐熟蚯蚓粪143kg、过磷酸钙285kg、火烧土357kg和石灰71.4kg,不宜施速效化肥;

7)修剪藤蔓:在冬季将已老化呈绿色的茎蔓剪去过长部分,保留幼嫩呈红紫色茎蔓;

应注意在巴戟天生长期中,叶面积指数低于1时,不宜修剪藤蔓,严禁将巴戟天的地上部分全剪;

8)采收:种植3~5年即可采收,于秋冬季进行采收。

实验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不同株行距巴戟天的生长状况统计表

观察巴戟天植株定植后15天的死亡率及6个月的生长状况,发现株行距为5~15cm时植株死亡率较高,有黄苗现象,光合作用不足,植株矮小,长势较弱。50×50cm时死亡率较低,植株长势良好,藤蔓茂盛,但土地利用率低,产量也较低。综合考虑植株生长情况和产量,种植株行距为20~30cm较适宜。

影响巴戟天根系分布的土壤层主要是地表20~30cm的活跃层,30cm以下土层为根系发育层。文献研究表明,黏土容易积水,不适合巴戟天的生长发育。本发明对活跃层土壤进行复配,在黏土中混有不同比例的泥炭土,并混合10%腐殖土来增加土壤肥力。根系发育层用沙土混合10%腐殖土或牛粪。

表2不同复配土中巴戟天生长状况统计表

观察巴戟天定植后15天的死亡率、6个月生长状况、3年根系分布,发现仅用黄黏土种植的时候土壤板结,根茎扭曲,根条难以扎入地下,根条瘦小;在30%泥炭土+60%黄黏土+10%腐殖土的土壤中巴戟天死亡率最低,植株长势良好,根条能顺利扎入地下,根条粗壮,肉质肥厚,产量高,但泥炭土用量太大,种植成本高,所以综合考虑,以15%~25%泥炭土比例种植较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