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类胡蜂科学圈养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41051发布日期:2019-11-27 19:10阅读:31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胡峰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类胡蜂科学圈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胡蜂在很多地方称为“马蜂”,属于捕食性昆虫,能大量捕食农、林害虫,对许多农作物及森林有很好的生物防治作用;蜂毒、蜂巢都是药材,蜂毒能调节免疫系统及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是治疗风湿关节炎、防癌治癌的良药;蜂蛹富含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加工后是一种深受大众喜欢的山珍佳肴。正由于胡蜂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因此胡蜂养殖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等优点,所以在全国多个省市快速兴起了胡蜂人工繁育、养殖产业。尤其是养殖大虎头蜂经济效益更加突出,一窝可卖上万元,以致于成千上万的胡蜂爱好者都喜欢养殖该蜂种。但就目前的养殖技术标准来看,人们对大虎头蜂、云南大胡蜂、黑尾胡蜂等养殖存在诸多不尽妥善之处,尚处于简单粗放、靠天吃饭的野外放养模式。不但经济效益没有可靠保障,而且大虎头蜂、云南大胡蜂以及黑尾胡蜂等还会捕食小蜜蜂,伤害蜂农利益。不仅如此,现行的野外散养模式,还会出现蜇伤、蜇死人畜等严重情况发生,从而引发群众矛盾、造成一定的社会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提供一种多类胡蜂科学圈养的方法。

本发明的方案是:

一种多类胡蜂科学圈养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胡蜂群挑选种源: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采用过滤方式收集种源的成熟蜂王与雄蜂放入交尾大棚进行人工辅助交配,在交配期间所述交尾大棚内放置有补充营养饵料,所述交尾大棚内温度保持在23~28℃,所述交尾大棚内每周通过喷雾方式喷洒防病菌水,所述喷洒的防病菌水的温度在24~26℃,交尾期间,每天的上午11点至下午2点在所述交尾大棚内,人工辅助的情况下将蜂王与雄蜂进行一对一交尾,将已交尾55~65s的蜂王放入干燥的越冬箱内,所述越冬箱装80~200只,将装好蜂王的越冬箱放入阴暗的房间内,保持房间温度4~12℃,让房间内的蜂王进入冬眠,房间内的蜂王越冬;

2)蜂群培育:将越冬后的蜂王在来年3月份取出,将春醒的蜂王放入蜂王大棚经7~14天的体能恢复训练,恢复训练期间喂食蜂蜜水,恢复训练5天后投放小蜜蜂让蜂王捕食,体能恢复训练完成后的蜂王每只送入到小木桶内,将小木桶分层放在向阳背风的温室培养大棚内的架子上,人工引导小木桶内的蜂王筑巢,进行人工饲喂管理,蜂王筑巢期间喂食饵料,并提供昆虫供蜂王捕食,昆虫残肢及时清理,所述温室培养大棚的温度控制在23~28℃,湿度控制在60~85%,每周对喂食饵料的喂食器进行清洗消毒,所述温室培养大棚内饲喂一周后的蜂王筑巢、产卵,30~40天后第一批职蜂出巢,当职蜂数20~30只时,就把该胡蜂小蜂群移出温室培育大棚,装入养殖箱内,放到圈养大棚里饲养;

3)小蜂群移巢入箱圈养:圈养大棚中饲养的饲喂饵料包括葡萄糖、白砂糖水、蜂蜜水、苹果、昆虫蛋白或肉类蛋白;所述葡萄糖水、蜂蜜水、白砂糖水足量饲喂,每天一配,以防变质,喂食器定期清洗干净;所述昆虫蛋白或肉类蛋白分早、中、晚三个时段投喂,少吃多餐;所述圈养大棚内的养殖区单元每星期进行卫生清理,用百菌杀溶液消毒;清扫职蜂吃剩的昆虫蛋白的残肢头尾;所述圈养大棚内的温度严格控制在28℃以下,防止因高温引发的疾病感染而调蛹;在所述圈养棚内饲喂48~55天,小蜂群逐渐长大,蜂饼直径已达40~42公分,7~8饼;获得成品蜂饼,而后圈养的胡蜂可以进行取蜂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交尾大棚设置向阳背风,所述营养补充饵料包括混合液、维生素b与肉粉,所述混合液、维生素b与肉粉之间的投量比为5:0.2:0.1;所述混合液包括葡萄糖水、甜水果汁、蜂蜜水、白砂糖水,所述葡萄糖水、甜水果汁、蜂蜜水、白砂糖水配制中的原料与水的比例为5:1,盛有所述营养补充饵料的器皿要浅,隔天清洗一次,添加饵料次多量少。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防病菌水包括蒲公英粉、蛇床子粉、绿茶粉、黄花地丁、花瓣粉末与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蜂蜜水的蜂蜜与水的投料比为5:1。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所述小木桶的桶高18~20cm,所述小木桶的内径13~15cm,所述小木桶的上口侧壁上开有两条木槽,所述木槽上搭有一根小木棍,所述小木棍便于蜂王爬上筑巢,所述小木桶的顶部钉一块2~3公分厚的小木板密闭遮光,距所述小木桶的桶底侧壁5公分处开一小孔,所述小孔的孔径3公分,所述小木桶外装用塑料网制作而成的喇叭状活动区,所述塑料网长40~45公分,所述塑料网形成的喇叭状活动区的直径17~20公分,供蜂王捕食活动,所述塑料网形成的喇叭状活动区内放置朽木或树皮,便于蜂王建巢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饵料包括葡萄糖水、甜水果汁、蜂蜜水、白砂糖水,所述葡萄糖水、甜水果汁、蜂蜜水、白砂糖水配制中的原料与水的比例为5:1,所述昆虫包括蜜蜂、苍蝇、蚂蚱、蟋蟀、金龟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养殖箱用木板加工而成,制作尺寸标准为40cm×40cm×80cm,所述养殖箱的箱体侧壁的一面用4mm米孔径的铁纱网定钉起来,以便投放食物或观察蜂群成长状况,职蜂进出口开在与所述铁纱网对应的箱体的一侧面上,所述职蜂进出口距所述箱体底部30cm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所述圈养大棚用复合瓦建盖,两面泼水,棚高3.2米,宽3米,所述圈养大棚内分设多个养殖单元区,每个养殖单元区的面积为6㎡,高2.2m,所述养殖单元四周和顶部采用铁纱网隔离,防止职蜂外逃或蹿窝,在每个养殖单元内放置足量的朽木或树皮以供职蜂扩巢建巢之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3)中所述葡萄糖水、蜂蜜水、白砂糖水配制中的原料与水的比例为6:1。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种源包括大虎头蜂、云南大胡蜂、黑尾胡蜂其中的一种。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多类胡蜂科学圈养的方法,1)胡蜂群挑选种源: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采用过滤方式收集种源的成熟蜂王与雄蜂放入交尾大棚进行人工辅助交配,在交配期间所述交尾大棚内放置有补充营养饵料,所述交尾大棚内温度保持在23~28℃,所述交尾大棚内每周通过喷雾方式喷洒防病菌水,所述喷洒的防病菌水的温度在24~26℃,交尾期间,每天的上午11点至下午2点在所述交尾大棚内,人工辅助的情况下将蜂王与雄蜂进行一对一交尾,将已交尾55~65s的蜂王放入干燥的越冬箱内,所述越冬箱装80~200只,将装好蜂王的越冬箱放入阴暗的房间内,保持房间温度4~12℃,让房间内的蜂王进入冬眠,房间内的蜂王越冬;2)蜂群培育:将越冬后的蜂王在来年3月份取出,将春醒的蜂王放入蜂王大棚经7~14天的体能恢复训练,恢复训练期间喂食蜂蜜水,恢复训练5天后投放小蜜蜂让蜂王捕食,体能恢复训练完成后的蜂王每只送入到小木桶内,将小木桶分层放在向阳背风的温室培养大棚内的架子上,人工引导小木桶内的蜂王筑巢,进行人工饲喂管理,蜂王筑巢期间喂食饵料,并提供昆虫供蜂王捕食,昆虫残肢及时清理,所述温室培养大棚的温度控制在23~28℃,湿度控制在60~85%,每周对喂食饵料的喂食器进行清洗消毒,所述温室培养大棚内饲喂一周后的蜂王筑巢、产卵,30~40天后第一批职蜂出巢,当职蜂数20~30只时,就把该胡蜂小蜂群移出温室培育大棚,装入养殖箱内,放到圈养大棚里饲养;3)小蜂群移巢入箱圈养:圈养大棚中饲养的饲喂饵料包括葡萄糖、白砂糖水、蜂蜜水、苹果、昆虫蛋白或肉类蛋白;所述葡萄糖水、蜂蜜水、白砂糖水足量饲喂,每天一配,以防变质,喂食器定期清洗干净;所述昆虫蛋白或肉类蛋白分早、中、晚三个时段投喂,少吃多餐;所述圈养大棚内的养殖区单元每星期进行卫生清理,用百菌杀溶液消毒;清扫职蜂吃剩的昆虫蛋白的残肢头尾;所述圈养大棚内的温度严格控制在28℃以下,防止因高温引发的疾病感染而调蛹;在所述圈养棚内饲喂48~55天,小蜂群逐渐长大,蜂饼直径已达40~42公分,7~8饼;获得成品蜂饼,而后圈养的胡蜂可以进行取蜂蛹。

本发明的优点:

方便饲养,有效避免病虫害危害胡蜂的生长繁殖,提高了胡蜂后代的身体素质,便于养殖规模化,方便推广;

蜂王的死亡率降低,在人工干预的模式下对胡蜂进行人工养殖,有效帮助胡蜂安稳的越冬,便于胡蜂更好的筑巢,同时便于提高胡蜂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减小疫病,喂养的食物采用水果和肉类,种类进行更换,从而提高胡蜂的身体免疫力,减小幼蜂的死亡率,从而提高胡蜂的存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类胡蜂科学圈养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一种多类胡蜂科学圈养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胡蜂群挑选种源: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采用过滤方式收集种源的成熟蜂王与雄蜂放入交尾大棚进行人工辅助交配,在交配期间所述交尾大棚内放置有补充营养饵料,所述交尾大棚内温度保持在23~28℃,所述交尾大棚内每周通过喷雾方式喷洒防病菌水,所述喷洒的防病菌水的温度在24~26℃,交尾期间,每天的上午11点至下午2点在所述交尾大棚内,人工辅助的情况下将蜂王与雄蜂进行一对一交尾,将已交尾55~65s的蜂王放入干燥的越冬箱内,所述越冬箱装80~200只,将装好蜂王的越冬箱放入阴暗的房间内,保持房间温度4~12℃,让房间内的蜂王进入冬眠,房间内的蜂王越冬;

2)蜂群培育:将越冬后的蜂王在来年3月份取出,将春醒的蜂王放入蜂王大棚经7~14天的体能恢复训练,恢复训练期间喂食蜂蜜水,恢复训练5天后投放小蜜蜂让蜂王捕食,体能恢复训练完成后的蜂王每只送入到小木桶内,将小木桶分层放在向阳背风的温室培养大棚内的架子上,人工引导小木桶内的蜂王筑巢,进行人工饲喂管理,蜂王筑巢期间喂食饵料,并提供昆虫供蜂王捕食,昆虫残肢及时清理,所述温室培养大棚的温度控制在23~28℃,湿度控制在60~85%,每周对喂食饵料的喂食器进行清洗消毒,所述温室培养大棚内饲喂一周后的蜂王筑巢、产卵,30~40天后第一批职蜂出巢,当职蜂数20~30只时,就把该胡蜂小蜂群移出温室培育大棚,装入养殖箱内,放到圈养大棚里饲养;

3)小蜂群移巢入箱圈养:圈养大棚中饲养的饲喂饵料包括葡萄糖、白砂糖水、蜂蜜水、苹果、昆虫蛋白或肉类蛋白;所述葡萄糖水、蜂蜜水、白砂糖水足量饲喂,每天一配,以防变质,喂食器定期清洗干净;所述昆虫蛋白或肉类蛋白分早、中、晚三个时段投喂,少吃多餐;所述圈养大棚内的养殖区单元每星期进行卫生清理,用百菌杀溶液消毒;清扫职蜂吃剩的昆虫蛋白的残肢头尾;所述圈养大棚内的温度严格控制在28℃以下,防止因高温引发的疾病感染而调蛹;在所述圈养棚内饲喂48~55天,小蜂群逐渐长大,蜂饼直径已达40~42公分,7~8饼;获得成品蜂饼,而后圈养的胡蜂可以进行取蜂蛹。

所述步骤1)中交尾大棚设置向阳背风,所述营养补充饵料包括混合液、维生素b与肉粉,所述混合液、维生素b与肉粉之间的投量比为5:0.2:0.1;所述混合液包括葡萄糖水、甜水果汁、蜂蜜水、白砂糖水,所述葡萄糖水、甜水果汁、蜂蜜水、白砂糖水配制中的原料与水的比例为5:1,盛有所述营养补充饵料的器皿要浅,隔天清洗一次,添加饵料次多量少。

所述步骤1)中防病菌水包括蒲公英粉、蛇床子粉、绿茶粉、黄花地丁、花瓣粉末与水。

所述步骤2)中蜂蜜水的蜂蜜与水的投料比为5:1。

所述步骤2)中所述小木桶的桶高18~20cm,所述小木桶的内径13~15cm,所述小木桶的上口侧壁上开有两条木槽,所述木槽上搭有一根小木棍,所述小木棍便于蜂王爬上筑巢,所述小木桶的顶部钉一块2~3公分厚的小木板密闭遮光,距所述小木桶的桶底侧壁5公分处开一小孔,所述小孔的孔径3公分,所述小木桶外装用塑料网制作而成的喇叭状活动区,所述塑料网长40~45公分,所述塑料网形成的喇叭状活动区的直径17~20公分,供蜂王捕食活动,所述塑料网形成的喇叭状活动区内放置朽木或树皮,便于蜂王建巢用。

所述步骤2)中饵料包括葡萄糖水、甜水果汁、蜂蜜水、白砂糖水,所述葡萄糖水、甜水果汁、蜂蜜水、白砂糖水配制中的原料与水的比例为5:1,所述昆虫包括蜜蜂、苍蝇、蚂蚱、蟋蟀、金龟子。

所述步骤2)养殖箱用木板加工而成,制作尺寸标准为40cm×40cm×80cm,所述养殖箱的箱体侧壁的一面用4mm米孔径的铁纱网定钉起来,以便投放食物或观察蜂群成长状况,职蜂进出口开在与所述铁纱网对应的箱体的一侧面上,所述职蜂进出口距所述箱体底部30cm处。

所述步骤2)中所述圈养大棚用复合瓦建盖,两面泼水,棚高3.2米,宽3米,所述圈养大棚内分设多个养殖单元区,每个养殖单元区的面积为6㎡,高2.2m,所述养殖单元四周和顶部采用铁纱网隔离,防止职蜂外逃或蹿窝,在每个养殖单元内放置足量的朽木或树皮以供职蜂扩巢建巢之用。

所述步骤3)中所述葡萄糖水、蜂蜜水、白砂糖水配制中的原料与水的比例为6:1。

所述步骤1)中种源包括大虎头蜂、云南大胡蜂、黑尾胡蜂其中的一种。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

1)胡蜂群挑选种源: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采用过滤方式收集种源的成熟蜂王与雄蜂放入交尾大棚进行人工辅助交配,在交配期间所述交尾大棚内放置有补充营养饵料,所述交尾大棚内温度保持在24℃,所述交尾大棚内每周通过喷雾方式喷洒防病菌水,所述喷洒的防病菌水的温度在24℃,交尾期间,每天的上午11点至下午2点在所述交尾大棚内,人工辅助的情况下将蜂王与雄蜂进行一对一交尾,将已交尾60s的蜂王放入干燥的越冬箱内,所述越冬箱装100只,将装好蜂王的越冬箱放入阴暗的房间内,保持房间温度5℃,让房间内的蜂王进入冬眠,房间内的蜂王越冬;

2)蜂群培育:将越冬后的蜂王在来年3月份取出,将春醒的蜂王放入蜂王大棚经10天的体能恢复训练,恢复训练期间喂食蜂蜜水,恢复训练5天后投放小蜜蜂让蜂王捕食,体能恢复训练完成后的蜂王每只送入到小木桶内,将小木桶分层放在向阳背风的温室培养大棚内的架子上,人工引导小木桶内的蜂王筑巢,进行人工饲喂管理,蜂王筑巢期间喂食饵料,并提供昆虫供蜂王捕食,昆虫残肢及时清理,所述温室培养大棚的温度控制在24℃,湿度控制在70%,每周对喂食饵料的喂食器进行清洗消毒,所述温室培养大棚内饲喂一周后的蜂王筑巢、产卵,30天后第一批职蜂出巢,当职蜂数20~30只时,就把该胡蜂小蜂群移出温室培育大棚,装入养殖箱内,放到圈养大棚里饲养;

3)小蜂群移巢入箱圈养:圈养大棚中饲养的饲喂饵料包括葡萄糖、白砂糖水、蜂蜜水、苹果、昆虫蛋白或肉类蛋白;所述葡萄糖水、蜂蜜水、白砂糖水足量饲喂,每天一配,以防变质,喂食器定期清洗干净;所述昆虫蛋白或肉类蛋白分早、中、晚三个时段投喂,少吃多餐;所述圈养大棚内的养殖区单元每星期进行卫生清理,用百菌杀溶液消毒;清扫职蜂吃剩的昆虫蛋白的残肢头尾;所述圈养大棚内的温度严格控制在28℃以下,防止因高温引发的疾病感染而调蛹;在所述圈养棚内饲喂50天,小蜂群逐渐长大,蜂饼直径已达40公分,7~8饼;获得成品蜂饼,而后圈养的胡蜂可以进行取蜂蛹。

所述步骤1)中交尾大棚设置向阳背风,所述营养补充饵料包括混合液、维生素b与肉粉,所述混合液、维生素b与肉粉之间的投量比为5:0.2:0.1;所述混合液包括葡萄糖水、甜水果汁、蜂蜜水、白砂糖水,所述葡萄糖水、甜水果汁、蜂蜜水、白砂糖水配制中的原料与水的比例为5:1,盛有所述营养补充饵料的器皿要浅,隔天清洗一次,添加饵料次多量少。

所述步骤1)中防病菌水包括蒲公英粉、蛇床子粉、绿茶粉、黄花地丁、花瓣粉末与水。

所述步骤2)中蜂蜜水的蜂蜜与水的投料比为5:1。

所述步骤2)中所述小木桶的桶高18~20cm,所述小木桶的内径13~15cm,所述小木桶的上口侧壁上开有两条木槽,所述木槽上搭有一根小木棍,所述小木棍便于蜂王爬上筑巢,所述小木桶的顶部钉一块2~3公分厚的小木板密闭遮光,距所述小木桶的桶底侧壁5公分处开一小孔,所述小孔的孔径3公分,所述小木桶外装用塑料网制作而成的喇叭状活动区,所述塑料网长40~45公分,所述塑料网形成的喇叭状活动区的直径17~20公分,供蜂王捕食活动,所述塑料网形成的喇叭状活动区内放置朽木或树皮,便于蜂王建巢用。

所述步骤2)中饵料包括葡萄糖水、甜水果汁、蜂蜜水、白砂糖水,所述葡萄糖水、甜水果汁、蜂蜜水、白砂糖水配制中的原料与水的比例为5:1,所述昆虫包括蜜蜂、苍蝇、蚂蚱、蟋蟀、金龟子。

所述步骤2)养殖箱用木板加工而成,制作尺寸标准为40cm×40cm×80cm,所述养殖箱的箱体侧壁的一面用4mm米孔径的铁纱网定钉起来,以便投放食物或观察蜂群成长状况,职蜂进出口开在与所述铁纱网对应的箱体的一侧面上,所述职蜂进出口距所述箱体底部30cm处,所述职蜂进出口的孔径×20cm。

所述步骤2)中所述圈养大棚用复合瓦建盖,两面泼水,棚高3.2米,宽3米,所述圈养大棚内分设多个养殖单元区,每个养殖单元区的面积为6㎡,高2.2m,所述养殖单元四周和顶部采用铁纱网隔离,防止职蜂外逃或蹿窝,在每个养殖单元内放置足量的朽木或树皮以供职蜂扩巢建巢之用。

所述步骤3)中所述葡萄糖水、蜂蜜水、白砂糖水配制中的原料与水的比例为6:1。

所述步骤1)中种源包括大虎头蜂、云南大胡蜂、黑尾胡蜂其中的一种。

此时,可将封盖、蒙头较好的蜂饼取下,拿到市集上出售,每个养殖单元区圈养的胡蜂可以连续取蛹5—6次,按每公斤300元计算,单窝胡蜂可实现6000—8000元的净利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1年05月06日 02:59
    👍值得学习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