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养殖用自动下料食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0648发布日期:2020-01-24 10:46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猪养殖用自动下料食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牲畜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猪养殖用自动下料食槽。



背景技术:

猪肉是我国主要的肉食品,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猪肉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养猪业逐步转变为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正是这些养猪技术的不断提高,养猪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猪肉产量才不断的满足人们的需求。目前在猪的饲料喂养过程中,多采用人工向饲料槽中添加饲料的方式,因需要频繁添加,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猪养殖用自动下料食槽。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猪养殖用自动下料食槽,包括料斗、底座、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环形的食槽,所述食槽上均匀设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食槽分割成多个格挡,所述食槽的圆心处设有呈竖直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安装于底座上,转轴可带动食槽转动,所述转轴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为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料斗位于食槽的上方,所述料斗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有拨料轮,所述拨料轮通过第二电机驱动,所述出料口处设有输料筒,所述输料筒的底端与其中一个格挡正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为低速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位于食槽下方。

进一步地,还设有控制机,所述控制器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食槽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自动定时将料斗内的饲料投放至环形食槽内,大大节省了人力,降低了企业或养殖户的成本;并通过不完全齿轮带动环形食槽间歇性转动,使得饲料可均匀投放时环形食槽的每一个格挡内,以便于猪食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食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

图中,1-料斗,2-底座,3-食槽,4-隔板,5-格挡,6-转轴,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第一电机,10-出料口,11-拨料轮,12-第二电机,13-输料筒,14-控制器,15-支撑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猪养殖用自动下料食槽,包括料斗1、底座2、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2,底座1的上方设有环形的食槽3,食槽3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撑轮15,食槽3上均匀设有多个隔板4,隔板4将食槽3分割成多个格挡5,设置格挡的目的是为了在猪进食时,将猪分割防止哄抢,食槽3的圆心处设有呈竖直设置的转轴6,转轴6的底端安装于底座2上,转轴6可带动食槽3转动,转轴6上设有第一齿轮7,第一齿轮7位于食槽3的下方,第一齿轮7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齿轮7相啮合的第二齿轮8,第二齿轮8为不完全齿轮,当第二齿轮8转动一周时,第一齿轮7只随之转动一定角度,第二齿轮8通过第一电机9驱动,优选的第一电机9为低速电机,低转速可防止食槽3转动速度过快从而影响饲料的添加,料斗1位于食槽3的上方,料斗3的底部设有出料口10,出料口10处设有拨料轮11,拨料轮11通过第二电机12驱动,出料口10处设有输料筒13,输料筒13的底端与其中一个格挡5正对,以便于将饲料添加入格挡5内部;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控制器14,控制器14可选用plc控制器,控制器14与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0相连接,用于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停止。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工作人员将饲料添加进料斗1内,工作人员每日添加一次即可,无需多次添加大大节省了人力,控制器14定时控制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2启动,第二电机12带动拨料轮11转动,拨料轮11将料斗1内的饲料从出料口10拨入输料筒13中,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食槽3内的格挡中,此时第一电机9带动第二齿轮8转动,因第二齿轮8为不完全齿轮,只有当有齿的部位与第一齿轮7啮合时第一齿轮7才会转动,且只能转动一定的角度,这种方式实现了食槽3的间歇式转动,当一个格挡5内的饲料盛满后,食槽3转动,饲料落入下一个格挡5内,食槽3转动一周所有格挡5内都盛满饲料后控制器14控制电机停止工作;当一定时间后控制器14控制本电机启动重新相格挡5内添加饲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