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鲟鱼流水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2224发布日期:2020-05-12 17:2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鲟鱼流水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鲟鱼流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别称苦腊子,鳇鱼、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鲟形目,鲟科,具有极高的食用、药用、观赏和经济价值,鲟鱼属于冷水性鱼类,最适生长温度为15-22℃,因此天然流水养殖是鲟鱼养殖目前应用较多的方式,尤其在贵州等地,水库较多,山区泉水资源丰富。

如申请号为:cn201821643069.6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新型控温和节能的鲟鱼养殖系统。清水流入缓冲水箱后,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下水温,若未达到40℃则通过空气能热泵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储存在到缓冲水箱中,依次往复,直至水箱水温达标,并通过水力模块中的控制阀调节热水进入养殖池的流量,使所连接的每个养殖池内温度均匀且稳定在适合鲟鱼生长的范围内,同时鲟鱼养殖水池中的水通过水泵进行循环流动并将水送入污水处理装置中,经处理后的水再次回到缓冲水箱,水管均置于地下,重复以上步骤。利用水循环严格把控鲟鱼养殖池内的水温和水质,并实现减少能耗的目标,缓冲水箱的存在也避免了空气能热泵机频繁启动,延长热泵主机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鲟鱼养殖系统设计结构复杂,大多需要接入电力进行配套使用,在建造时成本较高,且在养殖时排污不彻底会使水质容易滋生细菌感染鱼体,以及在排水时因压力过大导致大量鱼聚集挤压在排水孔造成鱼的机械损失,致使产量减少,造成经济损失。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新型鲟鱼流水养殖系统,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鲟鱼流水养殖系统,以解决现有鲟鱼养殖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和养殖系统不完善容易造成鲟鱼发病、死亡从而导致产量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鲟鱼流水养殖系统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新型鲟鱼流水养殖系统,包括水源流水渠,排水渠,排水孔,水位调节管和供水口;所述水源流水渠位于养殖池的上方;所述排水渠位于养殖池的下方;所述排水孔位于鱼池的底端,且排水孔通过管道与出水孔贯通连接;所述水位调节管插接在出水孔的内部;所述供水口活动连接在鱼池内的顶部,且供水口贯通连接水源流水渠和养殖池。

进一步的,所述水源流水渠宽50-80厘米,高100-150厘米,且水源流水渠的水平高度比养殖池的水平高度高30-50厘米,所述养殖池的水平高度比排水渠的水平高度高50厘米以上,具有显著的流水落差。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内设有多个鱼池,且鱼池形状以圆形或近似圆形,直径2.0-3.0米,深度70-90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鱼池供水采用单口式供水,所述供水口是设有阀门的塑料管。

进一步的,所述鱼池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平铺在池底、具有一定硬度的塑料网板,第二层位于塑料网板下方,呈漏斗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孔装设有拦网,且拦网的网目为20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该系统设计简单,操作性强,流水养殖,不需要消耗电能,可以大大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了该系统的实用性,解决了现有鲟鱼养殖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

其次,池底双层结构,可有效将鱼体和粪便、饲料残饵等有害杂质隔开,防止在养殖过程中因清污不及时所给鱼体造成的危害,降低有害菌感染鱼体的风险,同时,养殖池在水体交换过程中,排水孔处会产生巨大的水体压力,导致大量鱼聚集在排水孔,这样对会对鱼体产生严重的机械损失,尤其是鱼苗,严重会导致鱼体出现死亡,而在排水孔上方装设一层塑料网板可防止鱼群因水压不均而聚集,减少鱼体之间的相互挤压和应激,提高了该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解决了现有鲟鱼养殖系统不完善容易造成鲟鱼产量降低的问题。

同时,池塘圆形或近似圆形结构,容易对水流流速和流量进行调控,容易对池塘进行清理,容易进行投喂、捕捞及对鱼体健康状况进行观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养殖池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鱼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水源流水渠;2、养殖池;3、排水渠;4、排水孔;5、出水孔;6、水位调节管;7、鱼池;8、供水口;401、拦网;701、塑料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鲟鱼流水养殖系统,包括水源流水渠1,排水渠3,排水孔4,水位调节管6和供水口8;水源流水渠1位于养殖池2的上方;排水渠3位于养殖池2的下方;排水孔4位于鱼池7的底端,且排水孔4通过管道与出水孔5贯通连接;水位调节管6插接在出水孔5的内部;供水口8活动连接在鱼池7内的顶部,且供水口8贯通连接水源流水渠1和养殖池2。

其中,水源流水渠1宽50-80厘米,高100-150厘米,且水源流水渠1的水平高度比养殖池2的水平高度高30-50厘米,养殖池2的水平高度比排水渠3的水平高度高50厘米以上,具有显著的流水落差,该设计使得水源流水渠1、养殖池2和排水渠3之间可通过地势带来的重力来进行水流的交换和排出,不需要使用电力供应,节省了成本,提高了该系统的实用性。

其中,养殖池2内设有多个鱼池7,且鱼池7形状以圆形或近似圆形,直径2.0-3.0米,深度70-90厘米,该设计使得流水量容易控制,投喂清理均方便,同时可保证池中水的深度可以根据需求在20-60厘米之间调节。

其中,鱼池7供水采用单口式供水,供水口8是设有阀门的塑料管,该设计使得水面转动速度可通过调节供水管角度进行调整,并且每池单注、单排的方式有效的预防交叉污染,有利控制疾病传播,提高了该系统的鲟鱼的最终产量。

其中,鱼池7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平铺在池底、具有一定硬度的塑料网板701,第二层位于塑料网板701下方,呈漏斗状结构,如附图3所示,该设计可有效将鱼体和粪便、饲料残饵等有害杂质隔开,防止在养殖过程中因清污不及时所给鱼体造成的危害,降低有害菌感染鱼体的风险,并且有利于养殖过程中的鲟鱼粪便和污泥的彻底排除,避免了因清污不及时所给鱼体造成的危害,降低有害菌感染鱼体的风险。

其中,排水孔4装设有拦网401,且拦网401的网目为20目,如附图3所示,该设计使得当塑料网板701损坏后鲟鱼从排水孔4内逃脱,提高了该系统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开启供水口8的阀门向鱼池7内注水,并通过调节水位调节管6的高度来调节鱼池7内水的深度,注水完成后可向鱼池7内投苗养殖,排水时,在塑料网板701和拦网401的作用下,可避免因排水水压变化对鲟鱼鱼体的挤压伤害以及鲟鱼通过排水孔4脱出鱼池7内的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