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动能自回转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49737发布日期:2020-09-01 16:45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水流动能自回转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环保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水流动能自回转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农业灌溉采用电力或者柴油提供动力进行抽水灌溉,自从工业化推广以来,自动灌溉为农耕操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使越来越多的农业工作者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然而,随着科技逐渐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绿色环保的追求。虽然现有的灌溉形式节省了人力,但是对于电力或者柴油的使用并不能做到节能环保的使用需求,同时,流动的水体本身即具有能量,应该对其进行使用,以配合灌溉装置的能量供应需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流动水体自身具有的能量,通过能量转换提供动力的灌溉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流动能自回转灌溉装置,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流动能自回转灌溉装置,包括:

旋转卡盘;

桨叶支杆;所述桨叶支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卡盘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桨叶支杆呈放射状均匀布置在所述旋转卡盘的四周;

桨叶;所述桨叶固定在所述桨叶支架远离所述旋转卡盘的一端;

螺旋进水管;所述螺旋进水管一端为中央管口且连接有螺旋管接头,中央管口靠近所述旋转卡盘布置,另一端依次从向外盘旋间隔固定在多个所述桨叶支杆上;所述螺旋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与其所在圆周相切布置的进水管;

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一端与所述旋转卡盘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螺旋管接头连通,另一端用于排水灌溉;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导流管转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基于水流动能的节能型取水灌溉装置。从农业灌溉取水问题为出发点,力求改变传统的靠电力,柴油提供动力的抽水方式,提出“以水取水”的概念:流动的水具有很大的能量,而水泵工作需要有外界能量的供应,尽可能充分利用流动水体自身具有的能量,旋转卡盘旋转过程中,进水管进入水中取水,进入到进水管中的水通过螺旋进水管流淌到螺旋管接头,螺旋管接头与导流管相连接,水流通过导流管流向指定位置;通过能量转换,为装置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取水的目的,实现了农作物的自动取水灌溉,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灌溉方便等特点,有效的提高了农民灌溉效率。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流动能自回转灌溉装置中,所述导流管包括旋转管和固定管;所述旋转管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卡盘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螺旋管接头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固定管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管的自由端用于排水灌溉。使旋转管起到固定旋转卡盘的作用,同时在旋转卡盘带动旋转管转动的过程中,使固定管不发生转动,便于灌溉。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流动能自回转灌溉装置中,所述旋转管靠近所述旋转卡盘的一端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支撑架的支杆分别夹持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使支撑架在支撑整体结构的同时,不会影响导流管和旋转卡盘的转动。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流动能自回转灌溉装置中,所述导流管为硬质管体。使支撑稳定性更强。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流动能自回转灌溉装置中,所述螺旋管接头为软制管体。便于将螺旋进水管与导流管连接固定。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流动能自回转灌溉装置中,所述桨叶支杆的数量为8根。通过合理数量的设置,使水流对螺旋进水管的驱动能力更强。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流动能自回转灌溉装置中,所述旋转卡盘为圆形盘体。便于桨叶支杆在其圆周上均匀间隔布置。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水流动能自回转灌溉装置,从农业灌溉取水问题为出发点,力求改变传统的靠电力,柴油提供动力的抽水方式,提出“以水取水”的概念:流动的水具有很大的能量,而水泵工作需要有外界能量的供应,尽可能充分利用流动水体自身具有的能量,通过能量转换,为装置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取水的目的,实现了农作物的自动取水灌溉,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灌溉方便等特点,有效的提高了农民灌溉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旋转卡盘;

2-桨叶支杆;

3-桨叶;

4-螺旋进水管;

41-进水管;

42-螺旋管接头;

5-导流管;

51-旋转管;

52-固定管;

6-支撑架;

7-第一轴承;

8-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流动能自回转灌溉装置,包括:

旋转卡盘1;

桨叶支杆2;桨叶支杆2的一端与旋转卡盘1固定连接,且多个桨叶支杆2呈放射状均匀布置在旋转卡盘1的四周;

桨叶3;桨叶3固定在桨叶支架2远离旋转卡盘1的一端;

螺旋进水管4;螺旋进水管4一端为中央管口且连接有螺旋管接头42,中央管口靠近旋转卡盘1布置,另一端依次从向外盘旋间隔固定在多个桨叶支杆2上;螺旋进水管4的另一端连接有与其所在圆周相切布置的进水管41;

导流管5;导流管5一端与旋转卡盘1固定连接,且与螺旋管接头42连通,另一端用于排水灌溉;

支撑架6;支撑架6与导流管5转动连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管5包括旋转管51和固定管52;旋转管51的一端与旋转卡盘1固定连接,且与螺旋管接头42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7与固定管52转动连接,固定管52的自由端用于排水灌溉。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旋转管51靠近旋转卡盘1的一端套设有第二轴承8,支撑架6的支杆分别夹持固定在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的外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管5为硬质管体。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螺旋管接头42为软制管体。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桨叶支杆2的数量为8根。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卡盘1为圆形盘体。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为:

将支撑架6固定在流动水体的岸边,将带有桨叶3的螺旋进水管4的下部置于水中,形成类似于水车的结构模式。在水流的带动下,通过桨叶3的阻水功能,带动螺旋进水管4、桨叶3、桨叶支架2、旋转卡盘1进行旋转,桨叶3固定在桨叶支架2上,桨叶支架2通过螺栓固定在旋转卡盘1上,旋转卡盘1通过旋转管51与第二轴承8相连接,旋转过程中,进水管41进入水中取水,进入到进水管41中的水通过螺旋进水管4流淌到螺旋管接头42,螺旋管接头42与导流管5相连接,水流通过导流管5流向指定位置。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